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和总监哪个大?,公司职位排名(从高到低)
大家好,由投稿人范志来为大家解答经理和总监哪个大?,公司职位排名(从高到低)这个热门资讯。经理和总监哪个大?,公司职位排名(从高到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部门经理和总监哪个大
经常,听到宝子们提到股东、董事长、总裁……他们究竟扮演啥角色?小编,通过另类的表达方式,带宝子们辨别下:
【股东】公司的“房东”
身份:公司的“金主爸爸”,用真金白银买下公司股份,相当于公司的“房东”;
权力:分红权:公司赚了钱,股东按股份分蛋糕;重大事项(如合并、分家、换高管)需股东投票表决,类似业主大会决定小区改造;
特点:不操心日常:房东不会天天管物业修水管,股东一般不插手具体业务;
风险共担:公司亏钱时,股东可能血本无归,但责任限于出资额(比如投了100万,最多亏100万);
例子:你和朋友合开奶茶店,各出50%资金,你就是股东,但不会亲自去调奶茶配方;
【董事长】公司的“业委会主任”
身份:股东选出的“大家长”,代表股东利益,是董事会的“一把手”;
权力:战略拍板,决定公司大方向(比如要不要转型做奶茶外卖);任免高管,能开除CEO,但管不了奶茶店每天的进货量;
特点:幕后大佬,常由大股东或创始人担任(如马云曾是阿里董事长),但可能不领工资;法律代表,公司对外签合同、打官司时,董事长常作为“法人”出面;
例子:业委会主任决定小区装人脸识别门禁,但不会管保安每天几点巡逻。
【总裁】公司的“物业公司总经理”
身份:董事会雇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类似大集团CEO;
权力:执行战略,把董事长的“奶茶外卖计划”变成具体行动(比如找骑手、定菜单);管理高管,给部门总监派任务,考核业绩;
特点:高薪但高危,年薪可能千万,但业绩不好随时被炒;常由董事长兼任:比如马斯克既是特斯拉董事长,又是CEO(总裁)。
例子:物业公司总经理招聘保洁、维修工,但不会亲自擦玻璃。
【总经理】公司的“楼盘物业经理”
身份:总裁手下的“大管家”,负责某个子公司或部门(如奶茶店的华东区域);
权力:落地执行,把“奶茶外卖计划”细化到每个门店(比如上海每天送500单);团队管理,给店长发工资,培训员工;
特点:承上启下:夹在总裁和基层员工中间,像夹心饼干;权力有限,调不了一线城市的价格,只能管自己区域;
例子:奶茶店店长决定每天备多少珍珠,但进货价要向总经理汇报;
【一句话总结】
股东:出钱的人,关心“赚不赚钱”。
董事长:定方向的人,关心“往哪赚钱”。
总裁:干大事的人,关心“怎么赚钱”。
总经理:管小事的人,关心“每天赚多少”。
【类比】
股东是房东,董事长是业委会主任,总裁是物业公司总经理,总经理是小区楼栋长。
房东收租不管修水管,业委会主任决定装监控,总经理招保安,楼栋长每天扫楼道。
明白了不,宝子们!
#职场达人说#
职位表
你真的懂企业的“层级密码”吗?
实习生熬多久能升专员?主管和组长谁官更大?资深专员和高级专员到底差在哪?
岗位层级不仅是一张“头衔表”,更是企业战略落地的“骨架”和员工成长的“阶梯”。本文从基层执行到高层决策,拆解管理与专业两大序列的层级逻辑,破解中型企业(100-1000人)的架构设计难题,更首次厘清“主管”与“组长”的核心区别——帮你看懂组织背后的权力与成长密码。
管理序列层级:从执行到决策的“金字塔”图谱
管理序列以“团队管理权”为核心,从基层到高层可清晰划分为三大阶段,典型层级从低到高如下:
基层执行层:从“做事”到“带人”的第一步
· 实习生/见习生:最低入门级,无正式权责,以观察学习为主(如跟岗熟悉流程)。
· 助理:协助基础事务(如数据录入、文件整理),需在指导下工作(如“行政助理”“财务助理”)。
· 专员:独立承担单一业务(如“市场专员”负责渠道推广),按标准流程执行。
· 高级专员:3-5年经验,精通单一领域复杂任务(如“高级销售专员”负责大客户谈判)。
· 资深专员:5年以上经验,熟悉多模块业务,可能带教新人或参与流程优化(如“资深产品专员”主导功能迭代)。
· 主管vs组长:同级不同名,职责有侧重
· 核心结论:二者通常属同一层级(基层管理者),但名称因行业/场景而异:
· 主管:常见于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主管”“客服主管”),管理5-15人团队,负责综合事务(任务分配、绩效考核、团队建设)。
· 组长:多见于制造业、流水线或项目组(如“生产组长”“研发组长”),侧重具体任务执行(如生产排班、工序协调),管理幅度通常5-10人。
· 关键区分:主管可能涵盖更全面的管理职能(如跨部门沟通),组长更聚焦单一任务或流程,但本质上同属基层管理岗,无绝对高低之分,需依企业实际定义(如部分企业“主管”下设“组长”,形成“主管→组长→组员”三级,但属少数情况)。
中层管理层:战略落地的“转换器”
· 经理:管理20-50人,主导部门目标(如“研发经理”负责产品线开发,分解高层技术指标)。
· 高级经理/总监:统筹多部门或区域(如“华北区销售总监”管理5个城市团队),制定专业领域策略(如渠道拓展、成本控制)。
高层决策层:组织航向的“掌舵者”
副总经理(VP):分管核心业务板块(如“营销VP”“运营VP”),协调整个业务线资源。C级高管(CEO/COO/CFO等):制定全公司战略(如数字化转型、市场扩张),对董事会负责。董事长/总经理:最高决策者,中小型企业CEO兼总经理,大型集团董事长聚焦战略与资本,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专业序列:不想当管理者?你还有这条“专家通道”
与管理序列并行的专业序列,以“技术/业务深度”为晋升核心,典型层级如下:
初级:实习生→助理→专员→高级专员→资深专员(同管理序列基层,无团队管理,专注技能专精)。中级:专家→资深专家(如“AI算法专家”“用户体验专家”,主导复杂项目,职级对标经理/总监)。高级:首席专家(如“首席科学家”,对标VP/C级高管,参与战略决策)。核心优势:打破“唯管理晋升”瓶颈,如“资深工程师”可拿与“部门经理”同薪,让技术大牛无需被迫带团队也能获得职业成就。
中型企业(100-1000人)层级设计:平衡效率与专业的黄金法则
中型企业既需避免小型企业的“扁平失控”,又要防止大型集团的“层级冗余”,核心架构要点:
1.管理序列:5-6层“精悍架构”
基层:专员→高级专员→资深专员→主管(如销售线“主管”带8-10人团队,直接向中层经理汇报)。中层:经理→高级经理/总监(业务简单设“高级经理”,复杂设“总监”,如“线上销售总监”“线下渠道总监”)。高层:1-3名副总+CEO(如“运营副总”管供应链+客服,CEO直管5-8个中层负责人)。2.专业序列:与管理岗“职级对等”
资深专员=主管,专家=经理,资深专家=总监,首席专家=副总,让技术骨干与管理者享受同等晋升礼遇。
3.避坑指南
慎设“伪中层”:300人规模无需“高级主管”“副经理”,避免层级膨胀(如“主管→经理”两级足够)。
用“项目制”补灵活:跨部门协作设“项目经理”(临时职级,权限等同经理),无需增设常设岗位。
核心争议解析:资深专员vs高级专员,谁更“高阶”?
维度 | 高级专员 | 资深专员 |
经验 | 3-5 年单一领域精通 | 5 年以上多模块 / 全流程经验 |
职责 | 独立完成复杂任务 | 跨模块项目主导、流程优化、带教新人 |
晋升 | 资深专员 / 基层主管 | 专家(专业线)/ 经理(管理线) |
本质差异 | “骨干执行者” | “领域小专家 + 经验传承者” |
资深专员层级高于高级专员,前者是基层岗向中层(专家/经理)过渡的关键跳板。
企业实践:层级设计的三大黄金原则
因“规模”制宜:
· 小型企业(<100人):精简至3-4层(专员→主管→经理→CEO),高管可兼任中层(如CEO直管核心业务主管)。
· 大型集团(>1000人):细分至7-9层(如增设“高级总监”“首席专家”),匹配复杂业务分工。
权责利“三位一体”:
· 基层(主管/资深专员):80%执行+20%建议权;
· 中层(经理/专家):50%管理/策略+50%执行;
· 高层(CEO/CFO):80%战略+20%资源协调,杜绝“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
动态校准机制:
· 每年根据业务数据调整(如某部门主管管理超20人且效率下降,增设“高级主管”分担);
· 薪酬与层级强绑定(资深专员薪资高于高级专员10%-20%,避免“头衔通胀”)。
让层级成为“向上的阶梯”,而非“内卷的围墙”
从“助理”到“CEO”,从“专员”到“首席专家”,科学的层级设计不是划分权力的“等级制度”,而是清晰标注“能力坐标”的成长地图。无论是主管与组长的名称之辨,还是资深与高级的职责之分,核心都在于让每个岗位“责有攸归、权有所限、利有所依”。
企业的成功,始于“正确的人在正确的层级上发光”——这,就是岗位层级设计的终极使命。
公司职务22个级别
初入职场或计划跳槽的朋友,甚至是职场老炮,也常被岗位、职位、职务、职称、职衔这些词绕晕?面试说错词尴尬,晋升时摸不着门道!
今天就用大白话带你拆解这些概念,避开职场“术语坑”!(点关注,不迷路~)
一、岗位、职位、职务:亲兄弟也有分工!
很多人误以为岗位、职位、职务是一回事,其实它们像家庭三兄弟——名字相近,但职责不同!
岗位:最接地气的“干活担当”,是工作内容的具体细分,类似“任务说明书”。比如市场部“新媒体运营岗”,明确规定负责公众号推文、短视频制作等具体任务。职位:更高一层的“座位标识”,强调组织中的特定工作位置,包含明确的权责。例如“市场部新媒体运营主管”职位,除了基础运营,还需统筹团队、制定计划,是岗位的“升级版”。职务:最宏观的“头衔家族”,是对工作内容和职能相似的一类工作的统称。像“市场部经理”“财务总监”,不涉及具体工作细节,侧重管理或专业职能。简单说,岗位是“做什么”,职位是“谁来做”,职务是“一类工作的统称”。(点关注,不迷路~)二、职称和职衔:职场里的“荣誉勋章”与“身份名片”
除了上述概念,职称和职衔也常让人犯迷糊,它们就像职场里的两枚“特殊徽章”,但作用不同!
职称:偏向专业技术能力的官方认证,类似“技术段位证书”。常见于教师、医生、工程师等领域,由政府或行业机构评定,含金量高且全国通用。比如“中学高级教师”“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评职称需要满足学历、工作年限、论文成果等条件,是专业能力的权威证明,也直接影响薪资和福利。职衔:更像是企业内部授予的身份标签,带有一定管理属性或荣誉性质,类似“企业定制头衔”。比如“首席架构师”“资深顾问”“特级专家”,通常由企业根据战略需求或对员工的认可自行设定,不同公司的同个职衔含金量差异较大。职衔更侧重体现员工在企业内的地位和贡献,常与内部晋升、资源分配挂钩。三、五大概念最容易混淆的误区
把职务当职位:面试说“想应聘经理”却没明确部门和职责,等于只给了个模糊头衔,容易被HR追问到卡壳。岗位职位混为一谈:汇报工作时把岗位任务(如写文案)和职位目标(如提升品牌曝光)搞混,可能让领导觉得思路不清晰。职称职衔分不清:跳槽时拿企业内部的“首席XX”职衔,去对标其他公司需要官方认证的职称,容易高估自己的市场价值。忽略职称的通用性:在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职称晋升受阻可能影响未来跳槽到其他单位的竞争力,因为职称是跨行业认可的“硬通货”。轻视职衔的企业属性:盲目追求高职衔,但忽略其背后的实际权力和资源,可能陷入“听起来厉害,实际没实权”的尴尬。(点关注,不迷路~)职场概念看似复杂,其实抓住核心就能理清!
下次面试、晋升时,精准使用这些词,瞬间让领导、HR觉得你专业度拉满!要是还有疑惑,评论区喊一嗓子,帮你“掰开揉碎”讲明白!(点关注,不迷路~)
经理和总监哪个大一点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r点赞 关注 评论
\r小编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年年快乐!
\r01
\r02
\r我们单位有个女领导,表面一本正经,背地里跟好几个男下属不清不楚。最离谱的是她老公来单位闹过,结果第二天她照样来上班,还跟没事人一样。现在单位里谁都不敢得罪她,生怕被她穿小鞋。
\r03
\r04
\r我们单位有个女同事,老公是公司副总,她跟部门经理搞上了。后来被老公发现,直接在公司群里发了两人的聊天记录,还附上了开房记录。最绝的是那个部门经理第二天照常来上班,跟没事人一样,现在还在原岗位待着。
\r05
\r06
\r我们单位有个女同事,先是跟部门经理搞在一起,后来又勾搭上了新来的实习生。经理发现后把实习生调走了,结果她又和隔壁部门主管好上了。最绝的是她老公来单位闹过一次,现在她又在和公司副总传绯闻。
\r07
\r08
\r我们部门有个老张,平时看着挺老实。上周五他突然在办公室脱了鞋,把脚翘在桌上剪指甲,领导进来正好看见。老张头也不抬说了句"等会儿啊,马上剪完",领导脸都绿了,全办公室鸦雀无声。
\r09
\r10
\r前公司财务总监,仗着是老板亲戚贪污公款,把公司快搞垮了。后来查出他挪用两千万,老婆卷钱跟健身教练跑了,儿子吸毒被抓,他自己得了肝癌晚期。最后听说在出租屋里疼得打滚,连止痛药都买不起。
\r11
\r12
\r我们单位有个女同事,怀孕期间一直说是老公的孩子,结果生完孩子做亲子鉴定发现是领导的。现在她老公天天来单位闹,领导躲着不敢见人,整个单位都在看笑话。最离谱的是她老公还跟我们部门每个人都加了微信,天天发他们家的破事。
\r13
\r14
\r同事A和领导的地下情被保洁阿姨撞见,第二天全公司都知道了。财务部的小李挪用公款给女朋友买包,结果女朋友跟别人跑了。最绝的是市场部集体团建,喝多了把老板的奔驰当成了出租车。
\r15
\r16
\r我们部门有个老张,平时看着挺老实。上周五他突然在群里发了个辞职信,说要去环游世界。结果周一早上,我们看见他穿着沙滩裤人字拖来上班,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辞职信是喝多了发的,领导居然也当没看见。现在他天天在办公室吃椰子,说是要营造度假氛围。
\r对于本期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r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r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经理和总监哪个大?,公司职位排名(从高到低)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