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的收入高不高,美国律师的收入
大家好,由投稿人黄亮宇来为大家解答律师的收入高不高,美国律师的收入这个热门资讯。律师的收入高不高,美国律师的收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律师的收入一般是多少
作者:李舒,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谈钱,说收入,总是敏感的,也是神秘刺激的。二八法则或者一九法则,在哪个行业基本都普遍适用,律师行业也不例外。除特别说明外,都是说税前,都是基于法律服务且我理解范围内属于正常合法收入。简略如下:
1.北京2023年律师行业平均创收约80万元,创收也可以理解为发票额。律师行业税负成本比较高,不同律所税负标准和成本制度可能会有区别,扣除税费、办公司费用人员费用等成本外,能用于养家糊口的钱,合理范围大致在40%~60%左右,也即32~48万左右。
2.以上数据只是平均数,相当多工薪律师月薪两万以上,还有很多独立律师创收不足20万,在北京则属于勉强过了温饱生存线。其他城市情况不太一样,平均创收0~30万~50万~80万,大致无外乎这几个区间。
3.上海广东等发达城市高一些,甚至可能超过北京,中西部低一些。比较特殊的是北京周边省会城市,如石家庄就特别,平均创收甚至可能低于中西部城市。一方面是因为石家庄并非河北的强省会,另一方面距离北京太近,稍微优质的业务都会优先委托北京律师。
4.就省会大城市而言,无论哪个城市基本都会有创收过五百万乃至千万的律师,在地方属于根基深厚、人脉广博、社会资源相对比较丰厚的年纪稍微较大的群体。要是在二三线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创收过百万就属于高收入了。在发达城市外,基本没有成熟的工薪律师这个群体,这就影响了团队发展、专业分工和精细作业的业务水准。
5.无论什么城市,工薪律师月薪超过一万元的,就是比较好的律所和团队了,行业数据而言,律师助理、实习律师、助理律师阶段月薪过万就已经属于超过大多数人的20%乃至10%了。月薪二万以上乃至三五万,年收入在50万到100万的工薪律师,就行业平均数而言,基本也是凤毛麟角,主要集中在发达的特大城市。
6.就单个律师作业能力而言,发达城市中一个独立律师的业务上限大致在150万元左右,超过这个数就要考虑助理,甚至有执照的工薪律师,非诉业务可能要低一些。基本上按照每增加150万加个助理的规模发展团队,当然也有一些利润高些,不在此限。大致可以从团队规模和业务类型判断合伙人创收。
7.以北京律师为例,创收50万以下占绝大多数,也有相当一部分创收在20万以下,生存就比较艰难了。有些律师太早独立,有的刚拿执照就独立,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在北京创收低于50万,就很低了。
8.创收在50万到100万之间的律师,很多都是已独立多年乃至十年以上的律师,很多跟我同年入行的律师,相当多都在100-150万这个区间。
9.创收过100万算是过了一个安全门槛,但很不确定。不到100万时总会担心第二年收成不好、运气不好。毕竟,多数律师是靠天吃饭。过100万之后,就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比较稳定的客户和业务,算过了焦虑期。
10.创收150万是一个重要台阶,开始考虑形成团队了。有了团队,就会有分工,就会有意识经营自己和团队,就会有营销研发等自觉和不自觉分工。在北京创收在200万以上,基本就有稳定团队了。
11.有人关心是先有团队还是先有业务,有些年轻律师张罗在一块搞团队,一段时间后发现搞不下去。这里有一个悖论,是先有团队还是先有业务,是先有创收还是先有团队,很多人没想明白。
12.如果一个团队创收超过300-500万,而且连续三年左右都能保持这样的水准,那么这算是比较成熟的合伙人和团队了。在北京,这个比例可能为10%左右。
13.还有很多更高的,我认识不少所权益合伙人创收门槛基本800-1000万以上。一般都会有合伙人、团队秘书、各级工薪律师、助理和实习生等,围绕一个主要的业务领域,构成一个作战单元组成团队。在北京,这个比例可能为1%左右。
14.还有创收特别高的,比如超过3000万、超过5000万的,属于人中龙凤比较厉害的了。大家要相信一点,这个阶段的合伙人,他们的专业能力、勤奋自律程度、商业敏锐敏感度等,各方面都顶级优秀。并不是靠所谓资源和关系。
15.我见过最高的,创收超过一个亿甚至接近两个亿的规模,基本是重大争议解决及风险代理收费,团队很大,合伙人业务能力、市场能力都是顶级的。当然,这些都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不过,合法安全更重要,前面其中几位都出事了。
本文来源:法客帝国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及北大法宝学堂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律师的收入来源有哪些
#仰望U7上市#我孙子的同学他们现在是初中生,经常在一起玩。
每到周五下学后,几个同学相邀一起去吃火锅、烧烤之类的。
他们说:学习紧张一周了,放松放松。
吃过饭看电影,玩游戏。
我总说孩子消费太高,应该管束管束。
一次聚会就是一、两百元。
一天孩子跟我说:姥姥,你知道***妈妈一个月收入多少吗?
孩子让我猜,我说:十w?我狠狠地往高处猜。
孩子说我:姥姥你out。
难道是我猜少了吗?
孩子告诉我金额的时候,我的嘴巴张得很大很大。
律师的高收入颠覆了我的认知了。
孩子说的金额我好像是做梦一样。
今天看到一个条友写的找律师写协议书,协议书大多是一个模式,只需要改改姓名,诉求。
不能说三、五分钟能搞定,估计半个小时用不了吧。
收费三千元。
这钱也太好挣了吧,相当于五线城市一个月的收入了。
前几天回家看见妹妹,闲聊的时候我也让她猜猜,猜了十次都没有猜出来。
香港大律师的收入
作者 | 智合编辑部 陈琼青,来源 | 智合
X律师
今天客户寄来了两箱塞班岛椰子,也不知道和海南椰子有啥区别,欢迎大家一起来品鉴!
26分钟前
2020年“凡尔赛文学”红极一时,律师这种贴着“高精尖”标签人士必定是代言人之一。
A律师是2014年进入律所,从实习做起,一窍不通,几乎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偶尔给老律师打个诉状,跟他们参加庭审。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3年,A律师的创收稳定在2万元左右。(2019-01-16)
这也是一个真实案例。进入律所3年,创收却只稳定在2万?
在“二八定律”失灵,“一九定律”勉强适用的律师行业,律师月薪3000是什么水平?
1
普通律师真实的生活状态和薪金水平
根据The Lawyer发布的“2020年亚太区律所100强”报告[2]显示,在3.2万家律所中,合伙人创收能到100万人民币以上的律所不过区区32家,多集中在北、上、广、深四地。
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既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也是律师业的一线城市。北京庆祝年度创收破100亿的时候,100多公里远的天津律师创收才9个亿。
那普通律师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普通律师A的生活:
“为什么十二点还没睡觉,不是在忙业务,也不是在娱乐,而是躺在床上迷茫的百思不得其解。
热爱律师行业,法律专业科班出身,大四通过法考,毕业就在律所实习,做过一段时间法院做书记员工作,积累经验之后,出来做律师,做了近五年的授薪律师,进一步积累实务经验。
最近转提成律师近一年了,虽然凑合没饿死,但仍不知道下个案子从哪来,想更加努力,却不知道努力有案源的奋斗方向在哪。”[3]
普通律师B的生活:
“我刚开始从老板团队离开,自己独立的时候,有一个案子,北京高院提审的案子,案子标的400多万,经历一审、二审,现在是再审提审,案情极其复杂,我准备了很多很多时间,可以说倾注全部身心。
你猜我收了多少钱?我收了8000元。”[4]
普通律师C的生活:
“进律所之前以为自己会每天奋战到凌晨,但事实上,一个月有一半的日子可以六七点下班,直白点说,就是闲。即便是老板给高薪,也不会希望你闲着,毕竟律师闲着就是没钱赚。”
……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即便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四五年,未来的焦虑与迷茫依旧在围绕着这个行业的主力军——那些还未成为合伙人的青年律师们。
2
3000月薪,你该不该哭穷?
一位普通打工人,薪资是多少?
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显示,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6443元,中间收入组2624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1172元,高收入组80294元。
扣除价格因素,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去年实际增长2.1%,这还是在疫情buff加持下的结果。
按照中间组年均收入26249元计算,平均每月仅有2187.42元。3000元月薪若全是工资性收入,实际上已经超过一半以上的劳动者。
再看全国各地律所的招聘信息:
如果是公司制律所,授薪律师的起薪在8000元/月左右,高一点的能到10000-15000元/月。京沪一线律所起薪已经迈过20000元/月的门槛,但其招聘条件更严,招聘人数更少,工作压力也远超“996”。
如果是传统合伙制/提成制律所,起薪通常在6000元/月以下。如果一家合伙制律所愿意给刚入行的律师6000-15000元/月区间的薪资,可以说是在同类型律所中“很有竞争力”了。当然,这同时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长的工作时间。
“进入律所2年,0点下班居然可以算我的执业生涯的‘早退’。”高薪意味着要跨越“百里挑一”“高要求”“高工作时长”的门槛,即便是那些进入“万元俱乐部”的“幸运儿”,也并非都能扛下其律所的工作压力。且不说,越一线的律所越严苛的筛选标准,大部分的普通律师只能望尘莫及。
月入3000,对于刚独立执业的普通律师而言,可能真的就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3
“竞争焦虑”——律师行业的“薪酬价格战”
在律师行业,构成律师行业主力军的是青年律师,不仅如此,加入律师行业的人数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根据司法部公布的名单,2020报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的考生近70万。2019年客观题报名人数60.66万[6],通过人数为18万,主观题报名人数25万人,通过人数为10.04万。
国家平均每年增加5万名律师。
除了早已功成名就的大佬们,每年涌入律师行业的实习律师以及转正不久的青年律师是组成律师结构比的大多数。根据司法部统计报告[7],在47.3万律师中[8],30-49岁的律师数量为30.27万人,占比64%;后续依次是30岁以下的律师数量为8.05万、50-64岁的律师数量为7.6万人、65岁及以上的律师数量为1.3万人。
人数虽多,但绝大部分的收入并不理想。
在律师行业有个经典“自嘲”:2000元去大街上招不到一个司机,但是2000元可以招一个会开车、能写文书的实习律师。
没错,实习律师的待遇就是这么“卑微”。当然,实习律师拿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资,而拿的是“实习补贴”。从“补贴”二字,就能感受到能拿到的薪资真的很少。
虽然不同律师给实习律师的实习补贴不一样,但普遍在每月3000左右,有些可能没有五险一金,部分三四线地区可能会更低。同时,实习律师制度规定实习律师要在同一家律所实习满一年才可以申请转正,如果中途换所,实习期间需要重新开始计算。
那熬过了艰难的实习期,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实则不尽然,青年律师的日子也未必好过。
首先,青年律师经验不足成硬伤。执业律师要有收入,案源问题是所有独立执业律师日程本上最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大部分客户并不愿意付费给新律师,而是更倾向资历老的律师,毕竟在这一行,经验说了算。
其次,律师收入是二次分配后的收入。律师收取的服务费用一般是由客户将报酬打到律所的账户,由律所进行扣税、提成后才发给办案律师。提成常见比例为三七开和二八开,律所“拿走”的其实也不少。
第三,律师办案件周期长。律师一次性收费金额看似高,可是案件并不是三五天就能办完的,从案件收费到结案的期限计算,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好几年。换算成月薪,恐怕也只是普通白领水平。
最后,律师日常开销费用不低。律师在办案过程中花费的费用如食宿费、交通费等也是由律师本人承担。且律师需要交给律所办公成本或公共运营成本、办公室租赁费等,日常生活成本也不是个小数目。
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并不鲜见。
4
一九定律,富的可能只是小部分律师
律师的“高薪”难道只是虚无的假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律师中的“多金”人士到底是谁?这些人大多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他们为律所提供了大部分的创收。创收高,收入自然也高。
根据The Lawyer发布的“2020年亚太区律所100强”报告[9]数据,有4家律所的合伙人人均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人民币,这些律所的合伙人人数过百,在平均之后还能达到千万创收,可见创收水平的天花板有多高。此外,合伙人人均收入在500-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有7家,在300-500万元之间的有13家,在100-300万元之间的有8家。
律师人数远多于合伙人人数,从律师人均收入来看,也有17家律所的律师人均收入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7家律所的律师人均创收在200-300万元之间,2家律所的律师人均创收在300万元以上,分别为君合、通力、通商、天元、中伦、竞天公诚、环球、汉坤、方达。
“高薪”律师大多集中在国内一线大所,且占比极低。他们往往有更多的“社会经验”,例如扎实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人脉,甚至是在个人宣传方面也会比不少律师更胜一筹,能抢先获得不少优质的客户资源。
5
“涨薪”秘诀到底在哪里?
蛋糕就这么大,高收入者终究是少数。
反观其因,不难看出,决定律师收入的因素只有三点:第一是客户,第二是客户,第三是客户。
学历、外语能力、勤奋程度、所在平台、律所管理机制等都会影响律师的收入,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律所的客户数量与质量。只要能吸引大客户,或能快速陪伴小客户成长为大客户,律师就会成为合伙人;但没有自己客户的合伙人,也还是在给其他合伙人“打工”。
从目前的行业现象看,青年律师绝大部分都是“合伙人的打工人”。
如何进阶?专业是万事开头之基础。
第一步,是做“减法”。
难道不是懂得越多,机会越多吗?乍一看,似乎还挺有道理,但事实并不尽然,什么都会看似机会多,但在行业竞争中会大大降低律师的专业含金量。当你是一个万金油律师时,你是全国几十万律师中的一个;当你是某一个领域的专精律师时,你是全国几百个或者几十个律师中的一个。
其中差距显而易见。在“二八定律”大行其道的律界,注定大部分的律师要在小部分的案源里进行激烈的“厮杀”,让自己“精”起来,才能让自己未来的案源多起来。
第二步,是做“加法”。
确定了要专攻的方向后,就要开始为这个业务领域来充实自己。除了“被动吸收”式的学习(如看书、上课、听讲座等),还需要学会“主动吸收”式学习,例如做演讲,写文章,发评论……这些都是可快速让律师成长的方式。
精进专业能力的同时,青年律师还要做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基础客户池”。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的客户池,例如亲人、朋友、同事等,而提升服务意识就是扩大自己客户池的关键步骤,提升它的质量,开拓自己的疆域。
先守住基础,再扩大基础。律师在守护基本盘的时候,一定要轻利重义。即使市场发生大变化,至少还有根据地。
自己身处在什么环境里,就要去找自己的根基在哪里,也就是说先找到自己的基础客户池。怎么找?首先要梳理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有针对性的去寻找群体。例如校友圈、老乡圈、爱好圈……以某一个可以与他人形成共识的点,寻找自己的“圈子”。
有了专业,有了“客户”,那么恭喜,你获得了打破“月薪3000”的武器。
但这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路途,在律师业,“涨薪”的第三个秘诀,就是耐得住寂寞。能够坚持的人,才有机会走向顶端。
2020年12月,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网络语”,“内卷”“打工人”赫然在榜。加班、熬夜、玩命似的工作才是大部分律师的真实状态。
除了“二八定律”“一九定律”外,最近还有一个独属于律师行业的定律——“三五八定律”,即工作三年方入行,苦干五年有饭吃,坚持八年才能走上一条专业化的道路,正式跻身律师界。
而对于刚执业的律师来说最艰难的就是前三年,10%的律师都会在前三年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低廉的薪资、亟待提升的专业水平、生存压力……其中,生存压力已经成为了不少律师放弃这一行业的主要因素。
没有哪个行业拥有不可打破的“高薪神话”。要知道,月薪3000,才是真正的普通律师。
注释
[1]源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450548/answer/574986298。
[2]资料源于: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23/19/52776266_931829412.shtml;https://zhuanlan.zhihu.com/p/269899613。
[3]源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555009/answer/1448322051。
[4]源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433896/answer/1261780954。
[5]《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6]资料源于:《2019法考通过率16.6%?恐怕一战通过率其实更低》,https://new.qq.com/omn/20200415/20200415A0LTYD00.html。
[7]资料源于:《2019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http://www.moj.gov.cn/government_public/content/2020-06/22/634_3251200.html。
[8]此处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年底,2020年具体数据因疫情影响尚未形成具体数据,http://www.moj.gov.cn/government_public/content/2020-04/15/796_3246948.html。
[9]资料源于: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23/19/52776266_931829412.shtml;https://zhuanlan.zhihu.com/p/269899613。
律师的收入怎么计算个税
律师行业的收入呈现显著的“两极分化”特征,收入水平受地域、执业年限、业务类型、律所规模及个人案源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下是基于搜索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收入分布的两极分化
1. 基层律师的生存现状
- 年轻律师与起步阶段:大部分刚执业的年轻律师月薪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部分小型律所律师依赖案件提成,年收入可能仅数万元,甚至存在“贷款上班”的现象。
- 竞争与低价策略:律师人数快速增长(2025年或突破90万),导致案源竞争激烈,“1元竞标法律顾问”“免费刑事会见”等低价获客方式普遍,进一步压缩收入空间。据贵州省律协前副会长估计,约50%的律师处于“温饱线”水平。
2. 中高收入群体
- 稳定案源律师:有稳定案源的律师年收入可达30万元左右,部分执业3年以上的律师年收入稳定在20万至30万元。
- 顶尖律师与合伙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顶尖律师(如高级合伙人)年创收可达千万级别,但扣除团队开支、税费等后,实际到手约100万至200万元。部分涉外或知名律所的合伙人时薪高达3000-4000元。
二、地域与业务类型的差异
1. 地域差异
-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法律服务市场规模大,头部律师年收入超千万的约有二三百人,而二线城市顶尖律师年收入也可达200万以上。
- 江浙等地部分年轻律师月薪仅1000元,显示出区域间收入差距显著。
2. 业务类型影响
- 诉讼与非诉业务:非诉业务(如企业合规、并购)起薪较高,但成长空间有限;诉讼律师收入依赖案件数量和标的额,高价值案件(如房产纠纷)律师费可达标的额的10%(例如500万标的收50万)。
- 涉外与专业领域:涉外律师、知识产权、反垄断等领域的专业律师收入更高,部分顶尖律师通过国际案件或企业法律顾问实现高创收。
三、行业趋势与挑战
1. 竞争加剧与内卷
- 律师人数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10%)与案件量增长不足(民事案件代理增速仅1.6%)的矛盾导致行业“内卷”,低价竞争普遍。
- 部分律师转向自媒体或直播营销,甚至通过“擦边”方式拓展案源。
2. 结构性机会
- 专业化与团队化:大型律所通过规模化、国际化布局(如北京计划建设5家国际一流律所)提升竞争力,团队合作模式可提高人均创收(如京都律所人均创收超100万)。
- 政策推动:国家推动法律顾问制度(如首席法律顾问认证),企业法律需求增长,为律师提供新业务方向。
四、典型案例与数据
- 北京目标:2025年律师行业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纳税50亿元,人均服务密度达20名律师/万人。
- 顶尖律师收入结构:年创收千万的团队负责人实际到手约100万,主要因团队成本、案源费用等支出。
- 时薪差异:知名律所合伙人时薪3000-4000元,普通律师时薪可能仅数百元。
总结
律师行业收入差异极大,既有年入千万的顶尖律师,也有挣扎于温饱线的年轻从业者。成功律师需兼具专业能力、案源拓展及团队管理技能,而行业未来将更依赖专业化、国际化与创新服务模式。对于新人而言,需做好长期积累的准备,抓住细分领域(如涉外、合规)的机会,以突破收入瓶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律师的收入高不高,美国律师的收入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