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迫向他人出具借条
张某与黄某系好友。2003年7月,张某雇请黄某的汽车去吉安市装运啤酒,当时,黄某知晓张某将钱包放在驾驶室内,但不知具体金额。在装运啤酒过程中,张某回来取钱发现自己的钱包被人动过,即对黄某说:“我的钱包被人动过。”张某打开钱包一看,包里34000现金被人盗走,黄某当即和张某去该厂保卫科报案,该厂保卫科当日查无结果。事隔十多天后,张某伙同其妻弟邀请他人威胁黄某要其赔偿被盗款一半的损失,否则双方都没有好日子过,黄某拒不同意。经公安机关侦查,没有证据证明是黄某所为。据此,公安机关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并指定黄某应赔偿张某现金12000元,黄某在写欠条时要张某准许给他写个附加说明,即“黄某弥补张某损失12000元,以后破出此案可以归还此款”,张某表示同意。出具欠条后,黄某于同年9月5日付给张某现金4000元,余款8000元,黄某觉得冤枉,迟迟不肯给付张某,同时还要张某返还已给付的现金4000元。为此,双方发生纠纷,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依法判令黄某偿还欠款。
二、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存在
本案应该认定这一债权关系,该债权有效成立,黄某应偿还张某欠款12000元。张某的钱包放在黄某的车上被盗后,在公安机关的调解下,经张、黄双方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黄某同意弥补张某12000元损失,并出具了欠条。事后又自愿履行4000元付款义务,其行为符合债权债务关系成立的有效要件。此债权应认定为有效债权,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欠条的规定履行义务,法院应依法判令黄某给付张某上述欠款。
黄某对张某被盗的34000元没有法律上的保管义务和责任,公安机关认为黄某对被盗款负有直接保管责任是错误的,其指定黄某弥补张某损失的行为是违法的,本案黄某出具欠条给张某是在公安机关的指定和张某邀人胁迫的情况下而进行的民事行为,而并不是黄某的真实意思的本意所为。该行为应认定是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从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在本案中,张某现金被盗后,公安机关和张某都没有证据证实是黄某所为,公安机关仅凭黄某有直接保管责任而指定黄某弥补损失,且张某采取了邀他人威胁黄某要赔偿一半损失,否则将加害于他,黄某虽然不愿赔偿,但客观上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在公安机关报案中,因公安机关开始怀疑黄某作案,并将黄某扣留,后查无实据又排除黄某。在调解中,因公安机关出面指定黄某应弥补张某12000元损失,并要黄某向张某出具欠条,是违背了公民真实意思的行为,而黄某正是在这种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受出钱买平安的思想影响违心的作出了违背他本人意愿的行为,故该公安机关调处的这起债权应不受法律保护。法院确定该行为无效后,应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返还黄某已付的4000元弥补款。
文源网络,侵权必删。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被迫写的借条是否有效
●被迫向他人出具借条 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存在过失
●被迫写的借条是否有效
●被迫向他人出具借条 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存在诉讼时效
●被迫写的借条算敲诈勒索吗
●被迫写的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被迫写下借条怎么举证会被采纳
●被迫借款
●被迫向他人出具借条 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存在过失
●被迫写的借条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