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在哪个区,天津自贸区管委会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袁泽

天津自贸区在哪个区,天津自贸区管委会

大家好,由投稿人袁泽来为大家解答天津自贸区在哪个区,天津自贸区管委会这个热门资讯。天津自贸区在哪个区,天津自贸区管委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自贸区金融调解中心是催收公司吗

今年4月,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十周年。

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用天津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的进出口额、4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6%的税收收入。

2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新闻发布会。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李文海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十年来,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全国复制推广成果的14.2%,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连续多年位列前三,区内实有经营主体近9万家。

李文海表示,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在“四个提升”上发力:提升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水平,提升高站位服务国家战略水平,提升高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高效能深化管理创新水平。

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天津自贸试验区率先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所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5项任务在全国率先落地,7项“天津经验”入选向全国复制推广经验案例。

李文海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自由流动等方面深入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贸易监管制度,实现货物进口26.55小时通关,效率远高于48小时国际标准;在综保区内设立大型跨境电商平台“退货中心仓”,将退货平均时间由11天缩短至5天左右。

金融创新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大特色。十年来,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推动实施了50余项含金量高、影响面广、集聚力强的创新政策和试点项目,惠及天津自贸试验区各类经营主体9万户,新增本外币账户超过18万个,累计办理跨境收支43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8700亿元,分别占到全市总量的25%和32%,进一步活跃了全市涉外经济、激发了市场活力、便利了跨境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贾科举例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FT)账户,实现了企业跨境资金收付更加顺畅、资金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全市企业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结算量已突破1.1万亿元。在全国率先落地实施了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离岸租赁对外债权登记等9个创新项目,累计业务量超过350亿美元,行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效应更加凸显。

产业赋能持续增强

世界500强外资企业GE医疗2014年在天津布局磁共振基地,全球销售的每2台磁共振产品就有1台产自这里。去年,GE医疗天津磁共振基地正式挂牌成为GE医疗磁共振东半球总部,未来GE医疗将在天津基地增加投入5亿元。

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以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突破产业瓶颈,培育出一批世界领先的特色集群。比如,实施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进口研发药品白名单制度、境外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举措,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吸引罗氏制药、瑞普生物等200余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在区内聚集,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单泽峰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探索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个租赁模式,飞机、船舶、海工平台跨境租赁业务全国占比超70%;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创新政策30余项,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模式输出地和机构聚集地。

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共享经济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整合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2024年完成运单5367万单、货运量5.8亿吨,运费总金额超900亿元,并将服务延伸至运输装备、成品油网络零售、碳资产管理等上下游领域,形成完整的行业生态。

单泽峰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科创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天津自贸区金融调解中心

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

从最初的政策探索,到如今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勇立时代潮头,一路踏浪前行。

4月2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新闻发布会,发布天津自贸试验区10周年建设成果。

发布会现场。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

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设立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国家赋予的任务使命,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有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全国复制推广成果的14.2%,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连续多年位列前三。

“天津自贸试验区区内实有经营主体近9万家,用天津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的进出口额、4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6%的税收收入。”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李文海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自由流动等方面深入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

——贸易更加便利。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贸易监管制度,实现货物进口26.55小时通关,效率远高于48小时国际标准;在综保区内设立大型跨境电商平台“退货中心仓”,将退货平均时间由11天缩短至5天左右。

——投资更加自由。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由122条缩减至27条。成立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海外工程投资服务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水平的跨境投融资服务,打造海外工程投资政策创新高地。

——资金流动更加顺畅。围绕外资金融机构高度关注的内外资一致、跨境投资无迟延、压缩审批时限等方面,精准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跨境投资效率,促进金融市场连通。

金融创新引领发展

10年间,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特色鲜明。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贾科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推动实施了50余项含金量高、影响面广、集聚力强的创新政策和试点项目,惠及天津自贸试验区各类经营主体9万户,新增本外币账户超过18万个,累计办理跨境收支43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8700亿元,分别占到全市总量的25%和32%。

“譬如,复制推广自由贸易(FT)账户,让企业跨境资金收付更加顺畅、资金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天津市企业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结算量已突破1.1万亿元。再如,聚焦天津特色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落地实施了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离岸租赁对外债权登记等9个创新项目,累计业务量超过350亿美元。”贾科说。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10余条政策措施,涵盖了深化自由贸易账户应用、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支持天津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

产业赋能持续增强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是天津自贸试验区10年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单泽峰详细介绍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赋能产业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进展成效。

——创新金融形成规模。探索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个租赁模式,飞机、船舶、海工平台跨境租赁业务全国占比超70%;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创新政策30余项,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模式输出地和机构聚集地。

——“保税+”多点开花。保税维修涵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等众多品类,成为国内业务模式最丰富、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保税研发首次应用于航空领域,有力推动了国产飞行模拟机研制;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落地,天津港配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网络货运蓬勃发展。打造共享经济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整合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并将服务延伸至运输装备、成品油网络零售、碳资产管理等上下游领域,形成完整的行业生态。

——生物医药创新突破。实施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等创新举措,吸引罗氏制药、瑞普生物等200余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在区内聚集,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四个提升”上发力。

提升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水平,深入实施RCEP,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围绕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为全国对外开放贡献更多“天津经验”。

提升高站位服务国家战略水平,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发挥海陆空港的通道优势、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先行先试的创新优势,深化区域协同开放合作,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中更好展现天津自贸作为。

提升高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持续拓展政策应用场景,发挥系统集成创新能动性,巩固租赁、保理等优势产业规模。持续深化“五大保税中心”建设,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努力促进数智产业、跨境电商和新型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壮大。

提升高效能深化管理创新水平,优化“一委一办一局三片区多联动”工作体系,实现“行政综合+创新统筹+落地实施”工作闭环。完善制度协同创新、政策共享机制和复制推广工作链条,放大政策溢出效应。完善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效能。

天津自贸区三个片区

主持人:在改革开放的壮阔画卷中,自贸试验区以其独特地位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向全球彰显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坚定意志。站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本台记者翟婧秋专访了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天津市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齐俊妍。继续来听报道: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贸试验区也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不断打破束缚,激发市场活力,在制度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并将继续引领新时代的对外开放。齐俊妍说:

(录音:例如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形成了科学便利高效的通关管理模式,目前压缩口岸货物通关的平均时长效率其实远远的高于了国际标准。全国首家的外商的独资医院其实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践行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以医疗开放为突破口,力争构建一个跨境的医疗服务的生态圈。一方面是可以延伸医疗康养和旅游的产业链,可以更好的去推动跨境的远程诊疗,或者是国际医疗转诊等这些新模式。)

十年间,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展了多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坚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为融入国际经贸体系提供实践支撑。齐俊妍说:

(录音:当前的国际形势日益的复杂和严峻,天津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起点,这种独特的优势其实就形成了一个陆海双枢纽的功能,可以更加深化海铁联运和空港联动,拓展中欧班列以及跨境多式联运的服务,来强化天津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功能。同时依托这些优势,可以更深入的进行供应链的多元化的布局,例如通过多式的联运中心来拓展我们与中亚和南亚市场的这种联系,以此来分散地缘政治风险,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自贸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容。天津自贸区与海南、云南等地签署合作协议,海陆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网络渐成规模。深度融入全球自贸网络,与阿联酋杰贝阿里和哈伊马角自贸试验区、新加坡、韩国等国际自贸园区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持续深化汽车贸易、跨境电商、能源、生物医药、港口通关等领域务实合作。齐俊妍说:

(录音:进一步的深化拓展向新型的离岸贸易,跨境的展业等等,进一步的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不断拓展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推进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等等这些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天津现在是一个国际会议的集聚地,依托这些平台,其实我们可以引进一批更加具有优势的高质量的外资,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更好的发挥出国际国内双循环关键节点的作用。)

天津自贸区邮编

“牢记嘱托、善做善成”:自贸区十年系列

从“破冰”到“领跑” 天津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主持人:十年前,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这犹如在渤海之滨埋下一颗“金种子”。十年后,在我国北方首个自贸区里诞生了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租赁总规模已超过2.3万亿元,累计完成2300多架飞机的租赁业务,实现了从“破冰”到“领跑”。来听记者翟婧秋的报道。

3分47自贸创新融资租赁从“破冰”到“领跑”

中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上个月,企业航空租赁事业部负责人张青雨向东疆综保区融资租赁促进局发来一则好消息,他们通过在东疆设立的项目公司完成了一单紧急的保税租赁业务,让飞机能够迅速投入使用,张青雨说:

(录音:我们有一个飞机从海外引进,航空公司机票已经提安排好了。在天津保税区落地,从落地到完成检验到飞机离开,总共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非常高效。实现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三地海关无缝对接。)

让租赁企业和航空公司享受到快捷服务的背后,源于东疆综保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海关、外管等部门的联动作业,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量身打造海关异地监管模式。天津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李冲锋说:

(录音:异地监管就是说企业在东疆注册,但是它实际的飞机出入境是在别的城市,比如说上海、广州,按照原来的政策,需要飞机先飞到东疆综保区,再办理相关手续再出境。现在我们完全就是改变原来的监管模式,直接通过异地海关,委托他们去帮助我们去同步监管。因为有海关总署的支持,建立共同监管机制,打电话沟通发邮件沟通很快几小时内,企业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在租赁模式被广泛应用之前,航空公司引进飞机大多是直接买,但几千万美金的售价制约了航空公司拓展机队规模,航线资源不足,因此以前的飞机票价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助力航空产业发展,让金融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和百姓民生,东疆综保区在全国率先探索了租赁这一新业态,让买飞机变成了租飞机,这就相当于分期付款大幅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中航租赁航空租赁事业部负责人张青雨说:

(录音:租赁方可以享受到递延纳税的一个功能,可以按照租赁合同分期缴纳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同时出口租赁模式也帮助国内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鼓励我们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每年都有业务在东疆落地,尤其是国内租赁业务,基本上九成都是落地在天津,所以在天津自贸区设立的十年中,我们也受益于这片热土。)

从开创中国租赁业的先河,到先后探索了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维修改装+租赁”等几十种模式。十年来,东疆从落地我国第一单保税租赁业务到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租赁标的物也从飞机复制推广到船舶、海工平台、轨道交通、大型机械设备等前沿领域。2024年,本市租赁贸易进出口额达145.8亿元,增长247.9%,规模居全国首位。东疆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公良表示:

(录音:强创新、优服务,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得到有效加快,全球第一大飞机租赁公司Aercap落地中国区域总部,金融租赁项目公司经营范围扩围,新能源设备、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卫星等租赁业务纳入试点,完成了东疆首单国产C919大飞机租赁业务。深入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探索东疆+香港模式,提升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世界级租赁聚集区建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天津自贸区在哪个区,天津自贸区管委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