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侄女是谁的女儿,侄女是谁的女儿呀
大家好,由投稿人明盈锦来为大家解答老公的侄女是谁的女儿,侄女是谁的女儿呀这个热门资讯。老公的侄女是谁的女儿,侄女是谁的女儿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侄女是谁的女儿?
在毛主席的直系后代中,大家公认最像毛主席的,要属李敏和李敏的女儿孔东梅,尤其那下颚上也长了一颗痣,浑然天成。
另外,毛主席还有一位堂侄女,不是他的直系后代,但在脸型、五官、神态上却跟毛主席很有相似之处,是非常难得的。
毛主席的这个堂侄女,就是毛小青。
毛小青的父亲是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比毛主席小20岁,毛主席在家乡闹革命时,毛泽连虽然还只是一个娃娃,却积极帮大哥站岗放哨,跑腿送信,毛主席也非常喜欢这个机灵的弟弟,鼓励他长大后要参加革命。
毛泽连也没有辜负大哥的期望,16岁那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一直在家乡进行革命运动。
但不幸的是,在一次给组织送情报的时候,毛泽连被反动派发现了,不得不跳下悬崖,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是眼睛却被树杈戳伤了,再加上没有条件做手术,几乎双目失明。
即便是这样,毛泽连依然坚持斗争,当反动派去韶山挖毛家的祖坟时,毛泽连和大家一起冒死保护祖坟和房屋,让反动派无功而返。
而且,毛泽连虽然自己家都吃不饱饭,但仍然收养了毛家好几个孤儿,像毛泽民的女儿毛远志、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等等,为毛家保住了血脉。
毛主席也非常感激这个九弟,建国后就把他接到北京,让毛岸英带他去最好的医院治疗眼睛,还每年都拿出自己的稿费接济毛泽连一家。
毛小青是在1954年出生的,第一次见到大伯时,她才5岁,毛主席回韶山老家探亲,一见到这个可爱的孩子,就非常喜欢,亲切地问道:“丫丫,你知道我是谁吗?”
毛小青早就知道北京有个全国人民都敬爱的毛主席伯伯,但是她第一次见到伯伯时,还是非常紧张,低着头不敢说话。
再次见到毛主席,已经是10年之后了,15岁的毛小青去北京见到毛主席,说自己想要参军。
不过,毛主席没有同意,而是告诉她,你现在年龄还小,应该以学习为主,参军等过两年也不急。
但是,毛小青的参军意愿非常强烈,还是想办法走进了军营,成为一名女通讯兵。
因为她姓毛,又是韶山人,不少战友都好奇地问她是不是毛主席的亲属,她总是笑着说:“韶山姓毛的人很多。”
后来,毛小青的身份还是被大家知道了,毛小青就说:“伯父是伯父,我是我,我要靠自己的努力走自己的路,这也是伯父教导我们这些晚辈的。”
毛小青退伍后,被分配到湖南广播设备局做技术员,后来又进入旅游局工作,负责东方宾馆餐饮部。
毛小青过去没有做过餐饮,毫无经验,不过,她身上流淌着毛家人不怕困难、敢想敢干的血液,很快就把餐饮和酒店管理的知识都学会了,把东方宾馆经营得井井有条。
进入90年代,中国又兴起了毛主席热,唱歌有红歌,吃饭也流行吃“毛家饭”,不过,大多数所谓的“毛家饭”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拿毛主席做个招牌罢了,实际上跟韶山的特色美食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时候,毛小青就萌发了开创特色餐饮的念头,要让人们品尝到正宗的“毛家饭”。
对她的这个想法,李讷也非常支持,于是,在李讷等人的帮助下,毛小青来到北京,开了一家“毛家菜馆”。
北京人消息灵通,毛主席的侄女开毛家菜馆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很多顾客都慕名而来,不只是想尝尝正宗的韶山毛家菜,更想看看这位据说最像毛主席的女老板。
果然,人们一见到毛小青,都不禁赞叹说,确实非常像毛主席,纷纷与她合影留念。
很快,毛小青和她的饭店就在北京走红了,生意越做越大,最终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连锁餐饮企业。
作为毛主席的侄女,毛小青自然也不忘宣传红色文化,创办了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色伟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担任过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为弘扬红色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毛泽东家风》《毛泽东家事风云》《毛泽东和他的百位亲属》)
#历史开讲#
侄女是谁的女儿怎么称呼
忠烈之后,英勇之家彭刚,原名彭玉兰。1938年11月出生在湖南。彭刚是彭德怀元帅的亲侄女,据可靠资料说明,彭刚也是与彭德怀元帅相处陪伴时间最长的后辈,其与彭德怀元帅的关系可以用“近似父女”来形容。
彭德怀元帅自不用多说,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彭德怀元帅对新中国的发展也是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彭德怀元帅居功至伟、功勋卓著,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图|彭钢军装照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彭老总的家人也似彭老总一般,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彭德怀的两个弟弟先后为了革命,奉献舍弃了最为宝贵的生命。彭家可谓是满门忠烈,一心报国,在彭老总的带领和指引下,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彭老总有两个弟弟,分别是二弟彭金华,三弟彭荣华。彭金华在1900年出生于湖南,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就只得以乞讨为生。年长一些后,就开始开荒种地,小小的年纪就担负起家中的重担。
在大哥彭德怀的影响下,民国26年,彭金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读书,在读书期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习毕业之后,彭金华返回家乡。1938年10月,在家乡湘潭县乌石村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
彭金华担任第一届的支部书记。彭德怀放弃了延安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回到了家乡,扎根群众,奋不顾身投入到群众工作的大浪潮之中。在家乡,彭金华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目标,切身维护人民的利益。
图|彭钢(右四)
彭金华是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彭金华多次领导群众从地主乡绅手中夺回百姓被侵占的粮食,在饥荒没有粮食的年代,实施赈灾,让底层的老百姓安全度过饥荒。
随着77事变的发生,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了,全中国的人民都有着抗日的这个共同目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但在这个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当口,国民党反动派却趁机对共产党人进行卑劣的抓捕,禁止共产党人公开活动,制造争端,逮捕迫害共产党员。
反动派的势力席卷到了乌石村,反动派包围了彭金华的住所,逮捕彭金华入狱。在监狱里,彭金华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反动派把彭金华的十根指头用钢丝扎烂,甚至把彭金华的几根指头全部生生折断了,但彭金华宁死不屈,始终坚定与共产党站在一起,对党的机密绝口不提,最终惨遭杀害,牺牲之时还不满40岁。
图|老年时候的彭钢
彭德怀的三弟名叫彭荣华,关于彭荣华的记载,历史上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彭德怀的影响和动员下,彭荣华也投身了革命,但很不幸的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乌石村的那次行动中,彭荣华也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
因为彭老总在党组织中的突出才干,国民党反动派对于彭老总的恨意连带附加在了彭家人身上,国民党的包围乌石村的行动,其重点目的是铲除彭家人。在反动派杀害彭金华一家之后,又来到了彭荣华家中,将彭荣华杀害,其妻子也身受重伤。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正是彭荣华唯一的女儿,彭钢。两个弟弟因为革命牺牲了,而彭老总忙于事业,始终没能有个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亲兄弟的孩子,彭德怀十分珍爱,视如己出。
受到彭德怀元帅无微不至的关怀彭家三兄弟,皆勇于投身革命,在二弟三弟被杀害之后,彭家三兄弟只剩下彭德怀一人,可谓是满门忠烈。彭钢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英雄之家。在彭家留下来的后代中,最为杰出的莫过于彭荣华的女儿彭钢和彭金华的女儿彭梅魁。
彭钢出生于1938年,令人可叹的是,在父亲彭荣华牺牲之时,彭钢还不到一岁,不知在彭钢年少模糊的印象里,还记不记得父亲的音貌。但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的是,当彭钢长大之后,在彭钢的人生道路上,父亲这个词对于彭钢来说,只有陌生的名字,却没有对应的身影。不再有父亲的陪伴,没有父亲的关爱和帮助,彭钢是多么孤单啊。
图|彭德怀
但更加幸运的是,彭钢有一个如父亲般呵护照料她的伯父—彭德怀。在彭钢的人生道路里,彭德怀元帅可谓是陪伴彭钢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辈,15年间的陪伴和照料,悉心的关怀和指导,既是伯父,又如亲父。
父亲牺牲之后,彭钢跟随着母亲到处漂泊躲避,没有安定的日子。为了一再躲避国民党的迫害,避免全家被杀案,彭钢一家只能隐姓埋名过日子。可以说彭钢的童年生活是非常坎坷和极其艰难的。
新中国胜利了,胜利的曙光终于来临。当彭德怀在北京中南海安顿好之后,十分怀念自己侄女的彭德怀赶忙把孩子们接到北京。在组织的安排下,彭德怀在北京饭店见到了自己的侄子侄女们。
物是人非事事休。亲人相聚,回望过去的时光,总是泪流满面。但亲人已经逝去,仍旧生活着的人更要好好地生活。这次见面之后,彭钢就跟随着伯父一直在中南海生活长大。
1950年,12岁的彭钢进入华北小学就读。1953年,学习成绩优良的彭钢考入了北京师大附中,那时候的彭钢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女兵,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彭钢跟随着彭老总生活着,受到了彭老总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时候的彭钢由于年少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身体矮小又瘦弱,彭老总为了让正在长身体的彭钢多吃一个鸡蛋补充营养,故意把彭钢支开去拿辣椒酱,然后彭老总把鸡蛋剥好,放进彭钢的碗里,之后再去上班。
彭老总是武将出身,怎么会如此地细心呢?其实不然,我们印象中的彭老总是个五大三粗的将军,可实际上,在对待彭钢的时候,彭老总一直在用心呵护,对于彭钢可谓是心细如尘。
彭钢后来也回忆道:“和伯伯生活的十几年时间里,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候”。在彭钢的记忆中,彭老总虽然是一位严厉的人,但同时对于彭钢却十分关爱,也很喜欢让家里热闹起来。
那时候因为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同志经常需要出差,彭钢又住在学校里,家中只有彭老总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让彭老总感觉十分孤单。于是彭老总劝说彭钢走读。
可是彭钢一是不喜欢中南海拘束的环境,又想跟同学们同吃同住,不想搞特殊,便找借口说,走读十分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学校里利用走读的时间好好学习。没想到彭老总当天就去给彭钢买了一辆自行车,天蓝色的自行车,看起来十分靓丽,彭钢看到自行车,这才明白了不善言谈的伯父的良苦用心,于是主动答应要常在家中陪伴伯父。
图|彭钢
后来在1966年到1975年之间,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彭老总被解除职务,闲居在家中。当时的彭钢正在文化馆学习游泳,每次回到家都要洗澡。可是在家中洗澡只能烧水,没有其他的办法。
可彭老总居然一盆一盆地接水到院子里,让阳光把盆里的水晒温热,这样子彭钢学习游泳回来就能够直接洗澡了。彭老总对待彭钢实在是像一位父亲对待女儿一样,细心、贴心、无私且周到啊。
中学毕业之后,彭钢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电子计算机。1965年,彭钢大学毕业之后,在北京汽车修理厂工作,担任技术员。工作以后的彭钢,由于工作地点很远,一天上班连续的奔波总让人疲惫不堪。
但当彭钢回家之后,却发现自己的脏衣服总是被伯父给洗干净了,屋子里也被伯父收拾得整整齐齐。在彭钢每天上班之前,彭老总总是早早地起床,把奶粉调好,再把一个鸡蛋打进去,上班时把彭钢送到车站,下班后早早就在站台等待彭钢回家。
图|彭德怀与毛主席
这些画面在眼前闪过,每每想到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老总,大元帅,对待自己的亲侄女,如此的细心周到,体贴,真真是做到了一个父亲该做的本分啊,看到这些事情,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父亲的影子,让人忍不住流下热泪。
“军中女包公”的“彭氏精神”跟随着彭老总生活的日子里,彭刚童年缺失的关爱、精神方面的支撑彭老总完完全全地给予弥补了。但更加难得的是彭老总对彭钢在精神方面的传递。在彭老总的言传身教下,彭钢成长为了一个有担当有主见三观正直的青年。
图|彭钢夫妇
在彭钢进入大学后,在知识的熏陶下,彭钢决定改正自己的名字。彭钢的原用名是彭玉兰,在大学之前,彭钢使用了彭玉兰的这个名字,但在读大学期间,彭钢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彭钢。
用钢铁的钢来当作自己的名字,彭钢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用钢字当做自己的名字,是希望自己的意志力能够像钢铁一样坚硬,精神像钢铁一样坚强。彭钢没有让彭老总失望,彭老总也定是为彭钢感到深深的自豪。
1979年,彭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年,彭钢被评为了工程师。在1988年,彭钢转入纪律检查部工作,从这时候开始,彭钢一直担任这方面的工作。1992年,彭钢已经成为了中纪委里的常任常委。
图|彭钢
彭钢主要的工作是监督官员,监督官员的清正廉洁。在工作中,彭钢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对待有纪律问题的官员毫不手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是一个“难题”。
监督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级别比较高的官员,这份工作“很容易得罪人”,很多人在这份工作面前顶不住压力与冷落,难以支撑下去,但是彭钢丝毫无所畏惧,彭钢不害怕得罪人,只一心坚定为国家办事,铁面无私,在对待原则性问题上,彭钢丝毫不退让。
图|彭钢
当时的很多贪官提起彭钢的名字就闻风丧胆,彭钢的名字十分有震慑力,因为大家都明白彭钢是最为公正,最“不讲情面”的。后来人们因为欣赏彭钢的公正不阿、公事公办的态度,用“军中女包公”这个名字来赞赏彭钢。
彭钢在彭老总身边生活期间,通过彭老总的言传身教,真正学习到了彭老总身上的公正、清廉、正直、忠诚的精神。彭老总常常对彭钢讲述战争年代的事件,让彭钢真正明白而今的幸福生活来的是多么的不容易。
图|彭钢
在彭钢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彭老总的影子,更重要的是,从彭钢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彭氏精神”的影子。彭家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奋不顾身,选择了最危险的革命工作。在工作中,不畏牺牲,一心服务群众,艰辛付出,直到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在早些年间,彭钢的“军中女包公”名号,让大多数不知情、不了解彭钢身世的人们加以揣测彭钢是一个“不通人情”的人,但也有人欣赏彭钢身上的一身正气。彭钢把“彭氏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图|纪念彭钢
“热爱祖国和人民,为人民服务,杜绝特殊化,无私奉献,正直清廉,君子当慎独”,这大概就是"彭氏精神"的内核,而这种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同样需要我们去牢记、去遵循。始终不忘记先辈们的英姿,始终感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14年6月24日,彭钢将军因病在北京离开了,带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用生命完全践行了“彭氏精神”。
姐姐的孩子叫侄女吗
声明:为方便阅读,全文以第一人称写故事,部分情节虚构处理,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素材/张桂英
我叫张桂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出生,再过几年就九十岁了。
我有三个女儿,大女与小女之间的年龄相差21岁,小女儿只比大外孙女大两岁。
我大女儿和小女儿都是儿女双全,只有二女儿四个全是女孩。
当年二女儿为生男孩吃尽了苦头,她的第二个女儿刚满月就委托我帮她带,我一直带到6岁才回去读书。
我对这个从小带大的外孙女特别上心,包括后来她的婚姻大事,都是我一手拍板决定。
外孙女婿是我娘家亲侄女的儿子,按辈分,得叫我姑奶,我认为,亲上加亲的婚姻肯定要比普通婚姻固若金汤。
十多年前,外孙女婿与人合伙办厂子,小夫妻的积蓄掏空加上借别人的钱也不够入股。
我侄女上门来找我借钱:“姑,我知道您有钱,是留着将来防老用的。您放心,这钱我们一定加倍奉还,现在先把它借给我儿子办厂用,要不能算您入股也行。再说了,您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小菊吗,她可是您一手带大的。依我看,不管您把钱让哪个女儿保管,都不如交给小菊(外孙女)保管来得稳妥。”
我被侄女的一番道德绑架和情感输出灌得迷迷糊糊,想想也确实是那么个理。
“都是自己的血亲,什么借不借的,哪个长辈不希望自家孩子过得好,这钱我肯定给,虽然不多,就8万块钱,老婆子我也算是为了支持孩子们的事业尽点绵薄之力吧!但我有言在先,这钱不是借,是让他们代为保管,以后但凡我遇到小病大灾时,这笔钱必须要到位。”我当时是这样跟侄女说的。
侄女听后喜出望外:“姑,您就放心好了,保证不会误您的事。”
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心中纳闷?到底什么厂要办这么久?
三个女儿都知道我这笔钱是借出去的,二女儿倒是没意见,毕竟是自家女儿、女婿。
可大女儿、小女儿对我颇多怨言,尤其是大女儿,从小就暴脾气,性子直,说什么话都是开门见山,从不拐弯抹角。
去年中秋节过后,我渐感力不从心,就打电话给我大女儿商量养老问题。
大女儿激动地说:“妈,您什么时候把我当成老大过?要养老也应该是找您的好侄女、好外孙女、好外孙女婿去呀,找我干嘛?我每天被孙子、孙女吵得已经够呛,哪有功夫伺候您。”
我知道大女儿是在生我的气,当初我也说过,钱无论放哪个女儿名下都不放心,只有被我带大的外孙女才不会打我钱的主意。
接着我又打侄女电话,侄女听后倒是没有立刻拒绝:“姑,您让我给您养老是不是有点不合适呀,毕竟您自己有三个女儿,这要是说出去别人都要笑掉大牙。”
我也是被气到了,朝侄女吼道:“钱是我交到你手里的,我的钱给了谁我现在就找谁,要钱的时候说我三个女儿不靠谱,现在要养老了,就想起我还有三个女儿,要是当时我把钱分给她们,现在谁敢不给我养老。”
许久,电话那头的侄女沉默了。我又打电话给外孙女,跟她说了我最近的情况,外孙女为难地说:“外婆,按理说我是有义务给您养老的,可我婆婆也到了需要人伺候的年纪,她能同意我给您养老吗?”
呵呵!真应了那句老话:“外孙一条狗,吃完摇尾走。”
这时我算是看明白了,什么亲侄女、亲外孙女都不如自己亲生女儿好哇!
再也不指望别人能给我养老了,我打算把那8万块钱要回来分给三个女儿,到时她们没有道理不给我养老。
于是,我就问外孙女那8万块钱的事,现在是时候给我了吧。外孙女支支吾吾地说:“其实那钱早就打了水漂,厂子没开到一年就倒闭了。”
我听后如万箭穿心,险些晕倒在地,这帮人的嘴真紧啊!瞒了我十几年。
后来我想想觉得不对劲,如果像外孙女说的厂子倒闭,应该会过得很惨才对呀!怎么可能又是买房,又是买车,而且外孙女平时都是一副贵妇打扮呢?
直觉告诉我,外孙女没说实话。我又打电话给我的外孙,就是我大女儿的小儿子,从小他就跟这个外孙女关系好。
外孙接到我的电话很是意外:“外婆,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您找有什么事吗?”
“没事就不能打电话了,我问你,小菊的厂子最近还好吧?”我人畜无害地问道?
“还行吧!听说这几年赚了些钱,准备扩大规模开分厂呢。”外孙如实答道。
这死妮子,果真骗了我,为了几万块钱连亲外婆都骗,都是被我那个要钱不要脸的侄女教的,我在心里暗骂。
挂了外孙的电话,我马上打侄女电话,这次我开门见山要她还钱,侄女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我又大声音说:“你现在立刻、马上把钱给我送过来,要不能别怪我不顾姑、侄情。”
既然已经释怀,我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为了不让侄女有耍滑头的机会,我把刚才给她儿媳妇以及我外孙打电话说的话重复了一遍给她听,明天中午12点前如果我没收到钱,我就会卷铺盖搬到你家去住,死也要死在你家里。
侄女估计也怕我说到做到,下午就把钱送过来了,说了一大堆客套话,我都懒得听,连推带拉把她赶出门。
我打电话给三个女儿,说我马上要不行了,让她们赶快过来,当三个女儿火急火燎地赶到后,看到我生龙活虎就知道上当受骗。
大女儿首先就发话了:“妈,您再怎么开玩笑也不能咒自己呀!刚才可把我们几个吓坏了,以后可不能开这种玩笑哈。”
“我要是不这样说,你们能这么快来吗?言归正传,今天叫你们几个来是有好事跟你们说。”我故做神秘地对几个女儿说。
“就在刚才,你们的表姐刚才特意来还我钱,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把钱平分了吧,省得以后大家时刻惦记。”这些话我说得很波澜不惊。
几个女儿半天才回过神来,大女儿说:“是不是我的话气到您了?我说的都是气话,您也了解我的脾气,您怎么还较上劲了,就算您没一毛钱存款,我们给您养老也会义不容辞的。”大女儿委屈地说完,另外两个女儿也跟着附和。
我示意她们安静:“其实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我老了,这些钱我也带不走一分,还不如现在分给你们,你们都是我女儿,这钱不给你们还能给谁,以前是我这个当妈的做得不对,一直防贼一样防着你们。”我说完这些,几个女儿已经泪流满面。
“我暂时还不用麻烦你们,等下拿了钱就各自回家去,真到了那一天我再通知你们。”说完这些我已经泪眼模糊。
如今,我住在大女儿家里,过得很舒适,她们几个已经商量好了,既然我喜欢住在这里就一直住下去,二女儿和小女儿每个月适当给大女儿辛苦钱。
结语自己亲生的哪怕再坏都要比别人强万倍,毕竟血浓于水。别人说得再天花乱坠龙上天,都是利益驱使,愿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侄女是属于什么关系
他是母亲口中最没出息的一个孩子,也是中国喜剧史上响当当的才子。
他曾被陈佩斯定调为“永远是个跑龙套的命”,但又用行动打脸陈佩斯,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笑星。
他这一生从未大红大紫过,但只要看到他的脸,任谁都会说一句:“原来是他!”
他就是梁天,中国喜剧届的领军人物,曾与葛优、谢园并称为“喜剧三剑客”。
他曾出演的一部《我爱我家》,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也就此让情景喜剧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梁天完成了从“没出息”到“响当当”,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转变?
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一个女人说起。
一
1987年,梁天刚刚结束自己在剧组端茶倒水的龙套生活,参演了陈佩斯主演的《二子开店》中的“麻杆”。
在这部剧拍摄过程中,由于刚接触拍戏,梁天在走位、台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常常拖累剧组的进度,因此被陈佩斯指着鼻子骂道:“你永远是个跑龙套的命!”
但梁天并不服输,被骂之后反而较起劲来。
“既然你说我只能跑龙套,那我偏要创出一番事业给你看!”
带着这样的想法,梁天愈发努力起来,在镜头前的表现也越来越自然。
此时的梁天还不知道,《二子开店》这部剧不仅将他的事业带上了正轨,还为他带来的一辈子的“贵人”。
孙凤英是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由于表现出色,因此被导演相中,邀请她拍摄喜剧电影《顽主》。
《顽主》这部电影透过三个被人们称为“顽主”的青年,展现了一幕幕人生百态,诙谐幽默又富有深意。
这部电影大部分都在描述三个“顽主”的生活,主演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好坏。
葛优和张国立最早被定为主演,但其中一个名叫“马清”的角色,可让导演犯了难。
这个角色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正面角色,他又爱耍嘴皮子又爱自嘲,浑身上下写满了“衰”字。
到底要去哪儿找既带着“衰”气,又能逗乐观众的人呢?
这时,孙凤英向导演推荐了一个人——梁天。
孙凤英和梁天并没有什么瓜葛,谈不上是熟人,甚至谈不上认识对方,只是因为孙凤英看过梁天演的《二子开店》,觉得他非常适合“马清”这个角色,所以才把他推荐给导演。
就这样,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开始纠缠。
在拍摄《顽主》过程中,出于感谢,梁天时常请孙凤英吃饭。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看上了眼。
不过,此时梁天已经结过一次婚,而且还有一个女儿。如果孙凤英要和他在一起,就意味着她同时还多了个“后妈”的身份。
但孙凤英并不在乎这些,铁了心地认定了梁天。
梁天也没让孙凤英寒心,在一起的时候,梁天对孙凤英贴心照顾,而且很快就带她回家见了父母。
对于落落大方的孙凤英,梁天的父母表示十分满意,马上就将婚礼安排提上了日程,甚至恨不得儿子这周末就将孙凤英娶回家。
不久,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孙凤英和梁天正式结为夫妇。
二
都说婚姻最能让人看清枕边人到底是人还是鬼,孙凤英也不例外。
不同于谈恋爱时的殷勤,结婚后,梁天身上的毛病暴露无遗,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懒”。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不用做什么家务,梁天不仅对家务活一窍不通,而且还练就了一身把家里搞乱的本领。
不关冰箱门,鞋子袜子乱扔......这些事情虽然不大,次数多了总能让人怒上心头,孙凤英因为这些事情和梁天翻脸已经数不清楚有几次了。
话说回来,梁天懒是懒,毛病多是多,可估计是喜剧演多了的缘故,梁天的嘴巴那叫一个“甜”。
每次一看到孙凤英发火,梁天自知理亏,一句话不多说马上道歉。
更难能可贵的是,孙凤英从来不会对已经服软的梁天再多指责一句,哪怕火气滔天大,只要梁天一道歉,那么这场架势马上就结束了。
不仅如此,每次孙凤英做完家务之后,梁天都会一顿“彩虹屁”输出。
不管孙凤英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如何,梁天肯定吃得干干净净,绝不挑三拣四,辜负妻子的一番苦心。
一个自知懒惰的人,就不再挑剔,甘心挨骂。
一个勤俭持家,据理力争,又点到为止。
在两个人共同的努力下,这个小家变得越来越和谐温馨。
1993年,梁天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转折。
梁天的亲哥哥梁左是喜剧才子,导演了多部著名的喜剧。
搞了这么多年的喜剧,梁左这次想要拍点新鲜的,于是《我爱我家》诞生了。
《我爱我家》是我国第一部以室内情景喜剧的形式呈现的一部作品,在当时着实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因为此前从来没有过这种形式的作品,效果好坏仍未可知,所以很多演员有所顾虑,不愿参演。哪怕是梁天作为梁左的亲兄弟,心里也打着鼓,回家和孙凤英商量要不要助哥哥一臂之力。
孙凤英倒是没有一点犹豫,鼓励梁天大胆尝试。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部作品一炮而红,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一举拿下国内收视率第一和重播收视率第一,甚至后来被誉为“中国喜剧的里程碑”。
梁天作为其中的主演之一,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时之间“赞美”和“名利”纷至沓来,让梁天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甚至飘飘乎起来。
看着梁天这种“飘”了的状态,孙凤英急在心里,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的头上。
“我跟你打赌,你永远可能出名。”
面对妻子的质疑,梁天那股“飘”劲马上烟消云散,非要再乘胜追击,做出成绩给妻子看。
此后,梁天也确实踏踏实实地拍了不少作品,积攒下一笔不菲的积蓄,事业也蒸蒸日上。
三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2001年,梁天家中变故突生。
梁天的父亲因为心脏病离世,随后,梁天的亲哥哥梁左也突发心脏病去世。
一前一后,相差不过二十天的时间。
因为担心母亲的身体受不了,梁天选择将哥哥梁左去世的消息瞒了下来,他自己去处理哥哥的后事,母亲和父亲这头则交给妻子孙凤英处理。
纸终究包不住火,母亲还是得知了自己儿子离世的噩耗,双重打击让这个年迈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因为心脏病发作直接住进了医院。
为了安定婆婆的情绪,孙凤英时时刻刻都陪着婆婆,想方设法地让她开心。
手术完成后,孙凤英把婆婆当成自己亲妈一样对待,什么脏活累活都毫无怨言。
在孙凤英的精心照料下,婆婆逐渐走出了伤痛,脸上渐渐多了些笑容。
本以为一家人这接二连三的不幸就此告一段落,但梁天在收拾哥哥遗物时发现,哥哥在外欠了几百万的高利贷。
梁左作为一个优秀的喜剧导演,按理来说应该积蓄颇丰,可谁知不仅不富裕,甚至还捅了那么大的窟窿。
不仅如此,梁左留下来的剧本也全让公司拿走了,想要变卖成现金填补窟窿也没办法。
梁左给弟弟梁天留下的,只有一个年幼的女儿梁青,一个绝望的老母亲,还有几百万的高利贷。
这钱总不能让老母亲来还,哥哥年幼的女儿也无法承担这么重的债务。
或许是看见了梁天的为难,孙凤英主动告诉梁天:“这笔债,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还上,哪怕是把家底都掏空了,咱们去外面端盘子,这笔钱都不能让侄女梁青来还。不光如此,梁青也该由我们抚养长大。”
听到妻子这样一番话,梁天不觉泪流满面,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报答孙凤英,感叹自己三辈子修来的福气才能得此贤妻。
不管怎么说,几百万的债务对于梁天夫妻二人来说还是太沉重了。
本来孙凤英已经将重心放在了家庭中,为了偿还已故哥哥的债务,抚养侄女梁青,她又重新开始投入到工作中,有戏拍就拍戏,没戏拍就做幕后工作,总是能赚一点是一点。
但在当时,仅靠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拍戏根本无法还清这么一大笔巨额的债务。于是,梁天开始另谋出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朋友说现在做餐饮很赚钱。梁天一拍脑袋:“对啊,我也能自己开个餐馆啊。”
理想总是很丰满,梁天和妻子孙凤英谁也没有开餐馆的经验,加上开餐馆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对于当时他们的家庭状况而言着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就在梁天打算放弃这个念头的时候,孙凤英又站了出来,全权支持丈夫的决定。
孙凤英的支持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还体现在了行动中。
既然没有经验那就去学,没有好门面那就去找。装修、雇用厨师、菜品选择......孙凤英全权参与其中。还给餐馆取了一个既接地气又响亮的名字“梁家菜”。
在孙凤英的帮助下,“梁家菜”算是真正开起来了。
光是开起来还不算,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孙凤英邀请了很多自己业内有名的朋友来为自己做宣传。
开餐馆有知名度还不行,为了留住客户,孙凤英隔三差五的就搞个活动,当然,在菜品口味方面也亲自把关。
经过一番努力,“梁家菜”生意爆火,让梁天和孙凤英赚得盆满钵满,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中的债务危机。
四
对于哥哥的债务,孙凤英毫无怨言。对于哥哥的女儿,孙凤英也是尽心尽力。
自从哥哥去世之后,孙凤英一直将侄女梁青看做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有什么好吃的先紧着梁青吃。梁青犯错误的时候,孙凤英也不会因为自己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就疏于管教。
在孙凤英的呵护下,梁青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编剧。
梁青一直将孙凤英的无私默默地记在心里,她刚刚当上编剧后,就邀请了叔叔梁天作为自己荧幕处女作《让我怎么相信你》的主演。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除了梁青之外,还有一个叫梁小凉的“梁家人”。
梁小凉是梁天和前妻的孩子,因为离婚时孩子还小,梁天就让梁小凉从小跟着亲生妈妈一起住,自己只是偶尔去看望一下。
由于从小见不了几次面,梁天又不善表达,所以他和梁小凉的关系并不亲近,两人之间的感情甚至还比不上和侄女之间的感情来得深厚。
对于梁天和梁小凉这对父女,孙凤英也是操了不少的心。
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孙凤英偷偷打听梁小凉喜欢的东西,然后再借着梁天的名字给她送过去。
每当梁天闲下来的时候,孙凤英总是会催梁天多去和自己的女儿沟通。当梁小凉遇到困难时,孙凤英也总是毫不保留的帮助,几乎是将她看做了自己的亲闺女。
在梁小凉高考那年,她一心想着去美术专业,但因为成绩不够理想,转而被分到了别的专业。
孙凤英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给梁天下了通牒:“你就是拼了命也得给闺女把学校安排好。”
看到孙凤英对这件事这么上心,梁天也开始上心起来,为了女儿梦寐以求的美术系,梁天东奔西跑,去招生办求爷爷告奶奶,废了好一番功夫才圆了女儿的梦想。
经此一事,梁小凉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不再像过去那么冷淡。在上学期间遇到什么困惑和困难,梁小凉还会主动找梁天谈心。
大学毕业后,梁小凉打算出国进修。在去国外之前,梁天特意写了满满两张家书,将自己对女儿的愧疚、期盼,以及早些年没用言语说出口的父爱,统统透过文字传达了出去。
2018年,为了感激孙凤英和梁天二人的养育之情,梁小凉和梁青一拍即合,拍摄了电影《让我怎么相信你》,在这部电影中道尽了对梁天和孙凤英的感激之情。
至此,梁天可谓事业家庭都有所成。
而这一切归结到底,都是他娶了一个贤妻。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老公的侄女是谁的女儿,侄女是谁的女儿呀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