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税所得额是怎么计算,应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陈杰嘉来为大家解答应税所得额是怎么计算,应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应税所得额是怎么计算,应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应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啊
申述小微,在处理企业所得税业务时,经常会看到“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额”这三个词,能给我们讲讲三者的具体区别不?
这就给您安排~
首先,为了便于大家区分“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与“应纳税额”,我们先上一张图,看看这“三兄弟”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勾稽关系↓
接着,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三兄弟”↓
应纳税所得额
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实务中,应纳税所得额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间接计算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如何填报
《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第19-20-21-22行金额。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为负数的,本行按0填报。
应纳所得税额
概念
应纳所得税额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后得到的金额。
计算公式
如何填报
《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第 23×24 行金额。
应纳税额
概念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
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如何填报
《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28行“应纳税额”:填报第25-26-27行金额。
以上便是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额”的区别,您清楚了吗~
供稿:杨乾
制作:苏楠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应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所得税税法的要求,以一定期间应税收入扣减准予扣除的项目后计算的应税所得,其目的是为企业进行纳税申报和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经营所得提供依据。
应纳税额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
正值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其中的不征税收入,您了解多少呢?申税小微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 不征税收入的范围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1.行政事业性收费
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
2.政府性基金
是指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二 特殊的不征税收入
(一)软件企业
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按照规定取得的即征即退增值税款,由企业专项用于软件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并单独进行核算,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二)企业接收政府划入资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入企业,凡指定专门用途并按规定进行管理的,企业可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其中,该项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计算不征税收入。
(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1.对社保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社保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2.对社保基金取得的直接股权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基金收益,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对社保基金会及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在国务院批准的投资范围内,运用养老基金投资取得的归属于养老基金的投资收入,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三 不征税收入的管理
(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二)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企业将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 温馨提示
提示一
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区别
提示二
单位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给予的手续费不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提示三
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不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应当把加计抵减的金额计入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以此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3.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
4.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
5.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
6.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
7.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36号)
8.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94号)
9.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95号)
10.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
1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
供稿:董端倪
制作:潘茜月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应纳税所得额是退钱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定义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原则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
根据上述规定, 税法法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是直接法, 即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并无任何直接关系。也就是说, 从理论上讲,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应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口径确认并汇总当年每一笔交易或事项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并按照上述公式直接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 交易或事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处理的正确与否完全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果。
但在实践中, 间接法(基于会计利润, 通过调增、调减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的主要方法,甚至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都是按间接法来设计,主要原因是, 运用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需要按照税法口径确认每一笔交易或事项的收入总额、各项扣除等项目的金额, 工作量太大;且税法上的收入确认、成本和费用扣除与会计核算上有颇多类似和重复,故在实践中多采用间接法,以便充分利用会计核算的成果, 大大减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工作量。但不管怎么说,直接法是法定的计算方法,也是最根本的计算方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应税所得额是怎么计算,应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