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违约名词解释,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禹亮来为大家解答预期违约名词解释,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预期违约名词解释,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预期违约的法律规定
来源:找法网
合同违约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类行为,合同违约的形式有很多,包括预期违约、实际违约等,合同违约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那么,什么是预期违约,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解答。
日常生活中,我们签订合同时,往往当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出现分歧时,会出现合同终止的现象。合同的终止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一方面单方面提出,就要承担违约责任。还有种情况就是合同一方不履行义务所产生的违约现象。接下来,下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预期违约的后果及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又被称作先期违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无正当理由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合同,即构成预期违约。
此外,预期违约也具备如下五大特征:
1、预期违约表现为将来不履行合同义务,而不象实际违约表现为现实违反合同义务。
2、预期违约是对期待债权的侵害而不是现实的债权的侵害。
3、预期违约的主张人可以是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其主张的唯一条件就是对方当事人具有法律规定的将不能履行合同或者将不履行合同的危险。
4、预期违约是一种可选择的违约救济手段,在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违约情况下,当事人一方可以直接解除合同,使合同关系消灭,并可要求预期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可以等待合同履行期的到来。
5、预期违约是一种可能违约。由于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届至前,因此是否履行合同取决于一方当事人的行为。
二、预期违约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出现预期违约行为时,毁约方并不一定都要承担预期违约的责任。而是否要承担预期违约的责任取决于债权人的选择,债权人作出不同的选择,就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1、拒绝接受预期违约的要求。
预期违约发生后,债权人可以用书面、口头甚至沉默的方法拒绝对方的毁约表示,此时合同仍然有效,合同对双方仍具有约束力,如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债务人行为构成实际违约时,债权人可按实际违约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2、接受预期违约的要求。
对于默示毁约的案件,债权人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要求对方提供履约担保或撤回毁约表示。如债务人拒绝撤回毁约表示并且不能提供充分的履约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而对明示毁约的案件,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预期违约的责任。
3、债务人撤回毁约。
债务人作出毁约的意思表示后,有权作出撤回毁约的意思表示,债务人撤回毁约表示的,应视为未作出过毁约表示。但债务人这种撤回却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预期违约是什么意思
来源:找法网
合同签订以后,当事人就要按照约定如期如实履行,否则就可能构成违约,那么预期违约怎么承担责任,预期违约需要支付违约金吗?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
预期违约属于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合同履行的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用行动表示他将不会履行合同,为了保护另一方的利益,这种行为当然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接下来让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预期违约怎么承担责任,预期违约需要支付违约金吗。
一、预期违约怎么承担责任
预期违约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继续履行
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责任形式。对于预期违约,合同履行期到后,除非出现以下三种情形,否则违约方就应当继续履行:A.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的;B.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过高的;C.债权人未在合理期限内要求履行的。
2、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又称违约损害赔偿、赔偿损害金,是指违约方以支付金钱的方式弥补受害方因违约行为所减少的财产或者所丧失的利益的责任形式。赔偿损失的数额有约定从约定,没有约定的,赔偿对方当事人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3、违约金
如果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了违约金,就按约定的违约金赔偿。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者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
4、定金
如果双方当事人一方交付了定金,则适用定金罚则,即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定金的数额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但是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的任一项责任形式,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实际上,选择的责任形式和相关救济成本也是有所不同的。
二、预期违约需要支付违约金吗
预期违约与现实违约的责任是一样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支付违约金。
预期违约,指的是在约定的履行期限还没有到来时,债务人即明确表示,到期时将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作为违约行为的形态之一,预期违约当然要负违约责任。如果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了违约金,就按约定的违约金赔偿;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者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当对方出现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这四种情况时,对方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要求其提供担保而拒不提供的,也可认为其有确切证据,则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承担预期违约的责任。
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
预期违约也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明确表示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以其行为表明履行期到来后将不予履行合同。
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
来源:大律师网
导读:实际违约是预期违约相对的概念,是指当事人届期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条件。在很多时候,如果和他人签订的合同那么就要履行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那么就会违约,违约的时候需要承担违约责任,那么怎样会构成实际违约?实际违约和预期违约有什么区别?
怎样会构成实际违约?
实际违约,即实际发生的违约行为。具体形态包括:
(1)不履行。包括履行不能和拒绝履行。履行不能是指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能力。拒绝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后,一方当事人能够履行而故意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全部义务。
(2)迟延履行。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债务已经到期,合同当事人能够履行而未履行,包括债务人给付迟延和债权人受领迟延。
(3)不适当履行。不适当履行是指债务人虽然履行了债务,但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包括瑕疵给付和加害给付。
实际违约的抗辩是什么?
实际违约是预期违约相对的概念,是指当事人届期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条件。具体的违约情况如下:
1、对不履行的抗辩
合同履行期届至时,一方不履行,可能是因为丧失履行能力。此时合同应予以解除,履行抗辩已经丧失了产生的基础。如果不履行只是违约人拒绝履行,违约人尚有履行能力,另一方可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并要求违约人继续履行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根本违约,被违约人产生了单方解除权。如合同继续履行仍能使被违约人得到预期利益,解除合同双方都没有好处,最佳的选择是要求违约人继续履行合同。在违约人继续履行前,被违约人有权中止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2、对迟延履行的抗辩
迟延履行,又称给付迟延。一般认为,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时没有履行债务。迟延履行可以包括对以下两种情况的描述:其一,已届履行期而未履行债务。其二,债务已经履行,但未按规定的期限履行,履行时间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期限。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产生先履行抗辩权。这里所称的迟延履行,并不仅指双务合同作为交换代价的主给付,还包括附随主给付的其他义务。
3、对部分履行的抗辩
当在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至合同履行期时,只是部分履行合同,此时在后履行的一方可以成立先履行抗辩权,其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方式一般并非表现为拒绝受领,而是将自己的相应给付保留。当一方部分履行根本无助于另一方实现合同目的时,另一方可以拒绝受领,在己方履行期届至时,拒绝履行合同,而要求对方全部履行合同。这种主张,也应视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的消灭情况:
先履行抗辩权依存于合同的履行效力,不可能永久存续。
关于先履行抗辩权的消灭情况如下:
(1)当先期违约人纠正违约,使合同的履行趋于正常,满足或基本满足另一方的履行利益时,先履行抗辩权消灭。
(2)行使履行抗辩权的一方应当及时恢复履行,否则构成违约责任。
(3)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无效果时,可根据法定条件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4)合同解除,视合同自始无履行效力,使依合同产生的先履行抗辩权消灭。
(5)合同撤销,履行效力消灭,也无履行抗辩权可言。
(6)合同无效,无履行效力,不产生先履行抗辩权,但可产生权利不成立或消灭的抗辩权。
实际违约和预期违约有什么区别?
1、违约的时间不同
预期违约是在履行期到来之前的违约。由于履行期尚未到来,当事人没有履行其义务,此时一方的违约只是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义务。它侵害的是期待的债权而不是现实的债权。而实际违约是在履行期限到来时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违约行为。它侵害的是现实的债权,这种违约与实际违约相比违约程度更大,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也相对更大。
2、违约形态不同
预期违约表现为对整个合同的毁弃,包括两种形态,即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由于这两种形态都是发生在履行期到来之前的违约,因此可以看作是与实际违约相对应的一种特殊的违约形态。而实际违约的形态有拒绝履行、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和部分履行四种。因此,这两种违约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3、提出请求的时间不同
预期违约的非违约方如果认为,等待履行期到来再提出请求,将使其蒙受更大的损失,或者认为毁约方不可能撤回其毁约的表示,则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立即提出请求,要求对方在履行期到来前承担违约责任。而实际违约的非违约方不可能在履行期限到来前提出请求,因为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还不能说明对方会违约。因此只能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对方发生实际违约行为时,才能提出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4、违约的责任不同
预期违约的非违约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到来前行使各种违约责任的补救方式,如要求毁约方在履行期限到来时履行合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以及解除合同等。法律赋予守约方有适当的选择补救方式的权利。而实际违约在一方拒绝履行的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也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金或赔偿损失责任。在履行迟延的情况下,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迟延履行的违约金,如果违约金不足以弥补非违约方所遭受的损失,非违约方还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在不适当履行的情况下,如果合同对责任形式和补救方式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受害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不同的补救方式和责任形式。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非违约方有权要求继续履行,也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对造成损失的也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5、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
实际违约应当承担的是完全赔偿原则。完全赔偿就是要通过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从而弥补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而预期违约造成的是信赖利益的损失,其赔偿范围仅限于信赖利益损失。如因信赖对方履行而支付一定的准备履行的费用,但不包括因合同履行所能获得的各种利益(如利润损失)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预期违约名词解释,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