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服务中心电话,市民服务中心在哪里
大家好,由投稿人卫锦来为大家解答市民服务中心电话,市民服务中心在哪里这个热门资讯。市民服务中心电话,市民服务中心在哪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市民服务中心上班时间
广安门外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柜台前加了桌子,保证人员间隔
防疫工作的关键时刻,随处可见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们在城市里忙碌的身影。从春节前至今,社区工作者们都战斗在消杀、调查、宣传等一线工作中。
记者走访了解到,春节放假期间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暂时投入其他社区工作岗位,假期结束后,在需要支援社区工作的同时,为了保证居民们的切身利益,街道办事机构采取各种方式,恢复了服务功能。
■ 支援社区防疫 连续工作月余位于马连道北街的广安门外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宽敞亮堂的办事大厅内,摆着十个办事柜台,下午时分,三个柜台后坐着工作人员。
“其他的工作人员都去支援社区工作了,好在咱这儿一直要求大家尽可能多的掌握办事流程,做到‘一窗通办’,虽然人少,办事手续还都清楚。”中心主任王君介绍,面向整个街道管片范围的市民服务中心,平时每天办事人次一般在300次左右,大厅里共有30多位工作人员。受疫情影响,目前很多市民都把能暂不办理的事情尽量推迟,每天的办事人次下降至70次左右,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只保留了10人。
东花市街道办事处的政务服务中心情况类似,这里平时一共有17位工作人员,如今11位都在社区帮忙,留下6个人维持着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转。以往日均上百人次的办理量,现在下降到二三十人。“从大年二十九到现在,每天上班,忙的时候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中心主任万丽琴说。
而天桥街道所属的永安服务站,是北京最先实现“一站多居”模式的服务机构。平时这里每天会有数十人次至百人次的业务咨询办理量,现在下降到每天十多人次。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也都被抽调到社区工作。如附近的留学路南口设立出入岗,便有这里的工作人员参与值守。
“平均到每个人的工作量,其实还上升了。”几位办事机构的主管都提到了这个现象。用永安服务站站长杨宝成的话说,“大年二十九晚上9点40分接到上级通知,春节期间停休,我们就一直忙碌到现在。”
■ 办理模式灵活 避免人员接触虽然一些事务可以推迟简化办理,但也总会有一些必须尽快办理的事务。为了避免接触,各办事机构也拿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趁着天气回暖,东花市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把部分办事手续挪到了室外,等候的居民们和接待的工作人员在中心门前的空地、社区的小花园里交接一些手续。
中心主任万丽琴介绍,除了戴口罩,还要求大家保持1.5米的距离。除非必须在柜台前用电脑办理的业务,尽量不让人们进入室内。
广安门外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则把等候的座位间隔拉大,并且在以往面对面办事的柜台前,又多摆上了一张1米宽的小桌子,简单地实现了“保持距离”的目的。只要有人办完业务,局部桌椅马上消杀一遍,整个大厅每天早中晚还要消杀三遍。
在上级临时推行一些可延迟办理、简化手续办理的业务后,办事机构的主动性显得更为重要,来这些办事机构的老人格外多,此时避免接触均不便上门交涉,电话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杨宝成介绍,各机构都主动列出了需定期办事的老人名单,且通过电话预先联系,能推迟则推迟,不能推迟则约在人少的时间。“我们筛过第一遍办事记录后,就打了一千多个电话通知居民们情况。”
■ 网上办事受捧 居民配合度高广安门外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马智、裴京东,还在春节加班期间临时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通过这个小程序,市民可以办理部分业务、提交资料,比如居民参保、修改医保定点医院等。
有趣的是,不知是谁“走漏”了这个消息,“连通州都有市民通过我们的小程序来办事。”这让几位工作人员颇为自豪,“一分钱没花,都是咱工作人员应对特殊情况临时做出来的,这个系统简单有效,我们会继续完善它的功能。”中心主任王君说。
说到网上办事,这一次疫情让很多市民都接触到了自己所在社区的微信公众号。王君谈道,之前服务中心也有自己的公众号、小程序,如“智慧广外”。通过它可以足不出户咨询办理业务。然而全社区共有18万居民,却只有区区2万人订阅,文章阅读量也小。疫情发生后,居民们明显更加关心身边的情况,文章阅读量翻倍地上升。“我想向所有市民建议,关注自己所在街道、社区的公众号和小程序。”
东花市街道工作人员也表示,花市街道的公众号“花伴儿”在疫情期间起到了信息发布的作用,关注与互动明显增多。
虽然自己辛苦一些,但看到特殊时期理解情况的市民们,办事工作人员也挺欣慰。“赶上人多的时候,不敢让大家都在室内等待,大家就会自觉在门外排个队,人和人之间也保持距离。”万丽琴坦言,以往有焦急的居民会犯情绪,疫情期间,却从没有因此发生过口角。
广安门外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甚至还收到过一份办事手续,“我们一看出生日期吓了一跳,是一位1934年的老先生。他都86岁了,还会用手机操作,既方便了自己也减少了出行,让我们很受鼓舞。”王君说。看到手续后,工作人员便马上与老人取得电话联系、核实情况。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硕
流程编辑:吴越
市民服务中心是干嘛的
来源:杭州发布
好消息,杭州将再添两大市民服务中心,呈现双倍惊艳!其中,钱塘区大江东市民中心迁建工程首桩施工顺利完成,余杭区城市服务综合体新建项目方案正式公示。都有哪些特色,一起来看!
杭州大江东市民服务中心
杭州大江东市民服务中心迁建工程项目位于钱塘江海之城核心区,东至青六路,南至滨湖南路,西至滨湖东四路,北至向民路。
项目由一栋一类公建及其配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8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
新迁建项目毗邻地铁7、8号线,规划设计地上7层,地下2层。地上1层、7层为商务服务区,2层至6层为政务服务区。
建成后将新增服务类型、办事窗口以及智能系统,将进一步满足平台、企业以及辖区居民“就近办”“畅通办”“便利办”的需求,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余杭区城市服务综合体
近日,余杭区城市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也正式公示。
设计效果图
项目位于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上,文一西路南侧,创景路东侧,创明路西侧,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其中地上超6万平方米,地下超14万平方米。
设计效果图
项目涵盖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多个公共设施,旨在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和休闲娱乐选择,提升区域公共服务能力。
资料/钱塘发布、余杭发布
市民服务中心咨询热线
南都讯 7月1日上午,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启用。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26万平方米,可提供市区两级50多个部门的超2400个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为市民办事提供便利。
优化市民办事流程
让广大群众办事“只跑一地”
据了解,珠海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是珠海市委、市政府落实国家、省关于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工作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是珠海市“十四五”规划重点民生工程。
珠海市民服务中心。
建设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旨在提升珠海政府服务水平,推进政府流程再造、规则再造,打造“珠海政府服务”品牌,构建珠海一流营商环境,赋能“百千万工程”。
据悉,珠海市民服务中心由华发集团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按照业务分类,中心共设有企业开办服务厅、人才专利服务厅、人社医保服务厅、香洲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住房公积金服务厅、综合服务厅、不动产登记服务厅、公安综合服务一厅、公安综合服务二厅共10个业务服务厅,涵盖了市区两级50多个部门的超2400个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实现“办一次事、进一个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
为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需求,香洲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在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中心、香企办等20个部门、475个事项、31个窗口进驻。
同时,香洲区公安、税务、商事登记、工程建设等6个部门、351个事项、130个窗口采用市区联办的方式进驻到各服务厅办理,切实解决企业群众“两头跑”的难题。
整合企业开办事项
助推企业“跨境通办”零跑动
据悉,企业开办服务厅创新整合了市区两级的企业开办事项,提供企业开办“一窗通办”全流程服务,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整合,设立“小个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服务岗,力推“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构建跨层级跨部门全流程无纸化“证照联办”新模式。
目前,47个涉企审批事项与开办企业6个事项已实现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可在0.5个工作日内为企业一次性发放营业执照、公章、税控设备、发票实体办件。
除此以外,珠海还在香港、澳门设置“珠事通”涉企服务一体机,全程无纸化登记,实现港资澳资企业开办从申请、审批、到领取真正“跨境通办”零跑动。
设置多类人群专窗
以精细服务提升市民服务体验
人社医保服务厅是珠海人流量最多的政务服务大厅之一。据了解,为更精准为市民提供专属服务,多元合作畅通堵点,人社医保服务厅开设了“社税联办”窗口、“跨省通”窗口、“湾区通”窗口、“大爱无疆”窗口、“优先窗口”、“党员志愿服务岗”窗口、“办不成事”窗口等多类专窗,为退役军人、残疾人、老年人、异地务工人员、港澳人员等特定群体提供专项服务。
为有效减少市民排队等候时间,珠海社保医保业务在推行预约办、自助办、掌上办、线上办的“四办”服务的基础上,发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技术,全面升级社保自助服务终端,创新推出集业务导办、办理、扫描打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柜台”服务,智能分析市民需求,全程语音导办,有效分流高峰时段人流。
数据跑腿减少市民跑动
进一步提高市民办事效率
据悉,在综合服务厅里,市民们可以通过综合窗口享受到“一窗综办”服务。目前综合服务厅进驻部门37个,可办理事项1728项,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通过收件与审批的“收受分离”,让市民办事实现一个窗口交、收材料,事项受理相关部门并联审批,真正做到“省时又省力”。
珠海市民服务中心还充分应用数智化手段在服务流程上做“减法”,应用“OCR+AI”技术搭建“数据高速”,推行“表单智能填写”,对申请材料的数据项与申请表单的数据项进行结构化映射,从材料中识别、提取关键信息复写至申请表单,实现申请人无需填表,确认即办好。
打造零碳标杆工程
部分点位有望成为“新晋打卡点”
据了解,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倡导节能低碳的绿色理念,突出“场景应用、绿色零碳、智慧楼宇”运营理念,创新采用领先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表面铺设约8000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组件,设置风力发电、风光互补路灯、“光储存”一体化设施等新能源措施,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零碳示范公共建筑标杆,成为大湾区一流、全国领先的精品工程、绿色工程。
除了办事更便利、建筑更环保以外,珠海市民服务中心还建有两层地下停车场,可提供近2900个停车位,为开车出行的市民提供便利。市民也可以选择绿色出行,乘坐多线公交车到达市民服务中心,新线路已于6月20日启用。
此外,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周边就是公共服务集中供给区,前往珠海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珠海市图书馆、珠海市工人文化宫都可步行到达,珠海市民服务中心南侧新建的市民广场、楼中的市民文化走廊,也有望成为珠海“新晋打卡点”。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市民服务中心几点下班
备受市民关注的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目前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
相关部门计划于
今年8月份开始入驻中心
开展设备调试等工作
预计将于9月底起试运行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效果图
前身是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建成后
将设置270个办事窗口
市民到这里办事不用多头跑
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主体建筑
根据办事大厅功能场景需要
重新布局了各类功能分区与功能用房
对原有的大净空进行加层
提高空间使用率
完成由展览场馆向办事中心的功能调整
建设过程中完成了网络、信息点、
监控等基础设备的整体施工
在市民服务中心试运行前
各进驻部门将对业务系统和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
叫号预约系统、自助终端、智能监控、
门禁、综合数据分析、业务流转、
物料流转等信息化及业务流程进行联合调试
从设计图看
市民服务中心的颜值也是棒棒哒
市民服务中心的顶棚
加装了ETFE充气膜
增加建筑的采光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
在原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基础上升级改造
地处行政中心区与核心商圈之间
设计有地下通道与
东莞地铁2号线鸿福路口站相连
交通四通八达
地下还设有大型停车场
将大大方便东莞市民
选择不同交通工具办理各类事项
周边还有
市政府大楼、市民广场、会议大厦、
环球经贸中心、汇一城、民盈国贸城、
绿地公园、东莞展览馆、
东莞市图书馆、东莞玉兰大剧院等
商业项目云集
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
不仅将方便市民办事
还将成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不久后
东莞市直单位的对外窗口
都将搬到这里集中办公
市民们办事超方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市民服务中心电话,市民服务中心在哪里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