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不道德?2025,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属什么行为

债权债务 编辑:陶海

一、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不道德?2025,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不道德

发放借名贷款的合法性及违法犯罪界限:明知借名贷款属违法放贷,放款方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如放款方未明知且审核程序严格,则属审核不力,不构成违法犯罪。违法发放贷款罪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规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者,可判刑并罚款。违法发放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贷款数额是否巨大、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法律分析

一、发放借名贷款是否违法犯罪

1、如果明知是借名贷款仍然进行发放,则属于违法放贷,违规放贷数额巨大的还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2、如果放款方主观不明知,并且在严格履行审核程序情形下仍未发现借名贷款的情形,该情形下进行放贷只能说放款方审核不力,而非违法犯罪。

二、什么是违法发放贷款罪

1、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3、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4、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1、行为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如果行为人并未直接违反国家规定,而只是违反所在单位内部规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该内部规定的内容也没有被国家规定所涵盖,则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2、贷款数额是否巨大。如果数额不属巨大,则不能构成本罪。

3、是否造成重大损失。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本罪论处。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放借名贷款是否违法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放款方明知是借名贷款仍然进行发放,属于违法放贷,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然而,如果放款方在严格审核程序下未发现借名贷款的情况,只能说放款方审核不力,而非违法犯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贷款数额是否巨大以及是否造成重大损失。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该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七节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二百零三条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民法典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三章 融资促进 第十七条 国家推进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中小银行、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国家推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地区性中小银行应当积极为其所在地的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章 质权 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四百四十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一)汇票、本票、支票;

(二)债券、存款单;

(三)仓单、提单;

(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六)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二、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属什么行为

法律主观:用别人的名义贷款可能会构成骗取贷款罪,行为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后果

法律主观:以他人名义贷款的,有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四、贷款借给他人使用是违法的吗

法律分析:贷款借给他人使用是违法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家发现可以用利息差的方式来牟取暴利,而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涉嫌构成高利转贷罪。本罪侵犯的是国家对金融秩序的管理,侵犯了利率管理制度和信贷资金的发放管理制度。一些企业从银行贷出资金后由于未能立即投入使用而成为闲置资金,为了减少利息损失并获取一定利益,这些公司就将贷款所得资金借与他人,并收取高额利息。虽然这些公司在贷款时并未有转贷牟利的目的,但是后来其将贷款擅自借与他人,并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已经和高利转贷罪的构成要件完全相符,构成高利转贷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五、以自己名义帮别人贷款违法吗

法律分析:用自己的名义为他人贷款,看的名字落在哪个位置。如果是作为银行的相对人,就是贷款人,自担责任;如果是保证人,那么在别人不能偿还贷款时将承担保证责任,不过承担保证责任后对贷款人有一个追偿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九条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六百七十一条 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六、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违法?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的故意、一般主体、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客体。

法律分析

一、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属什么行为

用别人的名义贷款有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或是贷款诈骗罪(取决于主观目的)。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用别人的名义贷款犯罪吗

有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这些:

(1)主观要件: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2)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3)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4)客体要件: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结语

骗取贷款罪是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对于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并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于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因此,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四章 业务 第三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三章 融资促进 第十七条 国家推进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中小银行、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国家推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地区性中小银行应当积极为其所在地的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不道德行为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后果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属什么行为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构成犯罪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法律责任

借用他人名义借贷如何处理

借用他人名义信用贷款合法吗

用别人的名义贷款我来承担责任可以吗?

用他人名义借款谁来偿还

借用他人名义借贷如何处理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借用他人名义贷款后果,借用他人名义借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