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规避医美行业的“坑”,医美这行如何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尤彤琬

怎样规避医美行业的“坑”

据报道,7月13日,33岁的小冉抽脂感染去世。小冉5月2日在某医疗美容医院进行吸脂填充手术,5月4日术后因皮肤溃烂、器官衰竭转入ICU抢救。两个月后小冉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于7月13日抢救无效死亡。小冉家属对该整形医院提出多项质疑。

近年来,消费者对微整形美容的需求日益旺盛,催生了一大批无资质小作坊式的医美机构。乱象丛生的医美行业,让很多消费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法院受理的医疗美容的损害纠纷类案件也日益增多。

医美行业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美机构无资质:区别于传统美容,医疗美容由于其侵入性和创伤性的特点,具有一定风险性。某些机构大多存在未取得审批、硬件条件简陋、器械多次重复使用等情况,缺乏严谨的流程,极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的工作经历或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现在新兴的美容速成培训班,收取高额学费,短短几天就速成上岗。

三、虚假广告盛行:一些医疗美容机构忽略了医美的医疗属性,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用新词汇混淆视听、将简单手法包装成新理念、新技术等。

四、医美耗材不正规:由于医美市场火热,微整形耗材价格昂贵又不在医保范围之内,为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无生产资质厂家生产的药物和器械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市场,未经消毒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等。

结合司法审判实践,我们律师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服务时应注意并做到如下事项:

1、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要求接待人员提供机构资质证书及具体接诊医生的资质证书,并在诊疗过程中注意固定术前术后照片及病历材料证据,便于日后维权。

2、使用本人真实姓名与机构签订合同。避免维权时出现举证困难的情形。在签订合同时也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医疗机构免于承担责任的条款要特别注意。

3、对自身财务状况进行准确评估。不要超过自身经济水平、承受能力贷款进行医美消费,注意留存消费记录。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如何避免医美风险

怎么接触医美行业

医美避坑干货

医美避坑指南

医美这行如何

医美行业怎么避税

怎么解决医美纠纷

医美如何

怎么接触医美行业

医美行业怎么做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