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立案标准,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是刑法第几条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宋瑞嘉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立案标准,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是刑法第几条

大家好,由投稿人宋瑞嘉来为大家解答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立案标准,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是刑法第几条这个热门资讯。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立案标准,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是刑法第几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怎么判

公安网安部门持续发力打击网络谣言

成功打掉一个冒充公职人员伪造红头文件

骗取信任

利用被骗人员转发谣言信息

蛊惑群众购买网络课程的犯罪团伙

捣毁犯罪窝点2个

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

扣押涉案电脑6台,手机168部

印章6个,话术本19本

公安网安部门工作发现

网民磨某全等人冒充公职人员

编制话术、伪造“红头文件”

蒙骗诱导相关单位工作人员

转发其编制的谣言信息和

针对相关谣言信息定制的网络课程链接

至互联网通讯群组

诱导网民购买其网络课程并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为躲避公安机关侦查

该犯罪团伙将窝点隐匿于居民小区

公安网安部门迅速行动,分赴两地开展同步收网

将磨某全等8人抓获归案

磨某全等人均对自己冒充公职身份、伪造“红头文件”

发布谣言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并主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目前该8人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号)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骗感情

近日,彬州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刑事案件,被告人高某犯诈骗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

彬州市检察院指控,2015年至2018年3月,被告人高某冒充陕西省教育厅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帮助办理公租房、调动工作、安排小孩上学、联系教育部门配送图书业务等名义,多次骗取多名被害人财物共计536469元,除退回被害人李某人民币10000元外,其余赃款全部用于赌博等挥霍,已构成诈骗罪,请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彬州市人民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彬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依法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高某到庭参加诉讼,对检察院指控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请求对其从宽处罚。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的方式,多次骗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526469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被告人高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再故意犯应当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系累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被告人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对其犯罪所得人民币526469元继续予以追缴,发还各被害人。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没造成后果

公安网安部门持续发力打击网络谣言

成功打掉一个冒充公职人员伪造红头文件

骗取信任

利用被骗人员转发谣言信息

蛊惑群众购买网络课程的犯罪团伙

捣毁犯罪窝点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扣押涉案电脑6台,手机168部

印章6个,话术本19本。

公安网安部门工作发现

网民磨某全等人冒充公职人员

编制话术、伪造“红头文件”

蒙骗诱导相关单位工作人员

转发其编制的谣言信息和

针对相关谣言信息定制的网络课程链接

至互联网通讯群组

诱导网民购买其网络课程并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为躲避公安机关侦查

该犯罪团伙将窝点隐匿于居民小区

公安网安部门迅速行动,分赴两地开展同步收网

将磨某全等8人抓获归案

磨某全等人均对自己冒充公职身份、伪造“红头文件”

发布谣言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并主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目前该8人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素材│四川网警

来源: 公安部网安局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怎么举报

公安网安部门持续发力打击网络谣言

成功打掉一个冒充公职人员伪造红头文件

骗取信任

利用被骗人员转发谣言信息

蛊惑群众购买网络课程的犯罪团伙

捣毁犯罪窝点2个

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

扣押涉案电脑6台,手机168部

印章6个,话术本19本

公安网安部门工作发现

网民磨某全等人冒充公职人员

编制话术、伪造“红头文件”

蒙骗诱导相关单位工作人员

转发其编制的谣言信息和

针对相关谣言信息定制的网络课程链接

至互联网通讯群组

诱导网民购买其网络课程并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为躲避公安机关侦查

该犯罪团伙将窝点隐匿于居民小区

公安网安部门迅速行动,分赴两地开展同步收网

将磨某全等8人抓获归案

磨某全等人均对自己冒充公职身份、伪造“红头文件”

发布谣言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并主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目前该8人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来源: 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立案标准,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是刑法第几条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