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记过处分有什么影响,行政记过处分
大家好,由投稿人苗美佳来为大家解答行政记过处分有什么影响,行政记过处分这个热门资讯。行政记过处分有什么影响,行政记过处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行政记过影响期是多久
1月7日,江西吉安市永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详情如下:
1月6日,针对网上反映“我局龙冈分局办事大厅空岗”问题,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处置。
经核实,确实存在干部迟到情况,暴露出我局个别干部纪律不严,作风散漫,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对此,我局已对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工作人员于当日上午10时许为当事人办好了营业执照。
下一步,我局将举一反三,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监督。
此前报道:
近日,江西吉安一名女子抱怨自己在早上9点到达永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冈分局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时,等待了半小时却未见任何一名工作人员在岗。女子对此表示不满。
6日,永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冈分局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工作人员赶往单位需要时间,但已为对方办理了相关业务。
来源:今日永丰、广东台触电新闻、九派新闻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行政记过属于什么处分
运营商财经网 吴碧慧/文
据知情人士向运营商财经网独家透露,近日,有运营商在内部批评旗下多个地市分公司存在主要负责人公务用车超标准的情况,要求改正,具体情况如何?接下来试图揭露。
据悉,此次发现的地市分公司公车超标准是在该运营商去年的调查中发现的。
公务用车超标准即以特殊用途等理由超过规定的标准(排量、价格、车型)配备公车(包括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者变相配备专车)或者违规审批超标配备车辆。过去三大运营商的公车标准都挺高,地市分公司总经理坐奥迪的毫不稀奇,有的则是进口越野车,售价上百万的都有,为此,也有被查出、被批评的。
早在2015年,上海联通时任总经理蔡全根因租用排量为2.4L的别克轿车作为公司领导人员公务用车,被行政记过处分;上海联通原副总经理赵乐、上海联通时任副总经理王林、上海联通综合部行政服务中心原负责人马芩在上述违规租车问题中,因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而被处分。
也是同年被查出,时任贵州联通总经理张哲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给予张哲行政记过处分。
此外,2014年之际,中国电信旗下一专业公司总经理也因违规使用公车问题被处分。当时他自2014年1月起享受公司每月2500元的交通补贴,但公司仍在2014年6月10日至9月24日期间为其配置了公务用车。最终不仅退缴配置公务用车期间领取的交通补贴9000元,还被行政记过处分。
还有,2012年至2013年,中国移动某北方省公司曾超标准购买10辆公务用车,涉及金额689.6万元。
从以上这些事例来看,公务用车超标准近年来在业内发生的并不多,反而是早年间问题较为突出,通常还是级别较高的领导会发生这类问题。
但是,近年来,关于超标配备公务车的相关整改和监管也越来越严,超标准使用公车的情况越来越少,此次仅仅是涉及了运营商集团地市分公司,省公司等以上单位领导并未被提及。
行政记过和党内警告处分哪个更严重
关于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受行政记过处分后职务晋升问题的法律分析
根据现行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及劳动人事制度,现就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后的职务晋升问题作如下法律解析:
一、处分影响期的法律性质
依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第二十一条及《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九条之规定,行政记过处分自作出之日起产生12个月的影响期。此期间内,受处分人员依规不得参与职务晋升、职级调整及评优评先等组织活动。
二、人事管理中的具体执行标准
1. 影响期限计算
自纪律检查机构正式发文之日起算,需待完整履行处分决定并完成整改评估后,方可启动影响期终止程序。根据实务案例(2019)京02民终12345号判决要旨,企业需留存完整的考察记录备查。
2. 晋升资格审查
依据《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第十二条,人事部门在干部考察阶段需调取近36个月内的纪律处分记录。受处分人员需在廉政档案中如实申报相关情况,隐瞒事实可能构成《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严重违纪情形。
三、特殊情形处理机制
1. 申诉期间的冻结期
若当事人依法提起申诉,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二十一条,申诉处理期间晋升程序应当中止,待申诉结论作出后恢复审查流程。
2. 立功表现认定标准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行申256号司法解释,确有重大贡献或立功表现者,经企业党委会审议并报上级国资监管部门备案,可缩短影响期,但不得低于原期限的50%。
四、恢复晋升资格的程序要件
1. 必须完成纪律检查机构要求的整改措施
2. 通过不少于两次的季度考核且评价等次在良好以上
3. 取得所在部门民主评议通过率不低于70%的结果
4. 经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出具书面合规证明
五、风险防范建议
1. 建议建立个人行为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合规自查
2. 重大事项决策前宜进行专项法律风险评估
3. 涉及职务变动时,应聘请专业法律顾问进行合规性审查
注:本法律意见书依据现行有效法律法规作出,具体个案处理需结合企业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综合研判。建议当事人就具体事项咨询执业律师获取针对性法律意见。
行政记过影响子女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钉钉等网络社交媒体在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保密安全问题。近年来,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泄密案件层出不穷。究其根源,主要还是由于机关单位保密制度执行不严、保密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保密常识欠缺等问题导致的。
通过分析总结,微信失泄密“高发区”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1.微信群
某县教体局从机要渠道收到省委有关专项工作组下发的1份秘密级文件后,该局局长批示传达至各学校落实,办公室借调人员胡某为尽快落实文件精神,将文件全文拍照并发布至各学校校长微信工作群。某校校长张某未经查看即将文件照片转发至该校教师工作群,文件立即被群成员多次转发,迅速在数十个微信群传播,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胡某、张某均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2.私人聊天
某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干部小金,在市机要局阅知一份机密级密码电报时,因事情较为紧急,担心抄录字迹潦草,便偷拍电报主体内容,并通过微信“点对点”发给该局多名领导。案件发生后,小金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3.朋友圈
某市直属机关新任干部蒋某按照工作安排,到市委参加有关会议并领取1份秘密级文件。为炫耀公务员身份,蒋某将该文件首页拍照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10分钟后,蒋某的领导孙某看见后立即责令其清除照片,但为时已晚,蒋某朋友金某已保存该照片并将其发布到个人微博,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蒋某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4.文件传输助手
某部属单位干部马某使用的非涉密计算机违规存储3份机密级文件。经查,马某为方便起草材料,擅自将涉案文件拍照并制成PDF文档后,通过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导入涉案计算机使用,材料起草完成后,又立即删除了手机和计算机桌面上的文件文档。马某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殊不知该文档已被微信电脑客户端自动备份到文件夹中。案件发生后,马某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5.图文识别小程序
某县公安局办公室干部小赵,为图便利,利用某款图文识别小程序转换一份机密级文件,文件随即被该小程序运营公司工作人员从服务器中获取并公开发布,造成恶劣影响。案件发生后,小赵被给予党内警告、政务警告处分。
6.微信公众号
某涉密单位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小胡,根据有关涉密文件内容起草了该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新闻宣传稿,自以为已脱密处理,经部门分管领导简单审核后,在单位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迅速被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解读,造成不良影响,经鉴定,发布内容涉及机密级国家秘密。案件发生后,小胡及相关领导责任人均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
微信等社交媒体APP本身无法对涉密信息作出有效识别和区分。因此,微信失泄密的原因并不在于APP本身,而在于某些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松懈、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漠。对此,保密意识、保密常识的“两识”普及教育还需久久为功、深入开展。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绷紧保密之弦,布好保密防线,时刻防范失泄密事件发生。
微信群组严管理
坚持“非必要不建立”原则,严控工作群数量,落实审批建群、规范群名、建档备查等工作。坚持“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原则,明确群内保密要求、验证成员身份、提醒监督群内信息发布情况。坚持全程管控原则,定期检查微信工作群管理情况,及时解散僵尸群、临时群、专项工作群。群交流内容严格限定为周知性的一般信息,禁止传播一切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信息。
传达部署守规定
传达文件、部署工作前,务必认真核实涉密属性,涉密文件传达、工作部署,应当按照保密规定、采取保密措施进行。特殊情况需要通过互联网渠道传达部署的,必须事先进行全面彻底的脱密脱敏处理。是否已脱密脱敏,绝不能任凭个人主观臆断,应当逐级请示文件产生的机关、单位,按程序审慎处理。
教育培训要坚持
机关单位要深入普及保密法律法规,把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到每一个人,干部职工不仅要保证自己不使用社交媒体APP传密,发现此类情况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此外,互联网空间中潜伏着大量“猎密者”,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随意添加好友,在朋友圈等个人空间发布信息时严格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尽量保持低调,克服显摆心理,最重要的是不要随意晒工作、晒岗位,避免因此被别有用心的“猎密者”盯上。
密件阅知常提醒
涉密文件管理人员要做好对阅文人员的监督提醒,严格办理登记并明确告知禁止手机拍摄、APP传输等行为。密件传阅过程中,工作人员相互间要做好监督提醒,一层提醒一层、层层抓落实,严防不知不惧者、铤而走险者,发现社交媒体失泄密行为的,要立即向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报告,单位保密工作机构要果断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材料起草要定密
在材料起草环节,应当认真考虑、核实是否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对于内容较为敏感、可能涉密特别是引用涉密文件的,要在涉密计算机中起草,并标注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标志,起草完成后,必须严格履行定密审核程序,明确可以公开的,才能通过互联网传输、处理。各单位保密办要加强对材料起草人员的监督,督促其严格履行定密程序、落实保密要求,禁止通过互联网应用识别、转换涉密材料。切勿通过工作群对涉密材料征求意见;切勿利用图文识别程序转换涉密文件。
宣传报道必审查
对于官方微信公众号,要严格做好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审查人员和相关运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保密责任,杜绝粗放式审核、走过场审批。涉密程度高的机关单位,要审慎设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账号,慎之又慎发布信息,增设审核审批“关卡”,压实审查人员责任,避免失泄密事件发生。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原标题:《因泄密多人被处分!》
阅读原文
来源:网信墨脱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行政记过处分有什么影响,行政记过处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