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人民政府,施甸县属于哪个市
大家好,由投稿人康轩振来为大家解答施甸县人民政府,施甸县属于哪个市这个热门资讯。施甸县人民政府,施甸县属于哪个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施甸县姚关河多长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
美名系列之——保山·施甸县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怒江东岸
东与昌宁县接壤
南与临沧市为邻
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
这里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
回族等22个民族
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
──布朗族重要的聚居地
(布朗族打歌)
施甸县境内地形属山地峡谷区
地势北高南低
三面有江河环绕,两山夹一坝
国土面积2009平方千米
周边有怒江、勐波罗河、施甸河等
60多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年平均气温17.6℃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姚关野鸭湖)
据《施甸县志》记载
施甸原名勐底,傣语意为美丽的坝子
古名石甸,“甸”为“坝子”
因坝子南端的石鼓坡而得名
夏、商、周至春秋
施甸属永昌古郡哀牢部族之地
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西汉元封二年(109)
置不韦县,属益州郡
南北朝(齐)时(561-578)
更名不建县,隶永昌郡
唐代南诏时属永昌节度
宋代大理国时属永昌府
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石甸长官司
明洪武十七年(1384)
石甸更名施甸,置施甸长官司
清并入保山县,设巡检司
1912年设施甸分治县,置县佐
1932年裁撤分治县,直属保山县
1962年12月1日,设立施甸县至今
(施甸县县情馆)
游·施甸美景
杨善洲林场
坐落在杨善洲老书记生前艰苦创业
并在此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大亮山
杨善洲生前任保山地委书记10年
1988年退休后
带领家乡群众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
使荒山秃岭成为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2009年,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
无偿移交给国家
才有了如今的杨善洲林场
(杨善洲塑像)
走进善洲林场的大门牌坊
踏着杨善洲书记曾走过的林间小路
耳边轻轻拂过悦耳动听的阵阵松涛
漫无边际的林场
见证着一位老党员“坚定信念、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廉洁奉公”的无私品格
(石瓢温泉)
一年四季任何时节来到
位于施甸西北部等子乡境内的
石瓢温泉度假区
均可见遍地涌泉
有的从古树根旁流出
有的从壁崖倾泻
有的伴小溪飞流
弯弯的月牙池、飞流直下的冲腰澡塘
云蒸雾缭的仙人房
真是景含野趣,泉涌温情
有如人间仙境,别有一番趣味
让人体爽神怡、流连忘返
享·施甸民俗
施甸从明代至今一直保留着
祭龙耍龙的民间习俗
形成了集祭祀、杂耍、歌舞、商贸
为一体的大型民间聚会
称为“施甸龙会”
(耍龙)
施甸龙会最负盛名的是
东山寺“三沟头”龙会与太平“羊皮会”
“三沟头”龙会,源于保山菠萝村
水源分三条沟渠流入十八个寨子
人们的饮用水全靠它
为了表达感恩,每个村寨都扎一条龙
农历二月十八这天
人们把18条龙都聚集到“三沟头”
耍龙祈求风调雨顺
(财神庙)
施甸年猪饭是施甸的顶级美餐
每年寒冬腊月
施甸县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宰杀几头肥猪
请亲朋好友吃一顿
这就是有名的施甸年猪饭
年猪饭以红生、猪旺子、薄片肉为主菜
荤素兼备、油而不腻
原汁原味、老少皆宜
堪称滇西原生态佳肴
施甸的腌腊则更是一绝
擅长腌制的萝卜鲊、骨头鲊、水豆豉
统称施甸三味
“世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而家乡味道更是令游子逢吃必念
因此施甸腌腊、年猪饭
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抹乡愁
忆·抗战岁月
1942年滇西抗战第一枪在施甸境内打响
日寇侵占我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
中国远征军沿江设防,英勇抗击
与日军隔江对峙
施甸县位于怒江中游东岸
保留了大量江防遗迹
其中包括:大山头炮兵阵地
孩婆山战场遗迹以及
望江台、小乌木、老兵洞等8个碉堡
2005年5月
保山市人民政府将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
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又将其
公布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江台碉堡)
惠通桥是怒江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桥梁
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
过去是保山通往德宏乃至境外的交通要道
同时也是滇缅公路的重要桥梁之一
1942年5月,日军进逼施甸
为阻止日军深入滇西内地
中国军方果断炸毁惠通桥
由此改变整个滇西的抗战格局
怒江以东的疆土得以保全
施甸是一片英雄辈出之地
施甸优秀儿女前仆后继
涌现出革命志士李定
“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李成文
领导楷模、改革先锋杨善洲
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段定华等时代英雄
诠释了施甸人民碧血丹心的崇高品质
(惠通桥)
今天的施甸
山环水绕,绿荫葱笼
步步有景,季季有花
沧桑古战场,悠悠爱国情
皓如日月照亮着施甸岁月的星空
让善洲故里更加光彩夺目
END
相关信息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第二季)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摄制,已陆续在百度等网站及各新媒体平台播出,敬请大家关注搜索“云南地方志”名称注册的腾讯微信公众号、腾讯企鹅号、新浪微博账号、头条号、抖音账号等图文社交媒体、视频门户网站、视频平台观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美丽云南”,进入百度百科词条(秒懂全视界)在线观看完整视频,还可以关注搜索以“美哉云南”名称注册的大鱼号、爱奇艺号、网易号、搜狐号、优酷视频门户网站和微视、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台观看。
施甸县邮政编码
施甸县气象台2025年5月23日14时53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酒房、万兴、何元、姚关、甸阳、摆榔、木老元等乡镇将出现雷电活动,请做好防雷准备。(预警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施甸县人口
5月16日至19日,保山施甸以“锦绣山河·旅居施甸”为主题,通过“红色文化+农耕文明+温泉康养+地质奇观”四位一体的文旅资源展示,向全国游客发出“旅居施甸”邀约,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活动现场,精彩的舞台文艺节目拉开活动的序幕,亲子地质研学带领孩子们探秘海林檎化石的奥秘,连续三晚的布朗族千人打歌展演以热情歌舞诠释非遗魅力。“善洲故里”“稻母之乡”“高山硒谷”“地质宝库”四大主题展区,为市民游客全方位呈现施甸独特文旅资源。
活动期间,当地还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让利、全民共享”模式,整合7大景区、8家温泉民宿及非遗工坊等资源,推出重磅福利——“5.19元畅玩施甸卡”,覆盖景区门票、温泉体验、非遗手作等5大类超20项产品,市民游客可通过关注“施甸文旅”官方平台每日限量领取景区联票、温泉抵用券等,更是进一步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文图:苏绍章 陆应仙 缪源
施甸县地图
在施甸县何元乡竟然藏着“宝贝”——一亿年前的“海林檎”化石。如今,何元乡绵延的大山上,到处藏着5亿年前至2.5亿年前生物留下的痕迹。大山之上、小村路旁随处可见古生物化石。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化石成了村民的“宝贝”。
施甸县何元乡境内古生物化石资源种类繁多,珊瑚类、层孔虫类、腕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海百合类、头足类、腹足类、苔藓虫类等应有尽有。其中,海林檎类化石更是数量丰富、种类最多、保存最好,堪称研究地球早期生命保存和演化形式的天然博物馆。
何元乡莽王村村民罗佳荣家拥有20亩山地,山地中散落着许多外观奇特的石块。儿时,他听老人称这些石块为“土手雷”“石母鸡”“石柱子”。“这些名字是村民根据石块的外部形状而取名的,前几年,常有外人想用挖机挖掘化石,都被我果断拒绝。”罗佳荣说。
随着网络、应急广播、宣传图册等科普渠道的普及,大家都明白这些化石是何元人的“宝贝”。更多的人加入了保护“海林檎”的义务宣传中。
今年58岁的陈兴福,是莽王小学的一名教师。20世纪90年代末,他通过北京地质专家及科普类书籍,认识了家乡的古代生物海林檎。此后20多年,他在地方特色课程中,向从莽王小学走出的1500多名学生传授家乡化石知识,将“海林檎是家乡的‘宝贝’”这粒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长大后,他们成了守护家乡宝贝的“使者”。
何元乡大仆寨村村民徐永生,曾经从事木雕,2014年转行投身珊瑚玉化石加工。十年来,他加工的化石多达1.5万件。在他眼中,这些化石是大自然的馈赠,将其雕刻成工艺品,看着精美的成品,他满是成就感。何元乡的罗运江,是化石捐赠的热心人士。2022年9月,家乡筹建海林檎地质文化乡需修建石碑,他毫不犹豫捐赠112件化石。16年间,他还多次向腾冲珠宝学院等多家单位捐赠化石500余件,只为让更多人了解何元乡的化石,吸引游客与研学团队,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2022年10月24日,何元乡被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二批挂牌筹建地质文化乡,成为云南首个获此殊荣之地。随之“海林檎”的“宝贝”效应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已建设完成游客接待中心1个、公共停车场13个、公共卫生厕所12座,带动何元乡辖区内餐饮店11家、宾馆3家、便利店5家,县城辖区内涉及海林檎地质文化文创体验店6家,可日接待游客500余人。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到何元乡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已开发地质旅游线路2条、研学旅游线路3条。
研学方面采用“校园+企业+研学”的方式,在施甸二中建设地质文化科普长廊,打造施甸青少年科普基地,开展线上线下科普讲座,让地质科普融入校园。在何元乡开设11个研学点,2022年以来,吸引了县内外20余批次2000余人次中小学生、地质大专院校师生及兴趣爱好者到何元乡开展地质科普研学、科研,游客从中学到了地质知识、实地体验了“寻宝”全过程,为下步更好发展地质研学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何元乡构建起地质遗迹保护、特色农产品产销、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融合的发展模式。《施甸县古生物科普图册》《杨善洲故里・海林檎之乡》等读物,让游客“有文可读”;地标性村落海林檎安置点、科普长廊、地质文化展厅等设施及特色文创产品,让游客“有物可见”;《大地讲堂——一眼亿年》等主题宣传片,让游客“有片可观”;峡谷风光、抗战遗址等景观,让游客“有景可赏”;蜜本南瓜宴、鲜红辣椒宴等农特产品和农家美食,让游客“有味可尝”。自2022年以来,何元乡接待地质文化游客约1.2万人,旅游总收入150余万元。
文图:杨丽娟 杨林元 瞿柯楠 段茸茸 赵家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施甸县人民政府,施甸县属于哪个市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