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场机场在什么位置,上海大场机场最新通知
大家好,由投稿人康锦来为大家解答上海大场机场在什么位置,上海大场机场最新通知这个热门资讯。上海大场机场在什么位置,上海大场机场最新通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大场机场搬迁最新动态
每一位买房路上的行者
都关注了「有居楼市」
大家好,我是用脚步丈量城市的黑帅,今天我将走进宝山共康,一起来聆听一下它的故事。
宝山和闵行的地理位置类比全上海是极其相似的存在,都属于离上海市区最近的郊区,并且版图都延伸到了中环内。
不仅在地理上有很强的相似性,连同最初的产业定位也很相似,都属于上海上个世纪的工业基地,宝山有钢铁厂,闵行则是电机、轮船、锅炉和重型机器厂等。
曾经旗鼓相当的两个区,如今的发展却有了明显的差异,闵行一直是备受好评,宝山却遭到不少人诟病。
或许大家对宝山都有一种刻板的印象,城市界面破败,环境糟糕,路上集卡成群,老房子成片等等,总之对宝山的印象提不上好。
这是最早的工业属性所导致的景象,治理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以至于尽管现在宝山工业能搬就搬,能关就关,可遗留下来的问题都没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好在宝山离市区真的很近,市区基建建设发展的红利对宝山有不少的利好,首当其冲的便是1号线和南北高架路,让共康率先融入市区。
最早并不一定发展的好,今天我就来揭秘一下共康的实际情况。
01
2004年年底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至共富新村站)开通试运营,让共康成为宝山第一个通地铁的板块。
伴随着1号线的还有南北高架路,这两个线路同用一座桥梁,顶上是高架路下方是地铁线路,作为上海南北向中轴线,这条高架的能级非常高,与延安高架路并驾齐驱纵横上海市区。
2条主动脉的加持,给共康带来了非常明显的人口导入,这让地产开发商看到了机会,开始慢慢进入,从而使得这里的生活设施和基础配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共康路商业街、万达广场、北斗星商业广场、共康服饰城、野桥包货市场、宝山购物中心等等聚集,使得共康成为北上海名噪一时的商业中心。
宝山的商业一直是非常薄弱的存在,共康成了宝山商业最繁华和密集的区域,但是好景不长,2012年万达广场开业之后,共康的商业由此开始慢慢走下坡路。
曾经热闹非凡的共康路商业街与现在市区随处可见的沿街底商没有任何两样,充斥着菜场、餐饮、便利店、中介门店、银行网点等等,共康服饰城也随着业态的老旧很难吸引到年轻的客群,活力减少了不少。
反而是像万达这样的商业综合体活力满满,在电商冲击的时代,沿街底商这种类型商业很难存活,占据休闲、娱乐、时尚的商业体却是不过时的存在。
然而独木难支,没有新型商业体的开发建设,外加南边大宁板块的崛起,使得共康商业由盛转衰,曾经的风光早已不在。
02
共康有着极其便利的交通,使得这里发展的脚步也比宝山别的区域发展脚步快了许多。这里是出市区的第一站,很多人便把置业地选择在这里。
共康住宅的分布泾渭分明,以长江西路为界,北边以商品房为主,南边则是早期静安虹口的动迁居民安置地,以共康村为主。
两边的辨识度很高,城市界面也是大相径庭,北面道路宽大界面整洁,小区环境优势适合宜居,南边则是截然相反。
由于产品属性的不同,房价自然有了很大的差别,并且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共康的老房子没有学区的加持,房价和商品房相比又被拉开不少的距离。
这不怪共康,宝山除了商业非常薄弱之外,教育资源也是难以启齿的痛。
共康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好学校,宝山第二中心小学和华师大宝山实验学校算是板块内比较好的学校,可与梯队却是无缘。
所以抛开学区的因素,能够较量的就只有离地铁的远近程度了,商品房组团以宝宸怡景园和共和家园等近地铁的商品次新房为代表,单价直逼8万每平了。
离地铁站较远的中环国际公寓,价格在6.2-6.8万之间每平,这里接下来的涨幅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原因在于18号线的通车,地铁站就在小区门口,大大拉近了地铁的距离。
南边共康村房龄在2000年以前,单价在4.6-5.2万之间每平,就看离地铁站的远近情况,近一些的价格相对会高一些。
共康的房子值得一提的还有大华公园城市,总共开了三期,最新的一期就在前几个月,最低入围分达到了61.87分,6万不到的均价,让他成为了外环以里炙手可热的项目。
近几年共康也就再出中环国际公寓和大华公园城市两个新房,今年公园城市售罄之后,目前来看近几年内不会再有新房,房源的稀缺使得这里的房子成交量跟着市场走,房价却不怎么受到影响。
03
共康的发展其实蛮受限的,除了一号线和南北高架路的利好之外,共康确实找不出别的可吸引人之处。
薀藻浜阻隔了往北的道路,有很多的断头路,往西则受到了军用机场的阻碍,也有很多断头路,所以共康其实两面不通,往东也是一大片的住宅,那么只能往南了。
无奈的是往南则是闸北,闸北都已经是自顾不暇了,自然不会对友邻有多少的帮助,那么共康的发展也就嘎然而止了。
当下的共康已经定型,土地利用已经接近饱和,可供再开发的地方只有少些的需要拆迁的边角料,人口进出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共康后续发展动力已经明显不足。
或许有人说,18号线不是要开通了,交通利好自然会再吸引不少人来到共康,可现实是这里是18号线的终点站,并且目前已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18号线的通车只能是利好板块的出行,对板块的后续发展却不会有明显的帮助。
土地的饱和导致不能够再有大的发展,也无法再容纳更多人进入,只能是进行内部的人口迭代,这就缓慢多了。
04
共康的现状算是一眼到头了,但也不是没有逆袭的机会,虽然看似很渺茫且遥遥无期,这个机会就是大场机场。
共康和大场的中间夹着一个机场,是一个军用机场,现在仍在使用,使用频次算是很低了,网传了好几年要搬迁,可到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这一大片留白是上海外环内仅有的大体量土地存量了,可供想象的空间无限大,遥想曾经的江湾机场,如今摇身一变成新江湾城国际社区房价已超10万。
这片土地的价值或许会比新江湾城来的大得多,只是目前还不确定这里将会用来做什么,大家可以尽情放开想象。
新江湾城从废弃到规划启用花了近10年的时间,还花了近20年的时间建设,前前后后将近30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模样,大家可以猜猜大场机场需要多少年的时间。
可不管怎么样,这里好歹是一个机会,至于最终的结果怎么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或许有奔头才有希望,又或许看到了希望才有奔头,在我看来,放平心态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只要静静等待就好,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以上为正文,来自黑帅,如果觉得还不错,欢迎评论点赞加转发。
上海大场机场延期搬迁
说到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有一个名字绕不开,那就是马凤山。他是新中国第一款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总设计师,一辈子都在为中国能造出自己的大飞机而拼搏。可惜的是,因为一场决策上的误判,运-10项目半路夭折,中国航空工业走了几十年的弯路,付出了上万亿的经济代价。而马凤山,这位航空界的巨星,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马凤山1929年5月8日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种地勉强糊口。后来他爹进城做糕点生意,日子才好点,马凤山也因此有机会上学。他从小就聪明,数学和物理特别好,中学时就对机械着了迷,喜欢摆弄收音机、修自行车。那年代,日本飞机轰炸无锡,他亲眼看到家园被毁,心里埋下了要为中国造飞机的种子。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马凤山考进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他学得特别认真,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这些课程,他门儿清。1952年,国家缺航空人才,他提前毕业,去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
从检验员干起,他一点不含糊,检查零件严得不得了,很快就升了副科长。后来调到设计室,参与设计松花江1号小型客机和平401、402号飞机。他负责气动布局和性能计算,熬夜改图纸是家常便饭。
1959年,他被派到苏联学图-16轰炸机的制造技术。结果中苏关系一闹掰,苏联专家撤了,他带回的笔记成了宝贝,为中国仿制轰-6立了大功。1964年,他调到西安飞机制造厂,主持轰-6和运-8的研制。轰-6是中型轰炸机,技术难度大,他靠着扎实的功底一点点攻克。
运-8是运输机,军队急着用,他加班加点搞定。两款飞机成功交付,他的名字在航空圈彻底打响。1970年,国家决定造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马凤山被调到上海当总设计师。这可是他事业的高光时刻,也是后面故事的起点。
运-10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野心之作,目标是造出一款能飞洲际航线的大飞机。1970年项目启动时,条件差得要命,上海的工厂破破烂烂,设计室就几张桌子。马凤山带着团队从零干起,1971年弄来一架摔坏的波音707做参考。他亲自上手测量,研究结构,硬是带着大家把运-10的设计搞了出来。
经过十年苦干,1980年9月26日,运-10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那一刻,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终于飞上了天,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飞机用的是国产普惠JT3D-7发动机,能坐178人,航程6000公里,性能不比波音707差。马凤山和团队都觉得,这是中国航空工业要崛起的信号。
可好景不长。80年代初,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决策层想着通过合作引进技术,少走弯路。1985年,国家跟美国麦道公司签了协议,在上海组装MD-82客机。为了给这项目腾资源,运-10被直接叫停。生产线拆了,设备废了,技术资料烧了,整个团队的心血一夜归零。
更糟的是,麦道合作也没捞到啥好处。MD-82组装了25架,核心技术还是人家的,中国只干了点拼装的活。到了1997年,麦道被波音收购,合作彻底泡汤,连MD-90的国产化计划都成了空话。运-10的下马,就这么成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大憾事。
误判的代价:上万亿的教训这场误判到底有多贵?咱们来算算账。运-10的研发花了5.377亿人民币,这在当时是大手笔。可项目停了之后,损失远不止这点钱。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中国只能买波音和空客的,每年花几十亿美元进口,连维修保养都得看别人脸色。从80年代到21世纪初,光这块的开支就堆出了天文数字。
更别提技术上的耽误。运-10要是继续搞下去,中国早就能攒下设计和制造大飞机的经验,不至于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当买家。专家估算,这场误判的经济损失加上错过的机会,少说上万亿人民币。而且,运-10停了,人才也散了,很多工程师改行或者出国,航空工业的底子被掏空了一大块。重头再来,又是几十年的工夫。
这场决策失误,表面看是选了条捷径,实际上是走了最远的弯路。马凤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写报告想保住运-10,可惜没人听他的。
运-10没了,马凤山没闲着。他继续留在上海飞机研究所当所长,琢磨怎么重振大飞机事业。1986年,他带队去美国跟麦道谈高涵道比发动机的合作,回来写了厚厚的研究报告。后来他还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专家,当了干线飞机总设计师顾问。虽然没新项目启动,但他一直跟年轻工程师分享经验,把自己的心得留下来。
可惜,多年拼命工作把他的身体拖垮了。1982年起,他就病痛缠身,可还是硬撑着上岗。1990年4月24日,他在上海去世,只有61岁。他走的时候,运-10的遗憾还没解开,但他的努力没白费。后来搞C919的团队,很多人都说,看马凤山的笔记就知道他多有远见。
2008年,中国启动C919项目,目标是造一款能跟波音737、空客A320掰腕子的窄体客机。这次吸取了运-10的教训,既自主研发,也跟国际接轨。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大飞机终于回来了。到2023年,这款飞机拿下近千架订单,国产化率也不低,算是站稳了脚跟。
C919的成功,跟马凤山的遗产分不开。他的笔记、他的经验,都成了后人宝贵的财富。每次C919起飞,都像在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马凤山的故事,讲到这儿差不多了。他这一生,拼尽全力想让中国飞机飞上天,结果却撞上了误判的墙。运-10的失败,不是他一个人的遗憾,是整个国家的损失。好在C919后来居上,总算圆了他的梦。
这事儿告诉咱们,核心技术不能指望别人,自主创新再难也得咬牙干下去。马凤山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还得靠一代代人接着往前闯。咱普通人看着飞机在天上飞,也该记住,背后有像马凤山这样的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上海大场机场现在驻扎的部队
#头条深一度#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言论,说上海虹桥机场会惩罚每一个卡点的人。
原来这座机场的航站楼面积有接近51万平方米,甚至比我国澳门的总面积还要大。乘坐飞机要想不迟到,就只能早早的提前到达机场值机。除了虹桥机场外,上海目前主要用于民用运输的机场还有浦东国际机场,它俩一西一东,保障着上海及周边的旅客吞吐量。
江湾机场位于上海杨浦区,1939年时侵华日军强行圈占民田,拆毁乡镇所建。当时的占地面积有将近5平方千米,跑道呈“米”字形 长1500米,飞机可以从各个方向起降。江湾机场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机场,一直作为军事用途,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后经改建成为了亚洲占地面积最大的机场之一,并归空军航空兵部队管理使用,直到1994年6月起正式停飞。
渐渐地,江湾机场因长期无人管理,荒置多年早已废弃。于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最大限度上保留原有状态进行开发,如今这一块地就是“新江湾城”。
龙华机场位于上海市中心西南部,黄浦江西岸,虽然如今的龙华机场早已不复存在,但它却是著名的“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的诞生地。1929年6月至1966年8月间,是龙华机场最辉煌的时段,共修建了两条跑道,一条长1830米一条长1181米,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机场。龙华机场这个名称曾一度成为上海的一个地名,由此可见它当时的辉煌。
而在1966年,随着民航客机越来越大型化,民航客机被全部转移至虹桥机场起降。于是渐渐地龙华机场难堪重负,这座红极一时的机场便走向了落寞。
大场机场位于上海宝山区大场镇,周围有条长11000米的护场河。1938年时,由侵华日军强行圈地所建,当时的占地面积约3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1953年3月起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管理。1949年前的跑道长度为2012米,1949年后又进行了扩建。
作为军队服役机场,大场机场不向公众开放。这里曾生产过运十MD-80、MD-82和MD-90等喷射客机,ARJ21也是在这里生产制造的。后来的大场机场是随着一场搬迁而消失的,由于它位于上海外环线以内,周边有众多居民区和学校。而机场噪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市民,于是在2015年前后,多次传出搬迁消息,但都未见到动静,至于如今的大场机场怎么样了,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吧。
上海大场机场还在使用吗
据报道,最近,大场机场附近的居民多年来都备受其噪音困扰。最近,终于有消息称大场机场要搬迁了,但具体时间与方案尚待官方公布。
11月12日,上海宝山区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大场机场搬迁消息。由于上海大场机场位于上海外环线以内,周边居民区和学校众多,大场机场噪音问题一直受到市民关注,此前多次传出上海大场机场搬迁消息,但都未见动静。
由于位于上海外环线以内,周边居民区和学校众多,大场机场噪音问题一直受到市民关注,此前多次传出搬迁消息,但都未见动静。
据报道,11月12日,宝山区政府官网发一则《区领导汪泓与IBM公司高层座谈 探讨地区“双创”合作事宜》的消息,其中提到宝山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大场镇为全区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宝山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大场机场搬迁、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IBM、赛伯乐投资集团的高层也已经来到宝山区,就大场镇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项目合作事宜与宝山区委书记汪泓等开展座谈。
那么,大场机场何时搬迁?新机场会选址哪里?
宝山区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暂未收到具体通知。
链接
上海大场机场位置在哪?上海大场机场简介
上海大场机场位于上海市东北部宝山区大场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个大型军事基地,隶属于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周围有长11000米的护场河。
历史沿革
上海大场机场位于上海市北部宝山区大场镇,周围有长11000米的护场河。,\"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在大场与日军浴血奋战,1938年侵华日军出动飞机150余架次向大场镇区投弹160多吨,整个大场成为一片焦土。上海沦陷后日军在大场镇东北强行圈地4136亩,毁村庄17个,建造大场机场,文物古迹毁坏殆尽,当时占地4136亩。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华民国空军接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1953年3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管理。
1949年前跑道长2012米,1949年后又有扩展。一直作为军事设施为军队服役机场,不向公众开放。
1978年进一步改造成为试飞机场,上海飞机制造厂在机场内设有厂房,在这里生产过运-10、MD-80、MD-82、MD-90喷气客机,ARJ21也在这里生产制造,运-10,ARJ21以及组装的MD-82、MD-90均在大场机场完成首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研制的首架喷气式客机运十至今仍然停放于场内的停机坪。
2015年11月12日,宝山区政府官网发消息,宝山区委书记汪泓与IBM公司高层探讨地区“双创”合作事宜时透露,大场镇作为全区转型发展的排头兵,随着宝山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大场机场搬迁、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正有序开展,这里也孕育了无限发展可能[1]。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上海大场机场在什么位置,上海大场机场最新通知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