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设立和管理过程中涉及很多刑事法律风险,对于可能面对的刑事风险,企业家们更加应予以重视,引以为戒。那么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有哪些呢?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入刑标准:虚开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
最高刑期:无期徒刑
典型行为: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
另外,本罪值得注意的是,介绍他人虚开的行为也构成犯罪。实践当中,介绍虚开的人往往不拿或者只拿非常少的比例作为回报,但是本罪并不以营利多少来认定,最终仍然是算虚开增票的数额,这种认定导致介绍者刑期与开票方、受票方一样,非常的严重。
总之,涉及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一定要严格把关,做到不去买增票,也不帮忙虚开增票、介绍增票,在走账的情形下,多留心,保持货、款、票三者一致,那样才能够抵制风险。
二、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入刑标准:情节严重,具体标准尚无
最高刑期:三年有期徒刑
典型行为:买卖、窃取、提供
何为公民的个人信息呢?传统意义上就是指,能够反映公民个人身份的相关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地址、收入等等。但是对于单位、企业信息,本罪并不能予以规制。同时,本罪并没有明确的入罪标准,只是认定情节严重就应该予以处罚,但是对于何为情节严重,并未加以解释。所以,创业者初期在进行宣传自己企业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规,特别是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方法要恰当,手段要合法,切勿超之过急,误入法网。
三、商业贿赂
入刑标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标准为5000元,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标准为1万元
最高刑期: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标准为十五年有期徒刑,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为有期徒刑十年
典型行为:行贿、受贿
创业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公关行为与谋取不正当利益混合在一起;同时在数量上需要予以重视,正常馈赠不会构成犯罪,但是礼物如果价值太大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企业需要重视员工手册及企业合规方面的问题,做到细致、合法,杜绝员工背着自己进行商业贿赂,一旦发现员工存在商业回扣等情况,需要立即处理,表明态度,以免留下后患。
对于行贿者而言,法律规定在追诉前主动交代,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该规定为救命稻草,应谨慎把握。
四、非法集资
入刑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万元以上、集资诈骗10万元以上
最高刑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刑为有期徒刑十年,集资诈骗罪最高刑为死刑
典型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发展需要资本,就如同人的生存需要血液一样。融资是企业的常见行为,但是融资中刑事法律风险也非常大。非法集资在刑法中并不是一个罪名,而是一类行为的统称,刑法中有诸多罪名规制非法集资行为,但是最为常见的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其中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也是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区别就在于主观上是否有诈骗的故意。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在一定行为上是重合的,但是在超过了一定范围后,就会构成犯罪。
法律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应该包含如下四性:
1、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宣传性,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允诺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公众性,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符合上述四性就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集资诈骗之所以在处罚力度上大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区别就在于其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他人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最高刑可以判处死刑。总之,创业者在融资渠道上需要非常谨慎,不要误入非法集资的法网中,并且在资金链断裂后,不要逃跑,最好主动投案,否则极有可能变为集资诈骗。
五、非法经营
入刑标准:情节严重,不同犯罪行为标准不同
最高刑期:有期徒刑十五年
典型行为:非法经营烟草、非法经营食盐、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非法出版等等
企业的经营行为,主要是指从事某项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按理说,正常经营的企业一般不会有非法经营罪的刑事风险,但是无奈,非法经营罪在我国刑法中属于小口袋罪,很多行为都不幸落入其法网。按照法律的规定,非法经营罪一般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取得经营方面的行政许可,而从事的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包括非法经营烟草、非法经营食盐、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非法出版等等。一般而言,非法经营罪需要是违反了前置法,未获得审批、许可,而经营的行为。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有哪些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危害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含义
●企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提示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外部成因
●企业刑事责任有哪些
●企业刑事责任由谁承担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危害
●企业经营中的刑事风险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