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资金项目,少数民族资金项目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吕子

中央资金项目,少数民族资金项目

大家好,由投稿人吕子来为大家解答中央资金项目,少数民族资金项目这个热门资讯。中央资金项目,少数民族资金项目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表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中国证券报》21日刊发文章《资金项目“双向奔赴” 基建投资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文章称,当前,多地重点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债等多路资金陆续到位,持续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专家认为,资金项目“双向奔赴”之下,基建投资有望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更好发挥经济运行“稳定器”的作用。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近来,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多个重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日前,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全线最长隧道——宜君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全长17509米,是陕西境内最长的单洞双线高铁隧道。宜君隧道的贯通标志着西延高铁隧道工程已接近尾声,为后续无砟轨道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四川省广元市渔洞河水库工程导流洞于近日顺利贯通,为后续围堰施工、大坝截流以及整个工程建设工期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渔洞河水库项目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7.65亿元,设计总库容28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412万立方米,由水库枢纽和灌区工程两部分组成,项目预计2028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9年完工投入使用。

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日前,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陇电入鲁”配套新能源——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二批277.2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在甘肃环县正式开工,项目规划装机风电223.29万千瓦,光伏53.96万千瓦,分6个区块同步建设。该项目采用“风光同场”方式建设,通过多能互补提高项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保障新能源消纳,为后期项目的可靠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带动投资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0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资金保障充足

随着重大项目加紧谋划准备,多路资金将保障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

一方面,增发国债、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8.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5.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2%。

另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序发行,将有力保障“两重”项目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日前介绍,目前已下达今年前两批“两重”建设项目清单,主要集中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领域,正在抓紧推动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此外,新增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将加快。据华金证券统计,共有35个省份及计划单列市披露了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合计拟发行地方债27507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16803亿元。

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研究员吴志武认为,为保证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预计下半年地方债发行将加速。同时,考虑到5月、6月地方债发行进度已明显加快,且新增地方债一般会在10月底前大部分发行完毕,因此预计三季度将迎来发行高峰期。

基建投资增长有望加快

专家认为,多因素支撑下,基建投资增长有望加快。

“预计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天气因素扰动减弱,8月基建投资和实物量均有望进一步改善。”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三季度政府债券发行显著提速背景下,后期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速有望回升至5%以上,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器”作用会更为突出。

“前瞻地看,随着政策提速加力,资金及项目端积极因素增多,未来基建投资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招商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写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目前“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2023年政府增发国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将持续释放。(完)

专项资金项目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中国证券报》21日刊发文章《资金项目“双向奔赴” 基建投资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文章称,当前,多地重点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债等多路资金陆续到位,持续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专家认为,资金项目“双向奔赴”之下,基建投资有望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更好发挥经济运行“稳定器”的作用。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近来,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多个重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日前,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全线最长隧道——宜君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全长17509米,是陕西境内最长的单洞双线高铁隧道。宜君隧道的贯通标志着西延高铁隧道工程已接近尾声,为后续无砟轨道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四川省广元市渔洞河水库工程导流洞于近日顺利贯通,为后续围堰施工、大坝截流以及整个工程建设工期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渔洞河水库项目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7.65亿元,设计总库容28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412万立方米,由水库枢纽和灌区工程两部分组成,项目预计2028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9年完工投入使用。

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日前,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陇电入鲁”配套新能源——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二批277.2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在甘肃环县正式开工,项目规划装机风电223.29万千瓦,光伏53.96万千瓦,分6个区块同步建设。该项目采用“风光同场”方式建设,通过多能互补提高项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保障新能源消纳,为后期项目的可靠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带动投资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0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资金保障充足

随着重大项目加紧谋划准备,多路资金将保障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

一方面,增发国债、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8.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5.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2%。

另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序发行,将有力保障“两重”项目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日前介绍,目前已下达今年前两批“两重”建设项目清单,主要集中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领域,正在抓紧推动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此外,新增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将加快。据华金证券统计,共有35个省份及计划单列市披露了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合计拟发行地方债27507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16803亿元。

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研究员吴志武认为,为保证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预计下半年地方债发行将加速。同时,考虑到5月、6月地方债发行进度已明显加快,且新增地方债一般会在10月底前大部分发行完毕,因此预计三季度将迎来发行高峰期。

基建投资增长有望加快

专家认为,多因素支撑下,基建投资增长有望加快。

“预计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天气因素扰动减弱,8月基建投资和实物量均有望进一步改善。”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三季度政府债券发行显著提速背景下,后期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速有望回升至5%以上,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器”作用会更为突出。

“前瞻地看,随着政策提速加力,资金及项目端积极因素增多,未来基建投资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招商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写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目前“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2023年政府增发国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将持续释放。(完)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为民服务资金项目

在今年3月18日召开的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调度推进会上,一则重磅消息发布:广东省将继续安排2.5亿元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扶持约50个项目。当天,《关于申报2024年度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电视剧及网络剧片剧本孵化、精品创作、播出激励项目的通知》发布。

9月4日,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发布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2024年度第一批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项目公示。10个项目包括:《食南之徒》《寻》《藏锋》《那年香港雪在烧》《围猎》《无尽的尽头》《冲锋》《珠江人家》《小满生活》《南海归墟》。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管理处获悉此次项目评选的核心流程,揭秘这笔扶持资金怎么来,该怎么用。

【A】项目怎么评?筛选过程很严格!

今年3月18日,根据《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项目(奖励激励类)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2024年度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电视剧及网络剧片剧本孵化、精品创作、播出激励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开启。

扶持项目分为三大类:一是剧本孵化专项,对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项目剧本,根据项目类型给予金额不等的剧本孵化扶持,未申请备案、还在创意阶段的剧本项目,也可申请;二是精品创作专项,对已在广东备案立项的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项目,根据项目类型给予金额不等的创作扶持;三是播出激励专项,对能够在央视一套、八套播出的电视剧给予资金奖励,在腾讯、爱奇艺等重点网络视听平台播出并符合申报条件的网络剧,给予资金奖励。符合台播、网播的剧集,按资金标准高的给予奖励。

项目所涉题材广泛,包括:现实、革命、历史三大传统题材,以及创新题材、特色题材。其中,“创新题材”是指以新题材、新形式、新技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创新表达诠释核心价值、引导主流审美、促进国际传播;“特色题材”是指在多元化题材中充分融入并突出广东本土特色元素、展现广东之美,如中华现代文明的广东篇章、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2024年计划开展两批次项目征集评选。第一批项目于5月31日前、第二批项目于9月30日前向所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交申报材料。各市局对材料完备性进行初核后分别于6月7日前、10月11日前报省广电局,省直单位按日期直报省广电局。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以第一批项目为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批申请的项目很多,整个评选过程严格按照内部程序进行,有许多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保证了评选的公正性。”负责人还原了评选的核心流程:“申报材料从各市文广旅(体)局送到省广播电视局是在6月。省局拿到材料后,首先内部有一轮初核,接着送专家评审,再接着进行一轮复审,最后对复审结果进行研判。8月中旬出结果,9月进行公示。今年第一批项目的公示时间是从9月5日到11日止。项目公示结束后,还要走一些流程,等正式打款,需要一些时日。”

【B】项目有多牛?拿到钱还得用得对!

此次评出的10个项目均为粤产作品,具备现实主义创作特征,不少还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征。

剧本孵化专项包含三部作品:《食南之徒》改编自马伯庸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延续了马伯庸“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可能性”的写作风格,讲述贪吃的西汉使者唐蒙出使美食圣地南越国,意外卷入南越宫廷的政治斗争的故事。作品中的岭南美食成为勾连历史叙事的重要桥梁;《寻》聚焦当代的历史节点,故事从1992年讲起,怀揣不同理想的四组人物乘坐同一列火车来到深圳,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时代变迁中改变命运;《藏锋》改编自吕铮的同名小说,讲述从事文职工作的“字警”在特警队逆风翻盘的故事。

精品创作专项包含四部作品:《那年香港雪在烧》讲述清朝末年香港九龙寨城爱国人士抗争与奋斗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已同时获得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扶持项目”和“2024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斜项目”两项扶持;由李少红执导,王阳、张宥浩、俞灏明、邓恩熙领衔主演的《围猎》已杀青,讲述缉毒警察杨一鹏历经多年不懈追捕,将潜逃多年的毒贩缉拿归案的故事;由任素汐、高伟光、刘琳、刘家祎主演的《无尽的尽头》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讲述未成年人检察小组携手对抗人性之恶的故事;以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冲锋》讲述抗美援朝期间,杨根思用自己的生命保卫阵地的故事。

播出激励专项包含三部作品:由杨烁、张翰、郭晓婷等领衔主演的《珠江人家》是2023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亚军,每集平均收视率高达2.5%。该剧融入大量岭南文化元素,将粤中医药、粤菜、粤剧三个行业呈现得淋漓尽致;由秦昊、蒋欣领衔主演的《小满生活》是一部标准的家庭生活剧,同样收视不俗,在央视八套播出后的每集平均收视率高达1.6%。由潘粤明、张雨绮、姜超领衔主演的《南海归墟》是《鬼吹灯》系列IP改编剧,讲述“铁三角”前往南海珊瑚螺旋海域追寻秦王照骨镜、探索归墟之国的探险故事。该剧在腾讯视频的最高热度达到了27443,表现抢眼。

据悉,获得剧本孵化专项、精品创作专项扶持的项目和制作机构,需将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对应扶持事项,按时提交验收材料,并积极配合完成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未按时提交验收材料、或未达到验收标准的,需全额退回扶持资金。具体验收要求在双方签订的扶持协议中明确。

获得播出激励专项扶持的项目和制作机构则可直接获得奖励,但奖励金额有分别。例如,在央视一套首播的电视剧,按照每集平均收视率是否达到2.4%(含2.4%)划分,分两档给予资金激励。

文 | 记者 龚卫锋图 |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海报、剧照

编辑:艾修煜

亚合资金项目

记者 | 席菁华

编辑 |

为落实稳经济政策要求,两大电网公司均加大了今年的电网投资力度,共计超6200亿元。

6月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发布全力服务扎实稳住经济的八项举措,其中包括加大电网投入,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国家电网表示,2022年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这是该公司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8.8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方电网)也在加大投资。界面新闻自该公司获悉,围绕确保安全生产、电力可靠供应、新能源配套送出和消纳等领域,南方电网计划今年新安排100亿元电网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南方电网固定资产计划投资1250亿元,超出往年两成。

以此计算,今年两大电网公司的投资额达6250亿元。

电网投资一直是稳增长的重要方式,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环节,既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为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提供保证。

界面新闻曾刊发的《电网投资大增,未来成效如何?》一文指出,不考虑滞后效应,6000亿元的电网年投资规模,预计可带来1.2万亿元的GDP增量。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专家曾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称,4500亿元左右的电网投资,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左右,提供就业岗位70万个以上。

由此估算,今年两大电网的投资量,可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万个。

特高压仍是重点

在新能源大力发展背景下,叠加新能源大范围消纳、负荷结构变化等问题,特高压电网持续迎来增量需求。特高压工程仍是电网公司的投资重点。

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可提升电网远距离输电能力。

国家电网在上述八项举措中指出,今年将尽早开工川渝主网架、张北-胜利、武汉-南昌、黄石特高压交流、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等八项特高压工程,开工一批500千伏及以下重点电网项目。

目前,国家电网已启动宁夏至华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及配套新能源工程预可研工作。

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项目力争今年上半年核准。该工程西起甘肃庆阳,途径陕西、山西、河南,输送距离长达1000余公里,将陇东煤电、风光新能源基地电力送往山东。该工程总投资约200亿元,输电容量800万千瓦。

此外,“陇电入浙”特高压直流工程争取年内核准;“陇电入沪”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十四五”期间核准。

今年以来,两大电网已开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多个特高压项目。

3月24日,国家电网总投资109亿元的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同时开工。两项工程计划2023年建成投运。

4月19日,国家电网表示今年力争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年内核准开工,疆渝直流工程具备核准条件。

5月20日,白鹤滩送江苏特高压工程全线贯通,进入带电调试阶段。预计6月底,四川大规模清洁水电将经由该线路输送至江苏。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较“十三五”特高压大幅增长35.7%。

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29项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工程线路长度4.6万千米,累计送电超过2.5万亿千瓦时。预计到2030年,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由目前的2.7亿千瓦提高到3.7亿千瓦以上。

南方电网称,今年将重点发力44项重点工程建设,涉及行业上下游企业近200家,可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上百亿元。

今年4月,南方电网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3亿元,同比增长7.4%。

5月25日,南方电网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正式投产,预计2022年将支撑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1883亿千瓦时。

抽水蓄能加速发展

一位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按照国家电网最新投资计划,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性提升,投资力度加大。

国家电网在八项措施中明确,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做好第二批项目送出工程的规划和前期工作。

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随机波动性强,必须以储能系统作为支撑。

业内普遍认为,抽水蓄能技术成熟、综合成本低,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是唯一经过长时间实践验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也是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

抽水蓄能电站建有上、下两个水库,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转化为势能储存,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将势能转为电能。

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国家电网称,为做好新能源项目并网服务,推动配套电网同步建设,将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发展,开工江西奉新等四座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安徽金寨等五座抽水蓄能电站。

南方电网也表示,新增加投资项目除粤港澳大湾区系列重点工程外,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送出配套电网工程和抽水蓄能项目上。

今年3月17日,国家电网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和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开工,两座电站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总投资147.39亿元,计划2030年竣工投产。这是国家电网今年首批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

5月19日,国家电网金寨抽水蓄能电站接入安徽主电网。

5月28日,南方电网广东梅州、阳江两座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投产发电,粤港澳大湾区电网抽水蓄能总装机近1000万千瓦。

国家电网计划,“十四五”期间,将在新能源集中开发地区和负荷中心新增开工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100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2025年,其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1亿千瓦。

南方电网规划,“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分别投产抽水蓄能5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分别投产2000万千瓦新型储能。至2030年,该公司抽水蓄能装机将达2800万千瓦左右。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两大电网公司还将增大新型电力系统的投资。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和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公开表示,未来中国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将逐步达到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需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将对中国能源电力系统进行一次重构。

去年9月,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表示,未来五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0.36亿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4月,国家电网发起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同时启动了八大创新示范项目,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表示,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辐射带动作用,预计研发总投入及产业带动超过1000亿元。参与主体涵盖发电、电网、新能源、储能多个领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国家电网计划开展招标“云采购”等方式,全面推广投标、履约等保证保险替代保证金,保障电工装备产业链生产经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

5月19日,国家电网确定了十大重点科技项目,覆盖煤电与新能源发电协调优化调度、提升电力系统应急保供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安排研发投资2亿元,全力攻关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技术。

南方电网发布的《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白皮书》 显示,到2025年该公司将具备新型电力系统“绿色高效、柔性开放、数字赋能”的基本特征,支撑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0%以上。

到2030年,南方电网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新能源装机再新增1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5%以上。

今年5月,南方电网云南、贵州、广西共有六个国内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配套电网工程已开工建设,新能源总装机达1170万千瓦。

南方电网称,今年新安排100亿元投资,将进一步提升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确保5100余万千瓦新建机组年内并网,支撑全年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2220亿千瓦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中央资金项目,少数民族资金项目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