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法医是干什么的,法医是干什么的简介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孔安

刑警法医是干什么的,法医是干什么的简介

大家好,由投稿人孔安来为大家解答刑警法医是干什么的,法医是干什么的简介这个热门资讯。刑警法医是干什么的,法医是干什么的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院法医是干什么的

这几年,关于法医的影视剧如雨后春笋。最近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更是拉满了喜欢悬疑的朋友们的期待值。


接触腐尸、浮尸、碎尸,分析刀口、枪伤、打击伤,抽丝剥茧寻找真相……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真实的法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2021年出版的《高级法医学》(第三版)对法医学的定义是:“法医学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损害、死亡、身份鉴识等问题,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的医学学科。”从这一对法医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现代的法医学是“应法律的需要而产生,并为法律服务的一门医学科学”。


宋慈是世界法医学之父。看过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小伙伴们对宋慈时代的法医们的日常工作有了一定了解。现代法医的工作到底有多刺激?


法医的研究对象之一:尸体


尸体是经典的法医学研究对象,这是小伙伴们最为好奇的领域。


法医病理学研究人体损伤、死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损伤及死亡的机制、过程及现象,如各种没有发生在医院中的死亡或者发生在医院中但存在争议的死亡事件。


小伙伴们拿来吓唬人或者被人吓唬的各种所谓的恐怖名词或图片,如尸僵、尸冷、巨人观、死后分娩、八字不交、溺死手套、反常脱衣现象等等,就是法医病理学的范畴。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如果某个死亡事件又与某种毒物的作用机制相关,那么这种毒物及其引起的死亡就属于法医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如近年来不断刷屏的百草枯、甲基苯丙胺(MSD,就是冰毒)、麦角酰二乙胺(LSD),还有引起不同颜色尸斑的氰化物、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等等。

我们看电视经常看到一些诡异离奇现象,但有些却有科学解释。比如:

尸体屹立不倒:由于尸僵导致关节固定,不能打弯;

根据尸体就可以判断人死了多长时间:根据尸体温度、尸斑消退等在死亡发生后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断死亡发生的时间;胃内食物的消化程度也能反映出最后一次进食距离死亡的时间。


法医的研究对象之二:活体


法医的研究对象不仅仅包括尸体,更包括活着的人!这也是关于法医最大的误解。


法医临床学重点关注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病理或病理生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法医临床学家负责评估下图中的各种成本。



与法律有关的损伤属于精神上的损伤,这就属于法医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


此外,法医精神病学家们还会关注当犯罪行为发生时相关人员的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等问题,其最终目的在于确保司法实践的公平、公正。


法医的研究对象之三:


尸体或活体的一部分


在犯罪现场,尸体或者活体的一部分往往更为常见,如掉落的头发、墙上的血痕、烟头上的唾液斑、剪掉的指甲、内衣裤上的斑痕。这些来自尸体或活体的生物物证往往会对案件的侦破或者争议的解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属于法医物证学(法医遗传学或法医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法医物证学家主要好奇两大问题:第一,头发是谁的(个体识别);第二,孩子是谁的(亲子鉴定)。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法医毒物分析学则关注在可疑中毒的死亡事件中,死者的胃内容物是否存在某种毒物,以及这种毒物的量有多少。


法医人类学和法医牙科学关注骸骨和牙齿,因为骨骼和牙齿也会告诉法医学家,TA来自哪里。


法医的其他研究对象


从宋慈的时代到今天,法医学的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增加,如——


法医现场学研究犯罪事件、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的现场,如空难、恐怖事件等现场的勘验、调查;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法医昆虫学和法医微生物学分别利用昆虫和微生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演替的变化规律,可以分析尸体的来源、死亡发生的时间


法庭兽医学,下面这则消息直接说明了法庭兽医学的研究领域。除了小水牛,还可以是小狗、小猫。


来源:楚天都市报


基于不同个体间遗传自同一个体的DNA片段的分析的法医系谱学,可以实现对自称“几百年前是一家”的两个体亲缘关系的认定或排除。2018年美国的“金州杀手案”顺利侦破,使这一技术被《科学》杂志评为2018 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https://vis.sciencemag.org/breakthrough2018/


随着科技水平的继续进步,相信法医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扩展。


法医对大多数人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不断扩大在生活中的研究领域,给我们这个“未知生,焉知死”的社会提供更多思考死亡的机会。对死亡思考得越多,对生活思考得就越多。


来源:科普中国

法医是干什么的?

【十月有你,十分精彩】系列人物专访,小编今天继续来关注一位身经百战的“秦明”!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有关法医的电视剧,小编可是如痴如醉,悬疑、惊悚却依然让人欲罢不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法医是一个充满惊险的极度考验技术与能力的工作。

那么真实的法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下法医民警聂祖勇的故事。

聂祖勇,是江阴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2004年,他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法医秦明的作者正是高他一届的同校师兄。扎根江阴18年,聂祖勇出入各类案发现场,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我小时候就想当警察,这也是很多小男孩的梦想!”1999年,聂祖勇高考志愿填报了法医学,那时候他还懵懵懂懂,并不知道法医到底是干什么的,只隐约了解是与死者打交道的。

直到进入皖南医学院法医系以后,课上老师传授的,让他直呼“招架不住”。“一开始我连骨头都怕!”聂祖勇向小编讲述上学时候的趣事,大一时上解剖课,老师搬来几大框人骨,将一个头骨往他怀里一塞,让他仔细研习头部构造,聂祖勇知道是真人头骨后,全身发麻,内心呐喊“这学可不能上了”!


“那时候吃不下饭,瘦了十来斤。”直到一个月后,聂祖勇终于习惯了这种强度的学习生活,一直到枕头旁都能坦然摆放着人骨。

支持他克服内心恐惧的,正是聂祖勇心中的唯一目标——当警察干法医!而据聂祖勇介绍,真实的法医工作,比普通人想象中艰苦得多。现场的情景往往比影视剧更让人难以忍受。

臭不可忍,他也会吐!
各种类型的现场千奇百怪,往往都伴随一个共同特点——臭。然而通过现场的味道来增进判断,也是破案所需的一方面。因此现实中的法医并不会和电视剧里一样穿戴防护面具,聂祖勇有时候快憋不住了,就稍微到旁边缓口气。


但最让人烦恼的是,有可能周围三五十米范围内都是臭的,实在是无处可躲。遇到气味太过刺激,他也受不了,而每次他一吐,其他同事事后都会笑话他:“还以为你无坚不摧,真能憋得住。” “衣服自己洗啊!”回家以后,聂祖勇还可能会被家人嫌弃。

除了臭味,还有滋生的蛆虫、苍蝇在头上盘旋,让人不堪其扰。“在现场还需查看蛆虫的长度以及蛹壳,来推断死亡时间。”聂祖勇介绍,他会在现场摔死蛆虫,测量其长度,蛆虫1.4毫米即为一天,以此推算;此外,看看有没有一代蛹壳,一般7至10天会生成蛹壳,而棕红色的蛹壳已是三代。

胆要大,但这也是个细致活
解剖时,会有两名法医共同操作,有可能操作太过专心,器械不小心划破防护手套。如果尸体有隐形疾病,病毒无法在冷冻后完全死亡,就会存在感染风险,操作过程需要慎之又慎。


而最让法医头大的要数七八月了,太阳明晃晃蒸烤着大地,法医们在人迹罕至的野外勘察,不光是中暑的可能性比较大,蓝色的警服湿成深蓝已是家常便饭,同事们甚至给聂祖勇起了雅号:“聂老湿”。难受的是,汗水顺着睫毛淌入了眼睛,却不能用手擦,聂祖勇只能拼命地眨眼用胳膊蹭干。

聂祖勇还记得,多年前的大夏天,他在一个潮湿逼仄的桥洞里,徒手刨了两个多小时土,只为了寻找被丢弃的脚趾骨节。骨节细细小小,且埋在土堆内多年,已经风化,他无法使用工具,且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聂祖勇的手指头都被蹭破,身上被叮满了蚊子块,腰也直不起来了......

各种极端恶劣的天气和简陋的工作环境,没错,这就是法医最真实的工作现场。当法医,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在法医工作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如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走麦城”,为后续的侦查工作带来麻烦,法医需要抽丝剥茧,精细操作,寻找隐藏在身体里的答案,缉拿真凶,告慰逝者。


腿抖得不行了,还是要上去!
各种各样的现场,让法医头大的还要数火灾现场和高坠现场。经过烈火的灼烧,屋顶可能随时会塌陷,并存有空气污染,聂祖勇需要在里面快速查看,以免遗漏蛛丝马迹。“我尽量站在上风口,不然吸进去就麻烦了。”

遇到坠亡,聂祖勇做完现场勘察,还要回到逝者出事前所在地。聂祖勇还记得一起案子,他爬到二十多层高的天台上,周边没有防护,风呼呼地刮着,“我腿肚子一直在打颤~”话虽如此,聂祖勇还是快速研判风向、楼高,并且收集逝者生前留下的脚印、指纹。

经过十几年的洗礼,各种类型的现场千奇百怪,聂祖勇已完全融入了这个行业。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有时候聂祖勇一忙起来,连轴转一周都回不了家,但他表示“做法医很苦,但我热爱它!”聂祖勇有两个孩子,老二牙牙学语,老大已上初中。虽然父亲经常忙的看不到影,但在孩子心中早已种下一颗种子,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做警察,为人民服务。

“干法医,不仅要干,还要干好!”聂祖勇表示,为了打击犯罪,为了每个遇难家庭,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抽丝剥茧,将一重重迷雾散去,还原事实呈现真相,为遇害者讨回公道。这其中的职业自豪感,难以言喻。“选择这个岗位,我终生无悔!”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聂祖勇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书写着屡破疑难案件的传奇人生而他,也正是法医的缩影...

法医是干什么的图片

胆子小能报考法医吗?6月21日,@法医秦明 发博梳理了高考志愿填报关于法医专业的一些要点。

其中,对于“胆子小能报考法医吗” 的问题,@法医秦明 介绍:法医这份职业,其艰苦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所谓的“胆大心细”可能只是个入门的要求,而吃苦耐劳、坚定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什么天生干法医的料,无论什么人从事了法医工作,都要经历一些心理上的挑战。 如果你认为自己怕血、怕尸体,或者无法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的话,那你可能连入门都会很难,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秦明称自己有很多同行,怀着满腔的热血加入法医队伍,最终却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离开了这个行业。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法医是干什么的工作

“一双妙手,只为沉冤昭雪;满怀仁心,唯愿百姓平安。”这是一名法医的内心写照。凶杀身亡、分尸惨案、溺水腐尸……24年来,死亡现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用解剖刀、蓝光灯破译“死亡密码”。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让尸体“说话”、给死者伸冤,51岁的刘合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位老法医的坚守。

一个“重口味”的职业

在许多侦探电视剧和电影中,法医的形象总是一身白大褂,或是在实验室中摆弄各种器皿,或是在凶杀案现场勘察,或是在尸体上寻找破案线索。对于观众们来说,法医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但法医同样是一个“重口味”的行当。

工作中免不了与尸体打交道,凶杀、血腥、腐臭……各种“重口味”场面轮流上演,这样的工作刘合建一干就是24年。从1997年刚参加公安工作的小鲜肉,到历练成火眼金睛的“老师傅”,他破译了一个又一个“死亡密码”。如今身为荣昌区公安局刑侦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的刘合建,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刑侦破案、技术先行原则,每当有涉及法医技术的案件发生,他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与同事密切配合,仔细勘验现场、检验尸体,为案件定性、尸体检验、案件侦破提供大量详实有效的证据,使得荣昌警方命案侦破率大幅提升,连续15年达到100%侦破。

24年来,刘合建参与了各类伤害、命案、因病自然死亡等现场勘验、法医物证检验鉴定工作,直接参与出勘各类涉尸体现场2100余件,尸体检验鉴定2000余具,解剖各类尸体420具,为侦查破案指明方向,为刑事诉讼提供有力证据。

一枚鞋印侦破凶杀案

“做法医,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细之又细,在蛛丝马迹中挖掘线索,还原真相。”这是刘合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16年,刘合建通过一枚血鞋印迅速锁定“双杀案”嫌疑人,仅2小时便破获一起重大命案。

2016年5月,荣昌区广顺街道胡某、张某2人在家中被杀。接报后,刘合建与同事立即赶赴现场。在现场勘查中,刘合建发现死者胡某尸体旁有一枚血鞋印,朝向卧室衣柜方向,衣柜门呈打开状、门上遗留血指印,分析嫌疑人可能杀人后鞋上粘血、并在衣柜内翻找钱物。

刘合建根据血鞋印的花纹特征准确判断出是解放鞋的鞋印。随后,警犬技术员提供线索:附近一名在田间挖地群众看到警犬后神色慌张并逃离。刘合建立即赶到田间勘查,仔细对比后发现数枚与案发现场血鞋印特征一致的鞋印,他立即将这一重大发现向专案组汇报,专案组民警据此将嫌疑人抓获,该起命案仅2小时便迅速侦破。

一位法医24年的坚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刘合建主动担当、不惧风险,始终冲锋战斗在最危险的“死亡现场”。疫情期间,面对新冠肺炎传染潜在风险源,刘合建迎难而上,先后10余次到场勘查尸体,查明死者死亡原因。

刘合建今年51岁,24年的法医生涯,几乎占去了他的一半人生。刘合建的身影,时而在案发现场,时而在解剖台,时而在实验室。每一个岗位他都坚守初心、履责担当。“检验、解剖尸体2000余具,活体检验鉴定1000余人次,出具各类检验鉴定文书1500余份,从未发生一例被检法部门作为非法证据排除或被上级变更鉴定结论等问题”,这是一份凝聚着汗水的满分答卷,也是对他精耕破译“死亡密码”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解剖刀虽然是薄薄的,但分量却是沉沉的。虽然法医工作辛苦,但能揭开事实真相,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让沉冤的被害人昭雪,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刘合建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坚守岗位,在重重迷雾中寻找蛛丝马迹,在点点悬疑间还原案件的真相,为案件侦破、定罪量刑提供准确依据。

人物介绍:

刘合建,男,197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重庆市荣昌区公安局刑侦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刘合建先后获得三等功2次,并被授予“重庆市优秀人民警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棠城工匠”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聘为“重庆市公安局第一批刑事技术专业人才”。

上游新闻记者 谭遥

来源: 重庆晚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刑警法医是干什么的,法医是干什么的简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