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保额是什么意思,减额交清保额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秦宸来为大家解答基本保额是什么意思,减额交清保额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基本保额是什么意思,减额交清保额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保额是什么意思
#“百万保障”续保退保是骗局#
保险产品的利益演示上,都有保额一项,很多人都疑问:保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产品保额非常高,有的产品保额还没有保费高?这篇文章就讲讲:保额是什么意思?该如何解释保额?
01
保额和保费
先说说保额和保费。保费,就是投保人在买保险的时候,交给保险公司的钱,这个很好理解。保额,是保险公司赔付给客户的钱。换句话说,保险公司收的钱叫保费,保险公司出的钱叫保额。
不同的产品,保额的给付次数是不一样的,以常见的产品为例来说:
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这些基本上都是一次性赔付保额,这个保额也比较好理解,比如买的保额是100万,那就是出险的时候,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付100万。
年金险就不太一样。年金险是以人的生存为条件给付的,到年金领取年龄之后,只要人还在世,就能每年(或者是每月)领取生存年金。这笔钱也是保额,这个保额不是一次性的,是多笔给付的。
不管是哪种产品,保额都是保险公司给付给客户的一笔或者几笔钱,可以理解为一种保障,保障的金额有高有低,保障的具体金额就是保额。
以保障险(比如意外险、重疾险)为例,保额一般以1000元为单位,每1000元对应的保费就是这个保障的价格,也就是费率。
对产品定价的时候,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投保对应的价格表就是常见的费率表。
02
费率表
费率表是连接保费和保额的一个价格表。也可以理解为购买每1000元的保障对应的单价。这里以两种产品为例说明一下:
重疾险
一般买重疾险的时候,都会先决定买多少保额,根据保额,再看对应的保费需要多少钱。比如30岁的人,要买50万的保额,分30年缴费,就可以根据以上信息,从费率表上算出需要多少保费。(重疾险的保额一般都是1000的整数倍,算出的保费一般都是有零有整,比如保费为9837元 。)
年金险
年金险和重疾险不太一样。年金险一般是从保费去计算保额(也就是能领取多少生存年金)。比如30岁的人,100万的保费,在65岁的时候开始领取年金,也可以从费率表上算出保额。(年金险的保费一般都是1000的整数倍,算出的保额有零有整,比如保额为46729元,也就是每年领取年金46729元。)
03
不同产品的保额
不同类别的保险产品,保额的意义也不太一样。这里以三类产品为例说明。
① 重疾险
重疾险的保额比较好理解,保额就是出险时,保险公司赔付的金额。比如保额50万,那就是赔付金额为50万。类似的还有意外险、定期寿、定额终身寿,保额都是未来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的金额。
② 年金险
年金险的保额一般是指领取的年金金额,有些产品,还可以选择按月领取或者按年领取,在确定了领取年龄和领取方式之后,会有一个对应的保额。这个金额就是每次领取的年金。
和保障险(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等)不同的是,年金险的保额是多次给付的,不是一次性赔付。这也解释了,年金险的保额为什么看起来没有重疾险的保额那么高。年金险的保额,不是单一的一笔金额,而是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理解为养老生活的保障。
③ 增额终身寿
增额终身寿作为过去几年保险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在产品形态上,和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保额是不固定的。
保费确定时,会有一个对应的基本保额,也就是第一年的保额,在这个基本保额的基础上,之后的保额会按照一定的比例逐年递增,而且是终身增长,所以叫增额终身寿。
增额终身寿的基本保额非常低,但是这个保额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投保人的实际利益。因为保额逐年递增,从长期来看,保单的利益还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利益都是确定的。(分红型增额寿的利益会有固定部分和不确定的分红部分。)
所以,综合以上来看,不同类型的产品,保额的意义完全不同,相互之间也没有可比性,比如意外险的保额和年金险的保额,就没有可比性。
另外,保额只是保险产品的指标之一,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还是要综合多个指标去衡量,多方面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才是最适合的产品。
注:文中的年金险都以趸交为例,也就是一次性交完保费。实际缴费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三年交、五年交、十年交。不同缴费期限对应的费率表也不同。
共享保额是什么意思
在保险中,保费和保额是核心概念,但两者的含义、作用及关联性截然不同。以下对比方式详细说明二者的区别:
一、定义对比
投保人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如月缴、年缴) 保险公司承诺赔付的最高金额(如身故、疾病、意外等情形)
成本:购买保险的“价格”
保障: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上限”
支付方:投保人 →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 → 被保险人或受益人
二、作用与意义
保费
1. 维持保险合同的有效性(不交保费可能导致保单失效)
2. 覆盖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风险分摊和利润
3. 储蓄型保险中,部分保费可能转化为现金价值
保额
1. 衡量保障力度的核心指标(保额越高,风险转移能力越强)
2. 决定理赔时的实际赔付金额(如重疾险按保额一次性给付)
3. 是家庭风险规划的重要依据(如覆盖房贷、子女教育等)
三、影响因素对比
保费的影响因素
1. 保额:保额越高,保费通常越贵;
2. 被保险人风险: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风险等(如老年人保费高于年轻人)
3. 保险类型:消费型保险(如医疗险)保费低,储蓄型保险(如年金险)保费高
4. 附加责任:附加险或扩展条款(如重疾多次赔付)会增加保费
5. 缴费期限:长期缴费可能降低年均保费。
保额的影响因素
1. 个人需求:家庭负债、收入水平、未来支出(如教育、养老)
2. 风险类型:重疾险需覆盖治疗费+收入损失,寿险需覆盖家庭责任
3. 产品规则:部分保险对保额设限(如未成年人寿险保额上限)
4. 健康状况:高保额可能需体检或财务证明。
四、保费与保额的关系
1.正相关性:
保额越高 → 保费越高(如100万保额的寿险比50万保额贵)。
例外:部分保险(如团体险)因规模效应,人均保费可能较低。
2. 非绝对比例关系:
保额翻倍,保费不一定翻倍(因保险公司风险定价存在边际成本递减)
年龄增长导致保费涨幅远高于保额增幅(如60岁投保寿险的保费可能是30岁的5倍)。
3. 杠杆效应:
保险的核心意义是用小额保费撬动高额保障(如年缴5000元保费,获得100万保额的重疾险)。
五、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保费的作用保额的作用
投保决策:需根据预算选择可承担的保费(避免因断缴失效),需根据家庭需求确定足够的保额(避免保障不足)
理赔时:已缴纳的保费不影响赔付金额; 实际赔付以保额为上限(如医疗险报销不超过保额)
退保时:消费型保险的保费不退,储蓄型保险可退现金价值,保额与退保无关(除非含身故责任的储蓄险)
六、常见误区
1. 保费高=保障好:
储蓄型保险(如分红险)保费高,但保额可能低于消费型保险。需关注保障与储蓄功能的平衡。
2. 保额越高越好:
高保额可能导致保费压力过大,或触发保险公司的严格核保(如要求体检、收入证明)。
3. 只看保额,忽略免赔额:
医疗险中,保额是报销上限,但实际赔付需扣除免赔额(如1万元免赔额,10万保额的实际报销可能从1万后开始)。
七、如何合理配置保费与保额?
1. 保额优先:
根据家庭责任(负债、收入、支出)确定保额,再调整保费预算(如缩短保障期限、减少附加险)。
2. 动态调整:
随着年龄、收入、家庭结构变化,定期(如每3年)重新评估保额和保费。
3. 杠杆最大化:
消费型保险(如定期寿险、百万医疗险)用低保费获取高保额,适合预算有限人群。
总结
保费是“成本”,保额是“保障”。
二者需平衡:足够的保额 + 可承受的保费 = 有效的风险转移。
投保时避免盲目追求低保费或高保额,需结合自身需求理性选择。
红利保额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保额和保费?简单来说,保费的概念就是你为了获得保障而要定期支付给保险公司的钱;保额就是如果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要承担的赔偿金额。
1、确定保费:很简单,两个标准,一是你自己能承担的起,且交完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二是在前一点要求下能够给自己带来足够保障。有很多理论会用百分比来标示大概花多少钱买保险比较合适。用比例表示的话,家庭年度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0%-20%都行,只要你确定交了之后不影响家庭日常生活等流动资金需求且能够获得足够的保障即可。不太建议将保费更高了,再高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压力就比较明显了。
2、确定保额:保额的确定往往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就是“被保险人遇到最坏的情况后带来的财务压力”,大概可以归纳为类似这样的情况:一是死亡或全残带来的家庭劳动力减少从而导致未来流动资金减少,二是疾病或全残带来的家庭财产收入持续减少甚至负债增加。这时候我们要确定的保额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了——遭遇死亡、疾病或全残后,家庭财产不会遭受剧烈冲击,至少负债不会大幅度增加。“久病床前无孝子”,要么是孝子被医疗费吓坏了,不愿意出钱了,要么是孝子的钱也被折腾光了,没能力“孝”了。所以,确定保额就是确定遭遇危机时,我们保证家庭生活基本正常需要的钱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个大概的方向的话,将保额设定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含义为:在不考虑大幅度通胀的前提下,保险赔付金能够支持家庭按照现在的生活质量10年以上)。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留给老爹老娘养老的,给孩子未来上学成人的,和给自己的爱人的最后关爱”的钱,“这个过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从50-80,孩子从0-20来估算)”。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父母养老30年,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钱,退休金大概多少钱,还有多少缺口,30年一共是多少;孩子从0岁到20岁大学毕业的教育抚养费大概是多少;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老婆的工资有多少,缺口是多少;这三者加起来一共是多少?保额出来了。在这个保额目标下我怎样用尽量少的钱获得大量保额,就是你和保险代理人共同商讨的了。
保险入门保障保险
最后,本文章只是个人观点的基础上为大家创作的,不代表所有的都是这样的。请自行辨别。另外喜欢本文章的宝宝们,记的收藏点赞+关注!
投保保额是什么意思
上诉人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菏泽中心支公司与被上诉人山东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
裁判要旨
在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年龄直接影响其健康程度及在工地的安全系数,进而影响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系数,故保险公司在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险种时即对被保险人的年龄为16周岁至65周岁进行限制,以确定己方的承保范围。该条款应属于保险责任条款而非责任免除条款。因施工人员郭某在受伤时已经年满72周岁,A公司不能依据案涉保险合同要求B保险公司承担相关保险责任。
案情简介
2018年9月30日,A公司在B保险公司为其100名建筑施工人员投保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13版)”及“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2016版)”,约定被保险人人数共计100人,工程规模面积106000平方米;“被保险人”处载明,“主被保险人为年龄在16周岁(含)至65周岁(含),身体健康的能正常工作或劳动,与投保人存在雇佣关系,并在投保人的施工现场从事管理和施工的人员”;保险期限自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2018年10月30日,A公司工程施工人员郭某(1946年9月出生)在涉案合同约定的施工工地意外受伤,造成左胫腓骨骨干骨折,住院治疗23天,花费医疗费用33529.01元。该部分款项属A公司为其垫付。2019年4月8日,郭某出具证明书(权利转让书),将涉案合同约定的受益人索赔权利转让给A公司,由A公司向B保险公司主张权利。
裁判要点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郭某系A公司案涉工程施工人员,且2018年10月30日在施工工程中受伤,符合团体人身保险出险事由且在保险期内,所以B保险公司应在保额内按照约定承担对A公司的赔偿责任。尽管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13版)条款对被保险人的年龄限制在16周岁至65周岁,但无法证明B保险公司已将该条款向A公司交付并详尽说明,该条款不发生效力。一审法院判决B保险公司赔付A公司医疗保险金26743.21元。B保险公司上诉称,被保险人的年龄限制在16周岁至65周岁的条款是保险责任条款,而不属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在于对被保险人年龄的限制属于保险责任条款还是责任免除条款。对于保险合同来说,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保险责任,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方为责任免除。保险条款首页第二条即对主被保险人的范围进行明确约定,即“年龄在16周岁(含)至65周岁(含),身体健康的能正常工作或劳动,与投保人存在雇佣关系,并在投保人的施工现场从事管理和施工的人员”,该条款应属于保险责任条款而非责任免除条款。A公司施工人员郭某在2018年10月份受伤时已经年满72周岁,不属于案涉保险的承保人员范围,A公司不能依据案涉保险合同要求B保险公司承担相关保险责任。故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从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的定义来讲,保险责任是指保险合同所约定的危险发生并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或人身保险事故发生或期限届满时,保险人依合同应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范围。责任免除也叫除外责任,是指保险合同所规定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范围。除外责任一般在保险合同中明确列明。对于保险合同来说,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保险责任,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方为责任免除。
具体到本案来讲,保险条款首页第二条即对主被保险人的范围进行明确约定,即“年龄在16周岁(含)至65周岁(含),身体健康的能正常工作或劳动,与投保人存在雇佣关系,并在投保人的施工现场从事管理和施工的人员”。该条款系B保险公司综合考虑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年龄对风险系数的影响而确定承保范围的条款,应属于保险责任条款而非责任免除条款。A公司雇用已年满72周岁的人员在建筑工程工地施工,应当自行承担相应风险,不能依据案涉保险合同要求B保险公司承担相关保险责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基本保额是什么意思,减额交清保额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