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什么是基础养老金怎么计算
大家好,由投稿人汤清来为大家解答什么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什么是基础养老金怎么计算这个热门资讯。什么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什么是基础养老金怎么计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基本定义与核心作用基础养老金又称社会性养老金,属于基本养老金的“统筹部分”,主要反映参保人员对社会的整体贡献。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平衡高收入与低收入群体的缴费差异,缩小退休后的待遇差距。例如,计算中采用“全省平均工资与个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作为基数,避免单纯依赖个人工资造成的悬殊差异。
二、计算公式与影响因素基础养老金的计算遵循统一公式:
基础养老金=2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1%
其中:
全省平均工资: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2024年广东省计发基数为9307元8);缴费指数:个人缴费基数与当地平均工资的比值(0.6-3.0之间);缴费年限:累计缴费时间(含视同缴费年限)。示例:若某地平均工资为4000元,缴费15年且平均缴费指数为0.6,基础养老金为:
24000×(1+0.6)×15×1%=480元
若缴费指数提高至1.0,则升至600。
三、政策特点与调整机制最低保障机制:当缴费指数低于0.6时,计算公式引入修正系数a(a=0.6),避免低收入者待遇过高。动态调整:与社平工资挂钩,每年随经济发展调整。例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终身领取:即使个人账户养老金耗尽,基础养老金仍持续发放。四、与其他养老金构成的关系
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积累部分)共同构成基本养老金,体现“社会共济+个人积累”双重属性。对于1998年前参加工作的“中人”,还会加发过渡性养老金,弥补制度转轨期的缴费缺口。
五、申领条件与流程条件:需满足退休年龄(如男60岁)和最低缴费年限(职工养老保险15年);流程:由用人单位提交档案至社保部门,次月通过银行发放。六、政策优化方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未来可能进一步统一计发基数和调整机制,缩小地区差异。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或电子社保卡测算待遇
什么是基础养老金包括哪些内容
在农村地区,常常能听到村民们将基础养老补贴和养老金混为一谈。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却因种种原因被大众混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
首先,从政策定义来看。2014 年,我国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8 年 1 月 23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这里的基础养老金,就是农村居民常说的基础养老补贴,它由中央和地方确定标准并全额支付给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 。而养老金,范畴更广,在城镇中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的养老金制度体系。简单来说,农村居民基础养老补贴只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中的一部分,远不能等同于养老金。
资金来源方面,也大不相同。基础养老补贴,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中央会根据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则根据当地实际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 65 岁及以上参保城乡老年居民予以适当倾斜,对长期缴费、超过最低缴费年限的,适当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这些所需资金都由地方负担。反观养老金,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完全积累模式,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
领取条件也不一样。农村居民只要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达到规定年龄(目前一般是 60 周岁),且累计缴费年限符合要求,就能领取基础养老补贴。而养老金的领取,比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 15 年等一系列条件,不同类型的养老金领取条件各有规定。
什么是基础养老金?
看到一位网上,认为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应该是“够全国60岁以上公民基本生活不挨饿的养老金”。他认为现在农民应该有400元,就能够让农民过上不挨饿的最低水平生活。
这位网友的文章,比一些胡搅蛮缠,乱说乱讲,装傻充愣的文章理性得多,实现的可能性也大一些。确实,如果以后国家经济强大了,财政收入丰厚,国家肯定会出钱,让全国所有城乡居民老人,都能够享受“够基本生活”的千元“基础养老金”。但在这5~10年之内,想让国家全部出钱,给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够基本生活的千元基础养老金”,还是不现实的。
其实,现在国家已经根本没有什么专门的“农民养老金、农民基础养老金”的具体法律规定。而是已经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设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样一个地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部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都是一样多的,根本不再有单独为农民设立的“农民基础养老金”。
国家社保法规定设立的,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退休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而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都有“基础养老金”。
但这位网友对于国家是社保法规定的“基础养老金”的理解和解释不准确的,国家设立的“基础养老金”根本不是这位网友所说的“够基本生活的养老金”。
退休职工的“基础养老金”,是根据参保人的用人单位和参保人自己的统筹缴费的年限、档次、退休当年的社平工资计算出来的。发放“基础养老金”的钱,90%以上来源于参保人共同缴纳的“统筹账户基金”。有的退休职工的“基础养老金”多的可以达到每个月7, 8千元,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人“够基本生活的养老金”。下面这张《退休审核表》上,“基础养老金”已经是5000多元。而按照15年最低档次缴费的人,最低的“基础养老金”有可能只600元左右,也根本不够他的“基本生活”,而必须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合计才有千元左右够“基本生活”的养老金。
而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免费照顾性质的“养老补贴金”,资金来源几乎100%完全是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没有一分参保城乡居民缴费的钱。云南省现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只有120多元,根本不是“够基本生活的养老金”,120多元养老金,是根本不够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的。
国家对于低保户,五保户的“社会救助金”,才是国家特殊照顾困难群体,残疾人的够他们“基本生活”的“最低保障金”。
综上所述,国家对于“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性质,应该说是非常清楚的,是不可能够保障绝大多数老人的“基本生活”的。他根本不可能超过当地的低保户,五保户的“生活保障金”的待遇。只是国家对于城乡居民养老的一个帮助性质的“补贴金”。绝大多数不是低保户,五保户的城乡居民,要想有够“基本养老金的养老保障”,还是需要多缴费,大幅度提高自己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才能够达到养老金超过500元以上的目的。
什么是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
建议修改《社保法》(七)【基本养老保险的“科学立法”、“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这是法律规定的基本养老金组成,是合法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且法律规定了影响基本养老金的因素,既与基本养老金有关参数的设定。
②基本养老金是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要与法律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相对应:
社会统筹缴费资金支付统筹养老金。
个人账户缴费资金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
③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要以公民个人参加社会劳动为基础,公民个人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是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金的一个重要的、主要的因素,因为,没有公民的社会劳动也就没有社会保障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然而,这一公民个人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并没有法律规定为基本养老金的因素,这是制定此法律的一大错误和遗憾。
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与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职务级别身份无关,此处的“缴费工资”不要作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因素。
⑤基本养老金要根据个人的累计社会劳动年限、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累计个人账户储存额、人口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人口预期寿命”是基本因素)。还有“个人年龄”和“个人社会统筹情况”因素。还有“社会统筹缴费比率”与“社会统筹计发比率”相关联的设计参数因素。这些都要在法律中明文规定。
个人的“累计社会劳动年限”、“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与统筹养老金相关。“累计个人账户储存额”、“人口预期寿命”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关。既:
统筹养老金=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社会统筹计算比率×个人累计社会劳动年限(×个人社会统筹情况)
(“个人社会统筹情况”用于无用人单位个人。)
统筹养老金的支付期限为个人参加社会劳动时间的一半。
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个人账户储存额÷(人口预期寿命-个人年龄)
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到人口预期寿命。
⑥另外,因为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在基本养老金中要增加一项“老年养老金”,实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国家社会保障的目的(参见《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什么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什么是基础养老金怎么计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