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民法典,辱骂他人构成什么治安处罚
大家好,由投稿人时芷毅来为大家解答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民法典,辱骂他人构成什么治安处罚这个热门资讯。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民法典,辱骂他人构成什么治安处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怎么处理
一般辱骂:一般的口头辱骂,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恶劣:如果辱骂行为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比如多次辱骂、造成他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可能涉嫌侮辱罪。
在公共场合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也可能触犯侮辱罪。
侮辱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被害人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此外,若骂人行为涉及到对他人名誉的损害,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还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能要求赔偿精神损失。
引发其他犯罪:如果骂人过程中导致他人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因骂人引发冲突,进而实施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则会按照相应的犯罪进行定罪量刑。
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怎么赔偿
在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我们经常看到侵权人存在构成侮辱或者诽谤的行为,会被认定构成侵犯名誉权。甚至,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侮辱、诽谤?两者有何明显区别?一起听听广东法院法官怎么说。
区分侮辱、诽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日常要如何区别两者?受访法官解释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据介绍,在常见表现形式上,“侮辱”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骂人,此外还包括戏弄和诋毁。侮辱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可以通过言辞表达,还可以通过动作表达,乃至通过暴力行为表达,例如,当众扒光衣服、扇耳光或者逼迫受害人作出某些羞耻言行的行为,造成受害人的名誉受损,则构成侵犯名誉权。而一旦公然对人进行侮辱,手段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比如受害人或其近亲属不堪受辱而精神失常、自伤自杀的,就涉嫌构成侮辱罪。
“诽谤”一般指的是捏造、篡改或者明知是捏造、篡改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传播散布的行为。一是事实来源于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行为人对于虚假事实是知情的。如果散布传播的真实存在的事实,那这就不属于诽谤。二是一定要散布传播才行,单纯的捏造、篡改事实其实对他人名誉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相比侮辱而言,诽谤形式比较温和,一般是口头或者文字,但是诽谤比侮辱更易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除此之外,如果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因此精神失常,或者自伤、自杀的,也属于“情节严重”。还有就是两年内因为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在此期间又有诽谤行为的,也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涉嫌构成诽谤罪,依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朋友圈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
一般辱骂:一般的口头辱骂,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恶劣:如果辱骂行为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比如多次辱骂、造成他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可能涉嫌侮辱罪。在公共场合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也可能触犯侮辱罪。侮辱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被害人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此外,若骂人行为涉及到对他人名誉的损害,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还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能要求赔偿精神损失。
引发其他犯罪:如果骂人过程中导致他人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因骂人引发冲突,进而实施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则会按照相应的犯罪进行定罪量刑。
公共场所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违法行为,具体是否报警有效需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证据情况判断:
一、法律定性及处罚依据1. 行政责任(常见情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公然侮辱他人:在公共场所、网络等多人可见的场合辱骂,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如多次辱骂、造成恶劣影响),处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发送侮辱信息干扰生活: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平台持续辱骂,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2. 刑事责任(极端情形)侮辱罪(《刑法》第246条):需满足情节严重(如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社会评价严重贬损),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自诉案件:需被害人自行向法院起诉,提供充分证据。二、报警有效性关键因素1. 证据充分性必备证据:辱骂录音/录像(需清晰体现辱骂内容及对方身份)。网络辱骂截图(保留原始链接、时间戳)。证人证言(目击者姓名、联系方式)。辅助证据:精神损害证明(如医院诊断书、心理咨询记录)。社会影响证据(如朋友圈评论、工作单位处罚通知)。2. 行为持续性单次辱骂可能被视为“情节轻微”,警方多以调解为主;多次辱骂、长期骚扰更易被认定为违法,警方将立案处理。三、报警操作指引1. 现场处理立即拨打110:说明时间、地点、辱骂内容及对方身份(如“某人在XX小区门口当众骂我‘XXX’”)。要求出警并制作笔录,留存《报警回执》。现场取证:使用手机录音录像,避免激化冲突。寻求旁观者作证(记录证人联系方式)。2. 后续跟进要求书面答复: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警方需在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书面告知。复议或诉讼:若对处理结果不满,可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60日内)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6个月内)。四、其他法律救济途径1. 民事诉讼索赔名誉权侵权: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一般支持500-5000元)。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024条、第1183条。2.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情形:若辱骂伴随暴力威胁(如“弄死你”),可向法院申请保护令,禁止对方接近(《反家庭暴力法》第23条)。五、风险提示证据不足风险:无证据或证据模糊可能导致警方不予处理。激化矛盾风险:报警可能引发对方报复,建议同步采取保护措施(如安装监控)。网络辱骂的特殊性:通过“12377”网络举报平台投诉,要求平台删除信息并封号。总结:
辱骂他人报警是否有效,核心在于证据是否充分及情节是否严重。建议: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民法典,辱骂他人构成什么治安处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