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用地可以抵押吗,划拨用地是什么意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董铭

划拨用地可以抵押吗,划拨用地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董铭来为大家解答划拨用地可以抵押吗,划拨用地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划拨用地可以抵押吗,划拨用地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划拨用地和出让土地的主要区别

答: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划拨用地管理办法

“我家现在面临拆迁,可是我们的土地是国家划拨土地。政府部门说这地是国家的。国家规定国家的土地国家无偿收回。我们得不到补偿。这个规定我们必须服从吗?”

  当事人的咨询来的恳切又着急,拆迁部门的说法也当真是霸道又无礼!

  本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划拨地与出让地的相关知识,遇到拆迁,先做功课,才能临危不乱!

  一、什么是划拨地/出让地?

  划拨地

  划拨地需要获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给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

  土地划拨房屋类型一般为公益事业用地或回迁房、经适房等建设用地;

  例如我们常见的房改房、公管房及经济适用房等所用土地都属于划拨性质。

  出让地

  土地出让指的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使用,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商品房建设用地原则上应该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有偿方式取得,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出让房屋类型多为商品房。

  注意:划拨土地上的房屋原则上不允许买卖,如果房屋的所有人想要出卖其房屋,需要向国土部门缴纳土地出让金。

  对想买二手房的购房者来说,一定要先弄清所购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避免增加交易成本。

  二、遇到拆迁怎么补偿?

  划拨地与出让地在拆迁时都是有补偿的,一般来说,多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都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补偿项目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划拨地与出让地的补偿究竟差在了哪里呢?

  划拨地

  产证上写划拨,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片土地是国家免费出借的,土地使用权仍然归划拨单位所有。

  这也就意味着土地使用权在征收的过程中是不予补偿的!!

  遇到拆迁,拆迁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给予适当补偿,因而导致划拨土地上的征收补偿整体高不了。

  出让地

  出让地上的房屋价值进行补偿后,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收回。

  因此,对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就包含了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包含在房屋的价值之中。

  这也是导致出让土地的补偿费比划拨土地的补偿费标准高出许多的根本原因。

  写在最后:

  不管是划拨地还是出让地,涉及征收时都应对建筑物所有权人给与公平补偿。

  被征收人对土地征收补偿不满意的,可以向征收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划拨用地是否要缴纳土地出让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出让”和“划拨”是国有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二者都是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然而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的补偿却不相同,两者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出让土地是由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方式下获得的。

划拨土地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土地交付给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方式获得的。

出让和划拨是获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的两种方式,由此获得的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也有着各自特性。整体来说,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在特性方面的主要区别有:使用权年限、获取方式以及使用方式和限制。

1‌、在使用权年限‌方面

出让土地:有着具体的使用年限,例如住宅用地为70年,工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产业用地为50年。

划拨土地:没有具体的使用年限,可能会被国家随时收回。‌

2‌、在获取方式‌方面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有偿获取的,并且需要在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才能使用土地。具体获取方式包括协议、招标和拍卖。

划拨土地:是无偿取得的,无偿指的是获取国有土地使用权上的无偿以及无需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用和其他费用。但如果有需要进行补偿、安置的费用还是需要缴纳。

3、在使用方式和限制‌方面

出让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业、商业、住宅等方面,出让土地的使用权人可以依据相关规定,在合法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处置,包括对出让土地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等行为。

划拨土地:主要用于国家机关和军事、城市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使用权人对划拨土地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必须按照规划用途使用土地,不得对划拨土地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等行为。

也因为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的不同特性,二者在遇到征收后的土地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出让土地:在遇到征收后会重新进入市场,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继续出让。

划拨土地:在遇到征收后通常会继续用于公共事业、公益事业的建设,也可能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转为商业用地。

因为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本身在获取成本、获得的具体权限等方面都有不同,因此各自的权益并不相同,征收时的补偿也有所不同。

出让土地在获得时是有偿获得并缴纳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有着明确的使用年限,和使用范围。在遇到征收时,需要依据590号令的征收程序,对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以及地段价值进行补偿。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无偿获得,没有明确的使用年限,使用范围也有着严格限制。在被收回时,不需要支付土地补偿费用,但是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需要给到使用权人。

由于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的不同性质,对于使用权人的权利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遇到土地权使用权产生变更时,需要特别留意土地的性质,避免因为对于土地性质不了解而对自己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适当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划拨用地可以转让吗

划拨土地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此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1)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

①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②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2)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也有两个显著特征

①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②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无须缴纳任何费用、支付任何经济上的代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划拨用地可以抵押吗,划拨用地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