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年后洪的实力,两万年后的人类长什么样
大家好,由投稿人杨博涛来为大家解答两万年后洪的实力,两万年后的人类长什么样这个热门资讯。两万年后洪的实力,两万年后的人类长什么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两万年后依然记得你模样是什么歌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5月17日上午,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众圆公益助学中心(以下简称“助学中心”)天池分院,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2022级(中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熊钰露把两万元现金郑重地交给助学中心负责人张萍,希望能为中心的孩子们提供一点帮助。
这笔钱,是熊钰露就读大学三年来,从父母每月给她的生活费里节约下来的。“本来是想在毕业后用这笔钱去国外旅游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捐给助学中心的孩子们更有意义!”
熊钰露捐赠2万元现金
三年省下两万元 计划毕业出国游
2022年,熊钰露进入成都理工大学读书后,父母每月给她三四千元的生活费。除了生活上的必要开销,熊钰露把结余下来的钱都存了起来。到今年春节期间竟然存了两万元。“我本来想等到大学毕业后,用这笔钱去国外旅游一趟,长长见识。”
今年寒假,熊钰露回家过年的时候,偶然听过去的同学讲起自贡众圆公益助学中心的情况,了解到助学中心有几十名来自偏远山区的困境家庭的孩子,全部依靠社会捐赠完成学业。
深受触动的熊钰露,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处理存起来的两万元。最后她决定:取消出国旅游的计划,把这笔钱捐给助学中心的孩子们。
把钱捐给孩子们 意义超过去旅游
5月17日上午九点,熊钰露和妈妈一起来到位于贡井区天池山的助学中心,把钱捐给了中心负责人张萍老师。张萍对小熊给予孩子们的帮助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向她出具了接受捐赠证书。
熊钰露跟孩子们互动
据介绍,众圆公益助学中心是在民政部门合法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具体负责困境学生助养助学项目。助学中心以每月提供150-450元助学金的方式,帮助困境家庭的学生顺利就学。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帮助近400名西南偏远山区的困难学生上学。
2014年,助学中心发起了“困境学生助养助学”项目,在自贡设立众圆公益助学中心。此后,更多边远山区困境家庭的学生相继来到自贡读书生活。
助学中心的受助对象为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的学龄儿童;家庭因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残疾、重疾、失联、服刑等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其他无法获得正常教育的学生。
自 2014 年来,累计有 160 名困境家庭的学生来到自贡众圆公益助学中心学习和生活,有 10 名学生已考上大学。还有更多的学生依靠学习的技能,顺利融入社会创业、就业。
张萍老师表示,感谢小熊这样有爱心的当代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困境学生提供爱心援助。该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将这笔捐款用于购买学生所需的学习或生活用品。
两万年后的你
首先感谢小伙伴的阅读,欢迎大家进行点赞、关注、收藏。小编在此也祝大家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我妈住院那会儿,手术费要8万。大舅开着新买的宝马来看了一眼,说最近手头紧。二舅二话不说从存折里取了2万给我,那钱皱巴巴的,一看就是攒了好久的。五年后我买了套房,特意挑了个周末,把大舅叫到售楼处。 我把新房钥匙拍他手里:"大舅,这房子首付正好2万,您收好。"
01
02
结婚八年,我老婆是医院的护士,天天加班到半夜,家里老人孩子都顾不上。去年我妈住院做手术,我姐一分钱没出,我弟借了3万。今年我妈又住院了,我直接把借条甩我弟面前,让他把上次的钱先还清。现在全家都说我冷血,可谁又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03
04
我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解气的。那天大舅来医院看我妈,空着手来的,二舅二话不说掏了两万。五年后我把新房钥匙给大舅的时候,他那个表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二舅在旁边笑得直拍大腿。
05
06
小时候家里穷,大舅总嫌我们穷亲戚,连我妈生病都不肯借钱。二舅虽然不富裕,还是凑了两万救命钱。现在我在城里买了房,直接把钥匙给了二舅,大舅眼红也没用。
07
08
我老婆生二胎那晚半夜突然坐起来说肚子疼,我迷迷糊糊说再睡会儿天亮再去医院。结果她一脚把我踹下床,说这次感觉不一样。我爬起来一看床单都湿了,赶紧打电话叫救护车。到医院医生说是急产,进产房20分钟就生了。那年我32,老婆30,现在想想都后怕,要是再晚点孩子就生在家里了。
09
10
我家也是这样,前年我爸住院,大伯一分钱都不出,小叔借了3万。去年大伯儿子结婚要买房,我直接把小叔借的钱还了,还多给了5千利息。
11
12
我一亲戚家也是这样,他爸生病住院,大伯一分钱都不肯出,小叔借了3万。过了几年他爸病好了,家里拆迁分到两套房,他直接把其中一套过户给了小叔。大伯知道后气得跳脚,现在逢人就说他们家人偏心。
13
14
我二叔住院的时候,三姑给了五千,四姨一分没出。出院后我把三姑的钱还了,还多给了两千。后来四姨家儿子结婚找我借钱,我直接说没有,她气得在亲戚群里骂我白眼狼。
15
16
我二舅生病住院时,大舅连个电话都没打,二舅妈天天送饭照顾。后来二舅康复了,大舅来借钱,二舅直接给了张银行卡说:这钱是给你看病用的,不是让你拿去赌的
17
18
我二舅是开小卖部的,平时抠门得很。这次我妈做手术,大舅一分钱不给,二舅二话不说借我两万。五年后我把大舅家钥匙还给他,他才知道我把二舅的小卖部盘下来了。
19
20
我家也是,我爸住院那会儿亲戚都躲得远远的,就小姨借了五千。后来我买房了,那些亲戚突然都冒出来说要来家里玩,真是呵呵了
小编评论: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两万年后的地球
根据历史经验、当前经济趋势及不同资产配置策略的分析,200万存款在不同时间维度下的购买力差异显著。以下是结合通胀、资产配置和未来预期的综合解读:
一、从历史视角看货币贬值的速度
1. 30年前的“万元户”与今天的购买力
30年前(1995年左右)的1万元,按物价涨幅估算,相当于2024年的约255万元(以猪肉价格上涨15倍、医疗费用上涨50-100倍等综合计算)。若当时将2万元存入银行,按年均利率约3%计算,至今本息仅约4.7万元,实际购买力缩水至不足原值的10%。这说明长期依赖银行存款会导致财富严重缩水。
2. 当前200万的实际价值
根据2024年的消费水平,200万存银行大额存单年利息约3.4万元(月2833元),略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约2.7万元),可覆盖基本生活需求。但若考虑3%以上的实际通胀率(专家估算可能达4%-13%),实际购买力每年缩水约1.6万-2.6万,十年后购买力可能仅剩当前的60%-70%。
二、未来十年购买力的关键影响因素
1. 通胀与经济增速
通胀压力:过去20年中国平均通胀率约2.2%,但医疗、教育等非标品价格涨幅远超CPI。若未来十年通胀率维持在3%-4%,200万的实际价值可能缩水至130万-150万(按复利计算)。
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5%-7%,货币超发时代结束,央行缩表可能使现金类资产增值潜力有限。
2. 政策与资产分化
房地产分化:核心城市房产(如上海内环)可能保值甚至增值,但三四线城市房产或持续贬值(库存去化周期超30个月)。
税收改革:房产税、遗产税等可能增加持有成本,进一步压缩资产收益。
三、未来十年如何配置资产以对抗贬值
1. 分散投资策略
核心房产: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租金回报率3%-4%,兼具抗通胀和流动性优势。
低风险金融工具:国债、大额存单(年收益2%-2.5%)适合短期资金,但需搭配其他高收益资产。
抗通胀资产:黄金、美元储蓄险(年化4%-5%)可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长期收益高于存款。
2. 高风险高回报选择
股票基金定投:长期定投宽基指数基金(如沪深300),历史年化收益约8%-10%,但需承受波动。
钱币收藏:退出流通的人民币(如第四套)或有升值空间,但需专业知识规避炒作风险。
3. 现金流管理
预留应急资金:保持6-12个月生活费的流动性,避免因突发支出被迫低价变现资产。
控制负债:月供不超过家庭收入50%,避免经济下行期陷入债务危机。
四、总结:200万的价值取决于配置策略
现状:当前200万可提供基本财务自由(月利息覆盖日常开支),但需警惕通胀侵蚀。
未来十年:若仅存银行,购买力或缩水至百万以下;若合理配置核心资产、抗通胀工具及权益类投资,可能实现保值甚至增值。
核心建议:避免单一资产依赖,构建“房产+金融资产+抗通胀工具”的组合,并根据经济周期动态调整比例。
最终结论:财富保值的关键在于对抗通胀的能力,而非单纯追求账面金额。200万在当下仍具价值,但需通过主动管理抵御未来十年的购买力缩水。
两万年后的家乡
一把钥匙的重量
"小周,你妈手术钱筹到了吗?"隔壁刘大爷倚在门框上问我,眼神里满是关切。
我摇摇头,咬紧了下唇,心里像压了一座山。
我叫周明生,1976年生人,在县城开了家小修理铺,专修自行车、煤油炉和收音机,收入不高但勉强养活自己和母亲。
母亲孙桂芝,一辈子勤劳俭朴,指甲盖都磨平了,从未抱怨过什么。年轻时在纺织厂当挡车工,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腰弯了,手也变形了。
那年冬天,母亲总说肚子不舒服,我以为是老毛病,给她煮了几次山楂水。可她脸色越来越黄,饭量也越来越小,最后实在扛不住了,我才骑着自行车带她去县医院。
县医院的走廊上人挤人,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我们了。医生是个戴着老式圆框眼镜的中年人,看完B超片子,皱着眉头说:"胆管有个肿瘤,得尽快手术。"
"需要多少钱?"我问,嗓子发紧。
"至少两万。"医生边写处方边说,"越快越好,拖下去只会更麻烦。"
两万!这在1997年可不是小数目。我的积蓄只够付个首期,修理铺一个月下来也就挣七八百。
那时候县城里到处是"买断工龄"的通知,不少工厂纷纷倒闭,下岗工人举着搪瓷缸子在门口排队领救济粮。连日子过得不错的人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何况我们这种小门小户。
"明生,算了吧,咱们回家。"母亲拉着我的衣角小声说。
我看着母亲瘦削的脸庞,摇摇头:"妈,必须做手术。钱我想办法。"
离开医院,我先去了大舅李建国家。大舅在县供销社当科长,家里条件在亲戚中算数一数二的。他家刚搬进县城新建的干部楼,红木家具一套套,客厅里还摆着一台29寸的彩色电视机,那时候全县城能有这种电视的人家都不多。
大舅正躺在藤椅上听评书,见我进门,懒洋洋地摆了摆手:"来了啊,自己倒水喝。"
我站在他家客厅,双手不自觉地搓着,把母亲的病情和需要钱的事说了。
大舅抽着万宝路香烟,烟灰掉在深色的地毯上,他也懒得弯腰捡:"现在谁家日子都不好过啊。你嫂子刚买了新房,首付都掏空了,存款簿上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顿了顿,弹了弹烟灰:"再说了,你妈那岁数了,都五十多了吧?做不做手术,结果能差到哪去?"
我心里一阵发冷,愣在那里说不出话。
"哎呀,我不是那个意思,"大舅见我脸色难看,赶紧补充,"我是说现在医疗条件有限,花那么多钱,也不一定有效果啊。"
他从口袋里掏出皮夹子,抽出两张百元大钞:"先拿这两百应急吧,等下个月发了工资,我再看看能不能多支援点。"
我愣愣地看着那两张钞票,突然觉得鼻子一酸。那可是我亲舅舅啊,我妈唯一的亲哥哥。两百块,连手术费用的零头都不到。
"不用了,谢谢大舅。"我转身就走,差点撞到门框上。
走出大舅家的楼道,冬日的冷风吹得我直发抖。不知怎的,我想起了二舅李建民。
二舅比大舅家境差多了,还住在纺织厂分的老平房里。他和二舅妈一辈子没要上孩子,退休前在纺织厂当工人,整天和机器油打交道,膝盖落下毛病,走路一瘸一拐。
二舅家的平房有些年头了,墙皮脱落,屋檐下挂着几串风干的红辣椒。院子里支着个简易的鸽子笼,几只花背的鸽子正在咕咕叫。
"二舅,在家吗?"我扯着嗓子喊道。
"谁啊?"二舅的声音从屋里传来,接着就听见拖鞋啪嗒啪嗒的声音。
二舅开了门,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裤,上身是件打着补丁的毛衣。看见是我,他笑了:"明生来了?快进来,屋里暖和。"
炉子上的铁壶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二舅忙给我倒了杯热水:"怎么想起来看二舅了?"
我捧着暖和的茶杯,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二舅,我妈病了,需要手术,大夫说得花两万块。"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二舅的眉毛一下子皱了起来:"桂芝病得严重吗?"
我把医生的话重复了一遍,二舅听完,立刻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到里屋,从床底下拿出个上了锁的铁皮盒子。
"别着急,有二舅在呢。"他用钥匙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一沓钱,"这些年我和你二舅妈没孩子,省吃俭用攒了点养老钱,正好能派上用场。"
他数出两万块递给我:"拿去用,你妈是我亲姐姐,这点钱算什么?"
那些钱是二舅这些年积攒的养老钱,纸币有些发黄,有棱有角,仿佛带着他满是老茧的手温。我接过钱,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二舅,这是你们的养老钱......"
"养老钱没了可以再攒,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二舅拍拍我的肩膀,"桂芝命苦,年轻时候为了我们兄弟姐妹操碎了心,现在她有难,我这个做弟弟的不帮谁帮?"
我知道二舅说的是什么。母亲十六岁就开始在公社食堂干活,为了供几个弟弟上学,自己连初中都没念完。后来大舅考上了中专,二舅也因为母亲的接济才念完高中。
"二舅,等我有钱了一定还你!"我握紧钱,认真地说。
"傻孩子,我和你妈是亲兄妹,说这些干啥。"二舅摆摆手,"你先带钱去医院,手术的事不能耽误。"
出了二舅家,我骑着自行车,风呼呼地从耳边掠过,眼泪都被吹干了。
母亲的手术很成功。看着她在病床上苍白的脸,我暗自发誓要加倍努力工作,早日还清二舅的钱,也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出院后,母亲还很虚弱,但精神比从前好多了。我重新打量我们住的小平房,窗户漏风,屋顶下雨天还会漏水,决定一定要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
修理铺的生意虽然不错,但挣钱太慢了。我看到街上新开了几家小饭馆生意火爆,心里有了主意。
我从小跟母亲学了一手好厨艺,尤其是红烧肉和鱼香肉丝做得特别好。下定决心后,我先到饭馆当学徒,每天早出晚归,学习做菜和经营之道。
白天修自行车,晚上去饭馆帮工,一干就是大半年。母亲心疼我,总说:"明生,别太累了,咱们这样的日子已经很好了。"
我却笑着说:"妈,您等着看吧,不出两年,咱们就能住楼房了。"
终于,我积攒了一些经验,在县城边上租了间小门面,开了家"明生饭馆"。招牌是用木板自己刷的,红底白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开业第一天,二舅拄着拐杖,带着几个老工友来捧场。他们每人点了一盘红烧肉,一碗米饭,吃得满头大汗,都夸我的手艺好。二舅更是吃了三碗饭,笑得合不拢嘴。
"我外甥的手艺,全县城找不出第二家!"二舅骄傲地对身边的老伙计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小饭馆渐渐有了名气。每到中午,十几张桌子常常坐得满满当当。我请了两个帮工,自己掌勺,母亲在家休养,偶尔来帮我看店。
那时候我睡在饭馆后面的小杂物间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市场买菜,晚上收拾完店里已经是深夜了。冬天的水龙头结冰,我得用热水壶烫开才能洗菜;夏天厨房像蒸笼一样,汗水湿透背心又干了,再湿透再干。
但我从不觉得苦,心里想着的全是二舅那两万块钱和母亲日渐红润的脸色。
省吃俭用,一点点攒钱。每个月去看二舅,带些自己做的菜,有时塞给二舅妈几百块钱,但从不提还钱的事,二舅也从不催我。
一年后,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在县城里租了套小两居室,带母亲搬了进去。母亲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摸着崭新的瓷砖,眼里闪着泪光:"明生,你太辛苦了。"
我笑着说:"妈,这有什么辛苦的。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该享享福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饭馆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好,顾客越来越多。我又添了几张桌子,请了个专业厨师帮忙。县里的干部聚餐,常常会选在我的饭馆,就连大舅有时也会带着朋友来光顾。
每次看到大舅,我总是客客气气地招待,但心里始终有道坎过不去。
1999年,县城开始推行"特色餐饮一条街"计划,政府划出一片区域,鼓励有实力的餐饮店入驻。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四处奔波,跑关系,贷款,终于在2000年初拿到了一个不错的铺面。
装修、采购设备、招聘员工,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业前夕,我专门去请了二舅和二舅妈。二舅的腿脚更不好了,但精神矍铄。
"二舅,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明生饭馆。"我搀扶着二舅参观新店铺,"这个位置是店里最好的,以后就是您的专座了。"
二舅拍拍我的手,眼睛湿润了:"孩子,你有今天全靠自己的本事,二舅什么也没做。"
新店开业当天,县里来了不少领导,饭馆门口的红地毯一直铺到马路边。大舅也来了,西装革履,打着领带,身边跟着几个供销社的同事。
看到我,大舅有些尴尬,但还是主动伸出手:"明生,没想到你能有今天这个成就,大舅为你高兴啊!"
我笑着和他握手,请他入座。多年来的怨气,在这一刻似乎消散了不少。
整整五年后,2002年春节前,我决定做一件事。五年来,我已经攒够了钱,不仅可以还二舅的两万,还准备了一万作为感谢。
先是去了大舅家。这些年县城发展很快,大舅家已经搬进了新建的花园小区,房子装修得富丽堂皇。
大舅穿着丝质睡衣,看见我有些诧异:"怎么想起来了?过年不是还在你饭馆吃过团圆饭吗?"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他:"大舅,这是我新开的分店钥匙,请您以后常去捧场。"
大舅愣住了,接过钥匙时手微微发抖。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五年前母亲手术时的情景,大概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
离开前,我轻声说:"大舅,我妈托我谢谢您当初的理解。她说,人这一辈子,钱财是身外物,亲情才最珍贵。"
这句话既是讽刺,也是和解。血浓于水,再大的怨气,也抵不过亲情的牵绊。
大舅的眼圈红了,他用力拍拍我的肩膀:"明生,大舅当年……实在是……"
"都过去了。"我笑了笑,"我先走了,年后分店开业,您一定要来。"
随后我去了二舅家。老人家还是那个小屋子,虽然我多次提出要给他们换房子,但二舅总是不同意,说老了,习惯了这个地方。
二舅的膝盖更疼了,行动很不方便,但眼神依然慈爱。看到我来,他笑得像个孩子:"明生来了?快进来坐。"
他用颤抖的手给我倒了杯茶,依然是那个破旧的搪瓷杯子。
我把装着三万块的信封放在桌上,哽咽着说不出话。这些年,二舅的白发越来越多,身子骨却越来越硬朗。
"二舅,这是五年前您借我的两万,还有一万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声音有些发颤,"没有您,就没有我和我妈今天的好日子。"
二舅笑了:"傻孩子,我早就不记得那事了。"他把钱推回给我,"留着给你妈补补身子吧。"
我坚持要他收下,二舅最后只收了原本的两万,多的一万死活不肯要。
"那这个您一定要收下。"我拿出另一把钥匙,"这是我分店的钥匙,以后您就是我饭馆的座上宾。"
二舅接过钥匙,摸索着看了又看,眼角的皱纹堆出了笑意:"好,这个二舅收下了。"
过完年,分店开业了,装修得很气派。这次我没大操大办,只请了几个亲朋好友。我特意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安排了两张特殊的桌子,一张挂着"建国之位",一张挂着"建民之位"。
大舅来了,带着全家人。他看到自己名字的牌子,又看了看对面"建民之位"的桌子,眼神复杂。我请他入座,亲自端上一盘刚出锅的红烧肉。
"大舅,这是我妈教我的做法,您尝尝。"我说。
大舅夹了一筷子,咀嚼片刻,眼睛微微湿润:"和你妈年轻时做的一模一样。"
二舅也来了,拄着拐杖,二舅妈搀扶着他。看到"建民之位"的牌子,二舅乐得合不拢嘴:"瞧瞧,我这个穷老头子,还能有这待遇!"
我把二舅扶到座位上,给他倒了杯茶,然后看着这两个老人 - 一个是我母亲的亲哥哥,一个是亲弟弟。他们年轻时一个读书,一个打工,命运截然不同,但血脉相连,无法分割。
饭局上,二舅提议敬大舅一杯,说是感谢大哥这么多年对他的关照。大舅有些局促,举起酒杯时手微微发抖。
酒过三巡,大舅突然站起来,给二舅和我倒了满满一杯酒:"老二,明生,大哥敬你们。人活一辈子,有对有错,你们能这样对我,我心里明白。"
我和二舅都站了起来,三人碰杯,一饮而尽。那一刻,我感到多年的芥蒂仿佛烟消云散。
从那以后,二舅几乎每天都来饭馆,带着他的老伙计们。我总让他坐在最好的位置,亲自下厨给他做最拿手的红烧肉。每次看到二舅吃得满头大汗,我心里就格外踏实。
大舅来得少一些,但每次来都会坐在"建国之位"上,和周围的客人介绍:"这是我外甥的店,全县城最好的饭馆!"
有时候,两位老人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回忆往事。看着他们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岁月如歌"。
有顾客问我为什么对二舅这么好,我总是笑着说:"这钥匙很轻,但它承载的情义,比什么都重。"
母亲的身体渐渐好了,她常坐在饭馆的角落里,看着我忙碌的身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时候她也会帮着剥剥蒜,择择菜,虽然我再三劝她休息,她总是说:"闲着手痒。"
母亲常说,人活一世,钱财是考验,亲情是选择。我选择用善良和感恩,传承母亲的教诲,也看清了人心的冷暖。
那把钥匙,不只是开店门的,更是开启人心的。有时候,最轻的东西,往往承载最重的情感;最简单的关系,往往蕴含最复杂的人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两万年后洪的实力,两万年后的人类长什么样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