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转包给外村人协议是否有效2025,村委会可以作为乙方与村民签土地流转合同吗

房产纠纷 编辑:乐凯

一、农村土地转包给外村人协议是否有效2025,农村土地转包给外村人协议是否有效

张某与叶某签订的转包协议是否有效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该协议有效,因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允许承包人自主转包土地。另一种观点认为该协议未生效,因为承包人转包土地给外村人需要经过民主程序和政府批准,而该协议未经过相应程序。

法律分析

张某是甲村村民。2010年3月,张某在甲村承包了耕地10亩,承包期限为10年。2011年1月,张某与乙村村民叶某签订了转包协议,将张某承包的10亩耕地以每亩每年100元的价格转包给叶某,转包期为8年,但张某的转包未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也未报乡人民政府批准。2012年12月,外商丙到甲村进行农业投资,欲租用张某承包的耕地,并出价每亩每年300元。为此,张某欲以与叶某解除协议,以签订的转包协议未经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为由认为该转包协议无效,而叶某不同意,双方为此产生了争执。

【分歧】

对于张某与叶某签订的转包协议是否无效,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转包协议有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第四十八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从这两个条文中可以看出,张某对自己承包的土地享有自主转包的权利,且只有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才需要经过民主表决程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对于承包人将土地转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是否需要经过民主表决程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无规定。同时,张某将承包的耕地转包给叶某,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因此,该转包协议有效。

第二种意见认为该转包协议未生效。虽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未明确规定承包人将土地转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是否需要经过民主表决程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但从《土地管理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可知,承包人将土地转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是需要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需经乡人民政府批准。由于张某与叶某的转包协议未经法律规定的民主程序,也未经乡人民政府批准,因此,该转包协议并未生效。

【管析】

对于上述争议,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从现有法律规定看。《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从这个条文看,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要是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人转包的,不管是由发包人转包,还是由承包人转包,都必需经过一定的民主表决程序,并需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这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只有发包人转包才需要经过一定的民主表决程序,并需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有所不同。

二、从法律适用上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四十八条与《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其实并不冲突,前者虽然没有规定承包人转包承包土地的问题,但也没有明确规定承包人转包土地就不需要经过一定的民主表决程序,也不需要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者的规定只是对前者规定的一个细化。而且,即使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从后法优先适用于前法的原则来看,也应当适用《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因此,叶某要想取得张某承包耕地的使用经营权,必需经张某所在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三、在本案中,张某与叶某签订转包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该转包协议成立。由于未履行法律规定的表决、批准手续,所以,该协议并未生效。因此,张某有权解除与叶某签订的转包协议,但张某和叶某应当根据自己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房地产开发用地第一节土地使用权出让第十五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出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二、村委会可以作为乙方与村民签土地流转合同吗

村委会可以作为乙方与村民签土地流转合同。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领导班子产生依赖民主选举,每五年选举一次,没有终身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不得选文盲、赌徒、违法犯罪者,不得侮骂村民和侵犯人民的利益,一旦发现可以直接举报给当地政府。1980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民为走出当时的乡村治理困境,率先成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为“村委会”。新成立的村委会使村里的社会治安迅速好转。群众性自治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七条 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第十条 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保护土地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十一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国家鼓励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第十二条 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的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第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三、农村土地转包合法吗

法律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在土地转包的时候只要承包者是得到了土地主人的同意,也跟转包人说清楚了,双方又有签订规范的合同那么它就是合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继承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

四、土地转包协议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符合法律规定的农村土地无偿转包合同一般都是有效的,因为土地承包法当中是允许农村土地依法对外进行转包的,农村土地的流转本来就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但是,如果非法改变了土地的用途,还有就是没有到村委会备案的话,合同就有可能判定无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第三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五、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是否有效根据情况而定。只有村委会的单方面的盖章是无效的,如果土地转让合同有效还必须要有村民三分之二以上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且需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才有效。土地承包合同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达成的,关于土地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50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七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第七百一十条 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第七百一十五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六、不经村委会同意土地转包行为有效吗

法律分析:不经村委会同意土地转包有效。土地转包不需要经过村委会同意。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三十四条 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农村土地转包给外村人协议是否有效呢

农村土地转包给外村人的条件

村民将土地转包给村外人

土地转包给外村人要村委会同意吗

将农村土地转包给非本村村民

农村土地转包合法吗

农村土地转包协议怎么写

农村土地转包合同范本

村里土地转包

农村土地转包怎么要回来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农村土地转包给外村人的条件,农村土地转包合法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