人员招聘收取押金不合法2025,招聘收押金违法吗

行政与行诉 编辑:熊军煜

一、人员招聘收取押金不合法2025,人员招聘收取押金不合法

招聘单位收取求职者押金不合法,有些单位以各种名义收取押金,甚至以培训费等为借口。一些单位表示收取押金是为了防止员工随意离职,但这不能损害求职者的利益。应加强用工管理,建立制度,而不是采用违法手段。

法律分析

从外地来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小徐最近的一次求职遭遇令他哭笑不得。他去一家单位应聘,刚一见面,单位就告之,如想签订协议书需要缴纳1万元押金。小徐觉得该要求实在不可理解:“如果以后我违约的话,缴纳违约金合情合理,可现在还没上岗,还没有从单位拿一分钱,怎么就要先交一笔钱呢?”

现实中,要求求职者缴纳上岗押金的招聘单位屡见不鲜。收取押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签订协议书前即提出,否则不予签订;另一种则是直到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时提出,否则单位对求职者不予接纳,并要求求职者承担违约责任。招聘方索取的金额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可当求职者辞职或被解雇时,又以种种借口不予退回。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单位以风险金、培训费等名义变相收取求职者的抵押金。企业在收取押金或身份证之后,便搞起了花样—————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不改善生活条件,求职者干不下去,只好走人。有的甚至以某企业、某公司名义搞假招工,非法收取报名费、培训费、押金费用,不出数月,再以培训或试用不合格为由将其辞退,让你有苦难言。一般求职者都抱着“只要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花多大的代价都值得”的想法,因而敢怒不敢言。

在招聘录用中收取押金,有的招聘方的理由是:迫不得已。一位招聘人员说:“我们以前吃过这方面的亏。公司的实力自然不能和一些大型外资、合资企业相媲美,企业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招聘和上岗培训,有些毕业生多则干两年,少则几个月就拍拍屁股走人,这叫我们怎么办?”部分招聘单位则表示:“有些员工非正常离职后,不仅带走了企业管理的经验,更有甚者,他们携带走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经济和信誉损失。”招聘方难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本无可厚非,但这不能损害求职者的利益。

为防止求职者随意跳槽,用人单位的确要做好防范工作,最好的办法是加强用工管理,建章立制,而不是采用违法手段。《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对于跳槽者未按《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就到其他单位工作,给原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用人单位可以与关键岗位的职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对违反以上规定的,由公安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给劳动者本人。

由此看来,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就业者在签订合同的同时,缴纳抵押金、风险金等以防止就业者违约的做法是不合法的,不论用什么名义,任何形式的收费也都是不合法的。劳动者不能因为就业难而屈从于用人单位,任其侵犯自己的权益,如果已缴纳了此笔费用的,有权在进入用人单位后随时要求予以返还。也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劳动监察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一百零二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招聘收押金违法吗

法律主观:用人单位在招人时收押金是违反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违法收取押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三、公司招聘收押金正常吗

法律分析:公司招聘收押金是违法的。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用人单位以各种名义在招聘时向应聘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押金、费用等,劳动者可以收集证据,并就此向有关劳动行政部门反馈,申请经济赔偿。经过有关部门核实后,确实存在用人单位违法收取应聘劳动者财物行为时,用人单位应该就此行为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如果对劳动者带来较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劳动者经济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四、应聘工作交押金合法吗

法律分析:应聘工作交押金不合法。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五、用人单位收取押金合法吗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无权向劳动者收取押金,是不合法的行为。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六、单位招人收押金违反法律规定吗

单位收取劳动者押金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入职用人单位时,应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对签订合同的期限长短或者单位要求收取押金的事宜存有异议,应慎重考虑是否与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另外,用人单位收取劳动者任何费用都应该有发票或者收据、收条,并在单据上写明收费理由。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加班规定

一、用人单位违法加班的,按照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来给予罚款,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标准工时制是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日后延长工作时间称之为加点,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提供劳动称之为加班。《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可见,加点每天的上限是3小时,而加班加点累计一个月不能超过36小时。同时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劳动者遇见超过法定标准的加班加点,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由他们介入调查。查证属实的,劳动监察部门可以依法给予处罚。在处罚的基础上,超过法定标准部分的加班加点,公司仍然要依法结算加班费。综合工时制相比标准工时制有些区别。标准工时制是按照天和周来确定工时上限的。而综合工时制是按照综合计算周期来统计的。比如,以季度为周期的综合工时,是以500小时为依据,判断是否存在加班的。超过500小时,就属于加班。这样,企业可以在季度内根据业务的忙闲灵活排班。二、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在当代的社会,现在因为经济方面的一些问题必须要延长工作时间,那么首先是需要跟劳动者进行协商劳动的同意的情况之下,是可以安排延长时间的,当然了也是需要支付加班费用的,如果不支付加班费用就需要调休。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单位违反劳动法怎么办

如果公司违反《劳动法》,劳动者就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如下程序处理:(1)双方协商。(2)调解。可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以调解方式解决争议更省时。(3)仲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双方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过调解,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诉。(4)起诉。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仲裁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的次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劳动争议。

国家事业单位加班违反劳动法吗

强制加班违反《劳动法》,用人单位(包括事业单位)需要劳动者加班必须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如果超过劳动法规定,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人员招聘收取押金不合法怎么办

人员招聘收取押金不合法吗

招聘收取押金算诈骗吗

招聘收取员工押金合法吗

招聘收押金违法吗

招聘收押金不退怎么办

招聘公司收取押金

企业招聘收押金

公司招聘收押金正常吗

招聘让交押金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人员招聘收取押金不合法吗,招聘收押金不退怎么办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