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包括哪三大类,金融资产的类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明和来为大家解答金融资产包括哪三大类,金融资产的类别这个热门资讯。金融资产包括哪三大类,金融资产的类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资产风险管理办法最新解读
- 前言 -今天我们来聊聊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是如何分类的,新旧准则又有什么区别,在实务中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特意又去瞄了一眼准则,相信很多人看准则的原文都有这种体会:准则里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完全看不懂了。本文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微博上看到高志谦老师的吐槽,深有感受:
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旧准则有何区别:
区别1: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下图是新旧准则下分类的对比,实际上新旧准则在分类上只是换汤不换药。
区别2:划分依据变动。由原基于合同特征和持有意图和目的分类,改变为基于“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测试)”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现金流量测试)”来进行资产分类。
① 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将决定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源自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或两者兼有。
判断业务模式是上述3种类型的哪一种,称之为“业务模式测试”。
② 合同现金流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 、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 。企业分类为本准则(新CAS 22)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范的金融资产,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当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 。即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判断现金流特征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称之为“现金流量测试(SPPI测试)”,如果符合条件,称之为“通过SPPI测试”。
SPPI测试的英文全称为:solely payments of principal and interest,翻译过来就是仅支付利息和本金。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债务工具产生的现金流入是不是只包含本金+利息。
区别说完了,这里还需再补充一个概念:
公允价值选择权。简单理解就是,企业可以将金融工具类别进行人为指定,比如将权益类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综合收益,或者为了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将债权类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当期损益。
有了上文提到的业务模式测试、现金流量测试外加一个公允价值选择权。利用这三个标准,就可以判断这个金融资产到底应该分到哪一类中去了,如下图所示:
注:
FVT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好吧,即使整理成了流程图,乍一看好像还是比较复杂
不过上面的概念和流程图如果都看不懂也不要紧,我们直接看总结:
1、 权益工具和衍生工具,除了人为指定的以外,划分为以公允价值变动且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债权类工具:
①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且通过SPPI测试):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② 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且通过SPPI测试):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③ 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上面说的都是概念,实际上看完一遍感觉知识增加了,但是对实际操作层面好像没什么用处。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是都没看懂也不要紧,掌握了下面几个实务中常用的区别,基本也能装作懂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样子了。
①、应收票据:原来的应收票据都在应收票据核算,新准则下,分为了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简单来说:将用于背书或者贴现的,分类为应收款项融资;计划持有至到期承兑的,仍在应收票据列示。具体的可以查看往期文章:新金融工具准则:应收款项融资是个啥?
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持有的“三无”投资,在原准则下是计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新准则下应默认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如果满足非交易性条件的(新CAS 22第十九条),可选择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
③、应收、应付利息:
应收利息”仅反映相关金融工具已到期可收取但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收到的利息。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的利息应包含在相应金融工具的账面余额中。
应付利息”仅反映相关金融工具已到期应支付但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支付的利息。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的利息应包含在相应金融工具的账面余额中。
如何理解上面两段话,举个例子:一笔短期借款,付息日是每月的20日,那么月底一般还需要计提20日至月底的利息。原准则下该笔利息核算科目:其他应付-应付利息。新准则下该笔利息核算的科目:短期借款-应付利息。
④、理财产品、结构性存货:原准则下一般根据流动性放到其他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在新准则下,则需要穿透底层至基础资产、逐笔进行判断。
金融资产有哪三类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至此,关于“金融工具到底是个啥“,已经全部介绍完毕了。
本篇文章,我们进入具体金融工具的讲解。
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登场——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比起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金融资产的定义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中,金融资产的分类是重点内容之一。
因为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其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基础。
大部分讲解金融资产分类的课件或者文章,往往一上来就是那些令人费解的专业术语:
什么“SPPI测试”啦
什么“基本借贷安排“啦
什么“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啦
说完这些术语,然后再跟你解释一通这些术语的含义。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我们的脑子大概已经混乱了。
最后,再送上一幅这样的决策树,成功送你“上路”。
说完这些,老师潇洒下课,独留一脸懵逼的我们在准则面前凌乱。
听个故事,压压惊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不聊专业术语,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压压惊。
故事的主人公是村里养鸡的阿黄。
养鸡原本是阿黄的个人爱好,没想到无心插柳,最终发展成了一项事业。
眼瞅着自家后院的鸡窝越来越多,阿黄意识到不能像以前一样佛系的做生意了。
现在要讲究科学养殖,哪些鸡是用来卖的,哪些鸡用来配种下蛋,这些都要提早规划好。
阿黄看着后院乌泱泱的鸡窝,陷入了沉思,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
从赌场出来的大聪明正好路过阿黄家的后院,在简单了解了情况后,大聪明有了主意。
你听我给你分析分析啊!大聪明清了清嗓子。
首先,你们家的鸡按照性别可以分成公鸡和母鸡对吧!
我们先说公鸡
一只公鸡,它的最终归宿大概率是作为肉鸡出售,然后被人端上餐桌。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鸡中龙凤,它们的基因特别的优秀,是可以拿来当种鸡繁育下一代的。
决定这些公鸡最终命运的,是阿黄手里的那把红色小剪刀。
如果是肉鸡,在成年之前就要举行阉割大典,那你说阉割后的鸡还能当种鸡了吗?
同样的,种鸡的肉质要比阉过的鸡差出许多,一般后续也不会再作为肉鸡出售了。
所以,肉鸡与种鸡的选择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手起刀落,一只公鸡的命运就此决定,后悔也来不及了。
然后是母鸡
母鸡由于能下蛋,出路自然比公鸡多一些。
一般有这么三种路子
选择1:母鸡一直留着下蛋,靠卖鸡蛋持续稳定的盈利。
堪比收租的生意,这就是稳稳的幸福呀!
选择2:养到一定程度就卖出,炖汤的小母鸡也能卖个好价钱,压根就不关心下不下蛋。
毕竟持续养殖也是要成本的,吃鱼只吃鱼身,赚钱就赚利润最丰厚的那一环,这不是更香?
选择3:看市场行情,鸡蛋行情好的时候留着母鸡下蛋;鸡肉行情好的时候靠卖鸡盈利。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表示我全都要。
最后是鸡蛋
别忘了,鸡窝里除了公鸡母鸡之外,还有鸡蛋呐!
除了短期内能够销售出去的新鲜鸡蛋,剩下的鸡蛋可能无法及时卖出。
那这些滞销的鸡蛋可咋整?
大聪明建议,阿黄可以将卖不完的鸡蛋做成皮蛋,这样就不用担心变质的问题了。
这招妙呀!变鸡蛋的质,让鸡蛋无质可变!
经过大聪明这么一梳理,阿黄的思路清晰了许多,他仿佛看见了美好的未来在向他招手。
PS:本文所涉及的养殖内容纯属瞎扯,请勿当作正经知识对待!
总结一下皮蛋作为鸡蛋的衍生品,本身就是为了出售而制作的。
公鸡的出路不多,一般是作为肉鸡进行出售。一些天赋异禀的公鸡可以人为指定为种鸡,但是这种指定一经做出不能改变。
母鸡的选择会多一些:可以留着下蛋;可以直接出售;还可以选择根据市场行情决定是留着下蛋,还是直接出售。
学习过金融资产分类的小伙伴,应该能够看出来上面提到的公鸡、母鸡和皮蛋分别是什么意思。
回想不起来知识点的同学,可以再对照一下文中出现的决策树图,细细的品一品准则与这则故事的联系。
从未学习过新准则的小伙伴们也别着急,您先把这则故事记住喽。
下一篇文章,我将带着大家回到准则的世界,正经地聊一聊,准则到底是如何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的。
①三分类
第一类: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
第二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
第三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指定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②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合同现金流量是否满足SPPI特征?
即是否满足本金+利息?
不满足,直接计入第三类。
满足,第一、二、三类都有可能,进行业务模式判断。
~
③业务模式
第一类:利息
第二类:利息+出售
第三类:出售
~
④分析
第一类,只能是债券,目的是收利息。
第二类,只能是债券,平时目的是收利息,关键时刻也可出售。
第三类,可以是债券也可以是股票,目的有3个:
1、出售(交易目的),
2、剩余兜底(非交易目的,不满足SPPI特征直接划为第三类),
3、减少会计错配。
~
指定类,只能是股票,目的是战略控股;1、因其不是债券不满足本金+利息特征,所以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
2、因其非交易目的,所以不属于第三类;
3、因其未达重大影响,所以不属于长投;
4、最后单独划为指定类,
指定类似第二类计量方式,但又不是第二类,
至于为什么不指定类似第三类?虽然看上去满足剩余兜底非交易目的,但是指定类不计入当期损益,所以不指定第三类。
5、本人以为会计学派相争
本来分三类,争出一个指定类;本来第三类是交易目的,争出一个剩余类非交易目的,这都说明会计分类不完善,随时有变化的可能,可以暂时不管这些细枝末节,记住三分类+指定即可。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呀!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融资产应按照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这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业务模式分为三类:
①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② 出售金融资产;
③ 两者兼有。
合同现金流特征一共两种:
① 符合基本借贷安排;
② 不符合基本借贷安排。
通过两次判断,我们就可以完成金融资产的分类。
3X2,一共能配对出6种不同的组合,其中
符合基本借贷安排+收取合同现金流=
第一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符合基本借贷安排+两者兼有=
第二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其他的全部归为一类
第三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是的,金融资产的分类就是这么的简单。
三句话就完事了!
那准则里,这幅复杂的流程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会发现,按照这个决策树的逻辑,在得到最终的三分类之前,准则已经对金融资产进行了一次预分类。
分别是,债务工具投资、权益工具投资、衍生工具投资。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小伙伴们还记得阿黄养鸡的故事吗?
阿黄为了更好地规划养鸡场的后续安排,预先将鸡分成了公鸡、母鸡和鸡蛋。
同理,预先把金融资产分成这三大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梳理头绪的路径。
而准则之所以将金融资产分成了这三类,也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决定的。
这里我们先挖一个坑,后续聊到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时候再揭晓。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结合最底层的判断逻辑,来梳理一遍这个决策树。
我们对底层知识架构的理解深度,将决定所能达到顶层的高度。
认真看完本文,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温馨提示:在阅读后续的内容之前,建议小伙伴们先瞅一眼下面这个养鸡的故事。
知识链接:新金融工具 | 人人都能听懂的金融资产分类
先聊聊最简单的衍生工具投资。
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
知识链接:新金融工具 | 人人都能听懂的衍生金融工具讲解
由于杠杆会导致合同现金流量的变动性增加,这不符合利息的经济特征。
因此,此类合同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直接将其分类成第三类。
这类资产对应养鸡故事的皮蛋
皮蛋作为鸡蛋的衍生品,它存在的意义就只有交易。
权益工具投资,就是我们常说的股权(股票)
炒股的风险,懂得都懂
保本是不可能保本的,没亏完本金谁都不许走!
虽然有些股票每年都会有分红,美其名曰“股息”。
但是这种分红往往与企业的经营情况挂钩,它并不“纯粹”。
所以,无论是从本金还是利息的角度来看,它都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很显然,权益工具投资也应全部分类为第三类。
但是,准则给了这类资产一个特权——人为指定。
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① 指定这件事只能发生在初始确认时。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② 这项权益工具投资必须是“非交易性的”。
换句话说,就是持有这项金融资产不是为了短期出售的,而是长期持有的。
但是,又不是只有“长期”就够了的,而要从“持有目的”这一角度进行判断。
在实务中,这类资产一般是指持股比例较小的“战略投资”。
因为持股比例再大一些可能就变成长期股权投资了,那就不归我们金融工具准则管了。
企业持有这类资产,往往是为了经营上的协同,不太关心资产本身的价值变化。
所以,准则给了这类资产一个小特权。
虽然你无法通过现金流量测试,还是让你破格进入了原本不属于你的圈子,那自然也是有代价的
这里再挖一个坑,我们聊到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时再揭晓。
这类资产对应养鸡故事里的公鸡
买入公鸡,一般是打算养肥了作为肉鸡进行出售。
但是有一些“天赋异禀”的公鸡可以人为指定为种鸡,但是这种指定一经做出不能改变。
债务工具投资是这三类中最复杂的,常见的包括债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
它是唯一有可能符合基本借贷安排的资产
首先,通不过现金流量测试的那一部分,仍然是先丢到第三类去。
符合的,才进入到业务模式的讨论。
三类业务模式,正好对应三类金融资产。
①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这类资产,企业最关心的就是能否按时收利息收本金,不太关心外面的花花世界。
在记账方面,最关注的自然是人家到底还欠我们多少钱。
到了对方该付利息的时候,在账上添上一笔;当人家支付了利息或者归还了本金,我们就给他减少一笔。
这种记账方式就叫做“摊余成本计量”。
② 出售金融资产
这类资产,企业最关心的就是市场行情,也就是资产本身的公允价值。
在记账方面,关注点就应该落在资产的价值以及持有盈亏上了。
资产价值的变动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盈亏的变动体现在利润表。
这种记账方式就叫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③ 两者兼有
这类资产,企业既关心人家欠了自己多少钱,还在乎自己的这张欠条值多少钱。
那在记账方面该咋办呢?
要不怎么说准则的制定者是真的牛逼!
他们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招:
平时先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到了期末(报告日)再按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而摊余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就计入到其他综合收益。
这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记账方式就叫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这类资产对应养鸡故事里的母鸡
另外,债务工具投资这类资产还有一个消除会计错配的问题。
这个我们暂时不去管它,至少在金融资产分类的舞台上,它不是主角。
最后,我用一张重新绘制的决策树,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全部内容。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金融资产包括哪三大类,金融资产的类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