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夫妇与子女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安乐
【案情简介】

2019年10月的一天,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来到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反映情况。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王某某已经83岁了,耳聋眼花,与73岁的王奶奶相伴过日子。虽然在国家易地搬迁的脱贫政策下,老两口搬进了干净整洁,水、电、暖、气齐全的单元楼,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可令工作队感到苦恼的却是两位老人的赡养问题,王某某每年有2000元的养老金收入,但却从来没见到子女在身边照顾。工作队认为,对于贫困户的帮扶,政府和社会的帮助非常重要,但是老人的赡养问题还得靠子女解决。因此,希望调委会能主动介入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

为使王家二老能安度晚年,调解员来到了王某某家。经向老人了解情况后得知,王家共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嫁在本乡外村,丈夫从事家居装潢,夫妇俩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二女儿嫁在本村,三个子女有两个还在上学,但丈夫和大儿子均在煤矿上班,收入稳定。两个女儿日子过得还可以,虽然没有给老人生活费,但在逢年过节时能为老人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平时对老人的生活能尽一定的照顾义务,但还是不能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最小的儿子现在县城送纯净水,但妻子卧病在床,还有小孩上学,打工收入仅够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开支,自己本身也是贫困户,对父母的赡养有心无力。王家二老特别强调,两姐妹虽因生活琐事有些别扭,但在对父母和弟弟的态度上基本一致,一直是能帮则帮,这让调解员吃了颗定心丸。

掌握第一手情况后,调解员对纠纷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首先要彻底落实王家二老的赡养费问题。易地搬迁后生活条件好了,各项生活开支也大了,仅靠每年领取的养老金已不能保障二老的基本生活。鉴于小儿子情况特殊,调解员认为赡养费可以由两个女儿共同给付,每个人每年只需出1000元赡养费,就能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其次是对两位老人的日常照顾问题。按照农村习俗,照顾老人的责任一般由儿子承担。但具体到王家,小儿子本身生活困难,无力赡养老人,因此日常照顾的责任还得两姐妹来承担。关键是要解开她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好在照顾老人上的相互配合问题。

调解员分别给两姐妹打电话,希望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一下老人的的赡养问题。大女儿痛快答应了,二女儿却不想看见自己的姐姐。调解员立即调整了调解思路,采用“逐个攻破调解法”,先来到了大女儿家。王家长女道出了心结,原来大女儿一直认为父母偏心,对其一家三口不太待见。自己出钱为父母装修了新房,可连句好话也没听到,不由得心生怨气。调解员笑道说:“大姐,你自己也有自己的孩子,老人对晚辈的爱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绝对公平谁也不容易做到,再说‘偏心’也不能作为不赡养老人的借口。从法律角度来讲,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的、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今天来是希望你们能主动承担责任,给自己的儿子做出榜样。再说了,两位老人,一个83岁,一个73岁,还能陪他们几年呢,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大女儿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赡养费我出,但在照顾上,我离的远,又不会骑车,肯定比不上我妹,毕竟父母年龄大了,以后我会多去看望照顾他们。”并当即拿出了1000元钱给了调解员。

紧接着,调解员来到了王家二女儿家,听说大姐已经给了赡养费,二女儿埋怨道:“其实钱倒是小事,姐姐一直认为父母偏心,除了过年过节,平时没事都不来看父母一眼,还说我离的近理应多照顾。平时倒没什么,父母虽然年事已高,但日常生活尚能自理,就是生病住院,我一个人实在照顾不过来。眼看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自己一个人照顾父母实在是力不从心,难免对她心生怨言。”调解员表示理解,经过再三劝解,二女儿答应和姐姐一起坐下来谈谈父母养老的事情。

调解员当即趁热打铁,将两姐妹召集到王家二老的单元房内,先是转述了弟弟妹妹对姐姐的认可和妹妹独自照顾父母的不易,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两姐妹说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子女养育成人不容易,现在老了,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努力让他们安享晚年,同时也是给自己的子女作个榜样。你们主动承担老人的赡养费,就证明你们都是明事理、有孝心的子女,非常值得肯定。血浓于水,隔不断的是亲情,不管以前生活中有什么隔阂,我相信谁也不是故意的,现在老人更需要的是陪伴。亲人之间更应互相理解,互相体谅,有事互相帮衬。”两个女儿均点头表示认可,经过一家人的商量,决定两位老人平时由二女儿照顾,但在生病住院等特殊情况下,两姐妹轮流照应。

【调解结果】

双方达成如下约定:

1.两个女儿每年给父母赡养费各1000元。

2.鉴于王家两位老人日常生活尚能自理,平时由小女儿多去探望,给予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日常照料,生病住院等特殊情况下两个女儿轮流照顾。

【案例点评】

人民调解启动的方式有当事人申请和主动介入两种,在此纠纷中,调解员获知信息后,主动介入调解的做法值得肯定。本案与其说是赡养纠纷,不如说是家庭矛盾。两姐妹明事理,尽孝心。只是由于多年的误解和沟通不及时,导致了对父母的照顾不周。调解员没有采用枯燥说教的方式,而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耐心与当事人交流,摸清了当事人的心理诉求,然后当面用亲情感化的力量,引导当事人各自反思,消除了误解,一起赡养纠纷终于圆满解决。

本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夫妻纠纷调解案例

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的矛盾纠纷

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的矛盾纠纷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