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案件可以不留置
以下几类案件通常可以不留置:
1.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情节轻微的案件。例如轻微的治安案件,当事人认错态度良好,当场就能完成处罚程序,不需要进行留置。
2. 不涉及逃跑风险、不影响案件调查的案件。比如在有明确身份信息、固定住所,且配合调查的证人相关案件中,无需留置证人。
3. 有其他有效监管或保证措施的案件。例如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极差,不适合留置,且能够提供足额保证金或者有可靠担保人保证其随时接受调查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是否留置还需要综合案件的各种因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由执法机关进行判断。
二、家属随同被留置怎么处理
家属随同被留置这种情况较为复杂,以下是处理方式:
(一)了解留置相关情况
1. 如果家属是因为涉嫌共同违法犯罪行为被留置,那么家属会按照相关的监察调查程序接受调查。监察机关会依法对其涉嫌的违纪违法事实进行全面审查,收集证据等工作。
2. 若家属并非因自身违法犯罪而是因其他特殊情况随同被留置(如被错误留置等非常态情况),家属或者家属委托的律师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反映情况。
(二)家属权益保障
1. 家属有申诉控告的权利,如果认为留置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可以向相关监察机关的上级部门或者其他监督部门反映情况,要求对留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2. 在留置期间,家属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合法权益依然受法律保护。监察机关不得侵犯家属的合法权益,若存在侵权行为家属可依法维权。
三、留置权怎么行使
留置权的行使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一)留置财产的前提条件
1. 债权已届清偿期。如果债务履行期限尚未届满,债权人不能行使留置权。例如,双方约定的还款日期未到,债权人不能留置债务人的财产。
2. 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这里强调合法占有,通过非法手段占有的不能行使留置权,如盗窃债务人的财物就不能成为留置物。
(二)留置财产后的通知义务
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应当给予债务人一定的宽限期。宽限期应当不少于两个月,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并且在宽限期内,债权人应当通知债务人在宽限期内履行债务。
(三)实现留置权的方式
如果债务人逾期仍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折价、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哪些案件可以不留置的
●哪些案件可以不留置人员
●哪几种情形不能留置
●立案不留置
●不予留置的情形
●不能留置送达的有哪些
●不能留置送达的几种情形
●哪些案件可以不留置人员
●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财产不得留置
●不得留置的动产有哪些
●家属随同被留置怎么处理的
●家属会被留置吗
●家属被留置,家人会被问话几次
●家属留置后搜查的物品什么时候归还家属
●留置家属的悲哀
●家人留置家属如何知道案情进展
●被留置家属的痛楚
●家人被留置了,家属应该怎么做
●留置 家属
●被留置人员家属
来源:中国法院网-留置权怎么行使,留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