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怎么写笔顺,水枪的枪怎么写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康光泽

枪怎么写笔顺,水枪的枪怎么写

大家好,由投稿人康光泽来为大家解答枪怎么写笔顺,水枪的枪怎么写这个热门资讯。枪怎么写笔顺,水枪的枪怎么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枪怎么写呀哈哈呀哈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康子湛

今年11月8日是第19个记者节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

也有一群“兵记者”

他们来自基层

以笔做钢枪

写尽军旅百态

今天,北部战区新媒体平台

收集整理了25名“兵记者”

让我们一睹他们的真容

领略他们的风采……

姚振锋,北部战区某通信团报道员:二十五载军旅,足迹踏遍白山黑水,带着感情去拍摄,始终把相机镜头对准基层,聚焦官兵,真情实意地去挖掘身边的感人故事。新闻路上,永远也阻挡不了我建功军营而不忘初心、负重前行的脚步。转眼间,挎了25年照相机,用将近100000余张照片诠释着自己对军旅生活的执着和梦想!千次镜头定格的是军营多彩的生活!千万次的快门咔嚓汇聚的是官兵最美的瞬间!

蒋德红,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士官:边关二十载,让我变得更加坚定和执着,更让我有幸走近边关生活,扣开官兵心扉,领略新一代戍边人乐观向上、攻坚克难、昂扬进取、追求卓越的风采。我感动着一群满怀激情、志在边关的热血儿女扎根边防、奉献青春,在平凡中诠释忠诚,细数冷暖,张扬生命。我感动着边防官兵以自己的真诚、质朴的心路历程,仿佛一杯真情的酒,酿出人性的美好、温馨、善良。至此,手中的钢枪,边关的哨兵,巡逻的镜头,变得更加亲切,所有景与物、人与情都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为边关的人和事而感动,我为军人的责任、使命而骄傲。

杨国军,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报道员:从业10年来, 感谢新闻给予我的一切。新闻是博爱的,她对所有爱她的人敞开胸怀;新闻是公正的,她不偏不倚始终一视同仁;新闻是慷慨的,你为她奉献得越多,她给予你的回报就越大。军事记者的群体,正期待着更多“新闻志愿者”的加盟。热爱新闻,她会让你保持年轻的心态;热爱新闻,她会让你聆听到更强大的军营音量;热爱新闻,她会让你永远与快乐相伴,与梦想同行!

王海军,北部战区空军新闻办报道员:“你追我赶”抢着时间,“跋山涉水”不惧艰难,“枪林弹雨”冲在一线。记者节到了,一声祝福愿记者朋友们身强体健,抓住新闻,抓住焦点!

许家子,北部战区火箭军某旅报道员:不提“一路走来”,不说“苦辣酸甜”,走下去,奋斗陪伴终生,回头看,不忘来时路。记者,始终记着责任和使命,始终记录、传播世间的美好,寻找新闻的诗和远方。

韩立建,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报道员:入伍13年来,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记嘉奖5次,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人才奖三等奖。2015年、2017年两次赴西非马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恐袭频发、冲突不断、蚊虫肆虐、沙尘暴时有发生的恶劣环境中,圆满完成维和任务,两度被联合国授予“二级和平荣誉勋章”,个人原创图文稿件多次见诸报端。

段玉洋,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报道员: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作为一名“兵记者”,我始终把镜头对准一线,聚焦基层最可爱的士兵。冬季拉练的长途跋涉,野营驻训的训练一线,演习场上的炮火实弹,无不见证着我的足迹。忘不了多少个加班的夜晚,忘不了曾经的彷徨难言,忘不了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你看见我时,我的名字在纸上;你看不见我时,我和新闻在路上。我始终坚信,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拼搏的青春最无价!

张朝,北部战区海军某通信团报道员:接触新闻报道工作3年多,兼职“北海舰队”微信公众号小编两年多,荣立三等功两次。追踪热点、加班熬夜是常事,甚至休假也是抱着电脑满世界跑。在新媒体这片天地里,用自己的视角记录基层的酸甜苦辣,光影和文字让我的军旅生活更加精彩。拿起相机,我是一名报道员;放下相机,我是一名战斗员。

李伟超,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场站报道员:荣立三等功2次,海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一次。

脚下有泥,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细细数来,行走在基层报道员的路上已经是第9个春秋。上高山下海岛穿云海,这一路走来,所有流过的汗水和泪水都被一次次的感动替换着……大多数采访对象第一次受采访都觉得自己很普通,但正是他们所认为的“普通”就是感动我的原因。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感动,让我在工作中时刻感受到一种责任和使命,激励我不断地求索和前进。

彭亚涛,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报道员:用我真诚的镜头,记录你真实的生活。用我火热的兵心,温暖每一位战友。坚强,是我们的名片;忠诚,是我们的品格;担当,是我们的义务;奉献,是我们的追求。

侯 彬,北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干事:从林海雪原到桂林山区,从空中飞机到水上舟艇,从练兵现场到比武赛场……我用快门为特战旅的兄弟们留下了美好的精彩瞬间。作为一名非编“土记者”,说实话感觉很累,但每当看到特战队员那种“为了荣誉不惜命,为了胜利敢拼命”的英雄豪情时,我感觉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很有价值。即使无功无名,即使只有相机陪伴,但我甘当强军路上的那片“绿叶”,尽心尽力履行好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屈雷宇,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报道员:从新训标兵到优秀班长,从第一次巡逻到往返边境线近千公里,从长白山天池哨所到省军区军级机关,从报道员到优秀特约记者,边防线上的足迹印证着他的坚守与奉献,剪报本里的一篇篇报道记录着他的成绩与成长,硬盘里的几万张照片映刻着他的足迹和汗水,他用行动践行着誓词里的不忘初心,用镜头记录着军营里的五色斑斓,用文字讲述着军旅的点点滴滴。

李玲玲,某部报道员:笔名阿依,2015年作为白求恩医疗方队队员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获习主席通令嘉奖。喜欢寄情于笔,百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网站,期盼着用手中笔抒尽心中情,用脚下足行遍世间路。

于晋,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摄像师: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投入到火热军营中,从事电视新闻工作以来,一直奔赴在采编一线,坚持做基层部队部队酸甜苦辣生活的亲历者、记录者、观察者,所采编新闻多次在中央级媒体播放,广受好评。从军十二载,无悔报道路。使命光荣,责任巨大,用镜头记录战友训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再多付出都值得。

李双明,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巡逻艇大队报道员:2014年从事新闻写作,从一名“门外汉”,摸爬滚打成长为该部的新闻报道骨干,在新媒体、政工网、纸类报刊、电视新闻等媒体上刊发300余件反映部队工作生活的稿件。在与新闻写作相伴的岁月里,虽然艰辛,但很快乐。用青春、汗水,记录军旅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用纸张、笔墨、相机,传递基层戍边官兵最美的样子。

张想,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报道员:一名来自基层的“兵记者”。白天,扛着摄录设备奔走在营区间,夜里,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写稿、修图。每当部队执行任务,我背起背囊与战友们一同出发:夜间奔袭、雨中作业、酷暑冲山头、严寒蹲草棵……曾36小时没合眼,只怕错过精彩瞬间。因为热爱,累也无悔!七个月,在良师益友的谆谆教诲中逐步成长,在通宵达旦的孤寂中坚持梦想,为的是给官兵留住难忘的人生芳华。

王建波,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报道员:再有一个月即将脱下军装,从事新闻报道十个年头,两次立功都是因为新闻报道工作,记者节到来之际,感谢各位编辑老师平时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自己在新闻宣传报道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没有放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会用温暖的文字记录军人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传递旅队正能量。

刘玉国,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俱乐部主任兼报道员:2004年3月任报道员以来,累计在中央级纸媒发表新闻稿件80余篇,图片300余幅;在央视各频道发布电视新闻758条,7次参与抗洪抢险报道,2次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多次参与重大演习宣传报道,其中《关喜志、在洪水中永生》获得全军电视好新闻一等奖,独立完成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电视新闻报道任务,第一时间拍摄大量遇袭现场画面,为遇袭事件的国际影响争取到舆论主动。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宫 铭,陆军某基地干事:身为军中小记者,我感到十分荣幸。虽然平日顶着炎炎烈日拍摄辛苦万分,虽然有为了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不知熬了多少个深夜,但是当文章照片刊登上报将身边的战友宣传出去的时候,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李乾成,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报道员:2015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多年的摸爬滚打,从一名“门外汉”到新闻报道编辑,不知有多少个日夜在加班加点撰写稿件,成长的道路充满坎坷。军旅5年与新闻报道结缘4年,作为“兵记者”,记录战友们的同时,也记录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邢云,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报道员:从事新闻报道以来一直怀揣贴近基层,服务官兵的初心,在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人民hai君报等军内外媒体发稿500余篇(幅)。

感受:作为一名基层新闻报道员,就是要怀着真情实感记录官兵的真实生活,传播党和军队的好声音,展现军人的良好形象。

侯云超: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报道员:作为军队新闻工作者,我个人认为“记录军队强军变革、讲好强军故事、报道典型风采”。

谢林,海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报道员:2007年担任新闻报道员以来,先后在基层舰连、军师团机关和海军报社工作学习过,多次参加重大试验训练任务,2018年4月参加南海海上阅兵,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检阅。相继在中国军网、八一电视、中央军委机关网、中国海军网、《人民海军》报,以及央广军事、解放军生活杂志、北部战区、当代海军等微信公众号发稿近300余篇(幅),连续两年被《人民海军》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多次被上级机关表彰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朱林林,现为人民海军报驻北部战区海军记者:从事新闻宣传10年多来,先后在中央级媒体、地方党报、党刊发表稿件3000余篇。曾随海军第二十八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成功宣传了编队履行国际义务、体现大国担当的良好形象。荣立三等功2次,多次荣获获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看天边云卷云舒,听大海潮起潮落,最暖的是兵心,最热的是基层,回想起采访经历,书写的是他人,同时也感动着自己,他们留给我最多的是笔尖触动到的灵魂,是深蓝航迹划出的壮美,更是时光留下的刻度和记忆深处的温度。

于渊,北部战区海军某部干事:“北海舰队”微信公众号兼职编辑,擅长新媒体策划、摄影、视频制作等,策划文案笔触真实“接地气”,多以情怀语言书写官兵练兵备战中的血气方刚,用细节性镜头展现官兵砥砺前行的豪情担当。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总有一种使命让我奋不顾身,总有一种感动让我初心永铸。拿起相机的那一刻,镜头里藏着我最美的“情人”,他们是“忠诚”的执行者,是“勇敢”的践行者、是“无畏”的冲锋者。走进他们、融入他们、爱恋他们,是我毕生所求,用心书写军营最真实的美好瞬间。

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看图写话玩水枪怎么写

谁没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呢,只是我不幸罢了。小时候,我多病,头上长疮,丑陋,内向,同龄人多欺负我。我没有伙伴,怕所有的人,我在恐惧中,艰难地转动生命的年轮。

可是,我童年的天性没有完全被扼杀,我仍然羡慕同龄人跳绳踢踺子的英姿,只是我不敢近前。有一次,支书的儿子阿杰正玩一把手枪,装有钢管,极漂亮,喊道:“叭贡——杀了,日本鬼子。”时而在硬纸壳上戳窟窿,表示是子弹穿过,那枪似乎还喷火光。其时近处也没有人,阿杰又比我小,我确实忍耐不住了,想来阿杰也不至于打我的,便小心翼翼地走过去,阿杰立刻用手枪顶住我的额头,同时一戳,我的额头当然破了皮。阿杰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我还得讨好他,说:“真准。”阿杰说:“当然准,我爸从北京带回来的。”我用手擦去流下来的血,说:“可以给我玩一下吗?”“你得让我骑马。”我便趴下去让阿杰骑上来舞枪呐喊冲杀一阵,再把枪给我,说:“只能玩一时刻的。”我欣喜地抓过枪学阿杰的样子喊:“叭贡——杀了,日本鬼子。”但阿杰哭了,原来他说的“一时刻”是只几秒钟光景的,又见他妈妈走来。阿杰妈蒲扇大的巴掌挟着风声刮过我的脸,我听到了雷响,也看见了天上的星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枪已被阿杰妈夺走了。虽然脸上火辣辣的疼,但我不哭,枪的模样已经刻在我心中,我要造我的手枪。我即刻回家找了把刀,两段木头,用我童年病态的想象力来做我的枪。那刀却不听使唤,几刀下来,木头上没有一些痕迹,右手却有了一道口子——我是左撇子呀!接着门推开了,母亲的手掌落下,我用流血的手捂脸,母亲也就哭了,一把抱着我,眼泪都溅在我身上,浑身颤抖。事后知道,阿杰妈打我的一幕被母亲看见了,母亲真伤心呀,人家有钱有势,理论不得,母亲气坏了。我幼小的心灵已经开始麻木,只觉得母亲也不疼我。

一年以后母亲去武汉治病回来,带了几支玩具手枪,我多兴奋呀,可是,母亲是一支支的送给了邻家的孩子,我终于忍不住了,一个人跑到河边黄荆丛里哭了很久很久,嗓子都哭哑了。唉,谁知道我心灵的痛苦呢,那是我梦寐以求的手枪呀。也许是枪使得母亲太感伤罢,也许是母亲认为我大了,不必玩枪了罢,但那时我才九岁呀……总之,我拥有一支枪的梦想终于彻底破灭。于是,在同龄人玩枪时,总有个衣服破烂、样子丑陋的孩子远远的呆望……

现在,我的脸上已经刻上了很深的伤痕,再也不是幻想玩具手枪的年代,每天因生活而奔波,惨淡的童年的记忆渐渐为生活的疲惫冲淡。

有时无意看到儿童玩贵重的器具或是目睹每年“六·一”节的盛况,才感到现在的儿童是多么的幸福,而我的童年是何等的不幸。但马上又自我排遣,心里说:“童年已经过去了,何必让自己伤感呢。”

一天,我陪恋人去逛中心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恋人一时无所适从,我随着她转悠。恋人专心挑选连衣裙去了,我在漫不经意间,忽然看见商场门口有一个衣服破烂、面目丑陋的孩子正呆呆地望着这边。我心一紧,便顺着孩子的目光看去——我的心即刻沉重下来——这边竟是玩具手枪柜台!于是,沉睡的记忆一下子全部复苏过来。我立即奔向玩具手枪柜台,买下最贵的玩具手枪,但当我转回身时,发现商场门口的孩子不见了!我冲出商场门口去找,只见街道上车水马龙,再也找不到那个孩子了。我不禁潸然泪下。

“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了?”恋人悄然走过来,挽着我。我叹息一声,向她陈述这段往事,恋人哭了,抱紧我,吻我。

我是老师,我时刻感到了自己责任的伟大,于是在一次班会,我带上这支玩具手枪,向我的学生讲述那段往事,同学们都哭了。

如有可能,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是幸福的。

作者 汪翔

拿着水枪怎么写

《碧血丹心雨花魂·慕课》

展现百年光辉历程 讲述雨花英烈故事

1927年至1949年,恽代英、邓中夏、施滉等数以万计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南京雨花台殉难。“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影像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雨花台干部学院联合南京广电集团共同打造了专栏视频产品——《碧血丹心雨花魂·慕课》,通过情景拍摄、AR技术虚拟演播厅录制等方式,弘扬英烈的革命精神,将那些雨花英烈可歌可泣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给参与学习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碧血丹心雨花魂·慕课》共20集,分成烈士人物篇、烈士遗物篇、党史事件篇、英烈后人讲述篇、雨花英烈诗词篇等模块,每集时长15分钟左右,内容围绕雨花英烈的成长、斗争事迹展开。主讲人包括研究雨花英烈的专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的教授、雨花英烈后人以及雨花台干部学院全体教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英烈事迹,阐释英烈精神。南京广电娱乐文创部专业制作团队负责策划、拍摄与包装制作。


重回峥嵘岁月

穿越历史 传承精神

感受共产党人的使命与荣光


本期主讲人:杨柳 雨花台干部学院

本期节目,我们将聆听一位才华横溢、满身傲骨、战斗在文化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陈子涛的故事。

这是一只很常见的皮包,老旧普通,仔细看,它上面还有因使用频繁而磨损的痕迹,它装过书本杂志,装过纸笔墨章,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就是这样一只没人会在意的皮包,却承载着一位共产党人无比忠诚的赤子之心。

陈子涛

(1920年-1948年)

他叫陈子涛,是一名编辑,1920年出生于广西玉林,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百姓苦不堪言。陈子涛就出生于这一时期。他的父亲是位读书人,在父亲的影响下,童年的陈子涛酷爱读书,读书的时光,赋予了他知识,也激起了少年心中的反抗意识。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日军开始侵略整个华北,百姓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5岁的陈子涛进入广西省立郁林初中就读,学校里的进步教师会在学生中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陈子涛,激发了他更为强烈的反抗意识。同时,在阅读的书刊中,在教师们的宣讲中,陈子涛逐步树立起抗日救亡意识。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爆发全面抗战,17岁的陈子涛开始投入到抗日救亡行动中。

从学校毕业后,陈子涛一直从事进步刊物的编撰工作。1940年,20岁的陈子涛在《广西日报》担任外勤记者,此时正值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接连挑起反共摩擦,并通过“抓壮丁”大发国难财。陈子涛在四处跑新闻过程中,目睹了国民党贪污腐败、消极抗战的种种恶行,心怀正义的他勇敢地用文字揭露这些丑恶现象。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郭沫若、夏衍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陈子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思想。

1945年,陈子涛担任《华西晚报》的编辑,《华西晚报》的董事长是民盟主席张澜,经理、总编辑、主笔都是共产党员。在身边这些共产党人的影响下,陈子涛与报社成员们直面现实,大力报道大后方群众的民主爱国运动,尖锐抨击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深刻揭露国民党避战观战的实质。五年的文化战线斗争经历,使陈子涛逐步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

抗战胜利后,一本名为《文萃》的周刊出现在宁沪杭地区,它主要致力于沟通内地与收复区之间的信息,传达各方人士对于国事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批判国民党的言论和文章,不久,杂志遭到国民党当局的侦查,原主编黎澍也被迫前往香港避难。陈子涛在黎澍的推荐下临危受命,出任了《文萃》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主编。


为了保证《文萃》杂志的顺利出版,陈子涛将编辑部和发行部完全分开,他一人担负起杂志的约稿、编辑、校对等工作。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搜查,他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是拎着装满稿件的皮包四处奔走,公园、小饭馆、朋友的家,都是他修改稿件的地方,可以说,这个朴素的皮包,就是整个编辑部,陈子涛走到哪里,《文萃》杂志的办公室和编辑部就在哪里。

1947年6月,特务发现上海襄阳北路报摊出售《文萃》丛刊,便逮捕了这个摊贩,由此追踪到发行地点,查到了正在印刷第十期丛刊的友益印刷厂,最后一期《文萃》还未来得及发行就被特务全部收缴。1948年5月,陈子涛与骆何民等人被押解到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陈子涛毫不动摇,虽然他只是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字工作者,却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文人的风骨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与一同被捕的骆何民想方设法获取书籍和报刊,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畅想胜利后的生活,对狱友们说,等革命胜利后《文萃》复刊,他还是要当编辑,这份乐观与积极也一直在感染着大家。然而,当曙光即将照亮中国大地之时,国民党残忍地将陈子涛等人活埋在了雨花台,时至今日,棺木中留下的深深抓痕依然触目惊心,可以想象英烈们牺牲的何其惨烈与悲壮。

以笔作枪书文萃,满身傲骨写忠诚。陈子涛是战斗在文化战线上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革命需要枪杆子,也需要笔杆子,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却依然惊心动魄。他扼住国民党的喉口,哪怕生命受到威胁,也毫不畏惧。陈子涛入党时间并不长,但他已经用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的信念。英烈已逝,但精神永存。


《碧血丹心雨花魂·慕课》

本期节目将于9月4日晚在南京电视台大学生频道播出,Live南京频道同步播出,音频版节目将在南京音乐广播FM105.8和FM103.5双频播出;同时节目视音频还将在分别在牛咔视频APP、 南京广电小时间工作室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上播出。




播出时间安排|


南京电视台大学生频道(娱乐频道)

每天晚间19:10首播、次日下午15:15复播



南京电视台Live南京频道

每天晚间19:30播出



南京音乐广播FM105.8

每周六晚上18:45首播,次日早上8:45复播



南京音乐广播FM103.5

每周五早上9:45首播,周五晚上18:15复播



牛咔视频APP

慕课专区,每周六上新一集慕课



来源:南京电视台大学生频道记者采编
责任编辑:喵喵




合作热线:025-84560361,QQ:452708174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私信,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枪怎么写好看

乍一看到这个题目,不知道会引起多少人惊吓,什么?你竟敢自制手枪?还敢朝外说?胆子可是够大的,那可是违法犯罪行为。别误会,你放心吧,咱们一辈子遵纪守法,从来没有干过违法犯罪的事,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我这里所说的自制手枪,是指当年大多数小男孩们都会自己制造,都玩过的“自行车链子手枪”。

我现在也已经是放下五十奔六十的人了。回想我们小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可不像现在孩子们的玩具这么多,业余生活这么丰富多彩。你看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多么幸福啊——又是手机了、又是平板了、又是积木、又是电子游戏机了等等。而我们那时候什么玩具也没有,你就是想玩个东西都得自我取材,自己制造。用旧书、旧报纸叠成四角使劲翻打四角;用旧自行车车圈推着玩;用从树上劈下来的树枝打枱;在地上随便找几块土坷垃就能玩按方。当然男孩子们最多的就是用旧自行车链条“自制手枪”了。那时的小男孩几乎都玩过的 。

小时候看电影是我们这代人的唯一爱好。我们看电影最爱看打仗的战斗片,每次冲锋时,指挥员一挥手枪一声高喊 “同志们,冲啊!”不知道引起我们多么的羡慕啊。可没有手枪怎么办?土法上马,自己制造,于是这种玩具手枪应运而生。它是采用火柴(棍)当作子弹来玩耍的一种手工玩具枪。因为主要的材料用的是自行车链条,所以也称为链子枪。它就是利用火柴头上的那一点“火药”被外力撞击产生爆炸的原理制作的。虽然也有一点爆炸效果,但微乎其微,你可以想一想,只是一根小火柴棍,其发出响声能有多大呀?充其量就像是放一个小号鞭炮一样,没有一点杀伤力,甚至还没有一个弹弓子的威力大呢。这种玩具手枪制造过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就复杂。首先是选用八个或者十个自行车旧链条,用一根铁丝绑在一起,用铁丝再绑一个抢架,再用粗铁丝弯一个一头是撞针,一头是扳机的工具,然后有序绑在一起,一个手枪模型就出来了,然后再从旧自行车内带上剪下窄窄的一条当做扳机和撞针连线,得,一个链子手枪就成了,如果为了美观,还可以用红色塑料布包裹上,自我感觉得着呢。

近两天,我在楼下一个老邻居车库里,看到满地都是儿童玩具,老邻居说,这只是一部分,别处还有呢。我很高兴。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得多么美好啊,其实我们每个人这么拼死拼活地打拼,是为了什么呀?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再过我们过去的苦日子吗?看着孩子们无忧无虑、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生活,我们再苦再难再累——值!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枪怎么写笔顺,水枪的枪怎么写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