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原告:Z资产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被告:沈某2017年10月12日,沈某与案外人H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信托公司”)签订《借款合同》、《抵押担保合同》,约定沈某以其名下的上海市黄浦区某房产作抵押担保,向H信托公司申请贷款312万元,同年10月20日,H信托公司向沈某发放贷款312万元。自2018年3月19日起,沈某未按约归还借款,后H信托公司将该债权转让给案外人Q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案外人Q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又将该债权转让给Z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Z资管中心”),但沈某未向Z资管中心清偿该笔债务,Z资管中心遂诉至法院。审理过程中,案外人陆某、倪某向一审法院陈述:倪某系聋哑人,因需用钱向张某借款,并按照张某指定,将倪某名下案涉的房产过户到沈某名下,并答应倪某还钱后即将房屋还给倪某,但沈某又将该房屋作为抵押,向他人借款,故陆某、倪某认为涉案房屋被张某、沈某诈骗,已向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报案,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已受理。Z资管中心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沈某向其支付欠款本金、利息、违约金、请求确认Z资管中心对沈某提供抵押的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某房产经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审判」一审法院认为,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于2019年11月1日受理的倪某被诈骗一案中所涉及的案涉房产,系Z资管中心诉请要求行使抵押权的房产,沈某涉嫌刑事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本案沈某涉嫌犯罪,故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一审法院遂裁定驳回Z资管中心的起诉。Z资管中心不服一审裁定,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上诉,认为其受让债权合法有效,故有权对案涉抵押房产实现担保物权,一审法院应审理本案,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裁定。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发生交叉时,审理民事案件的法院应根据案件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就本案而言,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之规定,如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可能涉嫌案外人等经济犯罪情况,但与本案不属同一法律关系的,应当将相关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本案中,首先,根据现有证据难以证明沈某与案外人H信托公司之间的借款合同涉嫌犯罪。其次,沈某对案外人涉嫌刑事犯罪等情况,与本案亦并非同一法律关系。再次,从保护金融交易安全与稳定的角度来看,该案所涉的债权让与过程中,现并无证据证明存在犯罪行为。二审法院认为依现有证据,原审裁定驳回起诉依据不足,应予以纠正,遂裁定撤销一审民事裁定、指令一审法院继续审理。「评析」本案系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该案中债务人涉嫌对案外人刑事犯罪,即债务人用以向金融机构借款抵押的担保物,有可能归属于案外人所有,有待一审法院查实。目前,案件涉及的法律争议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处理程序上,本案与刑事案件的审理是应刑民并行还是先刑后民;(2)金融机构是否构成善意取得抵押权;(3)善意取得与刑事追赃如何协调。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属于什么案件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般会怎么处理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定义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管辖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不出庭会怎样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那一类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般会怎么处理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会判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