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什么性质,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企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纪光峰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什么性质,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企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纪光峰来为大家解答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什么性质,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企吗?这个热门资讯。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什么性质,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企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民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区别

作者:吴刚梁

作为改革的产物,全民所有制企业将退出历史舞台。老吴理解到,本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目前改制的进度如何呢?据国资委称,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已取得历史性突破,68家需改制的央企集团公司已于2017年全部完成改制,除极少数需清理整合的企业,中央企业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在地方层面,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约96%完成公司制改革。

图片来源与国资委官网

另外老吴注意到,就连改革难度大的邮政、铁路系统,也在去年完成了改制。

那么,什么是改制呢?国有企业在改制前后有什么区别呢?关注证券市场的朋友大概都注意到,2017年底,大批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都宣称其集团公司(母公司)完成了改制,由“集团公司”翻牌为“集团有限公司”。很多人不明白国企的名称里加上“有限”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所谓“改制”,是指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按照1988年出台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称《企业法》)注册登记的企业。这个法律虽然比较老旧,但在2009年08月27日经过一次修订后,目前仍然有效。

另外,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有企业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不仅限于“工业企业”,也适用于其他企业,因为该法“附则”规定,“本法的原则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交通运输、邮电、地质勘探、建筑安装、商业、外贸、物资、农林、水利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之前,很多央企虽然在名称上冠以“集团公司”,但在组织形式上它们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公司,而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之后,这些央企的集团公司加上“有限”两个字,才变成了国有独资公司。

全民所有制企业与国有独资公司有什么区别呢?简单地说,第一,管理体系不同:前者由政府任命(或职工选举并经政府审核同意)厂长(经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注重隶属关系;国有独资公司则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产权管理体系。

第二,治理结构不同:前者治理结构中的“老三会”,是指党委会、工会、职代会,现代公司里的“新三会”,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新三会取代老三会,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

第三,管理者角色不同:全民所有制的厂长(经理)是上级任命的,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中心地位。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是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与经理层相分离,董事会是决策机构,经理层是执行机构。

但是,有人说改制以后,国有企业就不再是全民所有制性质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从财产性质上说,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国资法》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因此,“国家所有”与“全民所有”是个等价的概念,全民所有制企业与国有独资公司只是组织形式上不同,改制前后性质是不变的。

另外有人认为,政府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承担无限责任。这也是一种误解。《企业法》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政府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承担的也是有限责任。关于这个问题,2004年全国人大法工会《关于请予明确全民所有制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关问题的函》的复函也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出资人应以其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很多人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主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对职工承担了较多的责任,有人将此等同于“无限责任”。比如,作为民主管理机构的职代会,有权选举厂长和经理(需要主管部门同意);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

实践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行使了部分所有者的权利,他们不能轻易被辞退,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方案需要得到职代会同意。即使“下岗”可以得到较多的补偿,有些国企还实行内部提前退休政策。这些权利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员工无法享受的。但改制成公司后,国企员工与企业也签订劳动合同,两者之间变成劳动雇佣关系,国有公司与非国有公司员工的地位慢慢趋同,虽然国有独资公司还保留职代会选举职工董事、通过安置方案之类的规定。

总体上看,全民所有制企业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政企难分,企业内部权责不清晰,无法形成有效制衡的治理架构,不同程度存在大锅饭、平均主义等问题,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明显不足。

公司制实行股东会主导下的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即“所有权控制”模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是这种模式,它强调资本的力量,强调经营效率和企业家精神。当前国企改革提出要“管资本”,搞混合所有制和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因此,公司制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国企改革的必要条件。

目前,全国还有约8000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未完成改制,涉及资产1.3万亿元,职工34万人。这些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集中在国资委体系以外的其他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少数地方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也残存一些。老吴了解到,这些全民所有制在清理和改制后,有望移交至各级国资委统一监管。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有几家

作者:吴刚梁

记得大概10年前,我还在央企工作的时候,我们向一家银行融资,银行说需要我们集团公司出具一份董事会决议,表明董事会同意申请融资并提供相应担保。我说我们集团公司没有董事会,你让我怎么给你们出董事会决议啊?他们很不理解,说你们这么大的一家央企,怎么连董事会都有?我说这个真没有。

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央企,虽然名称里面有“总公司”或者“集团公司”字样,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公司。就是说,它们没有采取公司法上的组织形式,既不是股份公司,也不是有限责任公司,而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这种东西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我们这一轮国企改革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三年行动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我们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特”在哪里?这些是接下来我要为大家讲解的内容。

我们先看看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总体要求就是:

1.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重要作用,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

3.充分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作用,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

4.夯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基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制度执行力,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

现代企业制度,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一家企业是不是“现代企业”?有一个比较古老的判定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实现“两权分离”,就是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如果两权合一,就是古典企业,正好现代企业相对应。

古典企业就是传统的家族企业模式,一家人既是企业的老板,又亲自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晚上一家人可以边吃饭边开董事会。但是,古典企业很难做大,因为太封闭了,不引入职业经理人,无法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另外家族企业不愿意放开股份,很难扩大资产规模。

所以古典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向现代企业转变,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比如松下电器,福特汽车,摩根银行,等等,它们最早也是古典企业。今天虽然还保留了家族的字号,但实际上早已经变成了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也落到了管理层手中。

比如,松下幸之助创办了松下电器,但现在松下家族持股比例不到3%,所以不是松下家族在经营管理松下公司,而是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去管理,实现了两权分离。正是现代企业制度,让松下从家族企业变成了著名的跨国公司。

有人说,现代企业原来就是搞公司制,设立三会一层。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我们知道,今天很多企业虽然具有公司的形式,但没有实现两权分离,股东没有对董事会进行授权,董事会也没有对经理层授权,一切都是老板亲历亲为,所以它们根本不是现代企业。

回到我们的国有企业,又是什么情况呢?在本轮国企改革以前,很大一部分国企还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一些央企的子公司也上市了,但集团公司仍然保留着全民所有制企业形式。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不是一种现代企业呢?当然不是了,要不然我们现在干吗还折腾改制呢?干吗还提建立现代企业呢?那么,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企业制度呢?它们是按照1988年出台的一部法律,叫《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进行注册登记的一种企业形式。这个法律虽然比较老旧,但2009年8月对它进行过一次修订,目前仍然有效。

在1994年《公司法》生效之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这种形式。注意,不是说只有工业企业才能这么搞。这部法律的名称里虽然含有“工业企业”字样,但实践中交通运输、邮电、商业、外贸、农林水利等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也都采取了这种组织形式。其他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与工业企业有所不同。但这部法律说,在管理机制方面,各类企业可以参照工业企业执行。

总体上,全民所有制企业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政企难分,企业内部权责不清晰,“吃大锅饭”现象严重。不少企业还办了医院、学校、消防等社会职能,经营负担重,企业缺乏活力动力,无法在市场竞争和生存,也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障增值,甚至成为财政包袱。所以需要改制,也就是把它们变成公司制。

那么,公司制好在哪里呢?就是它可以更好地实现“两权分离”:政府将国有资本授权给企业独立经营,让专业的人按照市场规律做专业的事情。政府的角色就是出资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年代那种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一种产权纽带关系,是股东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企业内部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形成“三会一层”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机制。总之,公司制是建立一套以产权控制为核心、自上而下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相比,它权责清晰,经营效率更高。

所以,国企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完成公司制改制,一般是先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造成国有独资公司。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2017年底,大批的国有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宣称它们的控股股东,也就是它们的集团公司完成了改制,公司名称由“某某集团公司”更名为“某某集团有限公司”。

很多人不明白,说在“集团公司”中间加上“有限”两个字,不就是翻个牌吗?至于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吗?其实不是翻牌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国企改制,因为公司名称加了“有限”以后,表明它完成了改制的变更登记手续,变成真正的公司了,为今后推进其他改革措施做好了铺垫。

需要说明的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所有制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两者是等价的。这种改制,改的只是企业的组织形式,以此带来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的转变。

另外有人说,加上“有限”两个字,就是国有企业今后只承担有限责任,以前是无限责任。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其实以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是独立法人,对外也是承担有限责任的。只不过,对职工,它们承担了较多的责任,甚至可以理解为“无限责任”,比如经营不善仍要安置职工,有买断工龄、内部退休等一些特别的制度,等等。

公司改制的过程中,原先的干部职工要转换身份(一般会有经济补偿)。但变成公司之后,国企与员工之间变成真正的劳动雇佣关系。国企再裁员的话,直接按照劳动合同法给予经济补偿就行了。这一点,国企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部分目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01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本节)
02 落实董事会职权
03 外部董事过半数
04 董事会选聘经理层
05 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注:本节内容摘自吴刚梁主讲的课程《深度解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全民所有制企业法


为什么要区分公家企业、私人企业,因为二者除通用的规则外,还有不可通用的规则:公家企业规则与私人企业规则。

公家企业,如: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公家控股或者实际控制的公司制企业等。

私人企业,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私人控股或实际控制的公司制企业等。个体工商户虽不叫企业,但运行规则与私人企业相同。

公家企业规则:公家决策、公家管理、公家监督。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私人企业规则:私人决策、私人管理、私人监督。私权力,法无禁止即可为。

公司制企业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既能容纳公有制经济,也能容纳私有制经济。但公司制企业最终还得根据公家还是私人控股或者实际控制,区分为公家企业还是私人企业,因为二者运行规则不同。

公家控股或实际控制的公司制企业,因为企业是一个整体,没办法把企业的私人因素抽取出来另外执行私人企业的规则,公司整体要执行公家企业的规则。

私人控股或实际控制的公司制企业,因为企业是一个整体,没办法把企业的公家因素抽取出来另外执行公家企业的规则,公司整体要执行私人企业的规则。

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股东吗

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日前,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西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际为公司联席保荐人。
IPO日报注意到,江西生物是中国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下称“人用TAT”)提供商和出口商,更是占据了菲律宾及埃及人用TAT90%的市场份额。
此外,尽管业绩增长稳健,但江西生物毛利率出现明显波动,还存在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制图:佘诗婕

资本运作
江西生物的历史可追溯至1969年,当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西分所在江西省成立。1984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西分所由吉安地区医疗卫生器材修配厂接管,吉安地区卫生局成立及监管。
1985年,吉安地区医疗卫生器材修配厂改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并更名为吉安地区健康实业公司。
吉安地区健康实业公司此后三次更名,最终,于2002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时由现在的董事长敬玥的父母最终控制。
2017年,江西生物完成股改,并于2024年6月曾申请新三板挂牌,两个月后又主动撤回申请。
也是在2017年——股改当年的5月,敬玥加入集团公司,领导公司的整体运营及管理。
资料显示,敬玥于2016年5月取得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商业及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目前正于香港的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年32岁。
在加入江西生物前,敬玥曾担任深圳金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而天眼查显示,深圳金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的实控人也是敬玥,其控制约90%的股份,目前已经被注销。
敬玥的妹妹敬瑞华现年25岁,于2021年6月取得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士学位。敬瑞华于2024年11月加入公司,担任董事,并在2025年3月20日调任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董事会技能组合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招股书显示,目前,江西生物执行董事兼董事长敬玥通过海南至正及前海天正控制该公司约76.64%的表决权。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生物历史上曾存在多次股权代持,比如2002年改制之后,深圳市金瑞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江西生物的大股东,持股95%,深圳市金惠丰实业有限公司持有5%的股份,而这两家公司由敬玥的父亲敬伟和母亲姜雪通过其实益权益及其代名人持有的权益最终控制。
关于敬伟和母亲姜雪,在江西生物的招股书中笔墨不多,但实际上敬伟却“大有来头”。
二十年前的公开报道显示,深圳有一对专事资本运作的敬宏、敬伟兄弟,他们掌握着数量庞大的资金和上市公司,并进行过众多惊艳市场的资本运作。其中,弟弟敬伟是曾经名噪江湖的东欧系主力干将,任东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铜城集团和金马集团三家公司的董事长,并在铜城集团和金马集团两役中以核心人物出场。此后,敬伟操盘ST威达、控制ST金马、出任西部金融租赁公司老总,是资本市场上活跃的运作能手。
历时23年传承,江西生物目前已经传到敬玥姐妹的手中。
拿下菲律宾及埃及市场

业务方面,江西生物是中国最大的人用TAT提供商和出口商,也是全产业链贯通的抗血清平台商,在抗血清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领域有逾50年的专业积淀。
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江西生物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人用TAT提供商,按2024年销量计,市场份额分别为65.8%及36.6%。江西生物在中国人用TAT市场份额连续18年保持50%以上。
于往绩记录期间,江西生物的人用TAT出口至亚洲及非洲的逾 30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出口量的近10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销量计,公司是菲律宾及埃及最大的人用TAT提供商,占据其约90%的市场份额。
2024年,江西生物的人用TAT总销量为2540万支,其中在中国销售1320万支,向海外市场出口1220万支。
此外,江西生物是中国及全球少数实现全产业链整合的抗血清公司之一,具备横跨全产业价值链的端到端能力——涵盖从动物养殖、抗原的开发及测试、宿主动物免疫、免疫血浆采集到抗体纯化及制剂。
江西生物还是全球唯一一家使用重组蛋白、mRNA及无血清抗原开发抗血清产品的公司;江西生物是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为人用TAT采用去防腐剂包装和巴斯德病毒去除/灭活技术的公司;江西生物拥有中国最大的根据GMP标准运营的马匹饲养及免疫血浆采集设施,确保了抗血清及血清衍生产品优质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财务方面, 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江西生物实现收入分别约为1.42亿元、1.98亿元及2.21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2646.8万元、5548.1万元及7514万元,增长较为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江西生物存在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报告期内,人用TAT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江西生物总收入的93.9%、93%及93.3%,占比超过九成。
这意味着,人用TAT的需求或价格下降,可能导致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下降,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报告期内江西生物毛利率分别为75.4%、67.8%、70.3%,近两年低于2022年,有下滑风险。
END

记者 王莹

校对 佘诗婕

编辑 吴鸣洲

1

2

3

4

IPO日报

如果您有IPO、并购重组等上市公司相关的【独家线索】需要分享,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 ipowgw@ifnews.com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按下“分享”,给我一点动力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什么性质,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企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