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人才招聘网手机版,珠三角人才网手机版app
大家好,由投稿人戴琴欣来为大家解答珠三角人才招聘网手机版,珠三角人才网手机版app这个热门资讯。珠三角人才招聘网手机版,珠三角人才网手机版app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珠三角人才招聘网顺德站
免费住房,正成为城市吸引人才的“硬核福利”。
随着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升温,珠三角各城市纷纷亮出“安居大招”:
从广州的“求职驿站”到深圳的“安居公寓”,再到佛山、东莞的“拎包入住”,多样化的住房支持,为人才提供从短期落脚到长期安居的全方位保障。
这些举措不仅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更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小南梳理了珠三角主要城市福利政策,为求职者提供实用指南。
广州
南沙区:求职大学生可享7天免费住宿
从求职驿站到人才公寓,广州南沙用“真金白银”搭建人才黄金台。
针对初到南沙求职、就业的大学生,南沙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帮大学生顺利度过求职面试的过渡阶段。南沙湾区青年驿站目前共有4处房源,入住即享单人单间的住宿环境。
此外,为满足区域内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南沙区目前提供人才住房项目11个,房源合计3382套,从申请到配租仅需1—2个工作日,申请者符合人才补贴条件可立享五折租金补贴。
花都区:零工市场为求职者提供免费食宿
春节过后,外省求职者陆续来花都寻找工作。广州北站零工市场不仅早早地储备了大量工作岗位,还为求职者提供免费食宿等暖心服务。
对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求职者,这里还为他们垫付体检费、借支生活费。
深圳
为逐梦青年无偿提供“落脚点”
针对来深求职大学生,“深梦扬帆”公益行动计划正在实施中。2024年11月14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来深找工作的2025届高校应届毕业生可获得免费7天居住的权益。
据悉,深圳在9个行政区、47家门店为来深青年提供超过1万套居住房源,解决毕业生阶段性、过渡性居住需求。青年居住后,还可以领取188元无门槛租金券。
龙岗区:为青年提供最长30天免费住宿
龙岗发布“有得住”方案,通过三大工程,逐步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根据方案,来深求职、实习、研学等青年群体,可获最长30天的短期免费住宿,同时配套就业指导、社交平台、服务队伍、生活配套等“四个一”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来龙岗游玩研学的异地在读大学生,亦可享3天免费住宿。
珠海
免费住宿时长最多5天
“珠海青年人才驿站”站点更新,目前全市建成22家合作酒店服务站,每年可满足超过5000人次住宿服务需求。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或毕业5年内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或30周岁以下的港澳青年,均可自主申请。
成功申请者首次获批入住时间不超过2天,结合求职实际需求可续住1次,累计住宿时间最长不超过5天(法定节假日无法续住)。
佛山
青年驿站上新,最长免费住5天
佛山就业人才、准毕业生看过来,各区青年驿站上新,快收藏这份攻略。
佛山青年人才驿站可为求职者提供最长5天的免费住宿,并提供长租优惠、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等综合服务。
驿站房源住宿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完善,可实现“拎包入住”。
惠州
仲恺高新区:提供3-7天免费住宿
近日,惠州青年人才驿站(仲恺站)揭牌启用,来仲恺高新区求职或实习的青年人有了落脚地。
此处驿站毗邻多个产业园区,交通便利,生活配套齐全,可以为全日制大专以上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提供3-7天免费住宿、就业(创业)指导、婚恋交友等一站式服务。
东莞
多镇街开设驿站提供免费暂住
来东莞面试工作,你也可以申请免费暂住。目前,东莞多镇街陆续开设了青年人才驿站,支持拎包入住,最长免费住7天(6晚)。
入住需提前三天按申请相关事项要求联系及提交申请,等待审核人员通知审核结果,具体各项安排以各驿站实际情况为准。各区驿站>>
江门
驿站服务升级,申请条件放宽
找工作没地方住?来台山参观、交流、调研没地方住?不要着急,快收藏这份台山市青年驿站申请攻略。
2025年台山市青年驿站服务升级,与23家酒店达成合作,并放宽了申请条件,新增了部分可申请群体。
哪些人可以申请?如何申请?一起来看看!
还等什么呢?“大礼包”已备好,珠三角“职”等你来。
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寻求更好发展的职场精英,这里都有适合你的落脚点。
祝福大家都能顺利奔赴心仪岗位,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撰文:刘自如
统筹:黎詠芝
【作者】 刘自如;黎詠芝
点解
珠三角人才招聘网顺德站手机版
“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开春以来,2025年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百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展现经济大省人才担当。这个行动也立刻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尤其是珠三角,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长达四十年的“孔雀东南飞”盛景印证了广东的人才引力。
如今,英才汇南粤,抢占新未来。人才的潮汐加速从“打工潮”转向“科创潮”,在时代的大潮中,人才、梦想与城市在这里共荣共生。
●南方日报记者 刘亮
史上“最强春招会”海纳百川
3月16日,广东在广州举办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最强春招会”;4月下旬,广东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座城市开启春季招聘活动。首期募集超60万优质岗位,吸引全国12万求职人才蜂拥而至。
招聘会秒变春运现场,人流密度堪比火车站。这场“最强春招会”何以成为求职者心中的“顶流”?
首先是含“金”量够足:4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提供超4000个年薪50万至100万元的岗位,超800个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大企悉数加盟,含金量十足。
其次是含“新”值够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这些都直接紧扣当前的热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高精尖人才青睐的重点领域。
再次是招才面够大: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针对创业人才和科研人才,广东最高提供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升至70%。此外,广东评价机制突破性改革,新增AI、大数据等职称评审专业,技能人才可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
按照计划,广东全年将开展“2+N”重点招聘活动——举办2场“万企万岗”大型综合招聘会的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举办N城联动招聘活动。深圳对上海,广州对北京,东莞对杭州,惠州对武汉,珠三角城市瞄准产业定位,精准揽才。
除“2+N”重点招聘活动外,珠三角各地创新人才招聘形式,加大常态化招引人才力度。通过打造“咖啡+招聘”“早茶+招聘”“校门口招聘”“菜市场招聘”“招聘夜市”等特色场景,江门将招聘信息带到咖啡节现场、高校门口、市场茶楼。
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已成为国人对改革开放的共同记忆。从“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有着怎么样的风向标意义?
这是广东从追逐“人口红利”到追求“人才红利”的关键一跃。
去年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74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广东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珠三角面临产业发展转型的压力,人才问题却日益凸显。近年来,广州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年均增长21%,尤其在这两年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风口产业,也亟须专业人才的支撑。
在AI时代,1个顶尖算法工程师的价值,可能胜过百个流水线工人。面对产业变换的风口,珠三角正加快构建以工程师、科学家为核心的“新人口红利”体系。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广东亟须升级人才结构,渴求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源,而是创新人才资源。”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大浪潮下,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意味着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一些颠覆性、突破性的创新,未必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大院大所”乃至“大厂”模式,一些背靠特定创新生态的中小企业,也可能“大力出奇迹”——“杭州六小龙”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
“杭州六小龙”爆火带来创新“鲶鱼效应”,也让各个城市深刻认识到青年创业人才的价值:人才就是城市的未来。因此,珠三角“引才大战”中,除了对应届毕业生群体开出优厚的条件,也在宜居安居方面大做文章,力争“引才”更“留才”。
广东“智造”呼唤“数”“智”人才
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超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珠三角,科创的脉动与时代共振:深圳机器人、广州智能驾驶、佛山工业机器人、东莞新材料、珠海海洋装备、肇庆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中国智造久经孕育,骤然拔节,一派生机盎然。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智造”的进阶之路上,特别是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广东亟须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一方面,广东需要立足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差异化引才;另一方面,广东可以利用高等院校、大院大所的平台资源,挖掘创新人才的潜力。”毛艳华建议。
佛山制造企业大力招揽算法工程师等AI人才,最高年薪百万;东莞计划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培育“莞邑工匠”500名;32个人才项目集中签约落地肇庆,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向新向上的珠三角,比任何时候都能为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从珠三角城市最新发布的“抢人”新政,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不仅是下“真金”,也在用“真心”,全力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荣共生。
广州推出“四高”“四无忧”政策包,实现人才“从校门到企门”无缝衔接;“只收梦想、不收租金”,这是深圳对创业人才的深情“告白”;珠海首创“面试免费住”政策……
四十年间,广东从需要“手速快的工人”到渴求“脑速快的科学家”,从“三来一补”的打工者到“揭榜挂帅”的创业者,人才标准的嬗变背后,是一部中国产业升级的浓缩史诗。当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正是广东向全球产业链顶端攀登时发出的冲锋号。
本版统筹/策划:何山
珠三角招聘网站
开春以来,2025年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百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展现经济大省人才担当。这个行动也立刻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尤其是珠三角,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长达40年的“孔雀东南飞”盛景印证了广东的人才引力。
如今,英才汇南粤,抢占新未来。人才的潮汐加速从“打工潮”转向“科创潮”,在时代的大潮中,人才、梦想与城市在这里共荣共生。
史上“最强春招会”海纳百川
3月16日,广东在广州举办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最强春招会”;4月下旬,广东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座城市开启春季招聘活动。首期募集超60万优质岗位,吸引全国12万求职人才蜂拥而至。
招聘会秒变春运现场,人流密度堪比火车站。这场“最强春招”何以成为求职者心中的“顶流”?
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
首先是含“金”量够足:4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提供超4000个年薪50万元至100万元的岗位,超800个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大企悉数加盟,含金量十足。
其次是含“新”值够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这些都直接紧扣当前的热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高精尖人才青睐的重点领域。
再次是招才面够大: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针对创业人才和科研人才,广东最高提供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升至70%。此外,广东突破评价机制突破性改革,新增AI、大数据等职称评审专业,技能人才可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
按照计划,广东全年将开展“2+N”重点招聘活动——举办2场“万企万岗”大型综合招聘会的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举办N城联动招聘活动。深圳对上海,广州对北京,东莞对杭州,惠州对武汉,珠三角城市瞄准产业定位,精准揽才。
除“2+N”重点招聘活动外,珠三角各地创新人才招聘形式,加大常态化招引人才力度。通过打造“咖啡+招聘”“早茶+招聘”“校门口招聘”“菜市场招聘”“招聘夜市”等特色场景,江门将招聘信息带到咖啡节现场、高校门口、市场茶楼。
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已成为国人对改革开放的共同记忆。从“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英才汇南粤”,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有着怎么样的风向标意义?
这是广东从追逐“人口红利”到追求“人才红利”的关键一跃。
去年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广东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珠三角面临产业发展转型的压力,人才问题却日益凸显。近年来,广州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年均增长21%,尤其在这两年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风口产业,也亟需专业人才的支撑。
在AI时代,1个顶尖算法工程师的价值,可能胜过百个流水线工人。面对产业变换的风口,珠三角正加快构建以工程师、科学家为核心的“新人口红利”体系。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广东亟须升级人才结构,渴求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源,而是创新人才资源。”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大浪潮下,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意味着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一些颠覆性、突破性的创新,未必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大院大所”乃至“大厂”模式,一些背靠特定创新生态的中小企业,也可能“大力出奇迹”——“杭州六小龙”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
“杭州六小龙”爆火带来创新“鲇鱼效应”,也让各个城市深刻认识到青年创业人才的价值:人才就是城市的未来。因此,珠三角“引才大战”中,除了对应届毕业生群体开出优厚的条件,也在宜居安居方面大做文章,力争“引才”更“留才”。
“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现场。
广东“智造”呼唤数智人才
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超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珠三角,科创的脉动与时代共振:深圳机器人、广州智能驾驶、佛山工业机器人、东莞新材料、珠海海洋装备、肇庆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中国智造久经孕育,骤然拔节,一派生机盎然。
机器人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智造”的进阶之路上,特别是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广东亟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一方面,广东需要立足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差异化引才;另一方面,广东可以利用高等院校、大院大所的平台资源,挖掘创新人才的潜力。”毛艳华建议。
佛山制造企业大力招揽算法工程师等AI人才,最高年薪百万;东莞计划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培育“莞邑工匠”500名;32个人才项目集中签约落地肇庆,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向新向上的珠三角,比任何时候都能为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创新的舞台。
从珠三角城市最新发布的“抢人”新政,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不仅是下“真金”,也在用“真心”,全力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荣共生。
广州推出“四高四无忧”政策包,实现人才“从校门到企门”无缝衔接;“只收梦想、不收租金”,这是深圳对创业人才的深情“告白”;珠海首创“面试免费住”政策……
40年间,广东从需要“手速快的工人”到渴求“脑速快的科学家”,从“三来一补”的打工者到“揭榜挂帅”的创业者,人才标准的嬗变背后,是一部中国产业升级的浓缩史诗。当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正是广东向全球产业链顶端攀登时发出的冲锋号。
采写:南方+记者 刘亮
设计:招凤仪
策划:何山
【作者】 刘亮
珠三角观察
珠三角的招聘网
开春以来,2025年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百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展现经济大省人才担当。这个行动也立刻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尤其是珠三角,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长达四十年的“孔雀东南飞”盛景印证了广东的人才引力。
如今,英才汇南粤,抢占新未来。人才的潮汐加速从“打工潮”转向“科创潮”,在时代的大潮中,人才、梦想与城市在这里共荣共生。
史上“最强春招会”海纳百川
3月16日,广东在广州举办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最强春招会”;4月下旬,广东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座城市开启春季招聘活动。首期募集超60万优质岗位,吸引全国12万求职人才蜂拥而至。
招聘会秒变春运现场,人流密度堪比火车站。这场“最强春招会”何以成为求职者心中的“顶流”?
首先是含“金”量够足:4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提供超4000个年薪50万至100万元的岗位,超800个年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大企悉数加盟,含金量十足。
其次是含“新”值够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这些都直接紧扣当前的热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高精尖人才青睐的重点领域。
再次是招才面够大: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针对创业人才和科研人才,广东最高提供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升至70%。此外,广东评价机制突破性改革,新增AI、大数据等职称评审专业,技能人才可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
按照计划,广东全年将开展“2+N”重点招聘活动——举办2场“万企万岗”大型综合招聘会的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举办N城联动招聘活动。深圳对上海,广州对北京,东莞对杭州,惠州对武汉,珠三角城市瞄准产业定位,精准揽才。
除“2+N”重点招聘活动外,珠三角各地创新人才招聘形式,加大常态化招引人才力度。通过打造“咖啡+招聘”“早茶+招聘”“校门口招聘”“菜市场招聘”“招聘夜市”等特色场景,江门将招聘信息带到咖啡节现场、高校门口、市场茶楼。
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已成为国人对改革开放的共同记忆。从“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有着怎么样的风向标意义?
这是广东从追逐“人口红利”到追求“人才红利”的关键一跃。
去年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74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广东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珠三角面临产业发展转型的压力,人才问题却日益凸显。近年来,广州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年均增长21%,尤其在这两年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风口产业,也亟须专业人才的支撑。
在AI时代,1个顶尖算法工程师的价值,可能胜过百个流水线工人。面对产业变换的风口,珠三角正加快构建以工程师、科学家为核心的“新人口红利”体系。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广东亟须升级人才结构,渴求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源,而是创新人才资源。”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大浪潮下,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意味着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一些颠覆性、突破性的创新,未必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大院大所”乃至“大厂”模式,一些背靠特定创新生态的中小企业,也可能“大力出奇迹”——“杭州六小龙”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
“杭州六小龙”爆火带来创新“鲶鱼效应”,也让各个城市深刻认识到青年创业人才的价值:人才就是城市的未来。因此,珠三角“引才大战”中,除了对应届毕业生群体开出优厚的条件,也在宜居安居方面大做文章,力争“引才”更“留才”。
广东“智造”呼唤“数”“智”人才
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超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珠三角,科创的脉动与时代共振:深圳机器人、广州智能驾驶、佛山工业机器人、东莞新材料、珠海海洋装备、肇庆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中国智造久经孕育,骤然拔节,一派生机盎然。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智造”的进阶之路上,特别是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广东亟须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一方面,广东需要立足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差异化引才;另一方面,广东可以利用高等院校、大院大所的平台资源,挖掘创新人才的潜力。”毛艳华建议。
佛山制造企业大力招揽算法工程师等AI人才,最高年薪百万;东莞计划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培育“莞邑工匠”500名;32个人才项目集中签约落地肇庆,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向新向上的珠三角,比任何时候都能为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从珠三角城市最新发布的“抢人”新政,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不仅是下“真金”,也在用“真心”,全力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荣共生。
广州推出“四高”“四无忧”政策包,实现人才“从校门到企门”无缝衔接;“只收梦想、不收租金”,这是深圳对创业人才的深情“告白”;珠海首创“面试免费住”政策……
四十年间,广东从需要“手速快的工人”到渴求“脑速快的科学家”,从“三来一补”的打工者到“揭榜挂帅”的创业者,人才标准的嬗变背后,是一部中国产业升级的浓缩史诗。当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正是广东向全球产业链顶端攀登时发出的冲锋号。
统筹/策划:何山
南方日报记者 刘亮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珠三角人才招聘网手机版,珠三角人才网手机版app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