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区别,消费型增值税为什么可以扣除固定成本
大家好,由投稿人成若文来为大家解答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区别,消费型增值税为什么可以扣除固定成本这个热门资讯。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区别,消费型增值税为什么可以扣除固定成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消费型增值税名词解释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增值税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增值税从国务院暂行条例将要上升为法律。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增值税收入约6.9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比重约38%。2024年前11个月增值税收入约6.1万亿元,占比约38%。目前增值税纳税人超6000万户,而由于商品、服务、不动产等都含有增值税,因此增值税又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这也使得增值税立法备受关注。
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称《条例》),自1994年开征增值税。此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增值税征收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增值税相关改革措施已全部推出,立法条件成熟。为以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自2022年底,增值税法草案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其间经过三次审议,最终在2024年底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此次增值税立法,按照保持现行税制框架总体不变以及保持现行税收负担水平总体不变的原则进行,因此在增值税税率设置等方面,与现行制度一致。
当然,为了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营改增及增值税改革成果,建立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框架,提高征管效率等,此次增值税法修订中也有不少变化。这有待最终增值税法全文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通过的增值税法并不在2025年实施,而是2026年。
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熊伟告诉第一财经,法律通过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这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尤其是涉及很多人利益的增值税,这将给纳税人一个调整期。
随着增值税完成立法,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税种制定了法律,这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税收收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取得重大进展。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记者 辛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消费市场表现如何,国家税务总局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对今年五一假期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情况进行分析。
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其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及通讯器材类商品消费需求旺盛,家居用品及珠宝首饰消费增幅较高。
五一假期,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带动下,家电及通讯器材类商品消费火爆。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7.5%,其中冰箱、洗衣机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增长169.8%,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同比增长153.1%。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围,为消费者带来实打实的优惠,通讯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
五一假期,家居日用产品消费形势较好,家具、卫生洁具、厨具、灯具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倍、68.7%、30.1%、15.7%。绿色健康生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自行车等代步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倍,营养和保健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黄金价格上升带动珠宝首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4%。
另外,五一假期,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其中名胜风景区、休闲观光服务、公园景区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7%、65.6%和11.1%;特色民宿及文艺表演受到欢迎,民宿服务、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9%、31.1%。
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稳经济的关键。最近一段时间,地方政府持续出台一系列措施提振消费需求。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王振利4月30日在“奋战’二季度’确保’双过半’”系列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二季度,将围绕“乐购河南·品质生活”主题,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同,还将继续加力以旧换新活动支撑,全面开展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5个领域补贴活动。
同时,河南将重点围绕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文旅、夜间消费等领域,支持各地、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积极发展夜经济,“一城一IP”打造夜消费品牌。
4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2025年省级财政安排3亿元,省与市或县1:1配比后,发放6亿元消费券,支持各地开展促销活动。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反复的情况下,二季度国内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码,后续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措施的不断推进,以及各项促消费政策协同作用效果逐步显现,预计消费市场的持续向好态势将会得以延续。
消费型增值税是什么意思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段茜茜
消费型增值税的特征包括
增值税(Value Added Tax,VAT)是一种以商品或服务在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间接税,其核心是对生产、流通各环节新增价值征税,最终税负由消费者承担。以下从定义、特点、类型及优缺点进行总结:
一、定义与原理
增值税针对商品或服务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的“增值部分”征税。
例如:制造商采购原材料加工后增值,按差额纳税;批发商、零售商后续流转中继续对各自增值额缴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包含全环节增值税,但自身无法抵扣,成为最终税负者。
二、核心特点
1. 多环节征收:每个流转环节均征税,但通过抵扣机制避免重复征税。企业凭进项税发票抵扣销项税,仅缴纳差额部分。
2. 税收中性:税负与分工无关,企业不会因生产环节拆分而增加整体税负,促进专业化生产。
3. 转嫁性:企业是纳税人,但通过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下游,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三、增值税类型
1. 生产型: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如1994-2008年的中国)。
2. 收入型:允许分期抵扣固定资产折旧对应的进项税(理论模型,实践较少)。
3. 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中国2009年起采用),鼓励企业投资升级。
四、优缺点分析
优点:
- 税基广泛:覆盖商品、服务全链条,税收来源稳定。
- 减少逃税:发票链环环相扣,上下游互相制约。
- 促进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提升国际竞争力。
缺点:
- 累退性: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占比高,实际税负更重。
- 征管复杂:发票系统管理成本高,中小企业合规压力大。
- 价格传导:可能推高消费品价格,影响居民购买力。
五、应用现状
全球170多个国家采用增值税,中国自1979年试点,现为消费型增值税,设置13%、9%、6%三档税率,并对小微企业实行简易征收等优惠政策。增值税占中国税收收入约40%,是核心税种之一。
总结而言,增值税通过抵扣机制实现高效征税,兼具财政收入功能与经济调节作用,但其公平性与执行成本仍需通过差别化税率、免税政策等手段优化。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区别,消费型增值税为什么可以扣除固定成本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