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纠纷是在民事诉讼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法院一纸判决下来,虽说赢了诉讼,但这钱却始终没了后续。针对这个问题,对法院最新的执行工作意见做了一个梳理,帮助你详细了解如何最快追回欠款!
一、执行机构收到执行案件时
执行机构收到执行案件后,应当立即启动执行程序,并在10日内完成以下事项:
1. 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
2. 向被执行人发出《报告财产令》、《限制消费令》;
3. 财产网上查控以及被执行人户籍、婚姻、持有的证照、出入境记录等信息的调查。
注:以往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后,都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程序,这个规定实施后,我们就知道执行人员应该怎么办了?同时,对于执行人员来说,也更加具体明确了。
二、被执行人拒不还钱的
被执行人应当按照《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的要求立即履行债务或者报告财产。拒不报告财产又不履行的,在《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发出后一个月内采取下列措施:
1.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 限制出入境,或者责令交出出入境证照、宣布证照作废等;
3. 罚款、拘留。单位为被执行人,可视情同时对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予以罚款、拘留。
注:拒不报告财产且又不履行的需要在一个月内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纳入失信黑名单、限制出入境和拘留罚款。时间节点是一个月。三、对老赖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1.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不实,应当在查明之日起10日内,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注:对于老赖报告财产存在虚假行为,可以采取拘留罚款。
2.被执行人应当遵守《限制消费令》的规定。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执行法院应当自查明之日起10日内予以罚款、拘留。
3.执行法院发出查封、扣押裁定书、责令交付通知书后,被执行人应当按照要求将指定的车辆等动产移交执行法院。拒不移交的,在10日内予以罚款、拘留。确有正当理由无法移交的,被执行人应当向执行法院书面报告车辆等动产的权属和占有、使用等情况。注:已经查封扣押的车辆,拒不移交法院,法院应在10日内对其罚款、拘留。
4.被执行人或其他相关人员拒不腾退涉案房屋、土地的,执行人员应当在腾退期限届满之日起一个月内,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被执行人拒不报告财产、虚假报告财产、违反限制消费令,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应当在一个月内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被执行人或其他相关人员具有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虚假诉讼等抗拒执行行为之一,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在10日内作出拘留决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应当在一个月内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对作出了拘留决定而被执行人又下落不明的,10日内提请公安机关协助控制被执行人。
注:对于作出拘留决定的老赖下落不明时,10日内提请公安不明协助控制。
2.罚款、拘留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同一案件中发生新的妨害执行事由的,可以重新予以罚款、拘留。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一般不少于人民币一千元。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一般不少于人民币五万元。
在拘留期间被执行人具有积极履行债务等认错悔改情形的,可以责令具结悔过,提前解除拘留。
3.应当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不采取的,依法依纪追究承办人责任。
具有特殊情形暂不宜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应当报经批准。具体情形另行制定。
注:执行人员不按照本规定执行,应当严惩承办人员。
4.本意见适用于金钱给付类民事执行案件。
同一被执行人在同一执行法院内具有系列执行案件,可以基于其中一个案件实施本意见的强制执行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的材料在其他案件中备案。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事诉讼针对老赖的法律规定与限制条款
●民事诉讼针对老赖的法律规定与限制有哪些
●民事诉讼对老赖如何惩戒
●民事诉讼法对老赖的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民事诉讼对老赖如何惩戒
●民事诉讼对老赖不起作用
●民事诉讼对老赖不起作用
●民法典起诉老赖
●民事诉讼法老赖的法律效应
●民法典起诉老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