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是直系亲属关系吗,爷爷奶奶小时候劳动节怎么过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钱同

爷爷奶奶是直系亲属关系吗,爷爷奶奶小时候劳动节怎么过

大家好,由投稿人钱同来为大家解答爷爷奶奶是直系亲属关系吗,爷爷奶奶小时候劳动节怎么过这个热门资讯。爷爷奶奶是直系亲属关系吗,爷爷奶奶小时候劳动节怎么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爷爷奶奶英语

冬至刚过,路上锻炼的爷爷奶奶变少了。寒冷时节,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健康哦!一起来看看市健促中心为我们带来的老年人过冬注意事项吧↓

慢病监测,合理用药

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寒冷,容易诱发心脏病、高血压、卒中等,尤其是老年人要格外注意,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气温下降,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仅是寒意,还有更高的疾病风险。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切记不可盲目调药或停药,请及时就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

防寒保暖,规律起居

在寒潮过境的大风雨雪天气尽量不要外出,以免寒冷刺激。出门一定要采取可行的保暖措施,衣物要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温暖又不使皮肤出汗。

夜晚气温会更低,睡觉时要添加被子,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以避免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脑血栓等疾病发生。

外出时,建议穿厚实外套,戴上围巾或帽子。冬天路面容易结冰,出行时要小心滑倒。老年人可以穿防滑性或抓地力好的鞋子。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但不可过度赖床不起。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适当运动,增加营养

老年人要坚持适当且适度的运动,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比如太极拳、八段锦、跑步、快走等。

锻炼前要做好热身保暖工作,如果室外温度过低,可以选择在室内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这样能够避免运动损伤。

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运动量不要过大,以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冬天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抵抗寒冷,因此饮食上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豆类等。同时,也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资料:市健促中心、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洋

来源: 上海发布

爷爷奶奶属于丧假范围吗

来源:【银川新闻网】

在歌唱中,声音是情感的载体。

强身健体。

吹奏笛子。

吹奏萨克斯。AI生成

当暖阳轻柔地洒在银川大地上,城市广场与公园里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关于生命活力的华彩乐章。唱歌、跳舞、演奏乐器……在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里,银发一族正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每一个崭新的日子,用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息,热爱不止”的生活真谛,绘就出一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创”的时代画卷。

银发乐章

银川公园里的夕阳红交响曲

当银川的晨光掠过鼓楼飞檐,中山公园里响起红歌优美的旋律。亭子里,银发合唱团的和声与水波一同荡漾;公园的另一角,萨克斯与笛声合奏,引得鸟儿驻足啼鸣。在这座西北之城的每个晨昏,一群平均年龄70岁的“公园艺术家”,以晨露为妆,以乐声为笔,在城市公共空间绘就一幅“银发与朝阳共舞”的生命长卷。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循着歌声,来到公园一处亭子,十几名老人手捧歌本,放声高歌。他们是公园合唱团的歌友们。作为中山公园内的合唱团之一,他们凭借对音乐的热爱自发组织起来,以歌会友,用音乐编织幸福的晚年,已然成为公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87岁的李树智老人是合唱团里年龄最大的成员。她告诉记者:“我最初的想法,就是让退休的兄弟姐妹们每天聚在一起,以歌声为伴,让晚年生活焕发新的光彩。”她回忆说,十几年前,合唱团初建时仅有十几位歌友。他们每天相聚在公园,歌声吸引了众多老年朋友驻足聆听,甚至情不自禁地加入。这些年,不断有新成员带着对音乐的热爱融入大家庭,还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为合唱团注入活力。

合唱团成员关纪周说:“在这个城市里,很多人退休后会感到迷茫、失衡,因为失去了精神寄托。还有些老人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非常孤独。到公园唱歌,让他们渐渐走出困境。通过唱歌,身体变好了,人也开朗了,音乐真的很奇妙。”如今,合唱团不仅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更在歌声中找回了年轻时代的自信与风采。

他们演唱的大多是爱国主义歌曲。当熟悉的旋律如《我和我的祖国》响起,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深情。他们说:“我们虽然老了,但我们的心不老。我们想用音乐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也想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热爱。”

公园里,除了歌声,休闲座椅上还有几位老人手持萨克斯管。他们手指在萨克斯管金黄色的音键上轻快跳跃,动人的旋律缓缓流淌,老人们轻摇身体,沉醉其中。他们是公园老年萨克斯管乐队的成员,经常在中山公园、海宝公园活动。

“吹奏萨克斯管不但丰富了晚年生活,还有益身心健康,能提高手脑协调能力,增强肺活量,好处多得很!”70多岁的刘健说起吹萨克斯的好处,眉飞色舞。他告诉记者,队员里有不少人是零基础,不仅看不懂五线谱,连简谱也不能完全掌握。但他们凭借对萨克斯的热爱,从零学起,如今不但能看懂曲谱,还能熟练吹奏多种歌曲。刘健说:“我们只希望老有所乐,晚年过得充实、有奔头,活出新时代的新特色。”

舞动夕阳红

宝湖广场上的“最牛”健身队

晨曦微露,宝湖公园广场已热闹非凡。一支广场舞团队正在排练,领舞的薛萍阿姨身姿矫健,眼神专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韵律,身后的队员们紧密跟随,整齐划一。

宝湖广场舞健身队被誉为“最牛广场舞队”,不仅因为舞技精湛、在区内外比赛中屡获殊荣,更因为队员们亲如一家。他们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评为全国广场舞五星级团队和全国广场舞百强团队。

在银川的广场舞圈子里,薛萍堪称传奇。作为这支颇具规模的广场舞队带头人,她凭借对舞蹈的热爱和独特的组织能力,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中老年朋友凝聚在一起。每天清晨,她都精心准备排练内容,从基础动作到队形编排,都亲力亲为。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多次获奖,为银川的广场舞文化增添了亮丽色彩。

薛萍与广场舞结缘于2013年。退休后,她发现小区里的中老年妇女大多无所事事,于是提议大家一起跳舞健身。她的想法很快得到几位姐妹的支持,一支7人的广场舞小团队就此组建。训练场地选在宝湖公园休闲广场,薛萍自掏腰包购置音响和服装,还和丈夫一起联系有关部门解决用电问题。经过多次协调,广场终于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她的带领下,宝湖广场舞健身队平均每年参加全区各类比赛和公益演出60多场。

然而,薛萍并未满足于此。她深知,在信息化时代,要让更多人领略银川中老年广场舞的魅力,就必须紧跟潮流。于是,她带领队员们大胆尝试拍摄抖音短视频,甚至开启直播。镜头前,队员们自信的笑容和矫健的舞姿感染了无数网友,让宝湖广场舞健身队在网络上收获了众多粉丝。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宝湖广场舞健身队开始肩负起“传帮带”的责任。对于周边新创办的健身站点,薛萍和队员们总是毫无保留地进行义务辅导,亲自示范动作,讲解技巧,帮助新团队快速成长。在薛萍看来,广场舞不仅是一项健身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她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让更多人爱上广场舞,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宝湖广场舞健身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人,这不仅说明大家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也让我看到了退休生活的无限可能。”薛萍笑着说,“我希望每一位退休人士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过上精彩的晚年生活。

银发舞龙人

彩带翻飞间的夕阳风采

在宝湖公园里,除了声名远扬的广场舞健身队,一支平均年龄60岁的宝湖舞龙队同样引人注目。这群舞龙爱好者将“彩带龙”这种独特的健身器材舞动得栩栩如生,气势非凡。他们挥舞着彩带,犹如群龙在空中翻腾,上下翻飞,左右盘旋,场面极为壮观,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队长王彦林笑称:“我们和广场舞队是‘动静搭档’,他们跳的是现代韵律,我们舞的是传统精气神!”

王彦林介绍,“彩带龙”也被亲切地称为“甩龙”,为群众文化健身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舞动彩龙时,舞者需手握龙头上的绳子,巧妙牵引小龙头,通过手腕摆动形成独特的外八字姿态,使彩条腾飞。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舞龙爱好者们跳跃、摇摆,尽情展现各种舞姿,每条彩龙都凝聚了舞者的精气神。

“舞龙不仅让我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还真正实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王彦林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舞龙行列,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氛围也越来越 好。”对于老人们来说,“彩带龙”不仅是一种健身锻炼方式,更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除了舞龙,王彦林和队员们还玩起了甩甩球。这款由弹性绳与回力球组成的甩甩球,凭借其趣味性和适老性,成为老年群体锻炼的“新宠”。随着音乐节拍,队员们手持甩甩球手柄,有节奏地将球前后甩动,达到健身目的。王彦林表示,甩甩球的盛行主要因为它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无论在家中、公园还是健身房,都可以锻炼。它能鼓励老年健身爱好者不断探索和创新,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更高的技巧和境界,甩出老年人应有的精气神。

“银发学堂”

老年大学里的“青春”第二课堂

《2024年中国银发族精神文化需求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人群参与文化活动的比例从2019年的37%跃升至2024年的62%。这一显著增长直观地反映出当下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

截至目前,银川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6.94万,占户籍总人数的16.8%,占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多元化“银川养老”服务品牌。

老年大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近年来正悄然成为“银发族”晚年生活的新选择,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限可能与乐趣。

“含胸驼背不仅影响形象,还可能导致腰椎问题。我们的课程特别加入平衡训练和呼吸调节,帮助大家在安全范围内改善体态。”近日,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锦绣苑社区邻里中心热闹非凡,社区老年大学的课堂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唐槐园小区居民蒋海鸥是社区老年大学的老学员,春季班参加了太极、声乐、形体舞蹈课程,每周学习3次。她觉得课程丰富,满足了老年人在家门口上课的需求。学员胡秀萍也表示:“退休后总觉得自己心里空落落的,自从上了社区老年大学,不仅身心愉悦,还认识了好多新朋友。”

记者走进银川老年大学发现,教室里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多门课程同时开课,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或翩翩起舞,或吹拉弹唱,或挥毫泼墨,个个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电吹管班学员江阿姨说:“我年轻时一直想学习乐器但没有机会,退休后得知银川老年大学开设了该课程,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在学校里我不仅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每次来上课我都特别开心。”

如今,银川各老年大学不仅帮助老年人丰富业余爱好、充实退休生活,还传递了一种更为积极向上的养老理念,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快乐、愉悦精神。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踏进校园,学习才艺、结交朋友,让晚年生活从“养老”变成了“享老”,展现出别样的“夕阳红”。

当传统意义上的“退休时光”撞上互联网浪潮与文化繁荣,银川的公园、广场正成为观察新时代老年生活方式变革的最佳窗口。在这里,年龄只是数字,热爱才是永恒的通行证。且看“银发族”如何用永不褪色的热忱,书写属于他们的“不老青春”。

记者 吴春霖 文/图

【责任编辑:付杨】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爷爷奶奶简笔画

还没问过你——

当你老了,不再有青春欢畅的时辰,步履蹒跚,脸上堆满岁月的留痕……那时的你,准备以怎样的姿态行走人间

还有,当我们提起时尚,为什么总下意识把它当做独属年轻人的生活元素?老了,就真跟潮流绝缘了

对此,住在上海的一位摄影师,以一系列名为“老年时装俱乐部”的街拍,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令人心折的答案↓↓

穿得像自己,比穿得像自己的年龄更重要

老了就要标配“老年装”?

如果这是“约定俗成”、“金科玉律”,

不妨瞧瞧他们是如何打破俗见,逆流而上的?

头顶灰粉绒球线帽,脚蹬藕粉平底靴。

这还不够,细看老奶奶的装扮还有“糖”!

帆布包下毛茸茸的小尾巴,

像老人摇摆不羁的少女心~

日子可以平凡,穿搭不能无趣。

奶奶是“行走的人生教科书”哇。

没人懂我的情绪,

我就把情绪写在脸上,穿在身上。

满头银发,西装笔挺。

若问此生何以为凭?一身倜傥尽风流。

铆钉穿上身,盘腿儿看红尘,

论整条街最靓的仔→→→

还得我坐镇。

亮皮包包、菱形纹膝上裙,

黑白洗眼的色系,文艺又减龄。

真道是:美一时不难,

难的是优雅体面一辈子。

千姿万色中,当然也不乏这种style↓

不花哨却浑然天成的搭配,

胜在体型匀称,

一看就是,自律才是王道!

在他们身上,

年龄似乎淡去了存在,

时髦延展了无限的内涵与可能。

正如网友评论的,

某种意义上,他们才是潮流前线,

真正按照自己审美喜好,放开穿衣服的那群人。

《时尚无关贫富,关乎你对生活的态度

看到这些照片,有人留言:
“还不是有钱有闲!”“我有钱我也可以”

果真如此?你得承认:

有的人,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给他最普通的衣服,

他还你最有范儿的派头。

没有名牌加持,照样不落俗套!

普通卫衣绿裤能搭得多出彩?

老奶奶气场全开、言传身教:

红绿橘非大俗,是我漫步人间的招牌!

一袭米白风衣,简约高级,

是阿姨阿伯久经风霜洗练的人生态度。

或坐看闲云、往事回首,

或昂首挺胸、从容行走。

是谁说,“女人的真心话,

从不挂在嘴上,只会穿在身上”?

说的恐怕就是下面这两位阿姨了↓↓

没有特立独行的世界观,

没有“我型我素”的自信不羁,

怎会有这般张扬火辣的撞色!

虽然只是“背影杀”,

但也无愧“行走的衣架”之称!

低调不失高雅的打扮,

窥得见他们的当打之年。

衣服不见得多时髦潮流,

贵在有自己的小讲究。

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细节,

有绝对不输年轻人的搭配小心思。

裤子上两条熨线是一定要有的,

皮鞋何时何地都必须擦得锃亮……

即使上了年纪,

对寻常日子也不是敷衍的态度。

这些讲究和体面的背后,

没有对生活持续的认真和热爱,

还真“支棱”不起来。


《在最登对的爱情里,我们的着装也最登对!》

下面这一组情侣装抓拍,

戳到了一众网友的小心心。

当爷爷奶奶打起“组合拳”,

时髦穿搭撞上数十年的爱情,

“杀伤力”立刻翻倍。前方高能预警!

头发白了,衣服旧了,

没关系,

你依然是我价值连城的“时尚单品”。

材质相称,颜色相呼。

认识你那年,我还不知道,

我们原来都是条纹格子控……

过了最疯狂的年龄,

我们把心心相印,

暗藏在衣服的颜色和褶皱里。

默契的小浪漫,

你知,我知。

️你大胆鲜艳,我痴心陪衬。

简单大方的着装,

陪着爱情走了很久很久。

为你,千千万万遍打扮。

为你,朝朝暮暮间梳妆。

不负时光不负卿,

我们,是彼此眼中人间的颜色。

️最浪漫的事,

才不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而是——

我要做最时髦的老太太,陪宇宙最帅的老大爷,

走过每一个街巷,看遍每一场日出和夕落。

甭管什么风格,

他们对时尚、对体面的追求,

因为浸着爱情的芬芳,

惊艳了路人,惊艳了时光。

《年龄,无法选择,

但我们可以选择老去的方式


“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肉体终将在岁月的洗礼中逝去,

但爱美有趣的灵魂却能在淬炼中成长升华。

看过这些爷爷奶奶的精彩穿搭,

有网友说:“希望我老了也能这样”

还有网友说:“仿佛这就是我老了的样子”

更有网友说:“看到他们,我不怕老了!”


这些照片,构成了一个时代感满满的窗口。

拍下这些鲜活瞬间的摄影师秦霄,

让无言的穿搭代替老人来发声,

我们由此看见当下老年人独特的自我表达方式,

不少人也借此打破了对老年群体固有的偏见。

就像很多人说的,“时尚与年纪无关,

他们只不过是一群长了皱纹的男孩女孩罢了。

《夜读》与摄影师秦霄的Q&A


Q:为何会把镜头对准日常环境下的老年群体?

A:商业摄影的经验让我对“时装”尤为敏感。年轻人穿得好看是挺正常的事情,相比之下老年人才更特别。我曾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伯身着亮眼的夹克衫,衣服的面料和款式都是现在买不到的,这让我有了记录的冲动。


Q:什么样的老人,会激发你按下快门的冲动?

A:无规则的撞色、混搭,有趣的着装,以及平时与我们擦肩而过可能被忽略的对象。但,更多的是直觉。


Q:那些只有一面之缘的老人中,有哪些给你留下过独特印象?

A:这张反手相扣的背影,我觉得他们就是热恋中20多岁的时尚年轻人,有过之无不及。

Q:年轻人的时尚与老年人的时尚有什么关联和不同?

A:我就引用网友的一段话吧——

“真神奇,让我想起了奶奶那些漂亮衣裳。老人家其实很在意自己穿什么,因为总归还是要体面,但是又不会太过于追赶潮流,所以你看不到统一的范式,看不到一种能用词语概括出的风格,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潮流前线,真正按照自己喜好审美来放开了穿衣服的那群人。


Q:如何看待“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老年精致难以普及”的说法?

A:真的想做一件事儿,哪怕用仅有限的时间慢慢去做,还是值得尝试的。所谓精致,不是退休那天马上就能拥有的。


Q:你对“老”有怎样的理解?

A:沈老哥说,“你是早上的阳光,我是傍晚的夕阳”。我知道在沈老哥像我这么大的时候,肯定有他的前辈也说过类似的话。年轻的时光大家都曾拥有过,没有被跳过,这个过程是平等的。(沈老哥是我认识的拍摄对象,我们现在是挺好的朋友。)


Q:你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老人?

A:接受年龄带来的成熟,同时心中的热情不变。希望老了还是个因为一点小事就可以很激动的小老头。一定要有一个可以跟我一起聊天、散步、买菜、去餐厅吃饭的老伴儿。以及,我要常穿红色和紫色的衣服。

以个性压倒千篇一律,以不苟对抗得过且过,

镜头中的花样爷爷奶奶,自成江湖。

他们,也在定义着这个时代的“老去”和“时尚”。

穿出自己来,于他们而言,

是日常,是表达,是追求,

是个性,是坚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是的,没有人能躲过时间的流逝,

但我们可以选择老去的方式。

“走心打理每一个日出日落”,

认真年轻,用心变老,不也很酷!

所以……

你明天穿什么过活?想好了吗?️


封面图丨出自视觉中国

配图丨出自摄影师秦霄 @老年时装俱乐部 感谢授权发布


监制丨徐冰

编辑丨小蝉 王若璐 校对丨高少卓

爷爷奶奶图片

有人说

爱,让生活自带滤镜

在有爱的镜头里

老人们或可爱,或新潮

充满活力,又潇洒不羁

01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爷爷奶奶们的生活

因为他们的陪伴

变得更加多彩↓

90后姑娘沈梦晨

从小由外婆带大

工作后却少有时间陪伴老人

爱好摄影的她

想到用镜头记录外婆的生活

或立于花下,手抚双颊

或与小羊相互依偎

镜头下,80岁的外婆

可爱、温柔、慈祥、孩子气

沈梦晨说

“这是爱的滤镜

我想给外婆拍到100岁

想带外婆拍遍所有的花海”

00后女孩刘晓虹

为了帮助九旬的爷爷奶奶

弥补年轻时的遗憾

自学摄影

拍下二十多组“青春大片”

童话般的色调,有趣的互动

透过照片,仿佛看到

这对夫妻携手相伴的岁月

刘晓虹说,爷爷奶奶都是农民

勤勤恳恳撑起一家人的生活

她想用镜头

为他们留下一份回忆

“拍美美的照片

从来不是年轻人的特权”

02

黝黑的皮肤、布满老茧的双手

岁月见证过他们辛劳付出

镜头前爷爷奶奶们

有着专属于劳动者的美丽↓

陕北高原、黄河岸边

有一座平均年龄64岁的“老人村”

村里没有照相馆

村民常年在田间劳作

很少能拍摄一张正式的照片

一群大学生来到这里

两块幕布,几把椅子

搭起一间临时摄影棚

伴随着快门声

定格一张张朴实纯粹的笑脸

有人捧着果实

有人手握农具

镜头前的每一个笑容

都有一个故事

25岁的李啟航

从小跟着奶奶生活

大学毕业在外工作一年后

他回到家乡成了一名独立摄影师

他创作的第一张照片

灵感正是源于和奶奶的日常

湛蓝的天空,极简的构图

70岁的奶奶镜头感十足

屋顶、柴堆、农田……

都是她的“秀场”

黝黑的皮肤,坚定的眼神

更是有了岁月打磨的质感

对李啟航而言

“外面的世界很美

但更要珍惜和陪伴家人”

03

虽然头发花白

但只要心态不老

就有了一种岁月沉淀的美↓

年逾古稀的“汉服奶奶”刘维秀

曾是一名京剧演员

退休后,戏服被放进衣柜深处

学生鼓励她

将京剧元素带入汉服展示

这不仅让她重新找回

舞台上表演的感觉

还给予了她一种全新的体验

镜头下的“汉服奶奶”

气质优雅又端庄

一颦一笑

举手投足间尽展古典风韵

她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模样

今天是重阳节

若父母在身边

记得给他们一个拥抱

若在异乡奋斗,别忘了拿起手机

说出你的爱和想念

愿时光慢些,再慢些

我们陪他们一起变老

九九重阳,「写留言」祝福长辈

今天我们会放出100条留言

为你传递祝福哦~

制图/孟祥龙

部分素材来源于苏州广电蟹视频(记者/王康)、大米Video、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来源: 央视新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爷爷奶奶是直系亲属关系吗,爷爷奶奶小时候劳动节怎么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