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兴简介,李振兴医生
大家好,由投稿人金桐浩来为大家解答李振兴简介,李振兴医生这个热门资讯。李振兴简介,李振兴医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振兴最新消息
10年前,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还是一个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的重点贫困村。2017年,班彦村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随后,班彦村发展土族盘绣、绿色光伏等多个特色产业。2021年,班彦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这座高原小镇被全国人民熟知。
互助县五十镇辖19个村,居住着汉、土、藏、回、满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土族人口占比超60%,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互助县公安局五十派出所所长李振兴作为辖区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始终守护在辖区平安第一线。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人、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带动人、以严实的作风形象影响人,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各族群众心田生根、开花、结果。
2023年,李振兴所在的五十派出所被青海省公安厅命名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被海东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2024年李振兴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为群众排忧解难
“阿爹(土语:爷爷的意思),过几天就要开始种田啦,您身边没劳力,我一直放心不下,今天过来看看您……”在一声声问候、一次次看望中,李振兴与72岁的土族老人李更丁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李更丁的老伴去世早,他和儿子一起生活。15年前儿子去外省打工,后在外地安家,现李更丁一人居住,李振兴便经常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去看望李更丁,陪他聊天,给他讲党的好政策……老人见了他,每次都高兴地说:“我的警察亲戚又来看我了……”
今年春耕临近,听说老人因身体疾病已无法下地劳动,李振兴立即带着五十派出所里的民警、辅警前往老人家中走访,并积极联系村警,落实了老人的种地难问题。看到李振兴把困扰自己心头多时的难事安排妥当,李更丁老人高兴地说:“你真是我的好亲戚……”
双语警务效果好
“叔,千万不要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最近还有没有接到其他陌生电话?如果有,只要谈到钱,都不要信,有什么问题马上给我打电话……”
在五十镇,部分上了年纪的土族老人不会说汉语。针对这一现象,李振兴创新举、出实招,积极探索推进双语警务,打破语言壁垒,在村警、妇联队伍中组建“花袖袖”服务队,配合民警、辅警在辖区积极推行双语宣传进村社活动,用双语联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群众全方位感知公安声音,筑牢辖区法治根基。2024年,李振兴带领民警、辅警、“花袖袖”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各类宣传5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教群众达3000余人次,用心用情守护了辖区的平安稳定。
化解矛盾促和谐
“有啥矛盾,就找李所长嘛。”
“任何时候打李所长的电话他都会耐心接听。”
作为派出所所长,李振兴在工作中常常要做群众的“和事佬”,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平稳。李振兴牢牢依靠“枫桥经验”中代代相传的“法宝”,主动学习、积极筹划、勇于创新,秉承“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的调解精神,在“彩虹矛调室”和“花袖袖”服务队的基础上,探索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主防”工作,将辖区划分为5个警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社区民警、辅警和4名村警,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将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融合,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早化解,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2024年,他参与了28起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化解成功率100%,有效降低了家庭矛盾纠纷引发重大民转刑案件、上访上诉案件发生率。
“李所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咱们派出所,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派出所民警要和群众朝夕相处,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家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体现在这一点一滴中’。”五十派出所民警扎西尼玛说。
12年从警路,李振兴头顶国徽、肩扛蓝盾,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奉献之路,在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扎根于基层10余年,却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甘做百姓解忧人的精神……在李振兴心中,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让辖区内的各族群众感受到了互助县公安队伍的温暖与关怀。他的故事,只是互助县公安队伍中众多民族团结事迹的一个缩影。在今后的日子里,李振兴将继续带领着五十派出所民警、辅警立足本职,守平安、护稳定、解民难、暖人心,坚守在维护民族团结最末端,奉献在服务群众最前沿,促进辖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画好民族共荣同心圆,结出团结进步石榴籽,用心守护“石榴红”更加鲜艳。
李振兴 中国石油大学
视频加载中...
工友们说程平:“伤痕在身,焊条论吨,腰肌劳损,敢打敢拼。”对于程平来说,这十六个字是对一名焊工最好的褒奖。
在这个供热取暖季,身为电厂焊工班班长的程平一如既往地忙碌,为了保障机组平稳运行,他与同事加强日常检修工作。
“都说当焊工苦,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兵的最不怕苦。”说起27年的焊工生涯,程平感慨万千。1995年,程平从一名退伍侦察兵转业到电厂工作,最初两年在检修班工作,1997年开始接触焊接工作,并一下就爱上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种。
从“兵哥”到“焊将”,27年来,程平在电力行业的钢铁丛林里摸爬滚打、淬炼成才,从一名优秀的退伍侦察兵嬗变成国内金牌工匠、国际焊接技术顶尖专家,用青春、智慧和汗水演绎了新时代的“兵哥传奇”。2023年,程平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程平的工作日常是百余米高的风机,在狭窄的塔筒上,他蹲在不到1平方米的作业点焊接,每焊3厘米左右就要锤击一次,坚持几个小时后才能完工。“作业完成下来后,我吃饭时手抖得都拿不住筷子,睡觉时仍感觉在晃。”程平回忆说。
“我下功夫是别人的3倍。别人练焊接练2小时,我就练6个小时。一根300毫米长的焊条,我会烧20毫米就断一下。这样,一根焊条便可以练习十几次接头焊接,准确性自然就提升了。”
训练时间太长,让程平的脸被烤得一层层掉皮,眼睛肿胀流泪,但他却说,自己丝毫不觉得苦,反而在每一点进步中感受到快乐。
正是因为练就了高超技艺,程平才敢登上百余米高的风机上维修设备。
2017年6月,程平团队首创的“高压阀门结合面堆焊修复”项目实现在真空环境中作业,提高焊接质量,荣获“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国际焊接大赛创新表演赛”金奖。
“我觉得手中的焊枪就像是针线,而我就是一个钢铁裁缝。”在程平看来,练就一身过硬的焊接技术后,关注点就应该聚焦在焊接工艺“卡脖子”难题上,去做一些攻坚克难的“匠心之事”。
多年来,程平带领团队潜心钻研技术,先后完成技术攻关30余项,这些技术成果运用到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搞技术创新、攻坚克难是我的乐趣。不管是啥问题,只要能解决,我就打心眼里高兴”,程平说。
(大众新闻记者 贺莹莹 编辑 刘宪伟 设计 毛靖仪 通讯员 王志强 实习生 秦文凤 监制 单青)
责任编辑:李振兴
李振兴书法家简介
视频加载中...
因为看电视剧时被明代凤冠震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一名男大学生用了三个多月时间,通过现代技术,复制了一定凤冠。
记者 魏军 监制 曲涛
责任编辑:李振兴
李振兴北京城建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视频加载中...
每条围巾用密封袋装好,总共18条,然后打包交给快递员……尽管已经95岁高龄,彭宜芬却非常娴熟地完成了整个过程。
这是一个由毛线和毛衣针编织出的暖心故事。
95岁的济南老人彭宜芬,连续7年为乡村儿童编织围巾,总共捐出了100余条。一针一线间都蕴含着她满满的心意,围巾编织点亮了她的晚年生活,也温暖了乡村孩子的心田。
从2017年的20条,到2022年的32条,彭宜芬寄来的围巾数量逐年增加,这份坚持也已跨越7个年头。她也因此有了一个爱心称呼“围巾奶奶”。
一团红毛线,两根毛衣针,这是彭宜芬织围巾的全部工具和物料;每天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平日里,她都是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编织。家人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开心,所以这份爱心行动,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女儿负责选购优质毛线,儿子儿媳负责联系送围巾的相关事宜。在这个小小的家庭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份爱心添砖加瓦。
每年岁末年初,彭宜芬都会寄出当年织好的围巾。彭宜芬很低调,在寄出的围巾上,她从不署名,只愿以“济南的一名小老太”自称。
据彭宜芬讲述,2013年,她开始织围巾。最初她在老年公寓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织毛衣,织好了就送给老年公寓的邻居、朋友、亲戚等,后来她听说福利院的孩子需要,便每年把织好的围巾捐到福利院,她的爱心之路也就由此开启。
彭宜芬回忆,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寒冬送暖“针心针意”活动的倡议。于是,她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一名爱心编织者。
从那以后,每年冬天,她都会为孩子们编织围巾。在包裹中,她都会附上一封署名为“济南的一名小老太”的手写信。除了鼓励孩子的话,她还会向参与的志愿者和组织方表达感谢。
今年过年前,爱心包裹中还有额外的2400元现金。“钱虽不多,但这也是我能为孩子们做的仅剩的一点事情,就希望孩子们过得好一点是一点。”彭宜芬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参与类似活动,这次也算了却自己年轻时的心愿。
每天下午,彭宜芬坐在沙发上,都会拿起毛线,织上一会。95岁的彭宜芬眼不花、手不抖,毛衣针在她手中灵活跳跃。
围巾是否继续织下去,彭宜芬有点犹豫,“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娃娃们还需要吗?”
“需要,当然需要了,我们最近去的山村小学,孩子们收到围巾可开心了,说可暖和了。”记者回答道。
“那我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只要身体允许,肯定会一直织下去!”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沙发上的围巾继续织起来,为2025年寒冬送暖活动开始准备!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王倩 徐晓磊 刘桂斌 大众新闻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吕文佳 监制 单青)
责任编辑:李振兴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李振兴简介,李振兴医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