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凌莉,董凌霄
大家好,由投稿人马凝文来为大家解答董凌莉,董凌霄这个热门资讯。董凌莉,董凌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董凌鸥个人资料
齐鲁网泰安9月30日讯9月30日,60余名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儒商和重要客商代表齐聚泰山脚下,参加 “泰山情 --2018知名儒商泰安行 ”圆桌会议,共叙儒风乡情,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合作大计。
香港维堡家族办公室有限公司CEO董凌祖籍就是泰安肥城市,这次回到泰安老家感到非常亲切。他在发言中表示,儒商发源于儒道,儒道发源于齐鲁大地,儒家有句古训是“父母在不远游”,我们海外游子心心念念的就是有机会能够为家乡做些贡献。相信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泰安高新区的支持下,能够把国际上最好的资源带回家乡,在刘家义书记所定的新旧动能转换“棋眼”之地,协助家乡父老把这块棋下活,做出一个标杆工程。
“这次有幸和泰安市政府对接之后 ,能够快速地落地一个中德合作的医养结合的大项目,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期,感觉泰安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格局、效率都非常让我们喜出望外,我们将全力推进这个项目的落地。”董凌表示。
董凌峰
来源:海外网
绿水青山,是青海不容染尘的底色。治理广袤三江源涵养“中华水塔”、巡护无人区守望可可西里、实施大部制改革探索国家公园试点……一代又一代青海人,以使命担当和奉献情怀,在世界屋脊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生态保护篇章。
波澜壮阔七十载,大美青海展新颜。“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青海阔步前行指明了新方向、拓展了新视野、带来了新机遇。
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青海正朝世人走来。
青海 生态经济展现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刘成友 姜 峰
守好生态保护的底色
夏末,登上玛多县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山顶,鄂陵湖在望,一派怡人美景。
曾记否:本世纪初,一则“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历史上首次断流”的新闻,让人们忧心。
8月上旬,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的孟可嘎拉又客串起“交警”。每年回迁时节,一批批藏羚羊在他的护航下平安穿过青藏公路。自2006年之后,可可西里再没有传来盗猎的枪声,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藏羚羊的种群数量恢复到6万多只。
走过艰辛曲折的治理之路,共识已经形成: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底色,也是不容触碰的底线。
印发《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九成;全省共有28个县区取消GDP等考核指标,实行以生态环保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建章立制护底线,青海决心大,力度也大。
上世纪60年代,玛多县的水草“长得有半人高”,然而随着过度放牧,“本世纪初全县七成的草地退化”,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站长马贵回首往事,“黄河源头‘千湖县’,湖泊数量从4077个锐减到1800个。”
2005年以来,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实施沙化治理、禁牧封育、移民搬迁等项目。经过10余年努力,三江源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如今全县湖泊数达到5050个,史上最多!”马贵介绍说。
绘就敢为人先的亮色
“农牧管草场、国土管矿产,水污染找环保、水土保持找水利”,工作20年,仁青多杰熟谙部门间的“边界”,“‘九龙治水’各管各!”
如今他有了新角色: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执法大队队长。“森林公安、国土执法、环境执法、草原监理、渔政执法等整合成一家。这叫‘攥指成拳’,执法效率大大提高!”
角色转换的还有香巴求培。这位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放了半辈子羊的康巴汉子,如今当上了领工资的生态管护员,“草原安好,受益的是咱所有草原儿女!”
在多年持续推进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纵深:
2013年起实施《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
2016年起施行《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这是青海第一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法规;
率先在全国实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先行先试设置草原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全省近4万名生态管护员通过聘用、培训全部上岗……
先行先试,让青海生态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如今,三江源每年有500多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流向下游地区,惠及20个省区市;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4.7%;湿地面积已达814.36万公顷,居全国首位。
今年6月,青海率先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一个自然保护地一个牌子”“打破‘九龙治水’管理体制弊端”等成为改革重心所向。
提升美丽经济的成色
今年6月9日至23日,青海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以水、光、风等清洁能源供电,实现用电碳的“零排放”。
“相当于减少燃煤1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2万吨。”国网青海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方保民说。
“风光”的纪录背后,得益于多年来青海深挖资源禀赋、攻克关键技术、创新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青海全省新能源装机已达1229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4%;青海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太阳能发电量位居全国前列。
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生物……青海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聚力打造绿色产业技术体系,让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
一路行走,高原大地处处展现生态经济的勃勃生机。
在万丈盐桥察尔汗,青海的盐湖化工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纯碱生产基地。走进青南地区,通过实施系列草地生态保护工程,青海目前认证有机草场已达6916.31万亩,农牧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了17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海发挥生态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青海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26家。2018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04.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6.3亿元。行走高原,生态游、民俗游、乡村游,在各地蓬勃发展。各族群众通过参与旅游产业,捧上了增收“金饭碗”,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新能源互补
高原更“风光”
本报记者 王 梅
鲁能海西100兆瓦时储能电站,400面镜子“精准定日”;每面镜子140平方米,共同聚焦到场地中心相当于60多层楼高的集热塔上,让人叹为观止。
正在建设中的鲁能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展示了国网鲁能集团的新能源梦想。按照规划,这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工程项目,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2.6亿度,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0多万吨。”鲁能青海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李静立说。
如今,“互补”在青海新能源领域成为热词。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上,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方阵,与龙羊峡水电站交相辉映。海南州水光风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现今规模居青海省前列。多能互补,初步解决了“白天用不完,晚上不够用”“用电高峰时发不出”等峰谷差问题。
青海新能源消纳水平全国领先,全年弃光弃风率均低于5%。青海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董凌说:“只有不断优化电网网架结构、解决外送瓶颈、采取技术创新突破,实现多能源协同发电控制,才能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
按照《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规划,青海力争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九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八成。
“到2025年,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青海将全面建成清洁能源示范省。”青海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三江源生态管护队
守望长江源
本报记者 姜 峰
“一、二、三!”
身穿救生衣的康巴汉子们,喊着号子将皮划艇抬入水中。“站稳喽!”更尕才让伸出宽厚而粗粝的手掌,一把将记者拉到艇上。
这里是海拔45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岗当村。流经村庄的通天河,河面宽数十米,奔腾咆哮,它的下游被称作长江。
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岗当村的生态管护员,更尕才让和乡亲们放下牧鞭,漂流巡线,成为三江源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通天河流经玉树州四县市,宽阔的河道,在高原深山间刻出一条蜿蜒曲线。作为岗当村生态管护队队长,更尕才让与15名队员负责800平方公里的日常巡线值守,每个月还要进行3次集中大规模巡护,调查、记录并保护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打击盗猎盗采等违法活动。
皮艇漂流起伏,两岸群山飞度,队员久美扎西紧握划桨,以防遇到暗流。“我们可不是来观光的,每分每秒都得把眼睛放亮。”这不,很快有了收获,在河岸旁一处陡峻的山崖上,活动着数十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队员们一边兴奋地拍照留存,一边在巡线日志上记录下具体地点。
“岩羊是重要的生态指标物种。”更尕才让说,“这么一大批在此活动,附近肯定藏着雪豹!”
2014年3月4日,更尕才让第一次亲眼看到雪豹,并拍下照片——这是近年来首次在岗当村发现雪豹。“还有马麝、白唇鹿、盘羊……这两年发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说明生态资源保护越来越好。”
持证上岗、按月领酬、年终考核、动态管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促进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青海全省生态管护员人数已近4万名。
图片说明:
图①:春季青海湖开湖,棕头鸥归来。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图②:航拍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
张 晨摄
图③:岗当村生态管护队员乘皮划艇在通天河水上巡线。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图④:夕阳牧歌。
资料图片
图⑤:国家地质公园年宝玉则远眺。
资料图片
版式设计:沈亦伶
《人民日报》(2019年08月09日11版)
董凌云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记者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采访时发现,来自政府、专家、企业的各方人士均看好我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认为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储能成本正快速下降。
不过,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技术经济性、应用安全性、市场化运营机制等一系列瓶颈。在业内人士看来,储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明确发展规模目标和技术路线、进一步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文丨本报记者 苏南
储能应用热点切换频繁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飞速发展。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7GW,占全球比重达17.6%。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831MW,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3.9%。“尽管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我们对中国储能已进入‘春天’的判断没有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表示,过去一年,储能经历了政策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储能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起伏,但从全局、发展和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储能快速发展的总体形势没有变,储能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没有变,储能行业长远发展的良好趋势没有变。
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储能行业发展不断呈现多元化的新趋势,特别是电网侧储能爆发后,不同路线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锂电池、液流电池、钠基电池、压缩空气、储热、飞轮多条技术路线均取得新突破。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多种储能技术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电力系统和微网、电力辅助服务以及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能源互联网等,可以遍布能源和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行业发展特征看,我国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参与热度逐年提高,应用热点切换频繁,从用户侧储能应用到电网侧储能爆发,再到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渐热,储能技术在各领域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表示。
新能源和储能结合越来越紧密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储能更合适从战略宏观角度考虑两者融合。尤其是过去一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科技部以及十余个省、地区出台了鼓励储能的相关政策,一定程度激发了可再生能源项目配置储能的积极性。
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绿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凌看来,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越来越高,势必需要大量的可调节资源配套,而储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协调发电和负荷之间时空不匹配的手段。“储能的未来是光明的,但发展也需要政策的支持,而不是盲目的推进新能源+储能模式。”
“储能发展十多年,仍未有商业化模式。”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贤章对记者表示,“未来一定要搞清楚储能到底为谁服务,谁来买单更合理。”
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张东升向记者预测,在新能源+储能渐热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储能的作用会被放大,如何发挥储能的优势需要重点研究。
与上述观点不同,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新宇对新能源+储能持谨慎态度。“新能源+储能不是主动需求,而是迫于压力。”他对记者直言,在商业模式模糊的当下,电网不会盲目投资,而当储能支持政策落地后,电网侧储能仍将是主导。”
国家启动储能试点示范
储能行业到底如何发展?受访者普遍认为,现在储能技术得到了认可和规模化应用,但储能行业却缺少“身份证”,储能的主体地位没有被明确。“建议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尽快明确储能身份。”吴贤章对记者说。
“储能行业要加强统筹,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的协调发展,做好储能与能源系统协调发展的前瞻性规划研究,提高储能资源利用效率,明确储能准入门槛。”李冶建议,要完善储能调度运行机制,提升消纳能力,研究制定储能电站的调度运行规则,明确调度关系归属、功能定位和运行方式,健全调度运行监管机制,提升储能电站的利用效率,确保公平调度。
史玉波指出,未来要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储能价值的市场化机制,合理科学评估储能配置规模和储能服务价值,充分利用储能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服务,针对市场化过渡阶段和全面市场化阶段分别设计市场规则,最终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长效机制。
李冶透露,国家能源局围绕储能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应用,正在组织开展储能试点示范工作,准备在全国已经投产电力储能工程中,组织筛选一批储能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来促进先进储能技术装备与系统集成创新,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标准与工程规范,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推动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End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董凌宇
近日
广西多个设区市发布最新人事信息
详情如下
↓ ↓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董凌莉,董凌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