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际城,亚洲国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唐建鹏

亚洲国际城,亚洲国旗

大家好,由投稿人唐建鹏来为大家解答亚洲国际城,亚洲国旗这个热门资讯。亚洲国际城,亚洲国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亚洲国家

“国王”这个词由“国”和“王”两个字组成,在我国古代称诸侯封地为国,一国之长称为王,国王也就是一国的统治者。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非洲古埃及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代埃及出现了阶级社会,并出现了许多部落,约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统一了埃及,成为了国王,至此以后,在人类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的国王。

东亚和东南亚拥有国王的国家

虽然随着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但是在不少国家还保留有国王,或者和国王性质一样的如“女王”、“天皇”、“苏丹”等称谓。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7个国家拥有国王和王室,其中位于欧洲的有11个国家、位于亚洲的有12个国家、位于非洲的有3个国家、位于大洋洲的有1个国家。亚洲的12个有国王的国家中,有1个位于东亚地区、有4个位于东南亚地区、1个位于南亚地区、有6个位于西亚地区。

日本皇宫

日本是东亚五国(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中唯一拥有国王的国家,当然,在日本国王被称为“天皇”。从“天皇”两个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天皇在日本民众的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二战战败之前,日本民众奉若天皇犹如神明,到如今,虽然天皇并不掌握实权,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存在,但是依旧有巨大的影响力。2019年10月22日东京时间下午1点,日本德仁天皇“即位礼正殿之仪”在皇宫宫殿举行,举国关注。

曼谷大王宫

在东南亚国家中,有四个国家拥有国王,分别是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和文莱四国。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国土面积约为51.3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超过7000万人,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的历史超过700多年,旧时称为“暹罗”,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在近代,暹罗是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沦为殖民地的国家,目前的泰国国王为玛哈·哇集拉隆功,被称为“拉玛十世”,在佛教国家泰国,国王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马来西亚国家皇宫

位于中南半岛南端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上的马来西亚,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约为33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约为3266万人。大约在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马来西亚,并扎下根基,该地区形成了许多伊斯兰教“苏丹国”,其中以马六甲王国最为突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是由马来西亚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统治者会议的组成成员为柔佛、彭亨等九个州的世袭王室最高领导者和马六甲、槟城、砂拉越、沙巴等四个州的元首组成,会议选举产生的君主任期为5年,目前的马来西亚元首为“苏丹阿都拉”。

柬埔寨皇宫

柬埔寨是一个位于中南半岛上的沿海国家,又称为“柬埔寨王国”,国土面积约为18.1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约为1500万人,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柬埔寨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1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国,其中在9至14世纪时期建立的“吴哥王朝”最为鼎盛,创造了灿烂的吴哥文明,不过到了1863年以后柬埔寨沦为了法国的保护国。目前,柬埔寨国王为诺罗敦·西哈莫尼。

文莱努洛伊曼皇宫

文莱是东南亚马来群岛上的一个岛屿国家,文莱说是岛屿国家,其主要国土仅仅是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一小部分,国土面积约为5765平方千米,人口数量约为42.3万人。文莱是“文莱达鲁萨兰国”的简称,从公元8世纪起,就有人定居文莱,在很长的时期内,文莱受中国文化影响明显,到了13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逐渐伊斯兰化,在15世纪建立了苏丹国。文莱全国推行伊斯兰法律和价值观,王室地位至高无上,现任苏丹为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是第29世文莱苏丹。文莱苏丹居住的努洛伊曼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下一期,我们将介绍剩下7个拥有国王的亚洲国家。

文莱努洛伊曼皇宫

亚洲国际博览馆官网

现在全世界,共有197个主权国家和36个地区。这36个地区中,有些地区,拥有自己的人口、领土、主权和政府,理论上来说,他们可以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被国际上的大多数国家承认,也不被联合国接纳,所以只能是准国家,不能成为主权国家。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州,亚洲有48个主权国家,还有4个准国家。

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就是人们常说的纳卡地区。纳卡地区位于南高加索地区,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间,土地面积为4400平方公里,人口为14.7万。1923年之前,纳卡地区是亚美尼亚的土地,但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成为苏联共和国之后,苏联将纳卡地区划归给了亚美尼亚,让纳卡地区成了亚美尼亚的土地,虽然阿塞拜疆十分不满,但也只能被迫接受。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成了独立国家。此时,亚美尼亚想要回属于自己的纳卡地区,阿塞拜疆不肯归还,两国因此结下了仇怨。2020年,两国为了争夺纳卡地区,爆发了战争,阿塞拜疆在土耳其的支持下,打赢了纳卡冲突,纳卡依旧在阿塞拜疆之手。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了争夺纳卡,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纳卡人民却想自己当家做主,他们在1989年,宣布独立,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不愿放弃纳卡地区,这让纳卡人民也被迫卷入了两国的争端之中,饱受战争之苦。纳卡人民没有能力摆脱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控制,所以无法独立做主,即便宣布了独立,国际社会也不承认他。

二、南奥塞梯共和国

南奥塞梯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格鲁吉亚接壤,土地面积为3900平方公里,人口为7.2万。南奥塞梯原本是独立国家,在1801年,他和邻国格鲁吉亚一起被沙皇俄国吞并了,成了沙俄的土地。俄国进入苏联时期之后,格鲁吉亚成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国,南奥塞梯成了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南奥塞梯以前不属于格鲁吉亚,他也不觉得自己属于格鲁吉亚。

1990年,苏联经济即将崩溃的时候,格鲁吉亚脱离苏联而独立。随后,俄罗斯怂恿南奥塞梯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格鲁吉亚不愿放弃南奥塞梯,出兵镇压南奥塞梯。俄罗斯随即出兵帮助南奥塞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南奥塞梯打赢了格鲁吉亚,逼着格鲁吉亚签订了停火协议。

格鲁吉亚虽然和南奥塞梯签订了停火协议,但他始终不愿承认南奥塞梯独立的事实,这导致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没有承认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只有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承认其是主权国家。

三、阿布哈兹共和国

阿布哈兹共和国位于黑海和高加索之间,土地面积为8860平方公里,人口为24.3万。16世纪,阿布哈兹被奥斯曼帝国吞并,成了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奥斯曼帝国衰落的时候,遇到了崛起的沙俄,两国之间爆发了不少战争,奥斯曼帝国逐渐被沙俄压制。1816年,沙皇俄国逼迫阿布哈兹和自己签订协议,成了沙皇俄国的“保护国”。1816年,沙俄将阿布哈兹吞并。

沙俄进入苏联时期后,苏联将阿布哈兹划归给了格鲁吉亚,让阿布哈兹成了格鲁吉亚的一部分。但历史上,阿布哈兹并不归格鲁吉亚所有,所以阿布哈兹人,也不认可他们是格鲁吉亚人。1990年,格鲁吉亚脱离苏联后,阿布哈兹也在俄罗斯的怂恿之下,在1992年宣布独立了。

格鲁吉亚不愿放弃自己的土地,但由于俄罗斯的出兵干涉,他也奈何不了阿布哈兹。阿布哈兹共和国虽然在俄罗斯的支持下独立了,但除了俄罗斯等少部分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还不承认他。

四、果敢人民共和国

果敢人民共和国位于中缅边境的掸邦高原,土地面积为2700平方公里,人口为25万。果敢原本是我国的土地。英国占据缅甸之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殖民地,他逼迫清政府和他重新划分边境。在英国的逼迫下,清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协议,将我国的果敢地区划归给了英属缅甸。

1948年,二战结束后,缅甸脱离英国而独立了。缅甸虽然独立了,但由于果敢地区,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且不归缅甸政府控制,缅甸政府迫于形势,给了果敢地区自治权。在这之后,果敢同盟军和缅甸政府军,为了争夺果敢地区的控制权,爆发了不少战争。2014年,果敢同盟军为了摆脱缅甸政府的控制,宣布独立,但国际社会上的国家,还没有国家站出来承认他。

2015年,缅甸政府军大举进攻果敢地区,控制了整个果敢地区,但果敢的局势还是不容乐观。

亚洲国家的国旗

听说过瑞士、瑞典等欧洲国家早早就宣布永久中立,但亚洲也有一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永久中立国,也就是位于中亚十字路口的土库曼斯坦,面积4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6万。然而,围绕它的话题却一直与独裁和腐败有关,被称为全球最不自由国家之一。

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土库曼人源自土耳其人,突厥王朝巅峰期将土库曼人被归类为旁支延系。但古代伊朗(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书籍却记载土库曼原住民源自伊朗塞西亚人,8世纪时土耳其乌古斯部落迁移此地,才有了如今的伊斯兰土库曼人。

苏联时代的土库曼也很默默无名,甚至有“只纳税不管事”的说法,苏联解体后成为最后宣布独立的加盟国,因为土库曼早早就遵循中立措施,对苏联的解体与自身独立没有丝毫准备,在种种因素作用下,最终诞生了全球都罕见的终身总统制(图为土国总统府)。

在地理上,土库曼斯坦超过80%的土地都处在高温干旱的喀拉库姆沙漠内,极端区域年均降雨量不足12毫米,属于极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无人区。但这片区域在亿万年前才被抬升至地表,其地下矿藏与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仅天然气储量就位列全球第6。

土库曼斯坦境内的所有油气资源都归国有,这也令其国有财富以几何方式不断增涨数十年,2006年英国政府和德意志银行发布的货币储备数据中,土库曼的外汇储备就名列前三。依赖地下采掘的油气换取外汇,再购买材料回来大面积改造城市。

看似模仿中东土豪国家的做法,但现实中的土库曼却有很多令人闻所未闻的趣事儿,其中对中国人而言既陌生又熟悉的就是“丝绸之路”。根据土库曼国家博物馆的记载:8世纪至13世纪之间,从古代中国发往西方的商品,约有42%从土库曼地域通过。

虽说土库曼的支柱产业是油气,但占比却逐年降低,以小麦和棉花为主的农产品出口量反而连年翻番,2011年就达到110万吨棉花年产量。不仅如此,全国90%的纺织成品与半成品都用于出口,远销北美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占2018年总GDP的23%。

第二点是最好的瓜果就在土库曼,每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被列为甜瓜节,举国上下在街头巷尾摆满瓜果供人享用。如今甜瓜节被当成瓜果展销会,但实际的节日来由源自奥斯曼时期的大灾荒,一富商不忍民众忍饥挨饿,自费购买甜瓜供给穷人,又名善人节。

第三点是土库曼人的饮食习惯分为两大阵营,其一以大米为主,添加胡萝卜、肉类和大量香料予以翻炒,是野餐、婚礼和社交聚会等各种活动的必备菜肴。烹饪工艺简单但耗时颇久,如今成为接待贵宾时的标准“大菜”之一。

其二以烤饼为主,本地人称之为chorek(扁面包的意思)。据本地商户形容,这些烤饼的样式多达30种,最早源自哈萨克斯坦,后经一名中国厨师改良为如今多种样式,有饼中夹肉菜的,也有兑水加酸奶煮成糊的,还有油炸切块夹肉或洋葱等吃法。

第四,都知道土库曼人油气不花钱,每人每月可免费享受35千瓦时的电力和50立方米的天然气,每人每天250升的水,每辆汽车每月120升汽油。实际上,这套福利法案2014年就已逐步被废,但水电以及油气等价格仍然是全球最低,仅象征性收取费用。

第五,地球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工程事故也在土库曼斯坦,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地质学家误判点燃的Darvaza天然气口,当时的苏联人以为地下并没有太多天然气储量,结果却持续燃烧近50年从未熄灭,也因此得名“地狱之门”。

第六,土库曼的法律曾经由总统一人控制编改,因而出现过禁止歌舞表演、镶金牙等怪异法案,甚至拒绝任何黑色汽车在路面行驶,理由是黑色等同于不好的征兆。也因此在180个国家中被认为是最不自由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厄立特里亚和朝鲜。

亚洲国家名单

俄乌冲突已持续两月有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在不断拱火,破坏交战双方的谈判成果。俄方多名官员曾指出,西方在拖延谈判。没想到,美国这次真的承认了。

4月25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道,乌克兰正在“获得胜利”,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被削弱的俄罗斯。美媒的解读是,拜登终于亮了底牌:消耗俄罗斯、不直接参与俄乌冲突、尽可能地拖延停火协议签署。

仅过了一天,奥斯汀又在北约特别会议上宣布,不排除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奥斯汀表示,以后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特别会议,商讨“保卫乌克兰”的具体事宜,北约的帮助对乌克兰来说至关重要。

会议结束后,各成员国纷纷响应号召。“五眼联盟”之一的加拿大表现最为积极,提议把他们冻结的俄罗斯财产移交给乌克兰,用于战后重建。如果这项提议被通过,加拿大将会是第一个“合法”掠夺俄罗斯财产的国家。

永远冲在反俄第一线的波兰也不甘落后,立马拉着德国开了个小会。波兰总统莫拉维茨再次强调了对乌援助的重要性,称波兰不仅要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还要监督其他国家的援助情况。

朔尔茨可能是被这句话给吓到了,怕波兰给美国打小报告,赶忙承诺说要给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德国国防部长布雷希特公开宣布,德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猎豹”防空坦克。

别看这批坦克也是德军用过的二手货,朔尔茨能同意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本身就是很大的妥协。要知道,在默克尔时代,德国连一颗子弹都没给过乌克兰。

现在,北约给的武器装备,不仅被投放到俄乌战场上,还被乌军用来袭击俄罗斯边境村庄,造成多人死伤。北约对俄作战,终于成为了事实。

正如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所说,北约从来就不是一个防御组织,而是一个侵略组织。

外界普遍认为,北约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对付苏联,其实不是。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不少条约组织,比如南美的里约热内卢条约、亚洲的马尼拉条约等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是其中之一。

有了这些条约组织,美国就能把自己的军事力量扩展到北美大陆之外,掌控全世界。而北约,就是美国的欧洲司令部。

冷战时期,作为与华约对峙的军事集团,北约确实算得上防御组织。然而,自从华约解体以来,不管是轰炸南斯拉夫,还是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北约的所有行为都是对外侵略。

尽管如此,北约名义上还是防御组织。这就意味着,北约永远需要外部敌人。可最大的敌人苏联已经不在了,那就只能再找一个敌人,继承了苏联主体的俄罗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独立初期的俄罗斯天真地相信,他们最终会和前苏联那些东欧国家一样,先是被欧洲接纳,然后融入美国主导的北约。

叶利钦对此深信不疑,2014年之前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也这么想。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到了今天,俄罗斯已经彻底和西方决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乌战争的目标不仅仅是乌克兰,更是一场关于欧洲权力的战争。事实证明,欧洲彻底失败了,不但没能拿回主动权,反而给“脑死亡”的北约成功续命,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趁着乌克兰在战场上拖住俄罗斯,北约又对亚洲下手了。4月26日,布林肯在美国国会上宣布,日本将受邀参加6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理由是在乌克兰危机中“表现出色”。

除了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国家也在受邀之列,明摆着是想建立一个“亚太版北约”,针对的目标是谁,想必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近年来,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逐渐从反恐转移到阻止中俄崛起上来。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约翰·麦迪逊声明》中指出,要把北约打造成一个全球化概念,而不只限于欧洲,四国机制(美、日、印、澳)就是亚太版北约的表现形式。

俄乌冲突中,印度保持中立,被西方媒体骂了个狗血淋头,暂时不太好拉拢。澳大利亚倒是跳得欢,就是离中国太远,唯一能打的就只剩下日本了。

而日本呢,刚好想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为推翻战后安排、恢复军事正常化铺路,所以和北约一拍即合。

1990年,苏联解体进入倒计时,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东亚地区成为北约关注的新焦点,当时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理所应当地成为北约与亚洲建立联系的首选对象。

同年,日本和北约举行双边安全会议,第二年,时任北约秘书长韦尔纳访问东京,这是北约高官首次访问亚洲国家。

“9·11事件”的爆发给双方创造了更多机会,阿富汗局势稳定下来后,北约多次邀请日本参加阿富汗的重建工作。2004年,日本被列入北约“接触国”名单,同时入选的还有韩国和澳新两国。

2006年,北约又搞了个“全球伙伴关系”的名头,把这些亚太地区的接触国以及瑞典、芬兰接收进来。这些非北约成员国同样可以参加北约的军事行动,作为回报,北约会提供能力训练,类似北约训练乌克兰士兵那样。

“战犯后代”安倍晋三上台后,更是极力推动日本与北约加深合作。2014年,安倍访问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双方签署了一揽子协议,其中一项内容是日本自卫队派遣女官到北约总部工作。至于为啥是女官,我不太懂。

安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自己也明确说过,如果北约军队受到袭击,日本自卫队恐怕不能及时赶去救援,希望摆脱战后和平宪法的限制,允许日本扩军。

此外,安倍从来不否认他对中国的“担忧”。早在2007年,安倍就对欧盟取消中国武器出口禁令一事耿耿于怀,天天跟美国告黑状,并多次请求北约在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

目前,日本和北约的关系依然受到和平宪法和北约条款的限制。但未来会发生什么,还真说不准。毕竟,撕毁条约这种事,北约也干了不止一两次了。如果“亚太北约”真的成形,就别怪我们和俄罗斯一样掀桌子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亚洲国际城,亚洲国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