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什么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滕瑞

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什么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

大家好,由投稿人滕瑞来为大家解答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什么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这个热门资讯。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什么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板上市条件

6月13日,是科创板开板一周年的日子,而在这一天的前夜,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方案也正式出台。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注册制在中国资本市场越走越远。

不少投资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在于,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注册制有何异同?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创业板改革的大部分规则都是对标了科创板,在个别制度设计上则是进行了创新和改动。

证监会也在创业板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时,针对这两个板块的差异化设置进行过解读。证监会当时表示,创业板和科创板都承担着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两个板块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同时,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的企业发行上市,而创业板在改革初期上市的企业均为盈利企业。因此,两个板块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存在差异,是符合两个板块各自定位和实际情况的。目前看,创业板投资者人数虽然多于科创板,但两个市场规模不同、体量不同,上市公司数量不同,不能简单用投资者绝对数量多少来判断市场流动性。此外,两个板块的制度安排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将进行评估完善。

不同点一:负面清单更具想象空间

创业板在企业上市申报要求中设置了负面清单,而科创板则施行证监会发布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也就是常说的“3+5”科创指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科创板的指标体系可以理解为证监会给的白名单,相当于一个紧箍咒或天花板,会限制科创板的自主权利。而创业板实施负面清单,将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具想象力。

根据创业板改革方案,属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中下列行业的企业,原则上不支持其申报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但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企业除外:

(二)农林牧渔业;(二)采矿业;(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四)纺织业;(五)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七)建筑业;(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九)住宿和餐饮业; (十)金融业;(十一)房地产业;(十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不同点二:增设退市指标

科创板在推出时,就上市公司进行了更加多元、严格、高效的退市安排。创业板在此基础上又作出了进一步优化。

根据创业板改革规则,市值退市指标调整为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此外,公司因触及财务类指标被实施*ST后,下一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也将被终止上市。

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说:“这个市值退市指标的调整应该说时退市标准更加严格了。”

不同点三:基金的涨跌幅限制也有放开

在交易制度安排上,创业板基本与科创板对标,同时也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交易特别规定》,深交所对创业板股票竞价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在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则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这与科创板目前施行的涨跌幅限制要求一致。

创业板比科创板多改的一步在于基金涨跌幅限制的放开,除了股票,有两类基金的竞价交易涨跌幅限制比例也调整为20%。

一类是跟踪指数成份股仅为创业板股票或其他实行20%涨跌幅限制股票的指数型ETF、LOF或分级基金B类份额。

另一类是基金合同约定投资于创业板股票或其他实行20%涨跌幅限制股票的资产占非现金基金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LOF。

深交所称,将向市场公布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的基金名单。

不同点四:不设强制跟投制度

跟投制度的安排也是创业板有别于科创板的一大内容。

创业板不再强制要求券商跟投,在提高保荐机构跟投制度灵活性的同时,要求对四类特殊企业实施跟投,取消了战略配售关于发行规模的前置条件,改由发行人和承销商自行决定是否实施战略配售,对不同发行规模企业的战略投资者数量和战略配售比例作出针对性要求,提高战略配售制度的灵活性。

不同点五:上市门槛不同

科创板的上市门槛可以总结为“5+2”,创业板延续了其以预计市值为核心的上市条件设计思路,推出了“2+2+1”套上市条件,分别是一般盈利企业有2套上市条件,红筹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有2套上市条件,未盈利企业有1套上市条件。

对一般企业来说,有2套条件,企业可以二选一。

一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二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对于红筹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创业板也给出了二选一的上市标准。

一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

二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

此次改革,创业板将对未盈利企业也打开大门,给出了明确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目前在科创板上,已经看到多家未盈利企业进行了上市申报,也出现了不少未盈利企业上市的案例。但在创业板短期内还不会看到这样的案例,因为这一上市标准在一年内暂不实施,也就是至少要等一年后才可能看到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不同点六:投资者准入门槛不同

此前4月27日颁布的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显示,创业板对存量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要求基本保持不变,新增创业板个人投资者须满足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不低于10万元,且具备24个月的A股交易经验的门槛。

具体来看,此次适当性调整主要有三个方面变化。

一是创业板存量投资者可以继续参与交易,但在交易前应充分知晓改革后市场风险特征和变化,认真阅读并签署风险揭示书。

二是对新申请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深交所在充分研判市场和投资者情况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定资产和交易经验的准入条件。

三是调整现场签署风险揭示书的规定,投资者可以通过纸面或电子方式签署,这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采取的便利投资者举措。

相比之下,科创板的投资者入场门槛要高得多,主要体现在资产门槛上,要求开通交易权限之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不得低于50万元。

创业板上市和主板上市的区别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深交所处获悉,截至2025年4月30日,创业板137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总体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稳步修复,137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3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9.29亿元,整体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创新驱动总体业绩稳步增长

近两年上市公司九成派现

从盈利上来看,2024年,1376家创业板公司平均营收达29.29亿元;归母净利润总额2074.57亿元,超七成公司盈利,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7家实现扭亏为盈。板块整体毛利率提升0.23个百分点至23.39%,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7.68%至4556.85亿元,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

大市值公司成为板块“压舱石”。市值前百公司合计贡献营收1.80万亿元(占比近五成),净利润1786.97亿元(占比超八成),其中93家盈利、60家净利润增长,34家增速超30%。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的稳健增长,为板块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创业板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全年研发投入达2036.84亿元,研发强度5.05%,29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48家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5亿元。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6家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均超30亿元,带动板块累计拥有核心专利31.93万项,110余家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63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高研发投入释放创新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受益于AI技术革新与消费电子需求复苏,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16.27%、26.14%;电子通信行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13%,推动产品高端化转型。

在新“国九条”政策推动下,创业板公司积极回馈投资者。2024年,925家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总额达1435亿元(含中期分红),同比增长25%,覆盖率达67%。大市值公司表率作用显著:市值百亿以上公司中,85%实施分红,总额917亿元(同比增长18%),宁德时代以253.7亿元分红领跑,分红比例超净利润五成。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分红参与度超80%,近两年上市的51家公司中九成派现,华利集团、爱美客分别分红26.84亿元、11.45亿元。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消费、出海领域表现亮眼

据了解,创业板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战略方向,汇聚826家上市公司。

其中,数字经济领域,315家企业营收7268.20亿元,同比增长6.90%,其中基础设施产业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19.59%、39.03%。

绿色低碳板块,187家公司营收9973.70亿元,净利润652.59亿元,新能源汽车板块盈利稳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净利率分别提升3.01、0.08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板块,324家企业营收8787.41亿元,研发投入474.01亿元,同比增长5.37%。

2024年以来,促消费政策显效,商品消费稳步增长。据了解,全年汽车、家电、家装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1.3万亿元。创业板汽车行业营收、利润分别增长10.47%、7.75%;必选消费中,食品饮料、纺织服饰营收同比大增61.29%、13.29%;农林牧渔行业扭亏为盈,净利润从亏损45.67亿元转为盈利122.91亿元。服务消费同步回暖,社会服务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72%。

出海方面,创业板公司国际化进程提速,出口“量稳质升”。2024年,创业板公司海外业务营收9578.32亿元,同比增长10.05%。电子、通信行业深度参与全球AI革命,海外销售分别增长24.94%、63.82%;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行业稳步拓展国际市场,海外收入增幅达9.45%-20.34%。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彰显中国制造竞争力。

2025年一季度,创业板公司业绩延续向好,营收合计9526.18亿元,同比增长8.11%;净利润714.32亿元,同比大增18.2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激增79.33%,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电力设备、电子、通信等18个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24个行业环比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创业板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

1、公司基本状况要求:

(2)拟上创业板公司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创业板上市要求,创业板上市的意义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拟上创业板公司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3)拟上创业板公司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

(4)拟上创业板公司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2、公司内部财务状况要求:

(1)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2)拟上创业板公司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稳定;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不存在风险;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不存在客户依赖。)

(3)依法纳税,各项税收优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拟上创业板公司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4)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

若觉得小编文章有意思,可关注公众号越声情报(ystz927),获取更多的股票投资要诀,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投资体系。

(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时应审慎评估)

编辑:fcm

创业板上市是什么意思

盼望着盼望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公司就要上市了。这意味着,创业板交易新规即将启用,新规下有哪些变化,你都了解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什么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