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户和低保户有没有区别,特困户的标准是什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孙悦

特困户和低保户有没有区别,特困户的标准是什么

大家好,由投稿人孙悦来为大家解答特困户和低保户有没有区别,特困户的标准是什么这个热门资讯。特困户和低保户有没有区别,特困户的标准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特困户银行卡

大河网记者 臧小景

特困人员是困难群众中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和照料服务,是各级政府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责任,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的重要举措。9月3日,大河网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省民政厅已印发《河南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认定办法》)的通知,该办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何要出台新的政策办法?与以往对比,有哪些变化?办理流程都有哪些?如何看待这份新政?为此,大河网记者采访到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为大家一一解读。

【原因】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目的是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说,“近日,河南省民政厅积极回应困难群众迫切需求和地方实际工作需要,出台《认定办法》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工作,让救助供养政策惠及更多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众,有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变化】适当放宽认定条件 简化优化认定程序

根据最新规定,这次新修订的《认定办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后,2016年10月10日民政部印发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和2017年3月6日河南省民政厅印发的《关于做好特困人员排查认定相关工作的通知》同时废止。新的《认定办法》共七章,包括总则、认定条件、 申请及受理、审核确认、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终止救助供养、附则。

与以往对比,新修订的《认定办法》有哪些变化?针对这个问题,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称,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适当放宽了特困人员认定条件;二是简化优化了特困人员认定程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变化一、适当放宽了特困人员认定条件

重点对认定特困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人或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进行了明确。

1.适度拓展了“无劳动能力”的残疾种类和等级

在原有认定“一、二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一级肢体残疾人”的基础上,将“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人和一级视力残疾人”三类情形的残疾人作为“无劳动能力”情形。

2.进一步完善了“无生活来源”的认定条件

规定特困人员的财产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财产状况,且收入和财产的核算办法参照《河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基层认定“无生活来源”提供了依据,更具备操作性。

3.进一步明确了“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认定条件

在原认定范围的基础上,明确规定:70周岁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其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4.适度放宽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范围

明确“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至18周岁。年满18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

变化二、简化优化了特困人员认定程序

缩短办理时限,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得救助,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落地见效.

1.优化特困人员认定程序

按照“放管服”工作要求,将特困人员审核确认工作下放到乡镇(街道),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责任,提出县级民政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简化优化认定程序,缩短办理时限,视情组织民主评议,调查核实和审核确认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

2.增加老年人与特困人员自理能力档级的衔接

对于已按照《老年人健康能力评估》评定为“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的老年人,可分别认定为特困人员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类别,简化评估程序、减少重复评估,便于基层操作。

【办理】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备好这些申请材料

根据《认定办法》,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应当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主要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承诺所提供信息真实、完整的承诺书,残疾人应当提供残疾人证。申请人及其法定义务人应当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认定办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核对等方式,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对拟确认为特困人员的,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应当及时予以确认。

对确认的特困人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为其建立完善的救助供养档案,将经调查核实后确认为特困人员的名单连同申请、调查核实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县级政府民政部门从确认之日下月起给予相应的救助供养待遇,并通过乡镇政府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

对于不符合条件、不予同意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

【意义】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称,“新修订的《认定办法》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针对部分市县在‘村改居’过程中出现的公共服务不配套、搬迁群众因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而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了解决措施,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城乡统筹发展。”

“另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城乡不一致的地区,对于拥有承包土地或者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特困人员,一般给予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至城镇地区的,给予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特困户一个月多少钱


前不久,广州猎德村因年底分红火上热搜。


此次分红全村共发放5亿元,村民们人均4万元,更有甚者能拿数十万元,堪称“躺着收钱”。


事实上,对全体村民而言,年末收到的这笔“巨款”,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相当于大家吃颗糖吧”。


猎德村,那可是有名的“广州第一土豪村”。



2007年,为承办亚运会,广州市启动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


作为首处征地与项目标杆,猎德村历时三年完成改造与回迁,每个村民平均分到3-5套房子,个个都是千万富豪,更不乏亿万富豪。


这泼天的富贵,如今却是难得一见了。



在拆迁改造前,猎德村还只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穷乡僻壤。


虽地处广州最繁华的珠江新城核心地带,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猎德村因为市政规划体量过大,周期太长,难以面面俱到,而错过了这一轮高速发展的机遇。


彼时,周边两个村子搭上新城开发的快车,摇身一变成为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



而猎德村仅仅是捕捉到发展浪潮下的一缕微风,才勉强跟上“兄弟们”的脚步。


虽然也兴建了不少楼房和公路,却长期以“脏乱差”的形象示人,因此很多村民都自嘲猎德是广州最穷的城中村。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7年,广州市政府在谋划近5年后,才终于启动面向猎德村的改造项目。


尽管一些村民对整村改造抱有不情愿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完成集体拆迁的猎德村,毫无悬念地迎来了蜕变。


2010年,37幢高层一线江景房,累计6000余套回迁房亮相于猎德村的土地之上,揭开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大幕。



改造后的猎德村究竟有多豪横?


相传是分红、租金、资产三丰收,改造后的猎德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村民每年都能获得可观的分红。


根据2024年的分红情况,村民的“人头”股每股分红400元,“地股”760元。同比去年,有些村民分红还增长了5000-10000元。


租金收入也是翻倍增长,改造前,猎德村的租金每户每月仅800元上下;改造后的租金直线飙升至每户每月4000元以上。


而资产的价值更是从改造前的4000元/平方米,冲到了30000元/平方米。许多人“一夜暴富”成了“千万富翁”。


现在的猎德村遍地都是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风情商业街,让人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城中村。



而猎德村“壕”就“壕”在,地处广州市核心商圈,是妥妥的黄金地段。


村民们住着高档住宅楼的同时,还身兼珠江新城商业物业的股东,还是“包租公”“包租婆”,可谓羡煞旁人。


不仅住得好,开得也好,村内随处可见的奔驰、宝马、保时捷等豪车,甚至有村民开玩笑说:“现在村里人买车都不看价格,只看自己中意不中意了。”


此外,今年年初关于“生三孩生育补贴”的消息,也让网友们狠狠眼红了一波。


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一次性拿到3.8万元的生育补贴。但目前还没宣布这些消息,不过凭猎德当地的富有程度,给出这个数的补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除了生育补贴,猎德教育资源也在改造后得到了优化,村民的子女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甚至可以去私立或更好的学校就读。



本地还设立了覆盖全村的奖学金制度。只要在猎德上学的小孩子成绩够好,就可以拿到一笔很可观的奖励。


于是网友们纷纷直呼,要是有机会投胎,一定要出生在猎德村。


试问谁不想无需太努力,就能开心数钱的日子。



作为靠拆迁翻身的典范,猎德村的案例其实并不算稀奇。


在距离广州千里之外的北京,一个名叫郑各庄村的小地方,也同样在城镇化的浪潮中收获了巨大红利。


郑各庄村坐落于昌平区,村内只有500多户,实际人口不足1500人,总资产却高达12亿元。早在二十年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便已有10亿元之巨,纯收入1.3亿元。



到了2010年,村民每年光分红就能拿到二三十万元,而彼时北京普通白领的月薪,也不过千把块钱。


郑各庄村的人发家致富后,一度过着十分低调的生活。


直到新冠疫情期间,关联该村的一组病例活动轨迹被曝光后,全国人民才第一次领略到这个小地方的不凡之处。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昌平区活动的7名病例,接连好几天都不务正业,不是在打牌搓麻将,就是美容,购物,外出旅游。


网友仔细一分析,发现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


这7人所在的宏福小区,竟然由资产超百亿的宏福集团管辖,而该集团还是郑各庄村的集体企业,一度被政府部门拿来当作先进示范案例。



不仅如此,在小区之外,有着度假酒店、户外滑雪场、温泉水城等设施,可谓一片繁华。


郑各庄村今日富甲一方,离不开当年北京亚运会带来的机遇。


为了迎接亚运,郑各庄村开始转型,建立起村企合一的宏福集团,对旧村落进行全方位改造,先修住宅,再造科技园,最终实现全面产业升级。


除了郑各庄村,还有成都的宽窄巷子,上海的九星村,都通过村庄改造,不仅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还提高了社会和经济双效益。



曾经,拆迁是时代赋予普通人的“金色船票”。


猎德村村民用一纸补偿协议兑换了珠江新城的摩天楼群,无数瓦砾堆里升起的财富神话,成为一代人关于城市更新的集体记忆。


但2025年的拆迁潮,已不再是暴富故事的简单复刻。


政策的天平正从“拆旧建新”转向“有机更新”,旧改取代棚改,补偿从货币化转向房票安置,城市不再单纯追求土地溢价,而是更关注功能升级与民生福祉。



猎德村的传奇,诞生于城市化狂飙的草莽年代;而今天,城市更新更像一场精密手术——既要缝合老城的褶皱,也要平衡效率与公平。


或许不会再有一个村庄能复制猎德村的暴富路径,但新的可能性正在萌芽:当补偿款变成社区图书馆、口袋公园和数字化医疗站。


当“拆出来的财富”转化为“长出来的幸福”,普通人或许会明白,城市的终极神话,不是让少数人一夜登顶,而是让多数人共享生长的温度。


-END-


参考资料:

财经优选智库《猎德村拆迁背后的众生相》

穿越星球去旅游《猎德,曾经是广州最穷的城中村,如今是第一富豪村》

湖南图书馆《中国农村的天花板:村口建滑雪场,开跑车去卖菜,一年分红几十万》

作者:夕晨/白桃乌龙茶

编辑:柳叶叨叨

特困户和五保户的区别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日益困扰着众多人群,成为影响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许多人深感“夜长无寐天不明”,在每一个清晨疲惫地醒来,仿佛是个“特困户”,被糟糕的睡眠质量所折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医生介绍,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便能告别“特困户”,拥有良好的睡眠。

睡眠的重要性

恢复体力:睡眠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精力的关键时期,它有助于肌肉放松、能量储备和细胞修复。

巩固记忆:深度睡眠期间,大脑会整理和巩固白天的记忆,促进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调节情绪: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增强免疫力:良好的睡眠能够提升身体免疫力,帮助我们抵御疾病和感染的侵袭。

常见的睡眠问题及对策

失眠:尝试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考虑药物治疗。

打鼾:改变睡姿(如侧卧),避免饮酒和安眠药;使用特制枕头或呼吸机;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多梦与夜惊: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精神压力;适当进行心理咨询;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优质睡眠的小妙招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创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品和枕头。

避免刺激性物质:睡前几小时内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酒精和大量水分,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放松身心:睡前进行深呼吸、冥想或听轻音乐等放松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限制屏幕时间:睡前至少一小时停止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眼睛和大脑的刺激。

适量运动: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夜间睡眠,但避免在睡前几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按摩穴位:睡前30分钟进行穴位按摩,取双神门穴、安眠穴,各按3-5分钟即可。(通讯员 刘虹邑)

特困户住院是报销多少

都说“勤劳致富”,可农村里偏偏有些人家,年复一年地贫困,怎么扶持都扶不起来。他们是不是真的就“懒”呢?其实,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我们村就有这么一家,老两口加个成年儿子,好几亩地荒着,屋子也破旧不堪。村里组织过多次扶贫,给他们送过种子、化肥,也安排过技能培训,可他们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培训也不认真。村干部上门劝说,他们也总是唉声叹气,说自己命苦,没本事。




很多人会说,这就是典型的“懒汉”,活该贫困。但我们深入了解后,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老两口的儿子从小体弱多病,没读多少书,干不了重活。老两口也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他们不是不想干,而是真的力不从心。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信息、缺乏技能,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是确实存在着懒惰的因素。比如,有些贫困户宁愿靠低保过日子,也不愿主动找工作,对于扶贫政策也缺乏积极性。这可能与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性心理有关,也可能与他们对自身能力的错误认知有关。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贴上“懒汉”的标签就一概而论。我们需要更精准的扶贫措施,更细致的帮扶工作。首先,要对贫困户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包括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心理状态等。其次,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扶贫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这可能包括医疗保障、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等。




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致富观念,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克服依赖心理。 更重要的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那些确实无力自救的贫困户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有安全感,才能更有动力去尝试改变。




精准扶贫,绝不是简单的物质援助,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需要耐心、细致和长期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每一个农村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特困户和低保户有没有区别,特困户的标准是什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