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苏阳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大家好,由投稿人苏阳来为大家解答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这个热门资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主要区别:

1、目标不同。内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是对各种业务进行评价,是否合规。

2、手段不同。内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内部审计主要手段是查证、函证、抽样、座谈、调查等。

3、关注点不同。内部控制的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岗位约束、制度的有效性、关键岗位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异常财务现象,财务规范性等。

4、对象不同。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是相关环节和财务相关信息。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都需要建立相关体系和制度。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检验和保证,并为内部控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的目的之一。

3、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为手段和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虽然都和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但区别还挺明显的,咱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实施主体不同内部控制评价:通常由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或人员来实施,像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他们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价,这就好比球队自己的教练组检查球队训练和战术执行情况,是企业内部的自我审视。例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是否遵循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审计:一般由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来执行。他们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就像是邀请专业的裁判团队来评估球队表现,更加公正、中立。比如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目的侧重点不同内部控制评价: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自我完善,通过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优化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效果。例如企业发现采购流程审批环节繁琐,影响采购效率,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找出问题后,调整审批流程,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这就像球队发现训练方法不合理,通过自我评估调整训练方式,提升比赛实力。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在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可靠信息,增强他们对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和经营风险的信心。比如投资者通过阅读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判断企业管理是否规范,决定是否投资。这就像裁判团队给出的评估报告,能让观众(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球队真实水平。评价标准不同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通用的内部控制框架,如 COSO 框架,制定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可能更贴合企业实际业务和管理需求,灵活性相对较高。例如一家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在参考通用框架基础上,制定针对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这就像球队根据自身战术风格和比赛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评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通常依据较为统一的审计准则和规范,如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这些标准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这就像裁判团队依据统一的比赛规则来评判球队表现,保证公平公正。报告使用者不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主要供企业内部管理层、董事会等使用,帮助他们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做出决策,改进管理。比如企业管理层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调整资源配置,加强薄弱环节的控制。这就像教练组的评估报告主要给球队管理层看,用于调整球队管理策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更广泛,除企业内部外,还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审计报告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做出投资、信贷等决策。例如银行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这就像裁判团队的报告,观众、赞助商等各方都关注,以此决定对球队的支持力度。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证监会21日联合发文,要求各地财政局等政府监管部门、各上市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资本市场领域财会监督力度。

内部控制特别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加强财会监督、遏制财务造假、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总体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不恰当、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等问题。

财政部、证监会指出,针对当前多发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相关内部控制缺陷,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目标是评估和应对为迎合市场预期或特定监管要求、谋取以财务业绩为基础的私人报酬最大化、骗取外部资金、侵占资产、违规担保、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动机,对财务报告信息作出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风险,特别是防范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和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舞弊风险。主要包括以下重点领域:资金资产活动、收入、投资活动、关联交易、重要风险业务和重大风险事件、财务报告编制等相关舞弊和错报的风险与控制。

财政部、证监会强调,上市公司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确保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实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重点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政府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强化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加大对财务造假和审计舞弊案例的处罚力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内部控制审计是控制测试吗

瑞华专审字【2019】02360003号

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力传媒公司”)2018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引力传媒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注册会计师:师玉春

中国·北京

中国注册会计师:曹学颖

2019年4月11日

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18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5.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是 □否

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

√是 □否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

2.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占比:

3.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资金活动,资源采购,销售业务,资产管理,财务报告,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投资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

4.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合同管理,关联交易,重大投资,信息披露等方面

5.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是 √否

6.是否存在法定豁免

□是 √否

7.其他说明事项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1.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是否与以前年度存在调整

□是 √否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说明: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说明:

3.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1.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2.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1.3.一般缺陷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

1.4.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5.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2.1.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2.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2.3.一般缺陷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

2.4.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5.经过上述整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是否发现未完成整改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1.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本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及下一年度改进方向

√适用 □不适用

2018年度公司内控体系运行良好。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执行有效,信息披露,财务报告真实可靠,资产安全,业务合法合规,达到了公司内部控制目标。

2019年度公司将继续深化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根据行业及公司发展实际,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优化内部控制流程,进一步规范内控制度的执行,强化内控监督检查及改进,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管理的效率效果,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3.其他重大事项说明

□适用 √不适用

董事长(已经董事会授权):罗衍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