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家暴可以报警吗,出轨被家暴可以报警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孟书来为大家解答被父母家暴可以报警吗,出轨被家暴可以报警吗这个热门资讯。被父母家暴可以报警吗,出轨被家暴可以报警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朋友被家暴可以报警吗
家暴,即是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的谩骂、侮辱、冷暴力等方式实施的身体伤害及精神伤害。从2017年开始,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就已经开始实施,除此之外,我国《婚姻法》和《刑法》中对家庭暴力也有处罚方式,但为何现在家庭暴力仍然存在?被曝光的家庭暴力案件(例如鹤山家暴案)不胜枚举,在这背后还有更多的家暴案件不为人知。面对家暴,我们该怎么办,能怎么做?
发生家暴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和相对落后的地区)都觉得应该息事宁人,就连不是很严重的家暴报警时警察也普遍倾向于教育后劝和。甚至不少人认为家暴是正常现象,没有哪对夫妻没有矛盾不打架的,正是这些错误的想法助长了家暴者的气焰。家暴不仅是不道德的事情,这是一件违法的事!不是说家暴的程度不严重就不值得重视,不同程度的伤害,施暴者都应该付出相应的惩罚。
根据《婚姻法》第43条相关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程度又不足以判处刑事处罚的,受害者要求下公安机关应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行政处罚。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相关规定,可判处15日及以下拘留,罚款或警告。
家庭暴力构成刑事犯罪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家庭暴力可构成虐待罪,比如长期打骂、有病不治、强迫超负荷体力劳动以及囚禁等,虐待罪可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虐待罪致人重伤或死亡(包括受害人不堪忍受长期的虐待,自杀致死或重伤的情况)的,可判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是因为施暴者的毒打导致受害人重伤或死亡的,就不能简单的以虐待罪来定罪了,这属于故意伤害罪,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除此之外,家暴受害人即使不想要对方被判刑,但还是可以以此提出离婚,只要证据充分,可以向法院主张施暴者净身出户。
家暴不仅仅是指夫妻之间,概念明确说明是家庭成员之间,也就是说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可能构成家暴;因此,父母教育子女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再一味的信奉“棍棒教育”,当心不仅引起逆反心理,还会让自己坐牢去!
隔壁家暴可以报警吗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冯远征饰演的男主角安嘉和对妻子梅湘南的暴行,给不少人留下了童年阴影,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或身边人正经历着家庭暴力。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电视剧片段
2016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公权力应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并创设了家庭暴力告诫、人身安全保护令、紧急庇护等重要法律制度。法律实施六年来,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什么行为才称得上是家庭暴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相较《婚姻法解释一》中对家庭暴力的解释多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将原来模糊不清的“其他行为”进行了具体说明。所以,家庭暴力不只局限于“动手”,不适当的“动口”也会触碰到法律禁区。
面对家庭暴力,哪些人有权利反映求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有权利反映情况、进行求助。
受害人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既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除此之外还要求强制报告,即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法中对情节轻重的界定未作具体说明。
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范围?反家暴法,顾名思义肯定适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现有法律对家庭成员的界定是基于血亲、姻亲和收养关系形成的法律关系。除此之外,该法附则中明确表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也应该就意味着监护、寄养和同居等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到家庭暴力中,受到法律约束。
遭遇家暴如何有效报警?遭遇家暴该如何制止?有些人选择了报警,这也是正确做法之一。从警30多年的湖北监利退休民警、“万家无暴”项目发起人万飞提醒,报警其实是个“技术活”,一定要掌握三点。
01
准确说出所在地点;
02
说明关键词,比如被谁打了,被谁挟持了等;
03
报警后要拿到法律文书,比如行政处罚决定书、家庭暴力告诫书等。
遭遇家暴如何有效收集证据?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证据对证明有家庭暴力事实或现实危险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受害人树立证据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国妇联权益部组织编写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以下为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中的有关重点提要:
证明发生过家庭暴力事实的证据1.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
公安机关出警后制作的受害人的询问记录、施暴人的讯问笔录、报警回执等。
公安机关对加害人、受害人出具的告诫书。
公安机关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后,抄送给受害人的决定书副本。
公安机关对受害人进行伤情鉴定后出具的报告。
2.村(居)民委员会、妇联组织、反家暴社会组织、双方用人单位等机构的求助接访记录、调解记录等
受害人如果曾经到这些机构投诉,可以申请查阅调取详细记录,也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取投诉记录。
3.病历资料、诊疗花费票据
因家庭暴力就医时,保存好就医的病历资料、诊疗花费票据等。
4.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录音、录像
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5.身体伤痕和打砸现场照片、录像
对家庭暴力造成的身体伤痕和打砸现场拍照、录像。
6.保证书、承诺书、悔过书
如果加害人有悔过的表现,可以要求加害人写保证书等,并签署姓名及日期。
7.证人证言、未成年子女证言
请目睹或听到家庭暴力发生情况的邻居、同事、未成年子女等作证。
8.受害人的陈述
自己叙述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如果加害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威胁、恐吓的,受害人可以录音、截屏等方式备份保存此类证据,具备条件的,可以通过公证处提取电子证据。
面对家暴
停止忍耐和妥协!
这张图请收好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每一次沉默
都会迎来下一次伤害
拿好法律这把保护自己的武器
拒绝沉默,勇敢说不!
素材来源:综合中国普法、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央视新闻
男的家暴可以报警吗
2021年3月1日是《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五周年。顺义法院牛栏山法庭法官谢衍明提醒大家,遭受家庭暴力时,应该用法律保护自己。
《民法典》第107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其中,第二类情形即为“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家庭暴力举证难是审判实践面临的一个难题,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的认定需要有效证据证明存在伤害行为,并将间接证据形成证据链才能被法院所采信。
谢衍明呼吁,遭遇家暴时不要忍受,应当及时报警就医留证据。据法官介绍,有些当事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及时报警和就医,固定了有效证据,最终其主张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除了报警就医,施暴者的“保证书”也能成为证据。在顺义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妻子提交了一份丈夫写下的“不再家暴保证书”作为证据。法院综合考量丈夫再次的伤害行为的起因、殴打次数、伤害后果,依法认定了其实施家庭暴力。“丈夫的保证书对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谢衍明认为。
谢衍明法官还提醒,当事人遭受家暴或面临家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不收取任何诉讼费用,也不需要提供担保。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慧瑶
编辑 曾佳佳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楼下邻居家暴可以报警吗
家庭暴力发生后,
受害者最想向谁求助?
广州市妇联日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超八成受访者选择“报警求助”。
什么是家庭暴力?
超九成受访者认为身体暴力属于家庭暴力,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也是家庭暴力。
调查:女性受害者更关注经济援助
据了解,《广州市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以1022名广州市民为调查样本,同时深入13个职能部门进行专访和跨部门焦点小组座谈、组织跨界别专业人士座谈会,以了解《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后广州各级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及市民对家暴的认知情况。
调研报告显示,受访市民中近八成认为家庭暴力属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其中,女性对家庭暴力的敏感度更高,认为家庭暴力属于违法或犯罪行为的女性比男性高出约3%。认为精神暴力、性暴力属于家庭暴力的受访市民超过80%。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认为家暴属于违法和犯罪的比例也越高。
调研报告显示,市民最关注的内容是如何获得及时的保护。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关注“如何获得经济援助或就业支持”。
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多数受访市民认为适用《反家庭暴力法》。超过40%的市民认为“保姆打小孩”也应适用该法。
若遭受家庭暴力,超过80%的受访市民选择“报警求助”。需要庇护时,75%的受访市民选择“报警,问警察怎么办”。
近70%受访市民认为目前人身安全保护令由公安机关、辖区派出所执行,远超其他部门。调查结果反映出警察作为主要执法者,在市民中有极高的威慑力。
不过,这也反映出反家暴联动机制实施以来效果不明显,市民对于联动机制的知晓度低,陷入只知报警、只能报警的困境。
遭遇家暴除了报警,还可以有这些求助方式:
全市6个反家暴庇护中心24小时运作。
广州市妇联主席刘梅表示,以前认为“家丑不外扬”,《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实施改变了“法不入家门”的消极观念。
据了解,从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全市41个派出所共发出告诫书24份。2016年以来,广州法院共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48次,涵盖了既有提起离婚诉讼,也有婚内单独提出保护令申请的,有效维护了家暴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目前,全市11个基层法院均已成立少年家事审判庭,专业化程度达全国较高水平。
目前全市共有6个反家暴庇护中心,48张床位,24小时运作。截至2017年10月,共临时庇护家暴受害人70人、138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2人次。
将实现“三级同心圆”反家暴联动机制
据悉,2017年8月,《广州市反对家庭暴力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制定,正式建立起反家庭暴力的联动机制。报告建议,有必要尽快实现各职能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形成快速有效、切实可行的联动机制。重视与民间反家暴组织合作,注重联动社会力量,关注流动妇女和儿童,打造反家暴网络。
刘梅表示,广州将探索共建反家暴中枢信息平台,通过这个统一的平台,各部门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可以清晰掌握每个家暴案件进入到哪个环节、责任主体、处理情况等。她介绍,广州反家暴联动机制将实现“三级同心圆”运转方式,纵横联动13个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第一级为核心行动圈,包括妇联、公检法、医疗和教育机构;第二级为行动支持圈,包括宣传、财政、街镇妇联、村(居)委;第三级是社会力量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被父母家暴可以报警吗,出轨被家暴可以报警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