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人员和行为构成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刑法》第180条规定: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构成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根据《刑法》及《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内幕交易解释》)规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主体包括内幕信息知情人及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客观表现为内幕信息形成后,尚未公开前,即内幕信息敏感期内,自己从事与内幕信息有关的交易、或者泄露该内幕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与内幕信息有关的交易。
二、如何认定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
一般来说,内幕知情人员容易确定,《证券法》第51条有明确的规定,而与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的认定往往是案件处理的争议焦点。《内幕交易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或者明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属于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近亲属的范围《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关系密切的人员范围却未作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关系密切的人员存在较大争议。
1、与内幕知情人员是朋友,并且联系频繁,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认定为关系密切的人员。
2、即使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具有姻亲关系,如有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不能认定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
依据《内幕交易解释》的规定,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不同与其他人员,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获取,只要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即认定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因此,在认定关系密切人员是否属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时,应采取严格的证据标准,只要有证据显示内幕信息来源与非内幕信息知情人,一般不宜认定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
三、被动获悉内幕信息是否认定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
未主动窃取、骗取、套取、刺探或者私下交易等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由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在聊天中,主动告知其内幕信息,被知悉人在敏感期内进行了证券、期货交易,认定为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构成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四、被动获悉内幕信息受领人的层级,是否影响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认定
在金融领域,真正对金融秩序造成严重损害的并非是内幕信息知情人或关系密切人员的内幕交易,鉴于人数有限,交易额难以巨大,造成严重损害的往往是泄露的内幕信息。这种二层以上获悉内幕信息的受领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了交易,是否构成内幕交易罪呢?
依据《内幕交易解释》的规定,不管内幕信息受领人的层级多少,只要利用窃取、骗取、套取、窃听、利诱、刺探或者私下交易等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一律认定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构成内幕交易罪。如二层以上被动或无意获悉内幕信息的受领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呢?
在美国,不管受领人的层级如何,是主动获悉还是被动获悉,均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美国著名的“IBM收购莲花公司内幕交易案”,第六层的内幕信息受领人均被认定为内幕交易罪。《内幕交易解释》第2条第3款规定:“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联络、接触,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属于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依据《内幕交易解释》规定,二层以上被动获悉或者无意中获悉内幕信息人员不认定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此外,从众多案例来看,被判决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被告一般都是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或进行联络或接触的人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第66条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泄露上市公司内幕信息,或者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中国证监会按照《证券法》第201条、202条处罚。” 因此,该类人员虽然刑事风险不大,但依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五、内幕信息是否必须真实、是否必须对交易价格产生实际重大影响
1、真实性非内幕信息认定要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进行形式审核,对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责任。”《证券法》第52条规定:“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发行人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发行人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根据上述规定,只要信息对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不管是虚假还是真实,应认定为内幕信息。
如信息与真实信息相差甚远,不可能对交易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虽然该信息不属于内幕信息,但如果泄露或传播,可能涉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2、产生实际影响非内幕信息认定要件。
根据《证券法》第52条规定,要求内幕信息对证券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但并未规定是否产生实际的重大影响。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2011)郑刑一初字第14号刑事参考性案例:“如果根据一般人的预判,信息对证券、期货的交易价格或交易量具有重大影响,但实际并未产生影响,不影响内幕信息的认定,这种情形下可能是因为偶然介入的因素导致一般人预判的影响未实现。”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在司法实践中疑难问题较多,如内幕信息敏感期的认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刑罚等问题在也存在较大争议。(作者:朱光辉、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