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汪某与吴某恋爱期间,汪某以其本人的名义购买位于某小区楼房一处,该房屋总房款100万元,首付30万元(吴某出资20万元),按揭贷款70万元。同年两人登记结婚,婚后共同偿还贷款至双方离婚。两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经营需要共同向银行贷款75万元,由汪某的朋友周某提供担保,后周某代汪某夫妇偿还贷款。汪某与周某签订房产买卖合同,以将其购买的某小区楼房出卖给周某的方式偿还借款75万元,后双方办理房产变更及土地使用登记手续,汪某随即搬离该楼房,吴某继续在此居住。汪某与吴某经法院调解离婚,汪某支付吴某60万元,吴某认可该笔款项系出售涉案楼房的分割款。周某要求吴某返还房屋搬离某小区楼房,吴某则以汪某与周某签订房产买卖合同时其不知情为由否认合同的效力并拒绝搬离,周某遂诉至法院请求物权保护。
【案情分析】
本案中,关于汪某与周某签订房产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未经夫妻双方同意一方擅自卖房并非绝对无效,因保护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应以购房人是否系善意、有偿作为判断未经夫妻双方同意一方擅自卖房合同效力的条件,只要购房人有证据证明夫妻双方同意,该合同有效。买受人可以主张物权保护。
其一,涉案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本案中,汪某与吴某共同支付首付款,且婚后两人共同偿还贷款,因此,房产虽然登记在汪某名下,但应属夫妻共同财产。
其二,离婚时,吴某与汪某分割售楼款视为对汪某售房的追认。从性质上说,追认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并具有溯及力。从法律后果上说,追认权的行使结果是使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变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一经追认,其效力待定的行为自始有效,也从而使本人承担民事责任。就具体方式而言,追认在运用默示方式时应当以积极的、肯定的行为,即可以通过本人“作为”推定其真实意思。本案中,汪某与吴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汪某处置价值较高的房产,并办理过户手续。即便当时吴某不知情,该处置行为处于效力待定状态,然而在双方协议离婚时,汪某将60万的卖房款分割给吴某,吴某接受认可,最终两人协议离婚。因此,该种情形下应推定为吴某知情,其知情权未受到侵犯,同时吴某分割房款的行为可推定为其对丈夫汪某处置房屋的追认。
其三,周某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可以主张物权保护。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的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本案中,房产证登记于汪某名下,周某与汪某签订《房屋转让协议书》,支付了房屋对价,并办理房产转让和产权过户登记手续,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系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价格经协商一致,不存在显失公平或欺诈胁迫。由此可见,周某善意取得该套楼房的所有权,吴某不能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买受人周某。周某作为该套楼房的所有权人,要求吴某迁出该房屋应予支持。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丈夫瞒着妻子卖房
●丈夫瞒着妻子卖掉房子怎么办
●男方瞒着老婆把房子卖了
●丈夫隐瞒妻子把房子卖了,有什么后果
●老公瞒着我把房子卖了
●丈夫背着妻子卖掉房子
●夫妻一方瞒着对方卖房
●丈夫瞒着妻子卖房可以起诉吗
●丈夫瞒着妻子卖掉房子怎么办
●丈夫生意亏本瞒着妻子卖房,合同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