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撤销权是否有时间限制
合同撤销权是有时间限制的,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重大误解。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若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二是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当事人受欺诈、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受欺诈、显失公平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同样,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法律设定合同撤销权的时间限制,旨在维护交易的稳定和安全,防止当事人长期不行使权利而使法律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若超过规定的时间限制,撤销权即告消灭,当事人就不能再主张撤销合同,而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或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在涉及合同撤销权时,当事人务必关注时间限制,及时行使权利。
二、合同撤销权时间期限是多久
合同撤销权的时间期限需根据不同情形确定,具体如下:
一是重大误解。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
二是显失公平及受欺诈、胁迫等。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三是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四是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需注意,上述规定是一般情形下的时间限制。在实际法律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和相关证据来判断。例如,对于撤销事由的知晓时间,可能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认知能力、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认定。同时,不同类型的合同在具体适用撤销权期限时,也可能会受到相关特别法的调整。总之,准确把握合同撤销权的时间期限,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三、合同撤销权是什么?
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也称呼作“可撤销合同之撤销权”,这是基于以下原因产生的特殊权利架构:即当某项合同存在特定法律上的瑕疵,致使其缺失部分必要的订立要素时,由某个享有此种权利的主体所做出的,具有单方面意思的表述方式,能够对已经达成协议的合同进行合法性的去除。
这种权利相较于绝对无效的合约类型来说,属于相对无效的范畴;在其赋予相关权利机构行使撤销权以前,该类合同仍然对其签订主体保持有效性。
这里讲到的无效性,实际上是相对于其他符合规定的合同类型来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撤销权规定
●合同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合同撤销权法律规定
●合同撤销权的后果
●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合同撤销权的概念
●合同的撤销权
●合同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合同撤销权法条
●合同撤销权的情形
●合同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合同撤销的规定
●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合同撤销权的后果
●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合同撤销权的概念
●合同撤销权 期限
●合同撤销规定
●合同撤销权法条
●合同撤销的法律规定
来源:临律-合同撤销权是什么?,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