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挂牌图片,公司挂牌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魏雯清来为大家解答公司挂牌图片,公司挂牌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公司挂牌图片,公司挂牌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司挂牌尺寸
在被中国新型房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新房”)列入假冒国企名单2年后,淄博一县级城投平台欲退出山东齐鲁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齐鲁大宗”)。
据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信息显示,4月17日,淄博市张店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张店区国资公司”)挂牌转让所持有齐鲁大宗全部10%股权,转让底价为1元。此前,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国新型房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新房”)曾发布不法企业假冒公司子公司名单,齐鲁大宗位列其中。
齐鲁大宗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册资本3000万,实收资本270万元,主营业务为集贸市场管理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橡胶制品销售等,现有员工12人。杨光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
泰山财经记者注意到,齐鲁大宗注册有同名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其简介为“以山东为中心的大宗商品贸易平台,以高度市场化的运营增强竞争优势,将超过百亿的建材、化工、能源产业资源盘活。”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齐鲁大宗营收6.19万元,净利润-217.43万元;2024年1-9月营收0.03万元,净利润-90.26万元;2025年1-2月无营收。
经资产评估,截至2024年9月30日,齐鲁大宗资产总额为866.69万元,负债总额为1090.39万元,净资产为-223.7万元,转让股权对应净资产评估值为-22.37万元,转让底价为1元。
股权结构显示,齐鲁大宗大股东为中新房太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新房太通”),持股比例90%,张店区国资公司持有剩余10%股权。
中新房太通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1亿元,由中新房北方华建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为中国建材集团成员企业,股权穿透显示,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
但泰山财经记者查询中新房官网发现,齐鲁大宗曾在2023年5月登上中新房第一批假冒国企名单。中新房表示,“经公司核实,附件中企业及其下设各级企业均为假冒国企,均未进行国资产权登记,与我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我公司无关。”
同年9月,中新房太通持有的齐鲁大宗90%股权被冻结。股权冻结后至今,公司涉入淄博市张店区财政局(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下辖多起追索劳动报酬案件。
据了解,长期以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违反国资监管规定擅自投资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央国企下属企业,以国企名义开展业务。
应控股股东中国建材集团要求,中新房2017年部署了清理下属无效公司的工作,自2019年8月起全面启动风险处置,并于2021年1月发布声明称不再批准设立新公司、开展新项目,此后也并未批准过相关事项。
截至发稿日,中新房已在集团官网多次公示了排查出的假冒国企名单,涉及企业超600家。其中包括在山东注册的中新房(山东)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中新房生态环境工程(山东)有限公司、山东飞凡地石油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张店区国资公司成立于2016年,法定代表人贾木越,注册资本9.1亿元,由淄博市张店区财政局(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全资控股,是淄博县级城投平台之一,2023年营业收入16.53亿元。
对于齐鲁大宗被列为“假国企”一事是否知情,以及公司投资及退出齐鲁大宗的原因,泰山财经记者致电张店区国资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将记录问题后汇报,截至发稿记者暂未收到回复。
原标题:《淄博一县级城投平台欲退出“假国企”》
来源:泰山财经记者 李迪 实习记者 郑旭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公司挂牌和上市有什么区别
全国股转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业绩总结,截至2025年4月30日,共有5844家挂牌公司披露去年年报,共实现营业收入1.71万亿元,同比增长0.88%,净利润655.81亿元。近半数挂牌公司净利润增长,超两成增速50%以上。总体来看,挂牌公司业绩表现韧性较足,专精特新特点鲜明。
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78家挂牌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共实现营业收入89.39亿元,其中45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共实现净利润10.03亿元,其中4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公司挂牌吉日查询
最近,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润三九”)转让动作频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进入5月后,华润三九接连挂牌转让所持三九(安国)现代中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安国中药”)、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九州通医药科技”)的全部股权,累计转让底价为1248.15万元。
本月两次剥离非核心资产
资料显示,安国中药经营范围包含中药饮片(净制、炒制、切制、蒸制、煮制、燀制、炖制)、提取物(连翘提取物、刺五加浸膏)等。华润三九持有其49.8967%股权。其余自然人股东包括张鹏越,持股33.4711%;方阵,持股16.6322%。此次挂牌转让意味着华润三九有意退出对安国中药的投资。
据悉,此次华润三九挂牌转让安国中药的49.8967%股权,转让底价162.15万元,披露结束日期为2025年6月3日。
华润三九转让安国中药或与其常年亏损有关。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安国中药资产总额在持续减少、负债金额持续增多。从业绩来看,2023年-2024年,安国中药收入均为0元,净利润分别为-66.53万元、-129.14万元,资产分别总计526.76万元、449.31万元,负债总计分别为289.98万元、622.65万元。
5月13日,华润三九再次挂牌转让九州通51%股权,转让底价为1086万元,披露结束日期为2025年6月10日。
九州通医药科技成立于2021年11月,由华润三九、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998.SH)分别持股51%、49%,曾用名“湖北九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时,双方曾表示,该合作是为了共同开拓大健康市场。资料显示,九州通医药科技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周韩,经营范围包含:药品批发、医疗器械经营、食品销售、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等。
九州通医药科技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05万元,净亏损33.07万元,资产总计2055.44万元,负债总计26.93万元。
并购重组暗藏风险
华润三九是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深圳南方制药厂,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8年,正式进入华润集团,2010年,公司名称由“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为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领域,华润三九在持续推进并购重组。不过,资本市场的并购并非一帆风顺,并购项目投入大,整合难度高且市场及政策环境不断变化,可能出现未能预见的风险。
2022年,华润三九收购昆药集团28%股权(29亿元),整合三七产业链,并解决双方在血塞通软胶囊产品上的同业竞争问题。
2024年,华润医药出售华润圣火51%股权(17.91亿元),为解决与昆药集团在血塞通软胶囊上的同业竞争问题,华润三九将持有的华润圣火51%股权转让给昆药集团;同年,收购天士力28%股权(62.12亿元),为强化中药创新药布局,获取复方丹参滴丸等核心产品。2025年3月完成股权过户,华润三九成为天士力控股股东。
不过,频繁的收并购给华润三九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负担。从并购标的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天士力营收、净利润双降,实现营收84.98亿元,同比下降2.03%;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下降10.78%。2024年,昆药集团实现营收84.01亿元,同比下降0.34%;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19.86%。
此外,并购交易中常因对标的企业未来收益预期较高而支付溢价,导致商誉规模扩大,一旦标的企业业绩下滑,可能引发商誉减值风险。2024年末,华润三九商誉高达51.24亿元 ,占总资产的20.29% 。
在2024年年报中,华润三九表示,其“十四五”战略目标是争做行业头部企业,发展业务聚焦管线,为核心业务赋能。“十四五”战略期,华润三九将重点实施的战略举措包括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加强国际化合作,强化产业竞争优势;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等。
如此看来,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的举措,以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也就不奇怪了。
近期连续转让安国中药、九州通医药科技股权,主要基于哪些战略考量?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梳理其他低效资产?如何应对并购企业的业绩波动?是否存在商誉减值压力?频繁的股权转让与并购重组对公司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有何影响?针对上述问题,5月16日,新京报记者向华润三九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
公司挂牌仪式的祝福语
截至4月23日记者发稿,目前已有2063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其中88家归母净利润过亿元。
从已披露数据来看,新三板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从挂牌情况来看,2025年一季度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达81家,同比增长8%。
多家挂牌公司业绩呈现诸多亮点
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进程推进,新三板市场涌现出一批业绩表现突出的企业。
上海钢银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钢银电商”)以805.5亿元的营业收入,居新三板公司营业收入榜首;其次为中建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信息”),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6.3亿元;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强方特”)、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诚保险”)和创元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元期货”)2024年的营业收入均超50亿元。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30多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0%。其中哈尔滨海润国际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成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45倍多,营业收入增速最快;其次,广州市盛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盛来科技”)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5倍;营业收入增速超5倍的有重庆熙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熙成传媒”)、北京高学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学数科”)、沈阳鑫博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鑫博技术”)和上海音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音明股份”)。
从净利润来看,2024年共有80多家新三板公司的净利润超10亿元。其中,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投保”)2024年实现净利润13.66亿元,暂为第一;其次为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杰理科技”),2024年实现净利润7.91亿元; 宁波亚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锦科技”)和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强方特”)的净利润亦超过7亿元。
从净利润增长率来看,超250家新三板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其中,音明股份和福建省国资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资康复”),因其基数低,2024年同比净利润增长率均超百倍;此外,有25家新三板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增长率超10倍。
多家新三板公司宣布启动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工作
截至4月22日,今年已有90家新三板公司宣布启动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工作,北交所上市后备力量充足。北交所与新三板一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此外,2025年1月至3月新三板新增受理企业39家,17家处在反馈意见回复审查状态,17家处在落实反馈意见中状态,5家处在待出具反馈意见状态中。
今年1月至3月新三板受理的39家企业共涉及11个细分行业。主要的行业分别为:原材料(9家)、资本品(9家)、技术硬件与设备(5家)、汽车与汽车零部件(4家)、商业和专业服务(4家),合计占全部受理企业的79.49%。
39家受理企业中共35家采用挂牌标准一,占比89.74%。35家受理企业2023年平均净利润为6633.83万元,中位数为6938.79万元。今年1月至3月采用挂牌标准一的35家受理企业的净利润平均数与2024年受理企业相比增加130.49万元,增幅2.01%;净利润中位数与2024年受理企业相比增加1324.68万元,增幅23.60%。
今年1月至3月新三板受理涉及15个地区,前五地区分别为浙江(9家)、广东(6家)、安徽(4家)、上海(4家)、湖南(3家),合计占比66.67%。
从挂牌情况来看,今年1月至3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共81家。新三板挂牌的81家企业共涉及14个细分行业。主要的行业分别为:原材料(27家);资本品(19家);技术硬件与设备(7家);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4家);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4家),合计占比75.31%。
今年1月至3月新三板挂牌涉及18个地区,前五地区分别为江苏(18家)、广东(15家)、浙江(8家)、上海(7家)、安徽(6家),合计占比66.6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司挂牌图片,公司挂牌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