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赔偿2025,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赔偿
一、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赔偿
名称侵权行为认定: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名称权。名称侵权赔偿: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进行赔偿。
二、侵犯名称权的行为
1.非法干涉企业名称设定权。企业对其名称具有独立的设定权,只要企业在设名称权定自身的名称时,按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只要名称符合真实性原则,且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2.非法干涉企业变更名称权。企业对其名称权有依法变更的权利,只要不违背国家设立企业名称权的相关禁止性规定,不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3.非法干涉企业使用名称权。这其中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1)非法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企业名称权是一种独占使用权,除企业自身外,其他企业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使用该名称,否则构成侵权。非法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权的行为以冒用他人企业名称和盗用他人企业名称两种较为典型。
(2)不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企业名称经部分或整体转让后,受让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期限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应当使用而未使用的行为同样是侵犯他人企业名称权的行为。
4.非法干涉企业转让名称权。企业名称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的可转让性。
三、姓名权和名称权有哪些区别
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在于:
1.使用主体不同。姓名权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名称权的主体是法人企业或组织、商铺或合伙经济组织。
2.使用指向不同。姓名可以有多个,名称原则上只能有一个。
3.使用属性不同。姓名权在登记范围内无专用性,名称权具有专用性。
4.使用限定不同。姓名权不得转让,名称权可依法转让。
二、名称侵权行为怎样认定及赔偿
名称侵权行为认定及赔偿: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名称权。侵权应按照被侵权人损失或侵权人利益进行赔偿。
法律分析
名称侵权行为认定: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名称权。
名称侵权赔偿:
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进行赔偿。
拓展延伸
侵权行为的法律认定和赔偿方式
侵权行为的法律认定和赔偿方式是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进行判定,并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方式。侵权行为的认定主要依据于法律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明确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侵权、商标侵权、专利侵权等。在认定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行为的主体、行为的性质、行为的对象等因素。赔偿方式则根据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程度和性质而定,包括经济赔偿、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等。赔偿的目的是恢复受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侵权行为的法律认定和赔偿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创作者和权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结语
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赔偿方式是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名称权益的重要手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名称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对于侵权行为,应根据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或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进行相应赔偿。法律认定和赔偿方式的目的在于恢复受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过程对于保护创作者和权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
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三、哪些侵害名称权的行为构成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那些侵害名称权行为构成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1、干涉名称权的行为。这是指对他人名称权的行使进行非法干预的行为。非法干预,包括对名称设定、专有使用、依法变更和依法转让的干预,具备其中之一,即为非法干涉。干涉名称的行为大都为故意的行为,如强制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或不使用某一名称,阻挠名称的转让、变更的行为。非法宣布撤销他人的名称,也属于干涉名称权的行为。
2、非法使用他人名称的行为。这里指未经他人许可,冒用或盗用他人登记的名称。盗用名称是未经名称权人同意,擅自以他人的名称进行活动。冒用名称是冒充他人的名称,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行为,即冒名顶替。擅自宣称与其他经营主体联营,以推销自己的产品的行为,属于盗用他人名称。在名称登记范围内,同行业的营业不得以不正当竞争目的而使用与登记相似、易于为人误认的名称。此种行为属于名称的混同,也是非法使用他人名称的侵权行为。
3、不使用他人名称的行为。应当使用他人名称而不使用或改用他人的名称,同样构成对名称权的侵害。如甲商店出售乙厂的产品,却标表为丙厂的名称,甲对乙名称的不使用,构成对乙厂名称权的侵害。
四、如何认定侵权行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侵权行为:
(1)行为的违法性。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损害事实。既包括对财产权利的损害,也包括对非财产权利的损害。
(3)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
(4)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五、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什么赔偿
一、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什么赔偿1、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赔偿有:(1)赔偿财产损失;(2)精神损害赔偿;(3)人身损害赔偿。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责任》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二、被侵权人的营业损失如何认定范围包括哪些侵权行为导致的经营损失这样确定:侵权行为导致的经营损失,一般按照被侵权人实际遭受的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获得的收益确定,损失也可以由双方共同协商确定。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被侵权人指的是侵权法律关系中,侵权行为损害后果的直接承受者,是因侵权行为而使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人。如果进行诉讼,则为原告。被侵权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被侵权人的资格不在于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是有无民事行为能力,关系到其是否可以自己行使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侵权人,可以自己行使请求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如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被侵权人,自己不能行使请求权,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其行使请求权。
六、侵权责任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认定侵权责任需要满足以下四个要件: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存在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主观心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赔偿标准
●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赔偿方式
●名称侵权法律规定
●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赔偿原则
●名称侵权赔偿计算标准?
●名称侵权法
●名称权的侵权表现
●名称侵权案例分析
●名称侵权纠纷
●侵犯名称权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名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赔偿方式,名称侵权法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