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制的危害,日薪制和月薪制的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时嘉

日薪制的危害,日薪制和月薪制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时嘉来为大家解答日薪制的危害,日薪制和月薪制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日薪制的危害,日薪制和月薪制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薪制劳动合同

作者:蒋丰

要认真追究的话,也真不知道是谁定的规矩,要工作完一个月之后才能领取报酬。从小看着父母领月薪,似乎就在脑海中已经默认了“月薪制”,于是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现在,日本越来越多公司已经在抛弃“月薪制”而采用“日薪制”了。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领“日薪”还是“月薪”?

所谓日薪,也就是每天下班后立刻领当天工资。其实工资的分量还是没有变化,只是把工资等分成工作日份发出。如今处于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年轻人腰包里的钱总是支撑不起他们的腰杆子,甚至活得有点畏畏缩缩的。若是突然有一笔大开销在月末进来,真够出一身冷汗的。

一位在东京打拼的年轻人井垣信表示,自己是一位月光族,月薪制让他的生活两极分化:刚开始的一星期生活很滋润,后面的三个星期对于发工资真是望眼欲穿。

日薪制就可以照顾这些“不省心”的月光族们。井垣信的生活方式是许多人的写照。不少上班族会在发工资后的第一个星期花掉3/4的薪水,用剩下的1/4支撑3个星期。在这3个星期里,基本上是不出门应酬的苦行僧。不论是工作应酬还是私人生活,在缺钱的情况下,人们难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

实行日薪制,可以顺便帮月光族“理财”。在日薪制的情况下,每天剩下的钱,是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许多人表示,当第一天存了8千日元(约合480元人民币)的时候,第二天就会有一种想存8千500日元的动力。一个星期下来,看到存下来的钱还是比较可观,又会鼓励自己下周继续存钱。

其次,可以提高员工的“报酬感”。一个月只领一次工资,和每天完成工作后都会得到薪水,不少人都认为后者更“过瘾”。在漫长的一个月当中,只给一次回报,常常让人感觉生活“没有希望”。每天起床的动力,不能是理想,只能是工资啊!不少人表示,日薪制让人起床都有动力了!同时,采用“日薪制”的公司也发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在餐饮行业和物流行业,日薪制是采用率最高的,目前已经最少有650家公司采用日薪制。一家餐饮公司表示,早在四、五年前,就把日薪制从兼职工、临时工普及推广到正式员工了。不仅实行日薪制,偶尔员工要出去旅行,或者有急事需要用钱的时候,还可以预支工资,上限为10万日元(约合5800元人民币)。

或许有人会问,日薪制对于减少月光族会不会有实质性的作用。其实,笔者并不太看好。月光族的存在是因为“月薪制”太不人道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及时行乐”的本性——喜欢的东西,尽量买;喜欢的食物,尽量吃。哪怕改成日薪制,月光族也会想,反正明天工作结束后又有工资领了,花掉就花掉吧。

最后,月光族消失了,日光族出现了。

日薪制工资计算方法

一个月30天,除去四个周六和周日,每月的工作日应该是22天。如果赶上31天的月份,工作日可能会更多。那你每个月计发工资的工作日是按实际工作的天数来计算的吗?

小编告诉你:不是!

对大多数人来说,月计薪天数是21.75天而不是22天或23天。这是为什么呢?

月计薪天数这样算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一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又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月计薪日为法定节假日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因此104个休息日之外的天数都算作年计薪日。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个月=21.75天。

月计薪天数关系到加班费

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或节假日加班的,应当支付双倍或三倍工资。这时候月计薪天数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月计薪天数关系到工资扣除

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请事假应按月平均计薪天数21.75天来折算扣除工资。

员工的日工资为:月工资÷21.75

员工应被扣除的工资为:日工资×请假天数

员工当月应当领取的工资为:月工资—被扣除工资

日薪制合法吗

在当代职场中,薪资的计量单位从“月”到“日”的转变,不仅是一种支付方式的调整,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们对时间和金钱关系的认知裂变。当社交媒体上有人将“月薪三万”换算成“日薪一千五”,并调侃“带薪拉屎都能赚一百”时,这种看似戏谑的换算背后,实则隐藏着深刻的价值观念重构。

一、时间颗粒度细化:从生存保障到生命丈量

传统月薪制度下,时间的价值被压缩成月度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人们更关注月末到账的总额能否覆盖房贷、教育等刚性支出。这种“打包式”的时间感知,使多数职场人将生命切割为以月为单位的生存周期。而当日薪成为计量标准,时间的颗粒度骤然细化至24小时——清晨通勤的每一分钟都可能被折算成8.3元(按日薪1500元计),午休的咖啡时间相当于消耗了半天的水电费。这种微观视角的切换,本质上是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具象化认知强化。

这种转变在不同收入群体中呈现差异化表现。对于日收入不足200元的群体(参考上海全体居民日均可支配收入约200元),日薪制度可能加剧“即时生存焦虑”,促使他们采用“日清日结”的财务策略;而高收入者将日薪换算成具体商品价值(如“半天工资换部手机”),实则是在构建新的心理账户体系,这与行为决策理论中“时间与金钱的禀赋效应”不谋而合。

二、经济行为的时空折叠效应

薪资计量单元的缩小,正在重塑消费与储蓄的时空逻辑。月薪制创造的“财务缓冲期”,允许人们在消费决策中纳入更多未来变量,比如将季度奖金纳入年度旅行计划。而日薪制催生的“现金流即时可见性”,容易诱发“今日赚今日花”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零工经济从业者中尤为明显。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日结骑手当日消费占比高达63%,显著高于月结骑手的38%。

这种差异在社会保障层面形成双重镜像。月薪群体通过五险一金构筑的“未来防护网”,本质上是用当下时间价值置换风险保障;而日薪工作者往往缺失这类制度性安排,迫使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风险即时对冲”——例如用当日收入购买商业保险,或建立应急资金池。这种个体化风险管理的盛行,反映出时间价值认知从集体共担向个人负责的迁移。

三、社会阶层的液态化流动

薪资支付周期的改变,正在解构传统的阶层固化模式。当某知识付费博主宣称“把月薪拆解成86400秒,每秒价值0.35元”时,这种极端时间货币化思维,实则是中产阶级突破收入天花板的策略性尝试。对比收入金字塔结构可以发现:赤贫群体关注日薪能否果腹,中产阶级计较月薪覆盖刚性支出的余裕,而真正的财富积累者早已将时间价值注入资产性收入。

这种液态流动在数字经济时代呈现新特征。短视频创作者按点击量分成的“分钟薪”,网约车司机实时到账的“公里薪”,本质上都是将时间价值与空间位移深度绑定。当北京国贸白领的午休两小时,既可折算成125元工资,也可变现为500元副业收入时,传统的工作生活边界正在消融。这种时空价值的弹性转化,既创造了阶层跃升的新通道,也埋下了过度异化的隐患。

四、价值重构中的认知陷阱与突破

在这场价值重构浪潮中,两个认知误区尤为值得警惕。一是将时间货币化简单等同于效率提升,忽视人类对模糊性的天然需求——正如行为经济学揭示的,适度的决策缓冲期反而能提升选择质量;二是陷入“时间贴现”陷阱,过度偏好即时收益而损害长期价值,这种现象在日薪群体购买付费课程的数据中表现明显,他们的知识投资回报期通常不超过7天。

突破这些陷阱需要建立新的价值坐标系。或许可借鉴“时间颗粒度分层管理”:将日薪视为现金流管理单元,周薪作为消费规划单元,月薪承担资产配置功能,年薪对应人生里程碑事件。这种分层模型既保留了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又重建了长期主义的时间纵深。

当夕阳将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染成金色,那些忙着将生命折算成数字的人们或许需要驻足思考:在时间与金钱的兑换游戏中,我们真正要购买的,究竟是银行账户的增长数值,还是丈量生命意义的自由刻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未来社会价值流动的最终方向。

日薪制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证券业首推“日薪制”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第一创业证券推出了备受业界关注的“终极经纪人”,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证券经纪人业绩实行“日清日结”、“万1.5以上100%提成”。

第一创业证券宣布其“终极经纪人”APP正式上线“电子钱包”功能,该功能将传统的证券经纪人按月支付劳务报酬的模式,变更为“日清日结”模式,变“月薪”为“日薪”。所谓“日清日结”,是指使用“终极经纪人”平台的证券经纪人每日获取劳务报酬的结算方式。该平台每天对证券经纪人的劳务报酬进行结算并将金额转到“电子钱包”。证券经纪人通过“电子钱包”即可享受T+1日提取劳务报酬这种全新的报酬发放方式,真正实现了“所见即所得”。除了备受关注的“日薪制”外,另一个爆点就是“万1.5以上100%提成给证券经纪人”,以其激励机制促使证券经纪人不断学习、深造,通过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实现证券经纪人和投资者双赢。

第一创业证券特意从三方面对证券经纪人进行了机制保障:首先是采用“万1.5业绩线以上100%提成”的激励薪酬模式;其次是“日清日结”公开化透明化经纪人薪酬,从证券经纪人最关心的薪酬问题入手建立互信关系;其三是为证券经纪人提供24小时在线的线上服务工具和培训系统,以提升经纪人专业服务水平。

除了机制保障外,“终极经纪人”在运营上,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针对证券经纪人执业中最典型的展业场景配置专属开户二维码名片、特定客户佣金率、开户并绑定开发关系等功能;围绕经纪人最关心的劳务报酬问题,创新推出劳务报酬日清日结的“电子钱包”。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日薪制的危害,日薪制和月薪制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