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的退费困难,并非一个新式的话题,只不过在“双减政策”的规定之下,显得尤为突出。教育培训机构大规模倒闭的浪潮过后,留在沙滩上的只有无奈的消费者。在这个销售为王的市场中,教育产业也难以避免,很多人会在销售人员的天花乱坠之下,稀里糊涂地签下一份培训合同,但往往过后稍加思索,之前的心动会变成心痛。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可以退费?怎样才能退费?能退多少费用?成为了很多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想从教育培训机构退费,收集证据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要求退费,都要有所依据。收集什么证据呢?培训合同、付款凭证、收据发票等,可以证明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事实。再从教育培训机构的过错或者违法行为入手,如是否涉及虚假宣传、没有办学资质、违规收费、偷税漏税等情况。只有总结退款理由,收集材料证据,计算退款费用,才能合理合法地要求对方退款。
【协 商】
协商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但一定是最首选的方式。不要去跟销售人员协商,他们能给的答复都是不予退款或者延期退款,大部分的销售人员只管售前,不管售后。甚至销售人员可能都没有退费的权利,只有找到机构负责人或者有退款权限的人,才能进一步协商。在协商时,针对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上述过错情况出发,言之有物才能产生效果。务必强硬拒绝对方的空虚托辞,对方的一拖再拖只会让协商没有结果,教育培训机构看人售课,同样看人退课。
【投 诉】
投诉一直都是很好的途径,维权也从来都是正义的。投诉需要有针对性,什么过错行为就要对应什么部门。退费困难归根结底属于消费问题,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是最常见的投诉途径;如果涉及虚假宣传,可以向工商局反映;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或者收费标准问题,可以向教育局举报;拒开发票的话,偷税漏税可以向税务局进行检举。找这些部门的话,退款会有一定的成功概率,但也会因地因人而异。
【起 诉】
当协商和投诉都无法解决问题时,诉讼就是最有效的方式。教育培训合同标的一般不高,时间精力算下来可能并不划算,属于律师不愿意接,当事人也不愿意委托的案件。但是像这样简单案件的诉讼程序并不复杂,书写诉状、收集证据、准备材料成功立案。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就应当敢于提取诉讼。诉讼的意义不仅仅只在诉讼本身,诉讼是最能体现消费者维权态度的行为,有时教育培训机构接到法院传票时,可能就会主动过来找消费者和解。
“双减政策”的规定实施与疫情严控的压力之下,因资本而兴起的教育培训机构又因监管而逐渐没落,不论教育培训机构大小,暴雷的不在少数,主动退费却鲜少有之。在这个教育培训机构都不知何去何从的时期,消费者更应该冷静头脑,去学会如何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千万不要等到维权无门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双减政策 辅导班退费
●双减政策辅导班不退费怎么办
●双减政策后培训机构还能补课吗
●双减后辅导班还能开吗
●双减政策辅导班会倒闭吗
●双减后补课机构怎么办
●双减政策教育机构还可以补课吗
●双减政策下辅导班还能开吗
●双减政策辅导班不退费怎么办
●双减政策 培训班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