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评估,收益法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有哪些
大家好,由投稿人屈诺来为大家解答收益法评估,收益法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有哪些这个热门资讯。收益法评估,收益法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收益法计算公式
一 . 基本含义的比较
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似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
收益法 : 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
成本法: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业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
二 .理论依据不同
市场法: 以均衡价值论和价格形成的替代原则为依据。其认为任何一个正常的投资者在购置某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现行价格 。
收益法: 以效用价值论和预期原理为依据。其认为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购置或投资于某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或投资的货币额不会高于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回报,即收益额。
成本法: 以生产费用价值论和替代原则为依据。其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潜在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某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价格不会超过构建该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如果投资对象非全新,投资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会在投资对象全新的构建成本基础上扣除各种贬值因素。资产评估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资产功能性贬值-资产经济性贬值
三.基本前提不同
市场法:
1.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
2.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收益法: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来衡量;
2.资产拥有者获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可预测并可用货币来衡量;
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成本法:
1.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
2.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
四.评估程序不同,且同一方法需考虑不同因素
市场法:
选择参照物→在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选择比较因素→指标对比,量化差异→在各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已经量化的对比指标差异→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 评估单项资产应考虑的可比因素:资产的功能(强调使用价值并结合社会需求),资产的实体特征和质量(实体特征包括外观,结构,役龄和规格型号,质量主要指其建工艺水平),市场条件(参照物成交或评估时的市场条件和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交易条件(批量,动机,时间等)。以上为常见可比因素,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视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考虑具体可比因素。
收益法:
收集并验证与评估对象未来预期收益有关的资料→分析预测被评估对象的未来预期收益→分析测算折现率和资本化率→分析测算被评估资产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用折现率或资本化率将评估对象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考虑参数:资产未来预期的客观收益额,折现率(因资产所在行业分布,种类,市场条件等不同),收益期限(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效能及相关条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契约合同等加以测定)
成本法:分析计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被评估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考虑参数:重置成本分为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取决于自身),功能性贬值(技术相对落后,取决于竞争对手),经济性贬值(取决于社会环境)
五.具体方法不同
市场法:
1.直接比较法
a.现行市价法(资产全新或基本全新时) b.市场折扣法(评估对象具有不利因素时)c.功能价值类比法 (生产能力比例法和规模经济效益法)d.价格指数法(运用定基指数修正,运用环比指数修正)e.成新率价格调整法(市场售价类比法,价值比率法)
2.间接比较法
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在大方面基本相同,通过评估对象和参照物与国家,行业或市场标准的对比分析,掌握参照物与评估对象之间的差异,在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估算评价对象的价值
收益法:
1.纯收益不变 ( a.年期无限,资本化率大于零;b.年期有限,资本化率大于零c.年期有限,资本化率小于零)
2.纯收益在若干年后保持不变( 无限年期收益,有限年期收益)
3.纯收益按等差级数变化(a.年期无限,按等差级数递增或递减b.年期有限,按等差级数递增或递减)
4.纯收益按等比级数变化(年期无限按等比级数递增或递减,年期有限按等比级数递增或递减)
成本法:
1.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
→重置核算法a购买型:以购买资产方式作为资产的重置过程, b 自建型:把自建资产作为资产重置方(既考虑价格因素又考虑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价格指数法(定基价格指数,环比价格指数)仅考虑了价格变动因素确定的是复原重置成本
→功能类比法(生产能力比例法,资产的功能变化和价格成线性关系;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功能变化和价格不成不成线性关系
2.资产实体性贬值的估算方法
→观察法,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
→使用年限法,通过实际已用年限与总使用年限比值判断贬值率
→修复费用法,利用恢复资产功能所花的费用来直接估算贬值率
3.资产功能性贬值的估算方法
将被评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与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进行比,计算两者差异并确定净超额运营成本,估计被评估资产的剩余寿命,以适当的折现率将被评估资产剩余寿命内每年的净超额运营成本折现求和
六.总体选择原则 : 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市场法*适用于在市场交易活跃的资产评估
收益法比较适用于成本费用与其获利能力不对称的以及成本费用无法准确计算的资产评估
成本法适用于无法计算预期收益以及找不到参照物的专用资产的评估.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的区别
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
北京国曦英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北京国曦英泰资产评估公司专业从事上市公司、国有企事业单位、私企整体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专利、商标、软著、品牌等知识产权评估、拆迁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市场所需各类资产评估业务,欢迎各界朋友咨询、交流、讨论。
收益法的概念
很多条友买基金赚了钱后会纠结:“现在卖会不会卖早了?不卖又怕跌回去怎么办?” 其实,目标收益法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它就像给投资定了个 “小闹钟”,达到预设收益就提醒你分阶段卖出,既不会错过行情,又能稳稳落袋一部分利润。下面说说这个方法以及实操要点。
一、目标收益法的核心:先定目标,分批落袋
啥是目标收益法?
简单说,就是提前想好 “赚多少就卖”,达到目标后不一次性全卖,分几次卖。比如你买基金前就告诉自己:“赚 20% 就卖一半,剩下的等再涨 10% 卖,或者跌了就止损。” 这样做的好处是:
不贪心:先锁定一部分利润,避免 “坐过山车”;
不纠结:按计划执行,不用天天盯着涨跌瞎琢磨;
留机会:剩下的仓位还能跟着市场涨,不会错过后续行情。
举个真实例子:
邻居张姐去年买了一只新能源基金,花了 2 万元,买入时净值是 1 元。今年年初,基金净值涨到 1.2 元,赚了 20%(4000 元收益)。她按计划先卖了一半(1 万元本金 + 2000 元收益,共 1.2 万元),剩下的 1 万元本金 + 2000 元收益(共 1.2 万元)继续持有。
后来基金又涨了:涨到 1.32 元时(再涨 10%),她又卖了 6000 元,最后剩下 6000 元等更高收益;
如果跌了:假设跌到 1.1 元(跌 10%),她就会卖掉剩下的,保住 2000 元利润。
你看,这样操作既保住了一部分钱,又没完全退出市场,心态会稳很多。
二、具体怎么操作?分三步走
1. 第一步:设定第一个收益目标(关键!)
目标定多少合适?
看基金类型:
股票基金 / 指数基金(波动大):定 15%-25% 比较合理。比如沪深 300 指数基金,过去几年平均年收益在 10%-15%,定 20% 不算贪心。
债券基金 / 稳健型基金(波动小):定 5%-10%。比如纯债基金年收益通常 3%-5%,定 8% 就差不多。
看市场情况:
牛市中(比如 2020 年新能源大涨):可以定高一点,比如 30%;
震荡市(比如现在):定 15%-20% 更实际;
熊市中:别贪心,赚 5%-10% 就可以考虑卖。
新手注意!
别学网上说的 “赚 100% 再卖”,那是少数基金的特例。普通基金能达到 15%-25% 收益就不错了,贪心容易 “竹篮打水一场空”。
2. 第二步:达标后先卖一半,别犹豫!
假设你买了 1 万元基金,涨到 1.2 万元(赚 20%),这时候先卖 5000 元本金 + 1000 元收益,共 6000 元。
为啥卖一半?
心理层面:卖一半后,剩下的钱相当于 “零成本”,涨了赚更多,跌了也不心疼;
实操层面:比如你全卖了,结果基金又涨了 30%,肯定后悔;不卖的话,跌回去又白忙一场,卖一半是 “折中” 的最优解。
案例:
同事小李去年买了白酒基金,赚 20% 后全卖了,结果后来又涨了 50%,他肠子都悔青了。后来他学聪明了,赚 20% 先卖一半,剩下的慢慢看,反而心态好了,赚得更多。
3. 第三步:给剩下的钱定新目标,分情况处理
卖出一半后,剩下的钱怎么处理?再定一个新目标,分两种情况:
情况 1:继续涨
比如剩下的基金从 1.2 元涨到 1.32 元(再涨 10%),这时候可以再卖一半(比如卖 3000 元),或者全部卖出。
建议:
牛市中:留 20%-30% 仓位 “博更高收益”;
震荡市中:见好就收,再涨 5%-10% 就全卖了。
情况 2:下跌
如果从 1.2 元跌到 1.1 元(跌 10%),没达到新目标反而亏了,这时候设定止损点,比如 “再跌 5% 就卖”,或者 “跌到成本价(1 元)就卖”。
目的: 防止利润回吐太多,比如从赚 20% 跌到赚 5%,至少保住一半收益(1000 元)。
三、为啥说它适合大多数人?这 3 个优势很实在
1. 避免 “卖飞” 和 “贪心” 两大坑
卖飞?不存在!
全卖了基金继续涨,是最让人难受的事。但用目标收益法,卖一半后剩下的仓位还能跟着涨。比如你卖了一半,基金又涨了 20%,剩下的一半能多赚 10%,比全卖光多赚 1000 元(假设本金 1 万)。
贪心?有纪律管着!
很多人赚了钱不想卖,想等 “更高点”,结果跌回去。卖一半后,至少有一半收益落袋,剩下的钱就算跌了,损失也有限。
2. 操作简单,不用天天研究市场
新手最怕复杂策略,目标收益法只需要提前定好目标,达到了就卖,不用天天看盘。比如你定了 “赚 20% 卖一半”,平时该上班上班,等涨到了 APP 会提醒你,直接操作就行。
3. 灵活适应各种市场行情
牛市: 分批卖慢一点,比如赚 20% 卖一半,再赚 20% 卖剩下的;
熊市: 赚 5% 就卖一半,再涨 3% 全卖,别恋战;
震荡市: 用 “网格法” 搭配,比如涨 5% 卖,跌 5% 买(但要留钱补仓)。
四、实操小技巧:这 3 点不注意,容易亏钱!
1. 目标别定得太死,根据市场调整
比如:你买的消费基金,原本定赚 20% 卖,结果行业突然出利空(比如政策调整),这时候别等了,赚 15% 就可以卖一半,剩下的止损;
再比如:新能源基金在牛市中涨得猛,你定的 20% 目标很快达到,这时候可以把新目标调到 30%,给基金更多上涨空间。
2. 算清楚手续费,别白给平台钱
短期持有(少于 7 天):手续费高达 1.5%,比如你卖 1 万元,扣 150 元,不划算!分批卖时一定要算持有时间,超过 7 天再卖;
长期持有(超过 1 年):很多基金免赎回费,这时候可以放心分批卖。
3. 留 10%-20% 底仓,观察市场变化
卖出大部分后,留一点底仓(比如 1000 元),好处是:
跟踪市场:如果基金继续涨,你能知道 “自己没完全错过”;
心态稳定:底仓赚多赚少不重要,主要是让你对市场有感知,不会完全踏空。
五、哪些人适合用目标收益法?看看有没有你
1. 新手投资者:怕卖错,求稳为主
刚入门的人不懂市场规律,定个简单目标(比如赚 15% 卖一半),按计划执行,能避免 “追涨杀跌”。
2. 定投止盈:长期定投后想落袋
比如你定投了 3 年指数基金,赚了 50%,这时候用目标收益法分批卖,比一次性卖更稳妥。
3. 工作忙没时间盯盘的人
提前定好目标,达到了自动卖,不用天天看手机,适合上班族。
4. 心态不好,容易受涨跌影响的人
很多人一涨就想 “再等等”,一跌就慌,分批卖能强制你遵守纪律,避免情绪影响决策。
目标收益法的 “万能公式”
最后,送你一个简单的操作公式,照着做就行:
买基金前:定好第一个目标(如赚 20%);
达标后:卖一半,留一半;
留的一半:定新目标(如再涨 10%)或止损点(如跌 10%);
重复步骤 2-3,直到全部卖出。
投资没有 “完美策略”,目标收益法不一定让你赚最多,但能让你赚得 “更稳、更安心”。与其天天纠结涨跌,不如定好计划,按部就班执行,这才是普通人投资的正确打开方式。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根据自身情况独立判断。
收益法评估的基本思路
在评估收益法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对标的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对于折现时点的选择一般有 “年初”、“年末”和“年中”三种方式。
“年初”或者“年末”折现,一般是假定一笔现金流在年初或年末这一特定时点一次性流入企业。
“年中”一般指该年的时间上的中点。“年中”折现一般假设一笔现金流在该年的时间上恰好进行到中点时一次性流入企业,在此假设下,现金流折现的计算结果与假定现金流于该年内均匀流入企业的计算结果相同。故在评估实务中,一般以“现金流于该年内均匀流入企业”的假设匹配“年中折现”方法。
年末折现的算法:“年末”折现是假定现金流在年末这一特定时点一次性流入企业。这种思路算法较为简单。
例如:估价时点为2024年8月31日,
①2024年的折现年期=4/12≈0.33,
②2025年的折现年期=12/12+4/1≈1.33,
③2026年的折现年期=12/12+12/12+4/12≈2.33,
2027年的折现年期=12/12+12/12+12/12+4/12≈3.33
年中折现的算法:“年中”折现一般假设现金流在该年的时间上恰好进行到中点时一次性流入企业。这种思路算法较容易出错。这种是假设每一年的现金流都是在年中发生,折现时都是折现到估价时点。
例如:估价时点为2024年8月31日
错误计算:很多人计算时都知道年中折现是除以2,所以24年算的没错4/12/2,往后年限就不考虑了,每年直接加1;还有很多人考虑年中折现就是折现到估价时点那年的中点,估价时点为8月31日,就折现到10月31日,所以24年是4/12/2,以后每年都加1。这两种思路都是错误的。
正确计算:2024年的折现年期=4/12/2≈0.17
2025年的折现年期=12/12/2+4/12≈0.83
2026年的折现年期=12/12/2+12/12+4/12≈1.83
2027年的折现年期=12/12/2+12/12+12/12+4/12≈2.83
以2027年为例,年中折现我们是假设2027年一整年的现金流都在2027年年中6月30日这一天一次性流入企业,因此2027年的折现年期就是6个月,再加上2026年1整年12个月、2025年1整年12个月和2024年的4个月。
收益法的优缺点
每经记者:任飞 每经编辑:叶峰
3月11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将对停牌股票焦作万方采用指数收益法进行估值,待股票复牌且交易体现了活跃市场交易特征后,恢复采用当日收盘价进行估值。近期,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针对停牌股票采用指数收益法进行估值,除了焦作万方,还有沪硅产业、纳睿雷达等。从实施复牌的进度来看,纳睿雷达、沪硅产业已经复牌,复牌后的股价表现涨跌各异。相关个股都是一些基金公司旗下部分基金的持股标的,甚至是重仓股。
多家基金公司针对停牌股票进行估值调整
3月11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自3月10日起,公司对旗下部分基金持有的焦作万方(000612.SZ)采用指数收益法进行估值。待股票复牌且交易体现了活跃市场交易特征后,恢复采用当日收盘价进行估值。
通过指数收益法对停牌股票进行估值调整,这已经是目前公募基金行业普遍开展的应对措施,而从2025年开年到现在,已经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停牌后被基金公司进行估值调整。
除了此次的焦作万方,记者注意到,纳睿雷达、沪硅产业等个股此前也因公司停牌遭遇基金公司的估值调整。那么,这些公司在进行估值调整前后,对基金公司到底存在哪些影响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了解中发现,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一般性的基金估值调整都是采用指数收益法进行。这主要是防止停牌股票因停牌期间的行业性大涨或大跌对个股造成估值上的偏差。
有公募界人士回应说,比如某只股票出于某种原因停牌了,但是停牌期间整个板块的指数都大涨或大跌,一旦影响超过了一定重要性程度,那么基金公司会用这个板块的涨跌幅来调整这个停牌价格。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出了“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一般是个股与板块完全不同步),都是采用指数收益法。同时,这也是基金估值标准和指导意见的规定。
截至3月11日,在针对此前停牌股票按照指数收益法进行估值调整的基金公司中,金鹰基金、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汇丰晋信基金等也对焦作万方进行了估值调整;诺安基金、华西基金、国泰基金等对沪硅产业进行了估值调整;还有中邮创业基金、长城基金等对纳睿雷达进行了估值调整。
个股复牌之后股价表现差异较大
当然,上述停牌个股中,有的已经在近期复牌。对于采用指数收益法进行估值的个股,复牌后的股价涨跌虽然各异,但却与停牌期间指数的涨跌形成呼应。
在指数收益法中,通常使用的指数是中基协(AMAC)基金行业股票估值指数。
以纳睿雷达为例,停牌时间从1月8日开始到1月21日结束。对应纳睿雷达的细分指数为AMAC电子设备指数,个股停牌期间指数从5075.56点涨至5389.02点,该股复牌后首日涨3.66%。
同样是AMAC电子设备指数成分股的沪硅产业则不同,公司在2月24日到3月7日间停牌,指数在这一期间从5925.37点跌至5746.70点,该股复牌后首日跌7.64%。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停牌而被基金公司进行估值调整的个股,往往都是基金的重仓标的,记者注意到,以去年四季度报告为参考,这些个股被许多基金公司旗下产品重仓持有。
有分析指出,对持仓股票进行特殊估值调整,通常是持仓标的长时间停牌,一般适用于基金重仓股。如不及时进行估值调整,可能会出现基金产品的净值与实际价值偏差较大,存在潜在的申赎套利风险。
根据Wind统计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纳睿雷达被27只基金重仓持有,全部为主动管理型产品,包含中邮创业、前海开源、万家、长城基金等十余家公募机构。焦作万方则被中信建投、金鹰、汇丰晋信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重仓。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收益法评估,收益法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有哪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