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吗?2025,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吗
肇事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而“肇事逃逸谅解书”则是一种法律文书,旨在对犯罪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减轻或从轻处罚。在刑事方面,肇事逃逸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减轻或者是从轻处罚的作用。具体是否判处缓刑,要依据情节而定。而交通肇事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方式则与肇事者的逃逸情况以及致死结果等因素有关。
法律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肇事逃逸谅解书”的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肇事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而“肇事逃逸谅解书”则是一种法律文书,旨在对犯罪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减轻或从轻处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肇事逃逸谅解书在刑事方面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减轻或者是从轻处罚的作用。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交通肇事的肇事者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所以会不会判处缓刑,要依据情节而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理,怎么处罚
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
肇事者违章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人轻微伤、轻伤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如猪、牛、羊等)死亡的后果,财产损失数额不大。此时如果肇事者逃逸行为本身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肇事者不构成犯罪,对肇事者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
肇事者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肇事者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肇事者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驾车逃逸,但没有因逃逸而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符合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情节,对肇事者应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得到其他人的及时救助而脱离危险,从而没有造成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后果。
2、虽然在逃逸过程中已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
3、行为人肇事将他人撞成重伤,但并不具有使其死亡的现实危险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存在着交通肇事并且逃逸,那么从主观上认为可能是当时没有悔罪的态度,所以一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话,相应的处罚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如果积极的进行赔偿的话,有谅解书可能也会有一定作用。
拓展延伸
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会给受害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为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和谐,我国对肇事逃逸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处罚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将被处以以下处罚:
1. 罚款: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伤的,处死亡或者重伤人员前一日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2.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伤的,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 行政拘留: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将处以行政拘留;
4. 强制治疗:对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未遂的,将强制医疗。
对于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是非常严格的,一旦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任何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都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离开现场。
结语
肇事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而“肇事逃逸谅解书”则是一种法律文书,旨在对犯罪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减轻或从轻处罚。在刑事方面,肇事逃逸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减轻或者是从轻处罚的作用。但具体是否判处缓刑,要依据情节而定。同时,交通肇事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包括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以及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七条 交通警察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肇事逃逸需要谅解书吗
法律分析: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谅解书在刑事方面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减轻或者是从轻处罚的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九十条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三、肇事逃逸有谅解书能轻判多久
法律分析:有谅解书有一定的机会判处为缓刑。就算不能判缓刑,谅解书对量刑也有帮助。交通肇事逃逸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九十条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四、交通事故需要谅解书吗
法律分析:当事人的交通事故中,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情况,当事人需要负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才需要被害者的谅解书,谅解书的作用能够帮助当事人进行减刑,没有刑事责任的当事人不需要谅解书。对于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还要综合考虑被告的犯罪的性质、罪行轻重、以及原告或者原告家属的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的程度等情况,一般都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交通事故三年以下的可以适用缓刑,但能否适用缓刑以法院判决为准。
法律依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九条 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五、交通肇事有谅解书,一般怎么判
交通肇事有谅解书,一般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刑法上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样也不是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体;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对于未满16周岁,已满14周岁的人驾驶机动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中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4、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则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以是过失,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一种故意的心理态度,那么该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其他相关犯罪论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六、交通肇事逃逸后谅解书重要吗
法律分析:重要。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谅解书在刑事方面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减轻或者是从轻处罚的作用。除此之外,如果是比较轻微的交通肇事的话,那么还有可能不会进行刑事方面的处罚,所以在民事赔偿上面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吗还会扣分吗
●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吗
●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吗怎么处理
●肇事者宁愿坐牢也不赔偿
●肇事逃逸有谅解书能轻判多久
●肇事逃逸出谅解书不判刑吗
●肇事逃逸谅解书一出能判缓刑吗?
●肇事逃逸谅解书怎么写格式
●肇事逃逸获得谅解书后还得多久能出来
●肇事逃逸有了谅解书对他的判刑有什么帮助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肇事逃逸谅解书有用吗,肇事逃逸出谅解书不判刑吗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